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月考试题

月考试题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考试(卷)(附答案详解)

分享:杨老师 2022-01-14 下载支付: 3 立即下载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战争巨制《长津湖》是今年国庆档最受关注的中国电影之一。《长津湖》用文献记录式的全景叙事,将宏大历史与微观视角相结合,从“个体-群体-国家”三个维度阐释和建构了国族共同体想象,并以大气磅礴的史诗气质,震撼的战争场景,书写了一段壮丽的民族精神史诗,将中国战争电影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长津湖》是第一部关于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片。近年来关于抗美援朝的影像叙事,不论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还是纪录电影《冰血长津湖》,都逐渐使“长津湖”成为“上甘岭”之外最知名的关键词。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9 兵团与美军第 10 军,在长津湖地带展开了惨烈的生死对决。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登上银幕,无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长津湖》也是迄今公映的第一部文献记录式全景叙事的抗美援朝战争电影。过去的经典影片中,《上甘岭》是聚焦山头阵地作战的“战壕片”,而《英雄儿女》中王成英勇战斗的战役原型并不明确,影片旨在弘扬“向我开炮”彰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抒发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动人的“革命情感美与革命人性美”。《铁血大动脉》讲述的是保卫补给线的战斗,而全景叙事的《北纬三十八度》因故未能上映。新近影片中,《我的战争》中的战斗模糊虚置,《金刚川》虽有战役和人物原型,但影片仅围绕护桥之战的小切口进行叙事。相比之下,《长津湖》建构了由高层决策指挥的宏大叙事线、基层连队官兵的微观叙事线、美军视角的他者叙事线三线并行的叙事结构,追溯了抗美援朝的源起与决策,展现了长津湖之战从筹划到胜利的全过程。

三条叙事线中,高层线和美军线的文献性特征尤为鲜明。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及关键台词皆有出处,长津湖作战部署与实施亦严格参考了军史文献。这一叙事线揭示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奠定了历史叙事的格局与高度。美军叙事线有明显的突破。从《上甘岭》到《我的战争》,美军多是面目模糊的群体“他者”,角色人物是缺失的,直到《金刚川》才首次出现了承担视点功能的美军飞行员,然其脸谱化的牛仔形象引起了不少争议。而《长津湖》则前所未有地使用了一条贯穿性的美军叙事线,以美军视角完整呈现了从轰炸中朝边境、仁川登陆到长津湖溃败、兴南港逃离的全过程,勾勒了麦克阿瑟、第 10 集团军司令阿尔蒙德、陆1师师长史密斯等形象,纪实性重现了长津湖战役这一美军“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

在微观视角的战斗叙事线中,《长津湖》再现了战役的惨烈与悲壮。长津湖的胜利是在超出人类生存极限的极寒天气下,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极度悬殊情况下取得的。参战第 20军部队连日冻饿,冻伤减员高达 40%,第 27 军第 79 师战斗伤亡与冻伤减员几乎达到 1:1。志愿军将士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而本片则重现了他们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长津湖》三线并置的全景叙事代表了一种“正史化”的规范叙事要求。《长津湖》某种意义上是对抗美援朝电影“正史化”叙事的一种补课,它尝试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文献记录方式再现历史,提供整体性的历史视野和叙事框架,揭示其中的历史必然律,这无疑展现了作为胜利者叙事的文化与政治自信。

(摘编自詹庆生《〈长津湖〉:战争巨制的全景叙事与共同体想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津湖战役”这个历史事件被搬上银幕,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长津湖》更是将中国战争电影推到了新的高度。

B《长津湖》是第一部关于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片,也是第一部文献记录式全景叙事的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

C《长津湖》的全景叙事结构包括了由高层决策指挥的宏大叙事线、基层连队官兵的微观叙事线和美军视角的他者叙事线。

D《长津湖》第一次使用了一条贯穿性的美军叙事线,从美军视角呈现战争过程,勾勒了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等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举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来突出《长津湖》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

B文章第①段和第②段进行综述,肯定了《长津湖》的艺术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C文章第④段的举例,论证了《长津湖》在美军叙事线上有了明显的突破。

D文章第③到第⑥段,在承接上文的同时,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津湖》从“个体-群体-国家”三个维度阐释和建构了国族共同体想象,这代表了一种“正史化”的规范叙事要求。

B《那年那兔那些事》《冰血长津湖》等作品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普通民众对“ 长津湖”的了解。

C《长津湖》对高层决策的过程和作战部署与实施的呈现,都严格参考了历史文献,这体现了《长津湖》的文献性特征。

D《长津湖》尝试以客观理性的文献记录方式再现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抗美援朝电影“正史化”叙事的一种补课。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文娱行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随着文娱产业迅速发展,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有以新方式新手段死灰复燃迹象,整治行动必须再次上线。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等新情况新问题迭出,一些从业人员政治素养不高、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滑坡,违法失德言行时有发生,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污染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反应强烈。

畸形的市场机制与价值取向,选不出真正的偶像;“饭圈”的流量至上,无休无止的“打榜”,只能让追星成为资本赚钱的工具;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行为失范、疏于修身,只会给身心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带来不好的示范,不仅掏空了粉丝的口袋,还会让粉丝在刷量控评和集资应援中迷失三观……发生的种种事件,已经足够让我们重视文娱领域的乱象对于社会风气的巨大破坏力。不可否认,这些现象会弱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甚至催生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挑战并扭曲公序良俗。                               (摘编自《成都日报》)

材料二:

饭圈”的形成,是一次集体的、庞大的,复杂的“工程”。在诸多声音的剖析之下,人们大概已经了解到,这是资本通过塑造一种娱乐形态,并以此为外衣,构建一套隐秘又稳固的商业模式,并且随时修改,完善,使之成为日进斗金的牟利工具。

饭圈文化”不断扩张,最大的秘密,其实应该在于操盘者很善于利用舆论这把利器。可以这样认为:舆论先行,是娱乐资本打开诸多通道的“钥匙”,尤其体现在产品(节目+流量明星)方面,娱乐资本在舆论营造上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方法——编造某种时髦的概念,牵强地凑近社会主流价值观,以赢家通吃的姿态,完成一种娱乐理念的输出甚至侵略,最终目的是占领粉丝的情感与大脑,把粉丝变成他们的“韭菜”。

饭圈文化”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这一文化形态永远无法取代主流文化的位置,因此运营者们选择让其在暗处生长,以蚕食的方式来逐渐挤占主流文化,这是他们的主要操作手段。“饭圈文化”会与主流文化处于一种“共舞”状态,有时候“饭圈文化”还会以“取悦”的低姿态来获取主流文化的容忍,来换取收割“韭菜”的某种合理性……正是因为运营者们深谙这种把浑水与清水搅拌在一起的技巧,才使得“饭圈文化”一直附着于社会肌体,成为难以去除的组成部分。

饭圈文化”通过责任分解,由一个个粉丝来承担它的“罪与罚”,所以这些年来每当重拳举起,却多数时候都打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多少都令人有些心疼的年轻粉丝身上,偶尔会具体到某个公司,某一平台那里,但这些公司和平台都会通过道歉,停播等方式及时止损,通常会让事情不了了之。

抑制“饭圈文化”,除了相关必要的整治办法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舆论对舆论,通过深入的报道,用真实,理性的声音与观点,像剥洋葱那样剥开“饭圈文化”的层层包裹,让公众看到“饭圈文化”内里的不堪,让这块变质的土壤,重新回归正常。

(摘编自《“饭圈文化”已成沉疴痼疾,变质土壤何时回归正常》)

材料三:

1-1.jpg

(图片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圈”乱象会产生负面影响,弱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甚至还会催生多种消极的价值观念,挑战并扭曲公序良俗。

B文娱行业在文化、经济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在一些乱象愈演愈烈,亟需整治。

C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加速建设,不仅为网民的增长夯实了基础,也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D针对“饭圈”乱象,相关政府部门要从粉丝群体、经纪公司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管控,还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

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饭圈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娱乐形态,但其流量变现的手段具有隐蔽性和灵活性,不易被识破。

B幕后操手常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舆论导向,迷惑粉丝心智,获取经济利润,从而促使粉丝经济崛起。

C运营者们明白“饭圈文化”永远不能够取代主流文化的位置,因为他们让其以蚕食的方式来逐渐挤占主流文化。

D粉丝往往是“饭圈文化”的最大受害者,“饭圈文化”造成的过错经常由粉丝来承担,网络平台不会受到惩罚。

6请结合材料,从不同层面谈谈如何抑制“饭圈文化”。(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记忆与印象

史铁生

对我而言,开端,是北京的一个普通四合院。我站在炕上,扶着窗台,透过玻璃看它。屋里有些昏暗,窗外阳光明媚。近处是一排绿油油的榆树矮墙,越过榆树矮墙,远处有两棵大枣树,枣树枯黑的枝条镶嵌进蓝天,枣树下是四周静静的窗廊。与世界最初的相见就是这样,简单,但印象深刻。复杂的世界尚在远方,或者,它就蹲在那安恬的时间四周,看一个幼稚的生命慢慢睁开眼睛。

奶奶和母亲都说过:你就出生在那儿。

其实是出生在离那儿不远的一家医院。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都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的铺盖蹚着雪走到医院,走到产房的窗檐下,在那儿站了半宿,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轻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奶奶说,母亲为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好久,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亮。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一层黑皮包着骨头”,她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流露着欣慰,看我渐渐长得像回事了。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青砖铺成的十字甬道连接起四面的房屋,把院子隔成四块均等的土地,两块上面各有一棵枣树,另两块种满了西番莲。西番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的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心。天上,或者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缥缈不知所在的声音——风声?铃声?还是歌声?说不清,很久我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声音,但我一走到那块蓝天下面就听见了他,甚至在襁褓中就已经听见他了。那声音清朗,欢欣,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我迈过高高的门槛,艰难地走出院门,眼前是一条安静的小街,细长、规整,两三个陌生的身影走过,走向东边的朝阳,走进西边的落日。东边和西边都不知通向哪里,都不知连接着什么,唯那美妙的声音不惊不懈,如风如流……

我永远都看见那条小街,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眺望。朝阳或是落日弄花了他的眼睛,浮起一群黑色的斑点,他闭上眼睛,有点儿怕,不知所措,很久,再睁开眼睛,啊!好了,世界又是一片光明……几只蜻蜓平稳地盘桓,翅膀上闪动着光芒……鸽哨声时隐时现,平缓,悠长,渐渐地近了,扑噜噜飞过头顶,又渐渐远了,在天边像一团飞舞的纸屑……这是件奇怪的事,我既看见我的眺望,又看见我在眺望。

那些情景如今都到哪儿去了?那时刻,那孩子,那样的心情,惊奇和痴迷的目光,一切往日情景,都到哪儿去了?它们飘进了宇宙,是呀,飘去五十年了。但这是不是说,它们只不过飘离了此时此地,其实它们依然存在?

梦是什么?回忆,是怎么一回事?

倘若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那条小街,小街上空的鸽群,蜻蜓翅膀上的闪光和那个痴迷的孩子,还有天空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如果那望远镜以光的速度继续跟随,那个孩子便永远都站在那条小街上,痴迷地眺望。要是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五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

真是神奇。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比如,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似乎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圈定。

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

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

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听所有的梦者诉说,看所有放弃了尘世角色的游魂在夜的天空和旷野中揭开另一种戏剧。风,四处游走,串联起夜的消息,从沉睡的窗口到沉睡的窗口,去探望被白昼忽略了的心情。另一种世界,蓬蓬勃勃,夜的声音无比辽阔。是呀,那才是写作啊。至于文学,我说过我跟它好象不大沾边儿,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

(取材于史铁生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站在炕上,扶着窗台,透过玻璃”向外看的“我”指刚有记忆的年幼的作者。

B.文章通过奶奶和母亲说的话描述了关于“我”出生的情形,但作者对其真实性有所质疑。

C.作者写自己看见的站在门前台阶上眺望的“孩子”是指文中“那条街道”中人家的孩子。

D.作者在叙述并描写自己“记忆和印象”的基础上,表达对生命独特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

8.请概述作者在文中写到的“记忆和印象”。(6分)

9.请结合语境,分析“另一种世界,蓬蓬勃勃,夜的声音无比辽阔”一句中“另一种世界”的内涵,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造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判馆事。

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徳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至殿门外,饮水升余,堂吏掖归中书,已不能言,但指庑间储水器。左右取水至,不能饮,舆归私第卒,年七十。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节选自《宋史·薛居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广顺初/任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B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C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D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明清时期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

B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户籍、税收、科举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C车驾,既可指马车,又可指帝王乘坐的车,文中是天子的代称。

D丹砂,古时人们把丹砂作为治病养生的药物,甚至作为长生的丹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居正志向远大,有公辅的器量。薛居正少有大志,举进士不第后作文宽解,文章寓意不同寻常,被人认为有公辅大臣的器量。

B薛居正不畏权贵,为民伸张正义。有老百姓被史弘肇部下诬告违犯盐禁,论法当死,薛居正审讯后处罚了诬告者,触怒史弘肇。

C薛居正勤于政事,积极为帝分忧。河南府闹饥荒,百姓大量外逃,致使运粮人数不够,薛居正奉命招抚百姓复业,此后更勤修政事。

D薛居正服用丹砂,中毒不治而亡。薛居正服用丹砂,上朝奏事时丹毒发作,回家途中,因口不能言,未能及时喝水,半途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2)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15.“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2)《诗经·氓》中写女子感叹自己婚后日夜辛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达诗人虚怀若谷、招揽天下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I(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表情包创意古已有之,例如中国古代戏曲的脸谱。脸谱是通行于剧场的表情符号。通常,红色绘制的脸谱表示忠义刚烈,黑色绘制表示正直勇猛,白色绘制往往作为奸臣的标记,如此等等。三尺戏台划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的区别。道德褒贬与脸谱风格之间显而易见的呼应表明,古代戏曲擅长提炼与夸大角色的性格特征,进而归纳为某种相对固定的类型。这些角色代表了一个单纯而强烈的世界:是非分明,爱憎透彻,尽量祛除犹豫、妥协、矛盾、宽宥与谅解等暧昧的情感成分。

相形之下,孵化表情包的那一部分网络文化无法适应如此刚烈的气质。          的痛斥,         的赴死,         的悲伤,         的离别,古代戏曲垂青的那些情节过于沉重,以至于不堪重负。如今的表情包是一种“软性”的符号,卡通柔和的表达更为适合这一代人的温情与宽容,令人开怀的幽默则显现了出色的智商与情商。人们喜欢轻松地发一个表情包:萌萌哒!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义无反顾   慷慨激昂   令人动容   撼人心魄

  B.慷慨激昂   义无反顾   撼人心魄   令人动容

  C.撼人心魄   慷慨激昂   令人动容   义无反顾

  D.慷慨激昂   令人动容   撼人心魄   义无反顾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B.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C.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尺戏台划分出了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让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的区别。

  B.三尺戏台划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

  C.三尺戏台划分出了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

  D.三尺戏台划分出的善与恶的道德阵营,让观众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之中识别忠臣义士与奸贼小人的区别。

(二)语言文字运用II(共2小题,11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德尔塔”毒株目前是全球疫情流行的一个最主要的毒株。①____________,它对身体的适应力增强,传播速度比较快,病毒的载量比较高,治疗时间比较长,也比较容易发展成为重症。

“德尔塔”毒株虽然可能存在免疫逃逸,②____________。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接种疫苗的病例从确诊到产生抗体阳性的时间短、CT值高、住院时间短。

③____________?目前已形成的诊疗方案对绝大多数病人行之有效。治疗需个体化、一人一策。还可采用中西医结合,以此阻断病情从轻型向普通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例子,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①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②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③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过去的语文世界里,语文教科书教你阅读、写作,带领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进入高中,语文教科书无论从编排体系,还是内容设置上都发生了变化,用这样的教科书进行语文学习也一定有所不同:也许你迅速地适应了这些变化,也许你曾经有过苦恼和困惑;有时候老师和同学会给予你很多帮助,有时候你靠的是自己的钻研和思考……

综合以上材料,请你给初三的学弟学妹写一封信,讲述你与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故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符合文体特征,贴合身份;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考试(卷)(附答案详解)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