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分享
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课内诗歌汇集(选择性必修中)
《燕歌行并序》高适(选择性必修中诗歌)标星:☆☆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早中晚三时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着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情感】①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
②体恤边疆战士的生活艰苦,歌颂了他们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
③反对战争,表达了作者对思乡战士及断肠思妇的深切同情。
【手法】①渲染、烘托。(山川萧条,边庭飘摇,绝域苍茫。)
②对比:出师—战败 ;将领—士兵 ;赐颜色—常轻敌 ;少妇—征人 ;古今将军对比;敌—我 ;征人思妇的痛苦—战争不能结束。
③虚实结合: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拓宽意境,深化主题。
语言风格:雄健激越,慷慨悲壮,深沉雄厚,洗炼苍劲。
《李凭箜篌引》李贺(选择性必修中诗歌)标星:☆☆☆☆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主题】音乐旋律:悲怆—欢快—清冷;表现了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和神奇魅力。
【手法】①想象奇特,构思新奇,引入神话传说。
②渲染、烘托。江娥,素女,神妪,吴刚,寒兔。
③夸张:空山凝云、石破天惊。
④比喻:以声写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⑤通感:以形写声(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以感写声:(十二门前融冷光。)
语言风格:冷艳峭丽,神奇诡谲。
《锦瑟》李商隐(选择性必修中诗歌)标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情感】哀怨惆怅的情绪。(年华逝去,理想破灭,爱情隐痛,多愁善感。)
【手法】①化用典故:(庄周梦蝶,望帝化鸟。)②意象象征(爱情哀伤的情绪。)③联想想象:听觉感受—视觉形象。④比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书愤》陆游(选择性必修中诗歌)标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情感】前四句豪情壮志,后四句饱含壮志未酬,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
【手法】①以意象勾勒画面(第二联。)
②对比:现实和理想;早年和晚年。
③借古讽今,用典:(诸葛亮《出师表》,颂扬诸葛亮,自比志向,讽刺朝廷。)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凤栖梧 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③肠先断。
【注】①牙板,歌女演唱时用以拍节之板。②梁尘,梁上的尘土,化用了刘向《别录》“晨歌动梁尘”一句。③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指人还没有喝醉。玉山,形容男子仪容之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用美妙的歌声来描写歌女之美,具有欲扬先抑、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的作用。
B.歌女演唱时牙板拍节声如珍珠落玉盘,振得梁上尘土不知不觉落入晶莹碧透的酒杯。
C.词人借助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传说,以“深”“孤“怨”传达出歌声幽怨而渺远。
D.这首词所描写的歌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同时获得了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
2.本词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表现音乐之美的佳作,请简要分析两首作品描写音乐的方法的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相同之处:
用典:《凤栖梧》中“梁尘”“梧桐”“孤凤”“玉山未倒”等都属于用典,词人化用典故,使描写的歌声具有画面感;《李凭箜篌引》中以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比喻:《凤栖梧》中“牙板数敲珠一串”用一串珠子比喻歌姬的声音圆润动听;《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以声写声来表现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侧面烘托,《凤栖梧》中“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侧面描写了歌声的美妙;《李凭箜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以白云停驻的景象烘托了琴声的魅力。
不同之处:拟人手法。《李凭箜篌引》“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琴声的美妙。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欲扬先抑”错误,歌女演唱时能听到“清歌”,却“不见如花面”,是虚实相生,“虚”指如花面,歌女的美貌;“实”指隔帘听到的“清歌”。故选A。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相同之处:
《凤栖梧》写歌声之美,词人使用了大量的典故。“牙板数敲珠一串”一句,化用《礼记·乐记》描写歌声的:“……累累乎端如贯珠。”“珠一串”形象化了歌女圆润流转、有板有眼,再妙手拈来“牙板数敲”的打击乐器伴奏,较原典增加了节拍感和音响效果。“梁尘暗落琉璃盏”一句,化用刘向《别录》“鲁人虞公发声清,晨歌动梁尘”,词人以“梁尘暗落”渲染歌声的清脆和穿透力,再别出心裁增加了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盏”,以这器皿来承接落下来的梁尘,化虚为实,使虚拟的带有夸张意味的意象更具实感。“桐树花深孤凤怨”一句,虽没有直接运用前人写音乐的诗文,但“梧桐”、“凤凰”是古代诗文中习见的意象,而且古代又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传说,柳永借助这些绘制了一个画面,极易引发读者对歌声的诸多联想。“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一句,化用《列子·汤问》秦青歌声“响遏行云”的典故,词人加一渐字,就写出了歌声由细到壮、由弱到强不断增大的力度。最后“玉山未倒肠先断”句“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指人还没有喝醉。词人被那凄婉的歌声感动得“肠先断”,以致于不忍卒听了。“江娥啼竹素女愁”,“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等诗句都通过想象来写李凭的箜篌弹奉得神妙,让神仙们都为之动容。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诗中用典故及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比喻:《凤栖梧》中“牙板数敲珠一串”,牙板拍节声如同珍珠落玉盘。用一串珠子比喻歌姬的声音圆润动听;《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以声写声来表现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侧面烘托,《凤栖梧》中“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座席上的青年男子已被这歌声深深打动,已然销魂。侧面描写了歌声的美妙;《李凭箜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以白云停驻的景象烘托了琴声的魅力。
不同之处:《李凭箜篌引》运用了拟人手法,“芙蓉泣露香兰笑”,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琴声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