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月考试题

月考试题

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语文(Word试题+答案详解)

分享:杨老师 2023-06-12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本试卷共24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Ⅰ卷  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文心雕龙·史传》曰:“辞宗丘明,直归南董。”所谓“直归南董”是指记事要像南史氏董狐那样秉笔直书;而“辞宗丘明”,指文辞记录方面要学习左丘明。刘知几盛赞左氏的语言具有“典而美”“博而奥”的特点。这种语言特点趋向于诗化,即在《左传》文本中大量引《诗》、赋《诗》和运用歌谣韵语使叙事具有诗情,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感的段落和引发想象联想的字句营造出诗境。这种既包括诗歌、韵语,又富含诗情的书写方式应被称为“诗笔”。历史的记录不应仅仅是直白的表露,也有想象的朦胧、诗意的表达,因此“诗笔”的运用也应当是中国古典叙事的经典笔法。

《左传》记事,无论是议论时事、臧否人物,还是劝谏讽喻、析理辨言,抑或是出使专对、会盟宴好,都大量用《诗》。

聘问赋《诗》,始于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寄居秦国,秦穆公宴请他时,“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杯酒之间,诗味溢散,晋文公的谨小慎微与壮志雄心、秦穆公的慷慨豪壮与英雄相惜,皆藏于所赋之诗中。

与“赋《诗》”相比,《左传》中的“引《诗》”行为更为频繁,无论是臧否人物、扬抢风雅,还是讽刺劝谏、解释说明,大量的“引《诗》”行为都彰显了《左传》对“诗笔”的运用。“引《诗》”论事评人多在事件的结尾,一般借“君子”“孔子”或时贤之言来表达。如鲁昭公五年:“《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孔子引《大雅·抑》表扬叔孙昭子有正直的德行。

除了运用大量《诗经》作品及逸诗外,《左传》中的“诗笔”还记录了相当数量的歌谣谚词一类的韵语,这些韵语文体未经润色,或文风古朴,或别有风趣。《左传》中另有讴、歌、谣、谚、卜等丰富的韵语材料散落在春秋时期的各个角落,这些韵语可歌可诵,妙绝道理,引譬连类,韵味悠长,是《左传》“诗笔”很好的补充。

海登·怀特说:“只要史学家继续使用基于日常经验的言说和写作,他们对于过去现象的表现以及对这些表现所做的思考就仍然会是‘文学性的’,即‘诗性的’和‘修辞性的’,其方式完全不同于任何公认的明显是‘科学的’话语。”也就是说,史与诗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着诗学的本质。《左传》一书既有史学的属性又有文学的特质,它将比喻、排比、顶真、对偶等修辞方法和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综合运用。

合理运用修辞是古典诗歌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如“对偶”的修辞手法。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骈文和律诗最讲究对偶。同样,在《左传》的叙事中,对偶之法也运用得相当广泛。

在“史笔”之余,《左传》对事件、人物、情节上以“诗笔”所作的历史叙述,弥补了“史笔”缺少的心灵叙事,加强了“史笔”的批判力量,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在叙事功能上“诗笔”的运用,既调整了叙事节奏,延伸了叙述时间,又丰富了叙事内容,增强了叙事的诗感。值得注意的是,“诗笔”并不是游离于叙事主题之外的情感抒发,而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左传》的“诗笔”或出现在叙事之中,或在事件结尾进行评价,制造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在显现深刻政治主题时又可以勾勒出诗意的世俗生活,同时,这种文学上的“笔”,深度挖掘了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看似诗意连绵,却更具有揭示历史本质的力量。                              (摘编自徐佳超《〈左传〉的“诗笔”》)

材料二: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在“正笔”之外,《左传》在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发生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童庆炳说:“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事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

《左传》叙事往往愈是紧张处,愈使用“闲笔”,以缓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带来的某些精神压力,从而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左传》叙事常常在宏大处用“闲笔”,由细琐的世俗生活,显现恢宏的政治主题,从而组成巨细映衬、大小对比的叙事单元,表达一种小事件推动大历史的历史观念。

“闲笔”往往描写的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件,却具有叙事结构与主题的双重意义。从结构上说,历史的发展过程总是起伏跌宕的,“闲笔”的加入更能揭示历史的真实,“闲笔”往往会是“正笔”的有机构成。而从主题上说,“闲笔”常常通过小事件、小情趣显示历史的大主题、大格局,彻底说来,“闲笔”比“正笔”更突显了《左传》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

“闲笔”不闲,《左传》的眼光是独到的,宏大的历史往往从细微处走来,大历史常常是由一连串小事件构成的。在叙事结构上,“细笔”“闲笔”通常具有章法的结构意义。

(摘编自傅道彬《〈左传〉的“闲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宗丘明”是对《左传》趋向诗意化的语言的赞美,《左传》的叙事语言不是秉笔直书,而是富有诗意的表达。

B.《左传》引《诗》论事评人多借“君子”“孔子”或时贤之言来表达,具有辅助臧否人物或讽刺劝谏的作用。

C.在显现深刻政治主题时引用“诗笔”,能让作品显得诗意连绵;在叙事紧张处使用“闲笔”,可以制造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

D.“闲笔”往往是“正笔”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突显《左传》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闲笔”并不“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左传》中使用“诗笔”或“闲笔”是重要笔法,明确了历史记录不应都是直白的表露的观点。

B.根据海登·怀特的说法,史学家运用“文学的”话语的叙事效果要明显优于运用“科学的”话语的叙事效果。

C.如果单纯使用“史笔”而没有使用“诗笔”,《左传》的历史叙述就会缺少心灵叙事,“史笔”的批判力量可能也会减弱。

D.大历史离不开小事件,《左传》中关于小事件的记述都属于“闲笔”,具有在细微处体现宏大历史的作用。

3.下列关于《左传》相关内容的记载,不属于“闲笔”的一项是(3分)(   

A.《左传》定公十年,宋景公宠爱向魋,引起公子地的不满,向魋准备逃亡,宋景公伤心欲绝,竟然“目尽肿”。

B.鲁襄公四年,魏绛引用《诗经》中“兽臣司原,敢告仆夫”劝谏晋悼公不能沉溺于田猎,要以德行近安诸夏远服戎狄。

C.宣公四年,子公以其“食指动”,预言此日“必尝异味”,而恰逢郑灵公烹制大鼋,子公、子家两人相视而笑。

D.郑国正卿伯有惨死羊肆中,行笔至此,《左传》突然回忆起公孙挥与裨灶经过伯有家门前“门上生莠”的旧事。

4.《左传》的“诗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概括。(4分)

5.“诗笔”和“闲笔”在《左传》的叙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所起的作用有何共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道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掇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着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攮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象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那个伏手。”……

少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有删改)

[注] 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叫“篾片”也叫“清客”。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鸳鸯和凤姐把刘姥姥当作“女篾片”来加以取笑,这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

B.李纨由不解到劝阻,鸳鸯则干脆利索地予以回应,不同的言行体现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C.凤姐“掂掇人位,按席摆下”,大家吃饭各自分桌而坐,这都体现了贾府的规矩和礼节。

D.“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那个伏手”,既说明刘姥姥对器具的不适,也凸显贾府的奢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情节发展以饭前、饭中、饭后为时间节点组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手法高超。

B.作者重点运用了语言、动作等手法,塑造了刘姥姥这一鲜活生动颇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C.“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这里的插叙对场景进行了补充描写。

D.本段文字虽只选取了《红楼梦》中一个小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语言质朴自然的风格。

8.作者是如何描摹众人大笑的场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9.清代点评家涂瀛评价刘姥姥时说:“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忽而痴人说梦……忽而嬉笑怒骂……无不动中窍要,会如人意。……视凤姐辈真儿戏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仇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节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是/

B.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臭/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C.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D.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固请至于再三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字含义不同。

B诚不可施于百姓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字含义相同。

C每节己以顺人挟太山以超北海(《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字含义相同。

D联安得闻此言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两句中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唐太宗以大禹凿九山,通九江而没有人抱怨与秦始皇营建宫室却遭到人民非常反对之事对比,向大臣阐述了做事要贵顺物情之理。

B.唐太宗要求自王公及之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之事过于豪华就必须停止供应,从而使得贞观年间社会崇尚简朴风俗。

C.贞观二年,因为唐太宗有气疾。公卿于是上书请求修建一座阁子给唐太宗居住,唐太宗考虑到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不允许修建。

D.魏征认为上有所好,下边必然变本加厉,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国家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的欢乐就会灭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2)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14.文中魏征认为隋朝的灭亡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概括。(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的诗歌,完成各题。

问菊  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注]①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②蛩:蟋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想知道秋天的信息,众人皆不知,只有问东篱下的菊花,将诗人自己的情怀赋予了菊花。

B颔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菊花不与百花争艳、深秋开放的特点。

C颈联交代菊花生活的环境,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寂寞、相思之情。

D尾联是在菊花中寻求精神寄托之意,用拟人手法视秋菊为知己并与之谈心,赞美菊花的“孤标傲世”的高洁风格。

16这首诗名为“问菊”,有人却评价它“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那么林黛玉到底为什么而愤懑呢?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寡妇听到箫声的表现和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逐客书》中,李斯以河海为例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3题,9分)

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经部,收录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自汉武帝以来,儒家超越了诸子百家,儒家文化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做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______。史部,收录的主要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为止,总称为“二十六史”。子部,收录的是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的著作。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______,鲜活有力。集,即文集,集部则是古代诗词文集的汇编。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______的文化大厦,那么,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盎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      ),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是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充盈;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装潢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正是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______的殿堂。

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流砥柱  源源不断  蔚为大观  古色古香

B.擎天之柱  生生不息  蔚为大观  美轮美奂

C.中流砥柱  生生不息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D.擎天之柱  源源不断  富丽堂皇  美轮美奂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然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也使得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B.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庞然大楼,不仅非常庞大,而且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C.使用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这座楼宇却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D.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虽然它是一座庞然大楼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B.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而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C.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D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而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题,11分)

割禾抢时,晒谷抢天。此刻,村里人一个个在晒场上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在驮晒簟,有人在抬风车。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也不闲着,扛扫帚,扛谷耙。

一床一床的晒簟铺展开来,如画了线般整齐。晒簟是篾片编织的,铺开的面积有两块露天电影幕布拼接起来大小。家家户户将笸箩里的稻谷倒在晒簟上,用谷耙呼啦呼啦地耙开耙匀,整个晒场在阳光下,似是淌金一样。母亲站在晒簟边,一手攥住笸箩的箩沿,一手使劲拍着箩底,生怕还有稻谷粘在笸箩之中。

晒场在土墩上,地势高于平地。我站起身,就能够看到村庄的全貌和一丘一丘的梯田。我知道,过不了几天。一丘丘稻田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种上一畦畦的苞芦、黄豆。远远地,我还看到田埂上的禾戽在游走——禾戽半斜着,几乎看不到驮禾戽的人,好似只是禾戽在缓慢地移动。晒场上没有遮挡,即便有草帽遮住头顶上的阳光,也挡不住无处不在的燥热。倚在风车边,我忙不迭地把笸箩倒过来,底朝天,再叠上两只,这样就有了短暂的阴凉处。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B.我们都喜欢读《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C.他干了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老师。

D.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2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床一床的晒簟如画了线般整齐地铺展开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

重庆脚夫冉光辉十年扛出一套房,他的成功,得益于自己付出的汗水,也得益于简单、纯粹的生活。

2020113日,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召开。70年来,中国从依靠进口洋油发展成为炼油技术强国,陈俊武功不可没。时至今日,已经90多岁的他依然出语坚定:科学家的责任,就是始终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人生规划是一个人对自己各阶段发展道路的科学设计和规划过程。高中时期是一个人由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也是开始人生规划教育的最好时期。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1)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2)以学生杨中华的身份给长辈写一封信,谈谈你人生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语文(Word试题+答案详解)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