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作文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明确作文写作中的共性问题,规范作文语言形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任务驱动作文审题技法,结合示例分析。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佳作展示,发挥榜样的引导功能,完成写作任务。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任务驱动作文审题技法。
难点:完成写作任务。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实战演练法
【媒体设计】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如何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
1.“给写作材料”——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场感的事件。
2.“给驱动任务”——①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么”等疑问词,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此要求,离开则属离题。②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写作角度。
例:2015年高考作文(略)
二、如何认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任务”?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则是把“任务”更明确出来,因此,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对“任务”进行确定性判断。
比如,我们不妨明确如下问题:
①这是一个什么任务?
②怎样才算基本完成任务?
③完成任务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国家课标卷应达成的写作要求:
1.从写作材料到任务指令
2.从简单论证到入情入理的说服
3.从粗糙的表态到深入的理由阐述
4.从封闭的自圆其说到开放的文明交流
5.从替圣贤教训人说神话说套话到表达自己的思考辨析说人话说真话说贴心话……
三、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任务”的“驱动”?
1.写作时,要有准确地运用材料的意识
2.提观点,要有来源于作文材料的意识
3.论述中,要有去结合材料分析的意识
4.议论中,有“怎么问怎么答”的意识
5.深议论,有选择、比较和权衡的意识
“任务驱动”内涵解读
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
2.内容驱动——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
3.对象驱动——“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需要指向性;变“空泛议论”、“广泛议论”为“专论一点”。
4.思维驱动——弄清争议的焦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思辨性”与“探究性”;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
示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 “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任务要求
1. 文体要求(写成议论文)
2.内容要求(写作内容的规定: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3.对象要求
(1)对象一——“你”。“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不能离开事件,必须是“就事论事”,或“融理于事”—— 不能“空泛”议论,即不能架空所给材料过度泛化说理;
(2)对象二——“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广泛”议论)
4.思维聚焦——争议的焦点(核心事件)讨论:
表层问题:“黑衣男”该不该“打人”?
深层问题:如何对待“过失者”?
你认不认可黑衣男的行为?
简单粗糙的结论:应该打;或依法看,打人总是不对,故“黑衣男”违法。
什么是“打人”?——引出对核心概念“打人”的概念辨析——为“打人”正名。
如果你是“黑衣男”,设身处地为他想一想——注意,这正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
读一读,比一比,看哪篇文章符合“任务“
详见课件,略
“传统阐释型”与“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写作对照表
项目 | 传统阐释型作文题 |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
材料标准 | 名言、寓言、故事、观点等 | 叙事性热点新闻、有情境设计 |
审题角度 | 单一角度或多角度,选准即可 | 多角度,比较场景或观点得出最佳角度 |
观点提炼 | 抓住关键词句提炼话题即可 | 抓住事件的核心,做出合理选择判断 |
文体倾向 | 文体不限,选擅长的即可 | 侧重议论文(时评、杂文) |
材料作用 | 给出命题方向,正文中一带而过 | 全文就事论事,围绕材料说理 |
评分标准 | 传统评分标准(观点、形式、语言、内容) | 时评标准(是否针对材料、角度是否准确、说理是否透彻、思想是否独特深刻) |
难度程度 | 适中(宿构、套作、雷同较多) | 较高(要求较强的辩证逻辑思维) |
表现形式 | 根据不同立意,有灵活的表现形式(论坛、辩论、小说、散文、剧本等) | 形式较单一,有时要求用书信。 |
如何规避写作中的误区
比较点 | 主要矫正点 | 矫正方向 |
说理 要求 | 空泛议论(从材料理出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 | 就事论事、议不离事(就事论事,呈现思维的深化——紧扣事件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即完成任务) |
说理 范围 | 面面俱到(广泛议论)(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深议透) | 专论一点 (集中精力论透一点) |
说理 态度 | 简单粗糙,轻易否定 (简单论证、粗糙表态、 封闭的自圆其说) | 文明交流(入情入理不偏激、深入的理由阐述、开放的文明交流) |
第二课时
一、构思技巧
1、基本模式:
1、析材料 2、论危害 3、挖根源
4、提办法 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
2、常用结构模式:
引 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 (驳) 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比)(立) 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 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3、最优化结构模式——“起、承、转、合”
4、万能构思:给当事人写信
二、作文写作训练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成绩下来后,小章同学的成绩刚够本省二本段,小章犹豫不决:上二本,就得到偏远地方,将来就业就可能留在那里;要上高职专科,一辈子可能就是蓝领,难以出人头地:如果复读,又担心明年上不了一本,又耽误一年。
假如你是小章的同学,根据小章的情况,请你帮小章做出选择,明确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