尚贤(教案+配套课件)
课题 | 尚贤 | 适用年 级学科 | 高二 | 设计人 | 杨朋潮 | ||
共性部分 | 课程 目标 | 教材分析 | 《先秦诸子选读》,旨在“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 ||||
学情分析 | 学生经过必修教材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文言语法知识,《先秦诸子选读》教学重在理解思想性,可适度淡化字词句文言语法知识。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翻译语句。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和已有知识积累,疏通文言词句,进而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主旨和写作技法。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会“尚贤”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 ||||||
学科核心素养 |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 ||||||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 重点 |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 |||||
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尚贤”思想内涵。 | ||||||
疑点(易混易错点) | 墨子尚贤思想的理解。 | ||||||
考点 | 考查的主要知识 | 能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分析、评论中文思想。 | |||||
考查的主要办法 | 文言阅读和作文形式考查。 | ||||||
教学 方法 | 教法 | 问题驱动法、指导点拨法 | |||||
学法 | 诵读领悟法、钩玄提要法、合作探究法 | ||||||
教学内容分析 | 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懂的知识点 | 结合参考资料,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大意,积累字词,独立完成“预学案”; | |||||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弄懂的知识点 | 理解文中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
必须要教师讲才能弄懂的知识点 | 文中的说理方法及技巧。 | ||||||
经常会考的知识点 | 文中的文言字词句知识及名言警句。 | ||||||
讲了也可能不懂的知识点 | 墨子的“尚贤”思想时代意义。 | ||||||
课型 | 直播进度课 | 课时规划 | 1课时 | ||||
ue | 教学准备 | 1、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2、制作配套课件;3、选择课堂评价方法;4、编印《导学案》和《固学案》; 课前活动1、背诵接龙 2、阅读分享 | |||||
教学流程设计 | 一、导入新课 解题导入新课。 尚贤的具体内涵:反对任人唯亲。不分贵贱、不论亲疏,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让底层百姓有机会参政。 二、朗读文本 Ø 朗读感知 活动:选3人各读文段,引导纠错,然后全班齐读,整体感知。 要求: ①读准字音、句读,能流畅朗读全文, ②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Ø 研读文本 活动设计: 任务:结合大册参考资料,翻译选文,积累文言知识。 文言基础整理: 1、 一词多义(详见课件) 2、 文言句式 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________________ ②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________________ ③是其故何也?________________ ④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________________ 随堂检测 1、完成大册“基础梳理”习题。 2、完成大册“随堂演练”习题。 三、赏析文本(问答式、讨论式、展示式、评价点拨式) 讨论: 1.墨子为什么要提出“尚贤”的主张? 2.“尚贤”的方法是什么? 3. “尚贤”的意义和原则是什么? 明确: 1. 墨子为什么要提出“尚贤”的主张? 明确:王公得所恶,失所欲 2.“尚贤”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富贵、俸禄、爵位(权力) 3. “尚贤”的意义和原则是什么? 明确: 意义:富贵者行义、亲者行义、近者行义、远者行义、萌人等行义 原则: 不分贵贱——重能 无论好恶——尚贤 论据:尧举舜、禹举益、汤举伊尹、文王举闳夭、泰颠 四、拓展延伸 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补充。 思考: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 ,并建议“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试谈谈墨子这一主张在我们当今有何借鉴意义。 (要求观点+例子+看法) 明确:人才支撑 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公平 遏制腐败 课堂小结: 墨子大胆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尚贤事能”原则,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高举起了以公义为标准选拔官员的大旗,向任人唯亲的弊政发起攻击。这正是墨子尚贤思想的精华所在。 五、课后作业 小册p163训练(二十四) | ||||||
教学评价设计 | 活动: 1、积累知识。 2、竞赛答题。 | ||||||
板书设计 | 呈现方式:1、简明知识清单;2、主题思想导图; | ||||||
下节预习任务 | 1、结合参考资料,自主学习课文。
| ||||||
课后作业 | 完成本课《固学案》 | ||||||
教后反思 |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