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重点题型:单概念作文写作技法及例文

分享:杨老师 05-03 写作技巧 下载支付:2.00点

一  何为单概念作文?

单概念型作文是指只有一个核心概念的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或指向字面义,或指向比喻义、象征义。此类作文首先需阐释概念:指向字面义的概念需化大为小,:划定论说的边男;指向比喻义、象征义的概念需化虚为实,找到论述的本体只有明确了核心概念所指的现象或事物,才能准确立论说。

 

二 单概念作文真回顾

  1.2024年九省联考的作文试题“交错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4.1.19)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Ⅰ提到自然带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

2.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试题“说纽带”: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3.2021年天津高考作文试题“纪念日”: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 单概念作文如何写?

单概念作文审题立意:

澄清核心概念,关注关键词语,由具象到抽象,运用多向思维,纵向挖掘深意。横向联想事实,运用整合思维立足严密逻辑,寻找最佳立意。

单话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有两个:

1.明确界定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是针对这个大概念找到小切口。

例:2017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说纽带”

界定核心概念纽带: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2、找到材料给予的四个入口:

1)纽带是什么?

2)为何需要纽带?

3)纽带的作用是什么?

4)如何发挥纽带的作用?

单概念作文建构模式:

五步走的结构模式

“阐释概念→提出观点→分析论证→联系现实→总结全文”

“单概念”话题作文拟写提纲的原则

把话题具体化,不可大而空。((明确具体的方向和领域)

分论点能分得开,各有自己独立展开的结构价值。

3.分论点设计有匠心,体现思维的深刻度

4.语言准确、简练、有特色!(拒绝生硬、重复、病句)

 

四 真题解读示例

2024年九省联考作文“交错带”的审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4.1.19)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Ⅰ提到自然带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

请以“交错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定义核心概念

核心话题:交错带

根据材料中的描述,交错带本意是指自然带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的地带。

定义:一个具有敏感性和影响力的地方或领域。

2、扣材料,将大概念切分为几个小入口。

四个入口:

1)交错带是什么?

2)为何需要交错带?

3)交错带的作用是什么?

4)如何发挥交错带的作用?

思维建模:

1)交错带是什么?(看材料,只看材料):

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

2)“为何需要交错带?”及“如何发挥交错带的作用?”两项原文没有,入口受到限制,也就意味着,我们只能沿着“交错带的作用是什么”这个维度进行思维延展:

五个作用——交错带与1、历史发展+2、社会变迁+3文化传承+4科技创新+5社会的安宁+6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探讨“交错带”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可以从材料引出“交错带”的话题,再从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等方面,探讨“交错带”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

例文: 

寻觅生活的交错带

每一片土地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带,正如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带。生活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如同探险家,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的交错带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宝藏。

自然界的边缘交错带,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是生态平衡的关键。同样地,生活中的“交错带”也是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的源泉。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正是对交错带中无穷潜力的最好注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次的重大变革都发生在交错带。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新,都是人类在特定时代的交错带上探索与突破的成果。而今,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目不暇接。正是这个时代的交错带,让无数人投身其中,探索无限可能。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交错带,是艺术家的乐园。就如同清代画家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艺术家们寻找灵感,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他们深知,只有深入交错带,才能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让文化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也需要穿越交错带。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要敢于跨越已知与未知的边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没有飞不远与不归航的船。”只要勇敢地驶入未知的海洋,我们便能找到指引航向的灯塔。

而这样的交错带也是智慧的试金石。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眼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正是对交错带的最好诠释。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在传统中注入新意,这是我们在交错带中应该秉持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都曾在交错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莎士比亚,还是近现代的乔布斯、扎克伯格,他们都是时代的先驱,在交错带上勇往直前,成就非凡。

让我们铭记那些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们。他们教会我们如何在历史的交错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交错带”,去追寻那属于生活的真谛与美好。

 

五 各地模考单概念作文例文

(百师联盟2024高三1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岱年先生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时,将“刚健有为”放在首位,认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和基本人文精神之一。“刚健有为”既体现在个体面对困境的坚忍进取中,也体现在中华民族每一次整体性的重大历史选择中。追求“刚健有为”,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例文:

 以“刚健有为”精神,逐复兴中国之梦

张岱年先生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时,将“刚健有为”放在首位,认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和基本人文精神之一。孔子提倡并践行“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进取精神,将“刚健”“弘毅”视作“有为”的前提;孟子高度推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毅品格;《易经》对“刚健有为”精神有着集中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此可见,“刚健有为”的精神自古以来是中国精神的底色。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刚健有为”为价值取向,在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实现辉煌人生价值。

“刚健”是“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的挺身而出,为青年有为添几许“我不担当与阿谁”的勇毅。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两弹元勋”邓稼先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销声匿迹,用28年的青春、奋斗和奉献研制出中国的“两弹”;“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与风沙为伴六十载,用一生执着的追求守护住敦煌文物和文化传承;用一个节目“感动中国”的陈贝儿从雨林到沙漠,跨越14个曾经处于深度贫困的地区,用节目展现中国的扶贫成果,传递给了观众正能量。惟其艰难,更显勇毅。穿越过风浪的人,才有弄潮的气魄。躬逢伟大时代,时代青年当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争当开疆拓土的先锋、英勇善战的干将。

“刚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驰而不息,为青年有为增一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

理想犹如明灯,能照亮跋涉者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当代愚公”黄大发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生命渠”;保安大叔许一飞,虽因贫寒辍学却从未放弃书写,终获兰亭奖;外卖小哥雷海为,在忙碌的奔跑中坚持背诵古诗词,成功拿下了《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侏儒症患者沈明辉,一心一意苦练画技,成为小有名气的画家……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时代青年要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拒绝“躺平”、远离“佛系”,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刚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为民情怀,为青年有为融更多“放使干霄战风雨”的实干。

时光前行不舍昼夜,连结起过去和未来,镌刻下无私奉献的印迹。“马班邮路坚守者”王顺友用“一个人、一匹马”,孤独坚守30多年为民服务;“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休后在当时山秃水枯的大亮山播撒一片绿洲,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当代雷锋”郭明义与“郭明义爱心团队”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光阴如梭,而奋斗永恒。时代青年要发扬“自找苦吃”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在积累经验中厚积薄发;要实学实干、勤学苦练,在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须躬行。”“刚健有为”蕴含着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力量,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虽然饱经忧患,却能渡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其内在动力和凝聚力正在于此。我们只有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刚健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才能铸就民族复兴的伟业,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2.(2024届河南青桐鸣高三3月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认为,现代人需要“月光精神”。“月光精神”指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做一些内心向往的事情,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自由。 

“月光精神”是劝我们慢一点,放轻松,多尝试,它可以帮助我们抵御白日时间中的焦虑、困惑、无助和庸常,追求更多的内心平静。

“月光精神”不是简单的不工作和对抗白日的工作,而是希望能超越本职工作,完成自我的寻觅。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例文:

 携一缕月光皎皎  觅一份自我遥遥

日升日落,是白昼和黑夜的交替;花开花谢,是宁静与自我的赞歌。快节奏的白日时间,我们被身后无形的巨大力量胁迫着向前冲杀、焦虑、困惑、无助、庸常。这就是自我的价值? 显而易见,远非如此。愚以为,皎皎月光之下,你我当怀一份"月光精神", 慢一点,多尝试,追寻那个心向往之的自我,升华人生的意义。

明月高空悬——庸常生活中,月光化作明灯,照亮平凡人生。

“在满是六便士的地上,他抬头看见了月光。”在为碎银几两奔波时,别忘了抬头,驻足,欣赏。致力于禾下乘凉梦,帮助中国人牢牢端紧手中饭碗的同时,袁老从未忘记自己心向往之的小提琴,让水稻与琴声,国家与自我共同悠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完成职责的同时,农民工陪着月光阅读《海德格不》觅得精神的升华和内心一方净土。他们追寻独属自己的自由,可敬可叹!他们携月光前行,吾辈青年当循着月的轨迹,慢下来,放轻松,在宁静中划出你我的光亮。

雾角海上隐——洪流裹挟时,月光变作神针,平得惊涛骇浪。

“世事惊涛骇浪,心修定海神针。”王阳明如是说。双脚锤练大地,用速度在人间淬火的诗人外卖员王计兵, 完成外卖订单后,携月光精神,用诗情画意诉说人间万家,世事烟火,完成自我的寻觅;为所有值得尊敬的人发声,庸常的白日工作后,时代的洪流裹挟时,范雨素追寻心向往之的诗歌,描绘天下苍生。他们深思、体悟贯彻月光精神的深刻内涵,在自我宁静中放松,沉淀,成长。吾侪青年当以之为标杆,在洪流中定身。

明月松间照——无边黑暗里,月光串作明珠,寻觅遥遥自我。

“人生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你在沉潜,你在静默,你在等新一轮的春华秋实。”而我们在此时更应以月光精神为伴。月光能帮助我们抵御焦虑与无助,但其绝非简单地逃避工作,对抗白日。揆诸当下,一些年轻人陷入了"报复性睡眠拖延症",便是月光精神走火入磨,走上邪路,不仅没有寻得一方安宁,反而徒增焦虑与愧疚,伤身害己,真正地失去了自我。你我应心怀月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 以之为鉴,寻觅逐渐清晰的自我。

“不要因为走的太快,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让我们携一缕月光皎皎一起上路,追寻宁静,寻觅自我。步子太快,别忘了等等自己的灵魂!

3.(2024湖南师大附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疼痛感,简称为痛感,由疾病、创伤等引起,会传导至中枢神经,使人产生难受的感觉。疼痛感是人体发出的预警,没有它,我们被烫伤、刺伤或者出现某些疾病,都会浑然不觉,那是很可怕的。其实,无论是青春成长、艺术创作,还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都会有而且也需要有类似的“疼痛感”。

请以“疼痛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负痛前行,浴火新生

疼痛感,一种难说愉悦的感受。从个体角度而言,这似乎是一种纯粹的折磨,一种无价值的麻烦。但作为一种人体发出的警示,它体现生物趋利避害的天性,是生命存在的实证。

在更广阔的社会层面看,疼痛如同一丛火,在石壁上投射扭曲的影子,像是警诫我们,这个世界有点糟糕。疼痛感其实是有其存在的意义。

我们有必要正视疼痛,了解疼痛,负载疼痛,穿过火,但不被毁期待着新生。当细胞增殖,骨肉生长,“生长痛”难以避免地贯穿灭,我们整个的青春。当心灵受虐,情感遇挫,“成长痛”又一次一次地袭击我们。我们不断抗议与奋争,而疼痛回以我们更猛烈的淬炼。

当孙少平经历了田晓霞之死与自己被毁容,他选择带着更坚定的信念回到煤矿;当黄国平博士历经干辛万苦,修成正果,他以更加平和的心态谈论那些滚落的酒瓶、失踪的黄鳝与泥鳅。“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我们从此初窥人生的丧痛与世界的残酷,我们藉由疼痛感,重估着苦难的价值与活着的要义。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疼痛注定长进生活的肌体里,然后我们咬着牙,继续走长长的未来之路。

而真正领悟“报之以歌”时,我们才恍然惊觉:那些不朽的创作是怎样被鲜血灌注,琴弦又是怎么长在了肉上。

梵高令人着迷的抽象派绘画,诞生于他的自我挣扎与撕裂;尼采这轮最终疯癫的太阳,带给人们如恒星坍缩般悲壮的进发与毁灭。而痛苦并不总是大于力量,当汪曾祺在““马铃薯研究站””里边烤边吃边画,当史铁生感慨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我们看到的是文学与灵魂的坚强不屈,“疼痛’再是疯长也要败下阵来。正所谓“诗人不幸诗家幸’这是悲剧意味浓厚的审美,也正是痛苦下的微笑最能动人心弦,社会和人体一样,永远会有痛点,就像资本时代永远甩不脱经济危机,历史遗留问题大概率会变成更加深远的历史遗留问题,就像“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社会上永远会有细微或响亮的哭声,但因此,也永远会有去倾听哭声的人。我们在抨击在自嘲,其实也是在建设在救赎,希望世界的方向,永远是更好的方向。既然疼痛是趋利避害的驱使,我们就永远走在拨乱反正的路上。

这是无法摆脱的疼痛感,这是淬炼新生的疼痛感。那么,拥抱它吧,承载它吧。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4.阅读下面两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包浆”是中国文物鉴赏中的术语,指器物经过人的反复揩磨,并在长久的时间之后形成的光泽。包浆富有韵味,深得文物爱好者的喜欢。

包浆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例文

古物藏风月,人生砺芳华

古物在自然气息的氤氲中,被有温度手掌反复摩挲、拥裹,加之时光的浸润,表面由此形成一层如浆水凝结的包裹物,这给人带来特别的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这就是包浆。古物有了“包浆”便能沉淀出岁月的光泽,人亦如此,“包浆”是人经历磨砺后达到的境界。

包浆,让一件件古物存贮历史的风味,昭示生命的韧度。于是,被包浆的古物便能藏风月、见天地。由物及人,人也需要在时光风尘的涤荡中,濯炼人生的亮色。司马迁于囹圄中创造传奇,霍金在轮椅上铸就辉煌。“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里沉沦。”张雨霏直面身体的挑战,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十年如一日,探索运动的极限,最终收割了青春的金牌。

或许有人会问,不是谁都能成为名人、冠军,平凡的我们为何不能只当一名“佛系青年”?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可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一次重创就足以让人狼狈不堪、一蹶不振。有时候,面对磨难,“躺平”也是一种人生选择。然而,鲁迅先生曾经呐喊:“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当代青年,应是高擎时代大旗的领跑者,是为社会输入新鲜血液的助力者,是国家民族富强的奠基者。如果我们总是怯于接受风雨的洗礼,那终究只能做温室里的花朵,永远无法摆脱“佛系”“懦弱”等标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磨难,往往可以砥砺青春成长。当代青年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拔俗追求,也应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豪迈意气,更该有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恒心定力,直面挑战,战胜磨难。在时光的沉淀中,逐渐明白,接受磨难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为寻求升华自我所做的自我蓄积。人生的步履往往因此显得更沉稳,人生也因此更浑圆和深厚。

岁月的打磨让人生更丰富,国家也在时光的激荡中,更加波澜壮阔。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旧楼小舟,大国大党。从贫无寸土、势单力薄,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回望百年,从嘉兴南湖到汤汤赤水,从延安窑洞到北京城楼,中国共产党领航操舵,历经磨难,披荆斩棘,在险象丛生的密林中蹚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日月其迈,岁律更新。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在时光的淬炼中,终成百年风貌!

“包浆”让古物藏纳风月,流淌出历史风尘不能湮灭的风流。“包浆”让青年于纷繁的尘世中沉淀出一份不为外物所惑的本真,在时光的磨砺中守住生命的底色,获得精神的澄亮!愿我们都能于生命“包浆”中,踏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向阳拔节,熠熠生光!

 

5.阅读下面两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社会学家项飙认为,面对一个迅疾变化而又很不稳定的世界,人要坚定、勇敢地建立自己的附近,不要牺牲日常。“重建附近”就是要和现在的周遭环境发生积极互动,让它成为一种动力和资源。“附近”既是我们生存的切身空间,也是我们和周遭环境发生的那些具体实在的联系。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附近,是不可能对世界产生信任的,他对世界的信任是来自他对周边的信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重建附近,重建信任

社会学家项飙认为,面对一个迅疾变化而又很不稳定的世界,人要坚定、勇敢地“重建附近”,不要牺牲日常。

斯言不误。何为“日常”?何为“重建附近”?日常就是“附近”,是我们周遭日复一日存在的一切的人与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而“重建附近”就是重新建立我们和切身空间的联系,重新建立我们对周遭环境的信任。

揆诸当下,无休止的内卷席卷社会,功利主义的浮躁全面统治世界,信仰迷失,共情心缺失,责任感丧失,价值观全面扭曲……面对这样一个很不稳定的、越来越撕裂的世界环境,很多人陷入迷惘,觉得这个世界不会再好起来了,于是选择了躺平来逃避,习惯性地怀疑一切或者游戏风尘,娱乐至死。为什么?因为丧失了对附近的信任,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附近,是不可能对世界信任的,他对世界的信任是来自他对周边的信任。

所以,我们必须坚定、勇敢地“重建附近”,重建人们对世界的信任。

“重建附近”需要我们对身边的人付出坚定、勇敢的信任,其中最要紧的是如何重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我的答案是“勇敢”。对家人日复一日的抱怨与责怪勇敢地说声“抱歉”“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对老师每日无休无止的的抽查背书勇敢地表示感激和敬意;对周遭无数的与自己有过这样那样冲突的人大声地说“谢谢”“有你真好”——勇敢就是信任——没有对“附近”的信任,就不可能有对世界的信任。面对一个迅疾变化而又很不稳定的世界,明天会不会更好,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当世界背对着我们时,它只是在酝酿一个更大的拥抱。

“重建附近”更需要积极进取的心态、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合时适需的策略。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张桂梅老师用四十余年的坚持和付出,重建了无数孩子对未来的信任,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济南女孩李希晗以28次弯腰清理超载货车落石,重建了青春的姿态,令我们相信了文明和素养的真实存在;“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凭借内在的学识和精神力量获取了流量,也重建了我们对于理想、情怀和美好内心的向往。这些人或积极进取,或悲天悯人,或合时适需,都重建了自己的“附近”,也重建了我们对世界的信任。余秋雨说:“世间真正和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此言得之。

当下,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方对抗加剧,中国面临前所未有之挑战,各类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重建自己的附近,重建人们对祖国的信心,如此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

阅读全文
高考作文重点题型:单概念作文写作技法及例文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