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头条 (统编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作文《任务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配套课件

【课标要求】掌握任务驱动作文审题立意技巧【素养目标】1、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及特征。2、掌握任务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3、能熟练运用本课所学解决任务驱动的

  • 赛教竞技
  • 班级管理
  • 教研论文
  • 校本研修
  • 教育教改
  • 办公技巧
“文为心语,家书寄情”作文教学推荐

“文为心语,家书寄情”作文教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极其珍贵,在科技网络发达的今天,忙碌的生活,用书信这种温润的交流方式正在逐渐被很多人遗忘。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等交流手段让人与人的沟通更加便利,但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其实,文字最擅长拉近距离,书信从不吝慰藉情感。高中语文作文是半壁江山,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一提到写作学生就十分沮丧,内心很抵触,写作的能力极低,在许多时候也只是些勉强违心之作,交差应付。陶行知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在这种的情形下,“家书”实是文海中的一股清流,它的文字亲切而

阅读更多
《直面挫折,向阳而生》主题班会(教学设计+PPT)推荐

《直面挫折,向阳而生》主题班会(教学设计+PPT)

《直面挫折,向阳而生》主题班会设计选自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统编的《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第12课“做生活的强者——面对挫折”。人生难免遇到挫折。面对挫折,或积极应对,或消极回避,两种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将对人的一生有不同的影响。本班会课将进一步让孩子们认识在人生的旅途中,特别是在高三的旅途中难以避免困难、挫折和逆境,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阅读更多
以“从词赋中品析苏轼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为课例  浅析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推荐

以“从词赋中品析苏轼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为课例 浅析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

以“从词赋中品析苏轼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为课例浅析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提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随着学习任务群的提出,群文阅读作为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学新思

阅读更多
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推荐

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讨论的问题很多,归纳一下,就是两句话: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老师必须先当好读书种子。——温儒敏 温儒敏,教授,博士生导师,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

阅读更多
  • 必修上册
  • 必修下册
  • 选修上册
  • 选修中册
  • 选修下册
  • 现代文阅读
  • 文言阅读
  • 诗歌鉴赏
  • 语言运用
  • 名著阅读
  • 散文阅读知识要点

    一、知识点汇总(一)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散文的特征1.基本

  • 小说阅读知识要点

    一、相关知识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2.小说的情节结构:顺序、倒叙、插叙、伏笔和照应。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 传记阅读知识要点

    一、文体特征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一种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叙事性文体。(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 新闻阅读知识要点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基本结构①标题要求

  • 论述类文本与小说阅读 阅读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1. 论述文本选择题①先看题目明确选择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②仔细看选项,画出其中的一些关键词(比如:关联词、陈述主体、受体等)③仔细和原文对比④注意如下词语和

  • 实用类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

    一、选择题1.审题干,明确答题内容。2.划区间,锁定信息来源。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3.筛选,重视归纳整合。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

  • 文学阅读之戏剧阅读考点

    一、常考知识点内容把握戏剧冲突  冲突离不开矛盾,但不等于矛盾。矛盾只有通过外部形式表现出来,发生了对立双方的磨擦、争执、撞击,才称之为“冲突”。戏剧要在两、三小时内

  • 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语言和思路

    一、鉴赏散文的语言1.理解词语的含义问法:简析、欣赏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答法:①研究词语本身(词性、释义、修辞、内部结构)②结合上下文再次理解词语。③思考是否存在动态语境

  • 文言概括简答题知识要点

    (一)考查类型1.概括内容要点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对于史传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

  • 文言翻译知识要点

    一、文言文翻译“三大赋分点”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文言文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

  • 文言断句知识要点

    (一)断句原则及方法1.遵循三原则(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切忌边看边断。2.方法(1)词性断句

  • 统编新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整理

    一、名号、称谓类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的人。2.吾不能早用

  • 古代常见的文体

    1.行、引乐府诗体裁,统称“歌行体”,亦称古风、古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字数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如曹操《短歌行》、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2.说古代表示

  •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一、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必须掌握的10类文化常识

    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

  •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上)三皇五帝古中国,六合八荒定九州。炎黄二帝华夏肇,承天景命行禅让。土社谷稷有江山,左昭右穆建宗庙。牺牲玉帛弗敢加,三牲总称牛羊猪。少牢无牛诸侯祭,谒庙家祭

  • 主旨类题目技巧点拨

    答题思路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

  • 语言风格类题目点拨

    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

  • 字词类题目技巧点拨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答题技巧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 形象类题目技巧点拨

    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

  • 诗歌常见题材知识要点

    山水田园诗:1、意象:青山 绿水 溪流 松 竹 梅 荷花 菊花 鸟 清风 明月 夕阳 桑麻 花圃 鸡犬 村庄 轩窗2、风格:清新质朴 典雅 直白 悠远宁静 恬淡 闲适 舒适 洗练3、情感:赞美

  •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

  • 诗歌鉴赏必知必记知识集锦

    一、理解诗意: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借用文言文知识) 明确 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事件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最简流程

    一、理解诗意: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借用文言文知识) 明确 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事件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 常用的敬辞成语

    1. 【高抬贵手】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2. 【不吝赐教】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3. 【鼎力相助】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4. 【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

  • 18类常用谦辞

    1.“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谦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1)家父、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家母、家慈:对人称自己的母亲。(3)家兄:对人称自己的哥哥。(4)家姐:对人称自己的

  • 高考常考俗语集锦(解释+示例)

    安乐窝∶安逸的生活环境或小巧、温暖、舒适的处所或房间。【示例】我建议人们离开安乐窝,去到另一个世界体验一下。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示例】狗仗人势,早知道刚才就

  • 15个常见标点符号用法

    一、句号句号,是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整之后的停顿。1.无论单句还是复句,句末均用句号。例如:①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②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积累全

  • 病句的类型

    一、语序不当(一)多层定语的顺序不当多层定语的一般顺序是:1.表领属的词或短语(谁的)2.指示代词3.数量短语(多少)4.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怎么样)5.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什么样的)6.表性质的名词

  •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题阶梯性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第一步:积累成语 记忆下列成语的意思1.朴实无华:质朴实在而不浮华。2.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3.斗转星移: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4.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

  • 高考必背高频成语分类

    1、望文生义类 2、语意重复类 3、对象误用类 4、双重意义类5、特殊用法类 6、谦辞敬辞类 7、褒贬误用类 8、易混误用类【一】望文生义类1、白驹过隙:

  • 【电子书】暑期自学《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资料》

  • 硬汉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在世界五大湖之一的密执安湖南岸,一个叫橡树园的小镇。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海明威是第二个。父亲的影响使海明威终生充满了对捕鱼和狩猎

  • 《老人与海》导读

    【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

  • 《乡土中国》的社会本色

    《〈乡土中国〉的理论结构》一文,把《乡土中国》全书14篇分为六章,进而将其归纳为三个理论层次。下面分别论述三部分的理论内容。先剖析各篇的论述层次,再揭示各篇的要义及关系

  • 《论语》阅读与写作素材挖掘

    【内容与主题】孔子之前的西周时期是典型的“王”文化和贵族文化,“民”是不能参与其间的。再往前的殷商时期,推崇的是“神权”与“王权”,“民”更没有什么权力,没有任何话语权

  • 《红楼梦》阅读与写作素材挖掘

    【内容简介】京都贾家是个封建大家族,分荣、宁二府。荣国府荣公长孙贾赦,袭一等将军之职,独生子贾琏,娶妻王熙凤;尚有一女迎春。次孙贾政,为工部员外郎,有长子贾珠,早逝;次女元春,被皇

  • 乡土中国的社会本色

    《〈乡土中国〉的理论结构》一文,把《乡土中国》全书14篇分为六章,进而将其归纳为三个理论层次。下面分别论述三部分的理论内容。先剖析各篇的论述层次,再揭示各篇的要义及关系

  • 《乡土中国》导读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的一

  • 【电子书】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考点汇总

  • 阅读讲座
  • 课文微课
  • 作文微课
  • 考点微课
  • 阅读微课
  • 写作技巧
  • 写作素材
  • 范文美文
  • 高考作文
  • 学生作品
  • 推荐试题
  • 周测试题
  • 月考试题
  • 阅读试题
  • 高考真题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