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原创备课 > 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

(统编教材必修下)《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配套课件+课堂学案

分享:杨老师 06-16 必修下册 从隐藏内容下载支付:0点

【素养目标】

1.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 把握回信的结构脉络,认识书信中的论辩结构,学习驳论文写作手法。

3. 欣赏其简洁严谨,理足气盛,寓刚于柔的论辩艺术。

4. 体会王安石作为改革家的人格魅力。

【教材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上已学过驳论知识,学生可以轻松理解本课涉及驳论;学生课前通过学习课件,梳理了字词,教师可借助学案的挖空练习检测预习效果,落实积累。因此,本课将教学难点放在梳理结构上。

【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难点:把握回信的结构脉络,认识书信中的论辩结构。

【教学过程】

一、趣事介绍,导入新课

“王荆公不善缘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弊,亦不浣濯。” ——叶梦得《石林燕话》

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其外在。 ----林语堂

二、出示目标,明确重难

活动:明确目标,指导学法。

三、预习检测,以学定教

活动:学生完成《课堂学案》“课前预学任务”,教师点拨纠错。(略)

四、精讲探究,研读课文

环节一:知人论世

1、解题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司马”:即司马光,字君实,

“谏议”:指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

2、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为文要“补于世”。诗文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他的散文雄健刚劲(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

主要作品有《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等散文名篇;诗歌《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等。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存世。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元祐元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3、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内忧外患,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环节二:朗读感知

活动:名家范读,订正字音

环节三:文言翻译

任务:结合预习和挖空练习,疏通文意,积累字词。(详见预习课件)

环节四:文本探究

活动:学生根据导读问题,研读文本,梳理论证思路。

第一段分析:

1、《答司马谏议书》第一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第一段  阐明写信原因和目的。

①“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③“具道所以”

第二段分析:

1、根据第二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推知司马光写给王安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司马光指责王安石的变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从而造成“天下怨谤”。

2、针对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是如何一一反驳的?

明确:

①在辩驳之前,先高屋建瓴地提出“名实问题”,先立于高处,揭露事情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为变法正名。

②先驳“侵官”:指出变法是 “受命于人主”,自己与大家在朝廷公开地议论修订,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推行,“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受——议——授”使新法从决策到、制定到推行名正言顺。

③次驳“生事”:“举先王之政”是理论根据,“兴利除弊”是根本目的。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④再驳“征利”:只用“为天下理财”一句已足。因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为谁征利。变法根本出发点正确,“征利”的责难也就站不住脚。

⑤然后驳“拒谏”: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因此,“辟邪说,难壬人”便与拒谏风马牛不相及。

⑥最后讲到“怨诽之多”:却不再从正面反驳,仅用“固前知其如此”一语带过,大有对此不屑一顾的轻蔑意味。

3、第二段中王安石的辩驳有何特点?

明确:

①思路清楚、逻辑明晰

②抓住问题实质,从大处高处着眼

③言辞锐利,气势逼人,锋芒毕露

第三段分析:

1、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明确: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百姓)

②士大夫多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官员)

③上乃欲变此。(皇上)

④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王安石)

2、王安石在回信中引用了盘庚迁殷的史实,他想表达什么内容?

明确:

一是表达变法的正确性、有效性;

二是表明自己施行变法的坚定决心。

3、王安石说:“某知罪矣”,这是王安石在向司马光道歉认错吗?

明确:

王安石说“某知罪矣”,这不是向司马光认错。王安石认为自己“错”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普泽斯民”。由此可见王安石不仅没有因改革“认错”,反而认为自己改革还不够坚决,不够迅速,不够彻底。

(五)拓展延伸

1、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责任与担当”,这在王安石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

l  王安石不但驳斥了司马光的种种指责,而且还直截了当地阐明了关于为官必须“大有为”、必须“膏泽斯民”的观点:“如君实(即司马光)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l  王安石关于为官必须“大有为”、必须“膏泽斯民”的观点反映了为官从政的一种担当精神。

2、今天重读《答司马谏议书》,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明确:

•      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是前人从未做过的极其伟大的事业,要同一切守旧思想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和战斗的勇气。

•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和克服改革路上遇到的一切问题和困难,知难而进,顶狂风,战恶浪,去夺取胜利。

•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避免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五、达标检测,知能迁移

活动:学生完成《课堂学案》“课后固学任务”,教师点拨纠错。(略)

六、作业设计

如果你是司马光,收到了这样一封回信,你会怎样回复王安石呢?试着在王安石的这封回信中找一找反驳点。讨论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有哪些可反驳的点,找出一点进行反驳。


在浏览器中输入下载链接和提取码,即可下载完整资源包。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if6IJmzpGbFP-NJ7p6GXg 

提取码:0loj 

说明:如果下载地址失效或不会下载,请加微信:ypc8808,索取下载地址,感谢您的支持!

 (统编教材必修下)《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配套课件+课堂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