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作文《带你走进石门》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作文《带你走进石门》评析

分享:杨老师 08-21 写作素材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留言

带你走进石门

海南一考生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地名不仅是一个地域的符号,而且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小时候,我以为地名是独一无二的,看到新闻里陌生的村子却有着和“石门”相同的地名,我曾诧异,难道我们的地名被人抢去了吗?今天,就让我带您走近石门,走近我的家乡人。

    我的石门,是一个小村庄。出入只有一条路,窄窄的,至今也没有拓宽。因为一边是山,另一边是贯穿全村的溪流。沿着小路一直走,进村的当儿还得转个弯,仿佛一道屏风。只有走到“屏风”的另一边,才可以看到这个村庄的“面庞”。真有一种《桃花源记》里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假使有足够耐心在地图上描绘的话,这个村庄一定是伞状的,整个村庄是伞面,那条进出的路就是伞柄,离开谁都不完整。就是这把小小的“伞”,为世世代代的村民遮风挡雨。

    我问过老人,为什么这座村庄叫“石门”?按理说这儿也应当是山和树占了优势。老人说,看到路边上的那块大石头了吗?那原来是太上老君要搬到村里最高的地方去的,但行至半路,天亮了,鸡鸣了,太上老君只好放下石头。起初呀,石头拦住了路,是石头里面的小神仙长大后用法力搬开了拦路石,于是老祖宗们才得以在这样一个隐蔽的地方繁衍生息。老人在讲故事时是怀着虔敬的心的。尽管这故事现在只能作为一个传说来听,可是故事中有一点始终没变,这就是村里人心存的善念。小神仙搬开石头,是为了感谢村民的养育之恩。人们记住此事,取地名为“石门”,也是为了感激小神仙的搬石之功。

    听父亲说,石门,也是一个有光荣传统的地方。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忠孝文化,源远流长。抗战时,石门还成了浙东抗日队伍——金萧支队的驻扎地,这石门又成了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如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古时,“石门”之“石”凝聚了瑰丽的想象;抗战时,石门的“门”随时为抗战的士兵们敞开,染上了赤诚的红色。小时候,我只是身处其中,不明就里,当懂得了家乡的沧桑之变时,石门的“门”在我心中,变成了坚守正义、凝结文化的厚重之门。

    我还懂得,地名没有被抢去的说法,同样的地名也会有不同的意义。石门,从最初的石头门到现在的“心门”,从一个地名到一个内涵、一种象征,给人沉甸甸的文化感与历史感,构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我,另一个石门也一定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烙印,两者虽在空间上永无交集,但会在时空隧道里相互脉脉凝望。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感谢大家收看本期《中华地名》,我们下期再会。

 

点评:  

①先叙“石门”地貌,融情于景。第三段,先介绍石门村“门”的入口和“伞”字形的村庄,突出临山靠溪狭窄幽僻的环境,为下文引出神话传说、金萧支队驻扎做必要的铺垫。

②交代“石门”来历,情感生发。第四段先用设问,再由老人叙说“石门”得名的缘由,突出小神仙的搬石之功及村民对他的感激之情。神话故事为石门笼上了神秘色彩,增强了地名的文化内涵,也为下文“门”的象征义的阐释做了铺垫,为后文情感的生发打下基础。

③介绍“石门”历史,寄托情感。第五段由父亲介绍石门的历史,先说源远流长的忠孝文化,重点突出抗战时石门曾是金萧支队的驻扎地的历史,既与上文环境幽僻相呼应,又勾连起下文“石门”优秀的文化基因,赋予“门”深刻的象征义。

④揭示地名文化本质,情感升华。第六段,由“石门”到“心门”的情感演变,点明“从一个地名到一个内涵、一种象征,给人沉甸甸的文化感与历史感,构成独特的地域文化”的认知,从地名词语层面跃升至地名实体文化层面,深刻揭示了地名文化的本质,升华了村民与地名的血肉联系和情感连接。

 

阅卷总评

    本文以“石门”这个村名为切入点,结合考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与记忆,夹叙夹议,由浅入深,深刻揭示了“石门”地名背后的人文内涵,构思精巧,笔法老练,情真意切,乡土气息浓郁。

亮点详解

    1.乡土特色浓郁。一些考生怕选乡村地名,认为其卑微、不起眼,不易出彩,但文章出彩的关键不在于地名名声的响亮,而在于揭示地名文化的本质内涵。本文大胆选择乡村地名作为写作内容,既富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又开掘较深,意蕴丰富。

    2.构思精巧。文章先由“我”对同名的“石门”的诧异起笔,再重点叙述“我”的石门,结尾又呼应开头,点明地名文化的本质内涵。

    3.联想自然。由具象的“石门”联想到抽象的“心门”,从现象层面提升到文化内涵的本质层面,既揭示出地名文化的本质,又升华了主旨,丰富了意蕴。

    4.文体特征鲜明。主持词不但有格式要求,更有口语化、语言亲切平和的风格要求。本文格式规范,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又亲切近人。

阅读全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