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月考试题

月考试题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1-11-20 下载支付: 3 立即下载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以小说插图为典范的整个叙事插图,究竟是在叙事链条的哪一环节可能插上图像呢?可以说,对于这一关键性问题,至今没有一种确切的说法;我们将其落实到文本叙事的褶皱处,当是一个恰当的、合乎学理的解释。

这种解释也可以得到现象世界的确证。例如小说插图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同一部小说不仅会有不同版本,不同的版本也会有不同的插图,不同版本的插图在数量、大小、形制、笔法等方面会有很大差别,但是,有些关键性母题在所有版本中都不会缺少,只要它还能算得上是一种插图本。例如,拳打镇关西”“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等《水浒》母题,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关羽释曹操等《三国演义》母题,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西游记》母题,宝黛初会”“元春省亲”“宝黛读西厢等《红楼梦》母题。作为一种普遍而不是个别的小说插图现象,不同版本为什么会选择同样或类似的母题呢?小说阅读经验告诉我们,这些母题都是故事情节的关键,或者说是情节链条上的“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意蕴丰富复杂,许多细微处难以明确言传。由于文本书写没能表达出应该表达的全部,于是,各种插图本便有了对于图说的共同邀请。在这一意义上,插图承担了超语言的部分功能,可谓盖圣人立象以尽意。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一画之中,檼括遐渺。之所以需要在节点插图,就是要借助图像的明见性将其照亮,重现被册页褶皱所隐匿的活现的在场。当然,插图对叙事褶皱的光照不可能与现场活现同日而语,但因为图像再现就是对一种在场的再创造,即使这种再创造的产物是它的纯粹幻想的对象,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召唤默存的叙事踪迹,以明见性使其在受众心目中重新苏醒。

将小说插图定位在册页的叙事褶皱处还有另外的意义,那就是可以将叙事插图与诗意图像区别开来,尽管二者都属于文学图像,都是语言表意的图像再现,但是它们的再现方式却明显不同。诗意图是诗歌的图像修辞,但不是诗意和诗篇的整体再现,只是撷取了其中的诗眼,充其量不过是诗意的图像例证。诗意图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所指不具唯一性,之间的对应可能发生错位与滑动,如果遮蔽诗意图的题款(文字标示),就可能被误解为其他相似或相近的母题。就像武元直的《赤壁图》(如下图),画心本身就是一幅山水画,不看款识就无法使观者联想到东坡赤壁,无论前(后)《赤壁赋》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小说插图则完全不同:“拳打镇关西”不可能与“武松打虎”相混淆,尽管都是英雄气概的图赞;桃园结义迥异于三顾茅庐,尽管都是情义母题的图像再现;大闹天宫不同于三打白骨精,尽管它们的主角同是孙悟空;宝黛初会元春省亲完全是两码事,尽管故事中的人物多有相重……如此等等。究其原因,在于小说插图在叙事链条上具有相对精准的定位,不可能游离叙事本身而独立存在。小说插图就是这样被牢牢地系扣在了故事的链条中,这是其不同于诗意图等其他文学图像的重要特点。

                                               1.png

(摘编自赵宪章《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

材料二:

十七年小说的插图不仅仅再现了小说故事的风云变幻,更是作者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阐释和编码,插图截取的都是小说文本中最富有意义的人物情节、故事内容、重点场景,对此进行可具阐释性的符码转换,进而补充文本的意义想象,延伸拟想读者和现实读者的文本接受,从而填充小说文本中的空白,补充文字的意义形象。

任大星的小说《野妹子》的封面画和插图画都是由著名插画家董辰生所绘,生动传神地画出了一个戴着银项圈却成为小革命者的乡间女孩的纯真与机灵,以至作者任大星在《再版后记》谈到封面插图很是兴奋:董辰生同志为它所作的封面,我实在太喜欢了!它把我头脑中的野妹子,鲜明、生动地形象化了,比我这只拙劣的笔所能做到的,超出很多。又如柯岗的小说《逐鹿中原》由作家出版社1962年2月出版第1版,其封面是由邹雅雕刻的木刻,内容颇为震撼,炮弹轰炸引起烟雾弥漫和气浪掀天,而战士们却在这种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新时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2月再版该小说,正文中的木刻插图颇具吸引力,例如第三幅,刘邓大军攻打国民党康泽将军扼守的襄阳城,肖红军和战友们用炸药炸掉了西城门半边城墙,然后千军万马穿过城墙,气势恢宏,其滚滚硝烟与战士英雄形象相互辉映。

(摘编自龚奎林《“十七年”小说的图像叙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小说插图为典范的整个叙事插图,在叙事链条中可能插上图像的环节是文本叙事的“褶皱”处,这一说法完全合乎学理。

B.从阅读经验来看,不同版本的小说插图选择的同样或类似母题,都是故事情节的“关键”或者说是情节链条上的“节点”。

C.将小说插图定位在册页的叙事褶皱处的原因,一是插图能承担超语言的部分功能,二是可将叙事插图与诗意图像区别开来。

D.“十七年”小说的插图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阐释和编码,从对文本的截取转换和作用等方面体现了图像对叙事的明见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图像再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召唤默存的叙事踪迹,因此其对在场的再创造性能够重现被册页褶皱所隐匿的活现的在场。

B.诗意图是诗歌的图像修辞,只是撷取了其中的“诗眼”,一幅“明月松树图”,能让人想到诗句“明月松间照” ,也可以是“明月青松枝”。

C.《红楼梦》中“宝黛初会”与“元春省亲”的插图中所绘的人物多有相重,但表现的是两码事,源于小说插图不具有独立存在性。

D.董辰生画的封面插图,被小说作者认为“把我头脑中的野妹子,鲜明、生动地形象化了”,说明小说插图的表现力高于文字叙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小说插图是作者进行再创作的阐释和编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水浒传》中原本模糊描述的人物面容,在插图中明确可见;原本明确塑造的德性,反而在插图中模糊不清,甚至无迹可寻。

B.冯德英的《苦菜花》中有几幅好的插图,使原作的形象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帮助读者形象地认清书中人物的性格和外貌。

C.丰子恺绘制的系列鲁迅小说插图画;过滤鲁迅作品“载道”的启蒙主义气质,着意于呈现鲁迅作品“现世的诗意”的部分。

D.鲁迅先生呼吁各种教材需要插图:“书籍的插图,原意是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对柯岗小说中的插图,有评价说:“小说的文体特色通过插图得以凸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木匠 刘亮程

一个人在夜里敲打东西,我睡不着。外面刮着清风,有一阵没一阵,好像大地在叹气。

敲打声一下一下蹦到高空,又顺风滑落下来,很沉地撞着人的耳膜。冯三一躺倒就开始说梦话,还是昨晚上说过的内容,他在跟梦中的一个人对话。他说一句,那个人说一句。我听不见他梦中那个人说些什么,所以无法明白冯三说话的全部内容。有一阵冯三长时间不吭声,他说了半句话,突然停住。我侧起身,耳朵贴近他的头,想听听梦中打断他说话的那个人正在说些什么。房子里亮堂堂的,那扇糊着报纸落满尘土的小窗户,还是把月光全放了进来。

一连两个晚上,我一睡倒,便感到自己躺在一片荒野上。冯三做梦的身体远远地横着,仿佛多少年的野草稀稀拉拉地荒在我们之间。

梦离他的身体又有多远。

我也睡着,我的梦离冯三的梦又有多远。

曾经是我们一家人睡了多少年的这面土炕上,冯三一个人又躺了多年。他一觉一觉地延接下去的已经不是我们家的睡眠。但他夜夜梦见的,会不会全是我们以往的生活呢?

在那些生活将要全部地、无可挽救地变成睡梦的时候,我及时地赶了回来。外面亮得像梦中的白天。风贴着地面刮,可以感到风吹过脚背,地上的落叶吹出一两拃远便停住。似乎风就这么一点点力气。

那个敲打声把我喊出了门,它在敲打一件我认识的东西。我必须出去看看。我十一岁那年,有个木匠想带我出去跟他学手艺。他给母亲许诺,要把所有木工手艺都传给我。母亲问我去不去。我没有主意,站着不吭声。

那个木匠在他叮叮咣咣的敲打声里,把我熟悉的木头棍棍棒棒变成了桌子、板凳和木箱。

我的影子黑黑地躺在地上,像一截烧焦的木头。其他东西的影子都淡淡的,似有似无,可能月光一夜一夜地,已经渗透那些墙和树木,把光亮照到它们的背阴处。我在这个地方少待了二十年。二十年前,这里的月光已经快要照透我了。我在别处长出的一些东西阻挡了它。

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一个声音在响。我能听出来,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件东西在敲打另一件东西。不像那个木匠,用他带来的一把外地斧头,砍我们村的木头,声音噌刺噌刺,像不认识的两条狗狠劲相咬,一点不留情。

许多年前的一个中午,一群孩子围在我们家院子里,看一个外地来的木匠打制家具。他的工具锁在一个油黑的木箱里,用一件取一件,不用的原装进去锁住。一件也不让人动。那群孩子只有呆呆地看着他在木头上凿眼,把那些木棍棍锯成一截一截的摆放整齐。其中一个孩子想,要能用一下他的刨子,把这块木板刨平该多好呀。另一个想,能动动他的墨盒,在这根歪木头上打一根直直的黑线多好。  

吃午饭时,那群孩子看着大人们给木匠单独做的白面馍馍,炒的肉菜。

长大了我也要当木匠。一个孩子说。

我也背个木箱四处去给人家做家具。另一个孩子说。

赶我们长大不知还有没有木头了。另一个孩子想。

我记不清自己为什么没有跟那个木匠去学艺,而是背着书包去了学堂。

那个木匠临走前在门外等了好长一阵。母亲把我拉进屋里。忘了是劝我去还是劝我不去。出来时,那个木匠刚刚离去。他踩起的一溜土还没落下来。

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后来果真当了木匠。现在他就在我面前敲打着一样家具,身旁乱七八糟堆着些木料。一盏灯高挂在草棚顶上。我站在院墙外的黑暗处,想不起这个人的名字。但他肯定是那群孩子中的一个,过去多少年后,一个村庄里肯定有一大批人把孩提时候的梦想忘得一干二净。肯定还会有一个人默无声息地留下来,那一代人最初的生存愿望,被他一个人实现了。尽管这种愿望早已经过时。

我没去打扰他。

他抡一把斧子,干得卖力又专心。不知他能不能听到他的敲打声。整个村子在这个声音里睡着了。我猜想他已经叮叮当当地敲打了多少年。他的敲打声和狗吠鸡鸣一样已经成为村子的一部分。他砍这根木头时,村子里其他木头在听。他敲那个卯时,他早年敲紧现已松懈的一个卯在村子的某个角落里微微颤动。

我从来没把哪件活干到他这种程度。面对这个年纪与我相仿的人,我只能在一旁悄悄站着,像一根没用的干木头。

文本二: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也是所有文学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表达。从地上开始,朝天上说,余音让地上的人隐约听见。说给天听,也说给天地万物听,那声音朝上走,天听过了,落回到人耳朵里。

文学最怕的情况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所谓上不着天,就是缺乏一种大修养。对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和成果知之甚少,无法接轨的作家是不可能成大器的,所以上要着天。下要着地是说你要深深地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

散文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和篇幅容纳一部小说的故事,但是散文总是能让故事停下来。所以散文也是慢艺术。慢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这个世界的匆忙用小说去表述,这个世界的从容和安静用散文来呈现。散文是沉淀的人心,是完成又被重新说起的故事,他没头没尾,但自足自在。

散文无论从哪写起,写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者心中得有那个“天”和“荒”。心中有“天”和“荒”,才能写出地老天荒的文章。

(节选自刘亮程《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有删减)

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的梦离冯三的梦很遥远,是因为最终他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而“我”却没有。

B.最终有一个孩子成了木匠,暗示面对乡村文化式微的现状,仍有人坚守孩提时代的梦想。

C.作者描写那个实现儿时梦想的木匠在“我”面前敲打家具,是为了表明他技艺高超。

D.第七段“我”说的“那些生活”,就是冯三睡梦中梦见的生活,也是“我”曾经的生活。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多次出现的“敲打声”衬托了村庄的宁静,渲染了平和静谧的气氛,同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B.文章开头“无可挽救地变成睡梦”,指村庄古朴的生活慢慢变成了作者模糊遥远的记忆,暗示这种生活方式正在无可避免的消逝。

C.在文中“我”的无法入睡与“冯三”的躺倒梦话连篇形成了对比,暗示了“我”与这个村庄简单的生活方式的距离越来越遥远。

D.文中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通过作者的乡土记忆来表达对乡村的哲学化思考,凸显了作者想让乡村生活重焕生机的决心。

8.文本一的结尾提到“像一根没用的干木头”,请联系全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假设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你将以“真正的散文”为题赏析刘亮程的《木匠》。请结合文本二,列出你的分享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常山赵云,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十九年夏五月,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飞呵颜曰:“大军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备围城数十日,使从事中郎涿郡简雍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舆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有删改)

【注】①城,这里指成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B.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C.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D.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古代行政区域名称,秦朝实行郡县制,郡比县等级高。

B.汉室,汉朝。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C.孤,中国古代王侯自称为孤,也指幼年丧母,这里指前者。

D.戎,泛称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这里即此意;还称兵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见到常山人赵云,认为他才能出众就真诚接纳他。赵云跟随刘备来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得到重用。

B.刘备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诸葛亮出谋划策,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

C.刘备和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心里不高兴,刘备用鱼水的关系打比方,希望他们不要再说了,但关羽、张飞始终心怀抱怨。

D.刘备围困成都几十天,派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当时,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死战到底,但刘璋为百姓着想,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刘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14.张飞为什么没有砍巴郡太守严颜的头而释放了他?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对梨花赠皇甫秀才 韦庄

林上梨花雪压枝,独攀琼艳不胜悲。

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

且恋残阳留绮席,莫推红袖诉金卮

腾腾战鼓正多事,须信明朝难重持

【注】①绮席:盛美的筵席。②金卮:酒器的美称。③明朝难重持:语出沈约《别范安成》中的“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以梨花起兴,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花开的繁盛,并以乐景反衬哀情。

B.颔联将过去与眼下交织在一起,看似平铺直叙,却内蕴情绪,充满沧桑感。

C.五句写相逢会饮时的情景,夕阳西下,而饮宴不散。虚词“且”字意味深长。

D.六句劝慰友人,美酒当前,莫辞一醉。“红袖”指佐酒歌女,用了借代手法。

16.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2)《大学之道》中的“              ”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              ”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3)《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你看,在这一个秋尽冬来的寒月里,四边的草木,岂不还是青葱红润的么?运河小港里,岂不依旧是白帆如织满在行驶的么?还有小小的水车亭子,疏疏的槐柳树林。平桥瓦屋,只在大空里吐和平之气,一堆一堆的干草堆儿,是老百姓在这过去的几个月中间力耕苦作之后的黄金成绩,而车辚辚,马萧萧,这十余年中间,军阀对他们的        、掳掠奸淫……从头细算起来,哪里还算得明白?江南原说是        ,但可怜的老百姓们,也一并的作了那些武装同志的鱼米了。        ,将来者且更不堪设想,你们且看看物价的同潮也似的飞速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加等也就完全可以知其大概了。

啊啊,圣明天子的朝廷大事,你这贱民哪有左右容喙的权利,你这无智的牛马,你还是守着古圣昔贤的大训,        ,且细赏赏这车窗外面的迷人秋景罢!人家瓦上的浓霜去管它作甚?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强取豪夺     鱼米之乡     逝者如斯    明哲保身

B.强取豪夺     天府之国     逝者如斯    独善其身

C.蚕食鲸吞     天府之国     光阴似箭    明哲保身

D.蚕食鲸吞     鱼米之乡     光阴似箭    独善其身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你们且看看物价的同潮也似的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加等,也就可以知其大概了。

B.你们且看看物价的同潮也似的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设等,也就可以知其大概了。

C.你们且看看物价的同潮也似的飞速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设等,也就可以知其大概了。

D.你们且看看物价的同潮也似的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设等,也就完全可以知其大概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所谓骨龄,        ①        。医学上,用X射线透视手腕部,根据骨骼的钙化程度,(      )。骨龄和年龄有没有内在联系?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若骨龄比生活年龄大1岁以上,        ②      ,反之为“晚长”。如果孩子明显比同龄人矮,或比同龄人高很多,家长应在密切关注孩子生长状态的同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拍摄骨龄片,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骨龄和身高、体重一样,能反映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因此应定期检测骨龄。孩子3岁后,建议每年常规体检时测一次;青春期,每半年测一次。

如果骨龄比年龄超过2岁,要警惕性早熟;        ③       ,并且身高较矮,要警惕生长激素缺乏等疾病导致的生长迟缓。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少年儿童的年龄和发育情况可以推测

B.少年儿童的年龄和发育情况可以推断

C.可以推断少年儿童的年龄和发育情况

D.可以推测少年儿童的年龄和发育情况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努力拼搏是最美姿态,超越自我是最佳状态。在2020东京奥运会赛场上,中国选手顽强进击:男子100米半决赛,中国奥运健儿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专注做自我”的“00后”小将杨倩摘得首金;举重男子67公斤级决赛,“即使落后,也要绝地反击”的谌利军逆转夺冠……体育健儿在赛场上挑战极限时的挥汗、呐喊,成为一种集体记忆,激励着拼搏者、引领着后来人。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拼搏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你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