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

65位经典人物素材运用主题及运用示例

分享:杨老师 05-04 写作素材 下载支付:2.00点

1.【适用主题】坚韧的意志、命运的挫折、起跑线

【人物】“板凳男孩”方宇翔

最近,方宇翔参与军训的视频在网络刷屏。2岁时,方宇翔因车祸高位截肢,日常生活仅靠一对木制板凳代步,被网友称为“板凳男孩”。今年,入学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时,他坚决要求和新同学一起参加军训。

稍息、立正、向右转、齐步走……这些寻常动作,对方宇翔而言,却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据方宇翔的妈妈说,由于天气太热,而身体又离地面太近,热气蒸得方宇翔皮肤起了红疙瘩。面对老师和教官的善意劝阻,方宇翔拒绝特别照顾,坚持“我不能掉队”,这一幕感动了很多网友。

【适用示例】

面对命运的挫折,方宇翔也曾低迷、也曾消极,但最后他选择了积极面对。身体残缺,没有让他的心灵受困,努力学习成为方宇翔的目标。有人投来异样目光,他说“我不理会,走自己的路就行了”;假肢稳定性有限、在教室穿脱不便,他就每天做两组俯卧撑、半小时举重训练,增加肢体力量,用板凳代替假肢去上学。保持乐观心态、坚韧意志、不懈努力,成为方宇翔生活的法宝。这个小伙子用自身经历告诉人们,生活中的沟沟坎坎并非不能逾越,只要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再尝试一次,或许就能跨越难关、超越自我,站上新的起跑线。

(摘自人民日报文章《从战胜挫折中汲取成长养分(暖闻热评)》)

2.【适用主题】梦想、大学、录取通知书、努力的意义、山海奔赴

【人物】“挖姜男孩”姚胜旺

不久前,家住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姚胜旺以621分的成绩被大连理工大学录取。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姚胜旺刚从地里挖生姜回来,他顾不得洗掉手上的泥土,颤抖而郑重地签收下录取通知书。这一幕感动了许多网友,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挖姜男孩”。

生长于云南山区,姚胜旺一家并不富裕。据媒体报道,姚胜旺一家6口人,父亲有肢体残疾,母亲在外打零工。为了补贴家用,姚胜旺挖姜之余,每天还要做兼职。

了解这些情况后,大连理工大学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姚胜旺,承诺根据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与学校奖助学金规定,给予全过程帮扶。这为姚胜旺安心读书、追逐梦想提供扎实保障,传递出促进教育公平的力量与温度。

【适用示例】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一目标,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到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学生超3.5亿人次,再到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我国坚持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为无数有需要的学子送去温暖,助力他们乘风而上,依靠教育成就未来。

8月末,大连海边,涛飞潮涌,海风阵阵,海鸥在远处振翅高飞,姚胜旺开心而又略显羞涩地笑着。报到前,老师专门带他来到这里,看一看心心念念的大海。从云南的山到大连的海,这场山海奔赴让人感动,也让人更加相信努力学习、追寻梦想的意义。在不断健全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支持下,会有更多青春梦想被点燃,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挖姜男孩”实现志向、拥抱美好未来!

(摘自人民日报文章《托举每一个向上的梦想(暖闻热评)》)

3.【适用主题】社会大爱;逆行者;守望相助;新时代英雄

【人物】房山蓝天救援队队员王宏春、刘建民

不久前,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并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房山蓝天救援队出动人员开展紧急救援,安全转移受困群众1871人。王宏春、刘建民两名队员在抢险救灾中被急流冲走、不幸牺牲,其事迹感动无数人。

王宏春、刘建民牺牲后,队友表示:“我们对他们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适用示例】

有人说,逃生是人类本能。但偏偏有一群人无怨无悔向险而行,即便冒着生命危险。蓝天救援队队员有的曾梦想成为保家卫国的军人,有的从小就有行侠仗义的情结,有的曾经做过专业的救援人员,有的曾经受过他人的无私帮助……无论是何初衷,选择加入蓝天救援队那一刻,他们就选择了在工作之余为紧急救援贡献力量。“我们早找到受困人一分钟,他们就早安全一分钟”“救一个人,实际上是救了一个家庭”,救援队员的朴素话语,道出了参与救援工作的共同初衷:拯救生命,服务社会。

战胜灾害,有一种力量叫守望相助。面对今年的洪涝灾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中央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等全力以赴,迷彩绿、火焰蓝、志愿红等交相辉映,构筑起防汛救灾的坚固防线。其中,社会救援力量是不容忽略的生力军。近年来,以蓝天救援队为代表的民间救援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反应快速、组织灵活、服务多样,在巡逻搜救、心理抚慰、灾后重建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哪里有险情就奔赴哪里,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摘自人民日报文章《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作用(暖闻热评)》)

4.【适用主题】自强不息、拼搏、永不言弃等

【人物】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

董丽娜从小患有先天性眼病,只有微弱的视力,10岁彻底失明。此后的人生中,她在盲聋学校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22岁开始学习播音,被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录取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研究生,成为中传首位盲人研究生。2023年6月28日,她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硕士身份毕业,成为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

【适用示例】

双眸轻闭,却有着无比开放的视野;视力障碍,却没有阻碍她学习的脚步。董丽娜的人生故事,让我们看到视障人士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更多追梦路上的奋斗者。

5.【适用主题】时代青年、奋斗担当等

【人物】夏雨雨

夏雨雨出生于贵州毕节的一个小山村,初中时显露出跑步的天分,被选入贵州省体校。而后因为优异的运动成绩,她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在成都大运会田径赛场上,她最后一圈反超土耳其选手夺金,收获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夏雨雨直言:“自己不拼,对不起这片土地!”不惧,展示青年的勇气,勇进,彰显青年担当。夏雨雨用她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年纪不应该碌碌无为,而应埋头磨砺,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和寸金光阴里大有作为!

【适用示例】

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奋斗,彰显青年担当,夏雨雨用她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年纪不应该碌碌无为,而应埋头磨砺,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和寸金光阴里大有作为!

6.【适用主题】科研报国、奋斗青年等

【人物】桂海潮

桂海潮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他在读高中时,在校园广播中听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和载人航天的梦想,从此扎根在他心中。从山村到太空,桂海潮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努力。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放过任何能够学习的时间。同时,为了实现航天梦,他还日复一日坚持运动,锻炼了强健的体魄。双管齐下,厚积薄发,最终在命运的关键节点发挥了作用,2023年5月份,桂海潮作为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从大山走向太空的桂海潮,再次诠释了奋斗带来的可能性。

【适用示例】

神舟飞天,蛟龙潜海,“天眼”傲世……今日之成就,是像桂海潮一样的科研勇士为开创未来铺就了前行之路,他们激励着人们时刻勇立潮头、实干苦干,他们诠释了新时代青年赓续了老一辈人科研报国、奋斗不已的精神。

7.【适用主题】坚强乐观、不畏困难、争气等

【人物】郎铮

“敬礼娃娃”郎铮在08年汶川地震中获救后举起右手致敬解放军,15年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录取通知书。他选择的专业是国际政治,也曾在采访中坚定地表示,自己有一个“外交梦”:“如果可以的话,希望经过自身努力,能为自己的国家发声,能捍卫国家的利益,也能够建立更好的国际秩序。”在今年的成都大运会上,他还入选了大运会的火炬手,点燃成都大运会主火炬塔。坚强、乐观、不畏困难、争气拼搏……

【适用示例】

在郎铮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少年、四川少年的成长轨迹,他把积极奋斗,拼搏进取的青春力量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传递给了更多年轻人。

8.【适用主题】成败、磨砺、人生“加法”

【人物】柯洁

中国围棋九段棋手柯洁,7岁学棋,11岁入段成为职业棋手,17岁收获首座个人世界冠军奖杯。他曾书写豪揽8冠的骄人战绩,留下对弈“阿尔法围棋”的经典名局,也经历过连负对手的失意挫折。下棋之余,柯洁选择读书学习、开阔视野,给运动人生做了道“加法”。

【适用示例】

我国围棋九段棋手柯洁,在下棋之余,选择读书学习、开阔视野,给运动人生做“加法”。那么生命的“加法”是什么呢?是对知识、成功、财富和名望的追求。生活似乎是一个容器,我们总是想在里面放很多东西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这没有错。关键是你想放什么,怎么放。我记得一篇名为《生活中的大石头》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如何管理时间的小测验:

把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头放进罐子里,直到放不下为止。其实也可以放碎石来填补石块之间的缝隙;也可以倒入沙子来填充砾石的空隙;你甚至可以把水倒进玻璃瓶...

可见时间被挤出,人的潜能被挖掘,所以生活需要加法。只要努力,不自满,不自卑,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跳起来就能完成。

9.【适用主题】奋斗、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人物】师延财

从放羊娃到全国技术能手,距离有多远?这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走过的追梦路。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他的故事被许多人知晓:儿时家境困难,寒暑假要放羊、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后,他刻苦学习焊接技能;走向工作岗位,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终于成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回顾自己的成长,师延财说,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的时代,一定要努力实现梦想。脚踏实地、全心努力付出,定会有所收获。

【适用示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让我们和全国技术能手师延财一起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向着新目标,踔厉奋发,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以实绩建功新时代。

10.【适用主题】科技报国、自强不息、奋斗

【人物】黄令仪

微电子领域元老级专家黄令仪,倾其一生致力于集成电路事业的发展,80多岁时仍奋战科研一线。黄令仪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西方技术封锁。坚守于挫折之下,崛起于不屈之中。他们以青春与汗水一路披荆斩棘,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芯片,让我国摆脱无芯可用的局面。

【适用示例】

沧桑的岁月,给我们昭示生命的真谛。生命在于自强不息,切莫在苦难中沉沦萎靡,切莫在挫折中颓废消极,要学那雪莲冰雪里绽放坚强,要学那青松狂风中挺立不屈,要学黄令仪在技术封锁下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芯片的不懈努力。

11.【适用主题】希望、人生意义、奋斗抗争

【人物】蔡磊

“渐冻症一日不被攻破,蔡磊就不会停下脚步。”京东集团原财务副总裁蔡磊,从人生的第41个年头开始,他被迫与渐冻症抗争。三年来,他拖着病体,几经周折,牵头病友与医院、科研机构建成渐冻症科研平台,创建渐冻症慈善信托机构,开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创业,既是自救,也是给其他渐冻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适用示例】

抗争,是我们追求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体验到抗争的辛酸,无论是精神上的挣扎,还是对病魔的抗争。京东集团原财务副总裁蔡磊,从人生的第41个年头开始,他被迫与渐冻症抗争。多年来,他拖着病体,无数次奔波在医院,后来几经周折,牵头病友与医院、科研机构建成渐冻症科研平台,创建渐冻症慈善信托机构,开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创业,既是自救,也是给其他渐冻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只有经历这些抗争,蔡磊才更深入地理解生活的意义,才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才由个体抗争的心酸到惠及他人行动,从自救到给其他渐冻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他的人生有了更大的意义。

12.【适用主题】青年奋斗、矢志报国、作为

【人物】黄芊芊

“芯片女神”黄芊芊潜心科研事业,推动我国芯片制造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开创更广阔的芯片未来。在多年研发过程中,黄芊芊一共获得国内四十多项发明专利,国外十余项发明专利,合作研发的新机理超低功耗器件打破多项记录,为中国芯片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适用示例】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芯片女神”黄芊芊坚守科研初心潜心钻芯片技术,为攻克我国芯片“卡脖子”技术问题做出重要贡献,推动我国芯片事业蓬勃发展,在她身上,闪耀着科研工作者奋斗不息的光辉、彰显着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作为担当。

13.【适用主题】厚积薄发、默默奉献、担当

【人物】邓清明

邓清明,一位二十多年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但却一丝不苟地做着“备份”。虽然没能飞入太空,但他却坚持完成与“主份”相同难度的训练。“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一句话道出了邓清明的职业操守、责任担当。如今,他终于圆梦!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为了这一刻,邓清明为飞天准备了24年10个月。

【适用示例】

当今中国在各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无数个邓清明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正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谁说英雄一定要身披金甲、光芒万丈?如邓清明这样悄悄发出光和热的人,都是值得崇敬的英雄。

14.【适用主题】热爱土地 踏实做人 潜心做事

【人物】茹振刚、原连庄夫妇

把爱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麦爸菜妈”。丈夫茹振刚是一位小麦育种专家,他所研发的小麦品种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人曾经做过一个统计,说中国人的餐桌上,每八个馒头里就有一个来自他研发的“矮抗58”。而他的夫人原连庄,则是一位大白菜育种专家。对于他们俩来说,种子就仿佛是最独特的文字,在一片片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了对农业技术,对这片大地,对彼此最真挚的爱。

【适用示例】

现实中,有的人作出一点小贡献,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热衷于评功摆好、表功“造势”,如此一来,人变得飘飘然,自然也就难以沉下心来做事。如果茹振刚、原连庄夫妇不潜心在在一片片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了对农业技术的研究,怎么会取得中国人的餐桌上,每八个馒头里就有一个来自他研发的“矮抗58”这样傲人的成就呢?愿我们心存敬畏、虚怀若谷,奋发进取、踏实做人,潜心做事,写出对这片大地最真挚的爱。

15.【适用主题】永不言弃、无所畏惧

【人物】中国女篮

10月1日,中国女篮在2022年女篮世界杯决赛中获得亚军,追平历史最好成绩。这支平均年龄仅有26岁的队伍,实现了几代中国女篮的夙愿。

【适用示例】

这是对自我的突破,也是对梦想的实践。中国女篮在这届世界杯上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她们在带给我们胜利的快乐,那种直抒胸臆后的畅快以及感动和自豪的同时,更打动我们的还有她们屡经挫折,一路走来的那份坚持、执着,那种对信念目标永不言弃、无所畏惧、敢于释放的勇气。

16.【适用主题】乐于助人 热心善举

【人物】洪成木

外卖小哥3年帮72人回家,平凡善举最动人心事件:福建男子洪成木是一名外卖小哥,工作期间需要走街串巷,便经常留意社会上的疑似走失人员,帮助那些需要找家的人。3年时间,洪成木帮助72位走失人员回家。

【适用示例】

被评为“福建最美快递小哥”洪成木的平凡善举,启迪我们只要有心,只要用心,任何职业、岗位,都不会成为你帮助别人的障碍。

17.【适用主题】善意与感恩、知恩图报

【人物】左运齐

跨越12年归还3000元,一场善意与感恩的双向奔赴事件:12年前,在厦门打工的左运齐为手术费一筹莫展,厦门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管床医生王博文偷偷塞给3000元凑齐了费用。这3000元让左运齐一家人牵挂了12年,最终,左运齐父子在2022年国庆假期期间驱车千里,将钱奉还。向善而生,择善而行,让善意在社会中涌动,谱写更多双向奔赴的温暖故事。用善良对待别人,也将获得更多人的善意。左运齐始终没有抹去对医生的感恩,多年来一直告诉家人不能忘记还钱,这份知恩图报促成了善意的流动。他不远千里驱车前往,打算当面表达感谢。

【适用示例】

大海给了鱼儿一个宽阔的天空,因为感恩,鱼儿回报给大海一片生机;天空给了鸟儿飞翔的领空,因为感恩,鸟儿回报给天空一处美丽;大地给了树木一片沃土,因为感恩,大树反赠给大地丝丝阴凉。因为感恩,左运齐父子驱车千里将钱奉还。世界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所以美丽。可是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有许多同学都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更不知什么是感恩。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从没想到过要回报。

18.【适用主题】付出和坚守

【人物】长城上的工人

不久前,一段视频风靡海内外,记录了一群工人“冒着生命危险修复长城”。自2005年起,国家文物局启动了“长城保护工程”。长城遭到毁坏的部分逐一得到修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些工人。修复工作不简单,有些修复点十分陡峭,原料运输只能靠驴、马和钢缆,运上去需要走40分钟的山路,砖块最重约272斤。工人们十几年如一日,每当结束一天的修复工作时,他们都筋疲力尽。网友感叹:“他们是中国荣耀的捍卫者”。

【适用示例】

世界上没有“超人”,却有超人般的挑战。就像长城上的修复工人,年复一年地为古建筑“添砖加瓦”。为了不造成二次损坏,有时仅靠一根同伴拽着的绳子,在悬挂中完成高强度的工作。很多人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他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值得称颂。雄伟壮观的长城背后,是一群籍籍无名的工人,他们用汗水、勇气和坚持,维护着长城的荣光。

其实,为城市扫除尘霾的环卫工人,为景区清理垃圾的“蜘蛛人”,为祖国荣誉而战的体育健儿,为文化传承修补残缺文物的修复师……不管哪个行业、何种身份,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一个特定目标而全力以赴,是劳动、拼搏与奉献,夯实了社会运转的基石,也筑牢了社会价值的底座。

这也是一个隐喻,行进的中国总是在“挑战不可能”,在坚守传统、放眼未来中为改革发展“添砖加瓦”。每一个群体都是社会滚滚向前的推动力量,一步一个台阶地登高处、补缺口,给自己、给社会、给后人留下最美的杰作。中国需要他们,需要这样的力量。

19.【适用主题】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

【人物】国测一大队

国测一大队建队以来,有四十六位队员因为疾病、冰冻、车祸、坠江、坠崖等原因,牺牲在了自己的岗位上,有些连墓碑都没有,就永远地留在了荒野测区。但,在他们倒下的地方,其实是树立起了一块精神的丰碑,他们永远地留在了祖国的怀抱里,也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适用示例】

爱国从来不是一种潮流,它是奠定在骨子里的责任。国测一大队有四十六位队员因为疾病、冰冻、车祸、坠江、坠崖等原因,牺牲在了自己的岗位上,有些连墓碑都没有,就永远地留在了荒野测区。他们以千秋作卷,山河为答,繁盛九州里,以寸心寄华夏,将岁月寄山河,书写着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责任。

20.【适用主题】环境保护

【人物】“环保战士”杨欣

一头花白长发、一脸络腮胡子,不是杨欣的时尚造型,而是现实的需要,能在高原地区抵挡漫天风沙和灼热紫外线。杨欣曾跟随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全程漂流长江,被视为探险家;之后,他关注藏羚羊、冰川保护等问题,成为长江源头的“环保战士”。他创立了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发起“垃圾换食品”和“带走一袋垃圾”项目,建立高原垃圾回收处置的管理体系,在青藏公路沿线布局6个“绿色驿站”……几十年来,杨欣及其志愿者团队坚守在长江源的保护一线,用自己的努力守护着母亲河源头的环境。

【适用示例】

“保护长江就像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挑起这个担子的时候便知道放不下了。”爱挑的担子不嫌沉,杨欣把长江源保护的重担一挑就是几十年。

环保的“射线”有方向。杨欣在建立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时,就“瞄准”了一种世界飞得最高的鸟——斑头雁。以前,每年都有2000多枚斑头雁蛋被捡走,杨欣和团队就在斑头雁栖息地附近驻扎、守护,“现在一个斑头雁的蛋也丢不了”。从保护珍稀动物,到发起“每人带走一袋垃圾”项目,再到带动当地人参与保护站工作,保护工作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往前走一步,以精准保护获得精准效果,让环保行动踏踏实实前行。

有人说,“以长江作背景,你不敢不刚强。”支撑杨欣数十年如一日保护长江源的动力,不仅仅是心中的情怀,更是“长江”这个宏大的背景。保护母亲河,意义重大因而义无反顾;保护长江源,责任重大因而勇毅坚定。以敬畏心来放大责任心,用持久力来激发战斗力,正是“环保战士”的强大之所在。

每个人都可以像杨欣这样,成为环保的一个原点。担当起该担的责任,让绿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环保成为一种行为方式,中华大地就能清水长流、绿意盎然。

21.齐白石的“三绝”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白石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先生壮年时曾教夏午贻的妾学画,夏午贻想好好感谢他,要给他捐个官做做。先生当即画蟹数只并题诗一首:“多足乘潮何处投,草泥乡里合钩留。秋风行出残蒲界,自信无肠一辈羞。”他以甘居草泥乡里的螃蟹自喻,婉言谢绝了夏午贻的美意。先生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警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活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做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借口先生的石章磨得不平,再三推辞。先生知道丁拔贡瞧不起自己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蝶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制印高手。

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大螃蟹了事。

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与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1950年,先生年近九旬,《人民画报》社请先生赐画和平鸽,先生慨然应允,却又迟迟不动笔,关门弟子娄师白问是何故。先生说:“我以往只画过斑鸠,没画过鸽子,也没有养过鸽子,不好下笔啊!”后来先生专门买来鸽子放养院中,反复揣摩它的一举一动;又到养有鸽子的弟子家观看鸽子,边看边对身边的弟子说:“要记清楚鸽子的尾巴有十二根羽毛。”

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号老缶)三人,曾赋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也许正因为先生的谦虚,才使他如海纳百川般吸收前人艺术的精华,从而推陈出新。

1936年张大千赴北平办画展,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亲往助兴,临走时还买了一幅画,来表达对大千的一片厚意。过了段时间,有人在先生耳边吹风,说张大千太狂妄了,一点儿也瞧不起先生,自诩“大千可以奴视一切”。先生听后,拈须微微一笑,不置一词。不久先生刻了“我奴视一人”的印,弟子问“一人”指谁,先生说:“我就是奴视造谣说‘大千奴视一切’的这个人。”此语一出,谣言便风息浪止了。

【素材解读】

先生的傲,使他卓尔不群;先生的痴,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谦,使他博采众家。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欲立艺者,先立人——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适用话题: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胸怀;美德;谦恭;低姿态;艺术与人生;淡泊名利……

【素材运用示例】

你可知谦谦如玉的君子的姿态吗?君子的高贵,在于他们总是俯下身子,伸出手,笑问这世间是否需要帮助。俯身的一刹那,君子那温润如玉的素养便如清泉般流出,令这世间,馨香流淌。

你可知道中国画史上最著名的集画、书、诗、印四绝于一身的齐白石亦是一位低姿态的谦谦君子?文人相轻是同行的通病,而他却永怀谦卑之心,以低姿态视己。张大千办画展时,他第一个去捧场;他崇拜同行的三位画家,以诗明志,“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如此低姿态,令人佩服,令人感动,更令人肃然起敬。大师的风范并不在于他强势的外表与斐然的成绩,而在于他成熟的外表下,有一颗饱满充盈的种子,圆润晶莹,能够在人间深处的土壤中深深扎根、生根发芽,开出饱满的花来,骄傲地绽放着人生全部的光荣与信仰,繁荣与梦想。

22.艺术狂人蔡志忠

如果有人质疑世界上是否有天才的话,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人生经历会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天才是可以有的。

迄今为止,蔡志忠的漫画全球发行超过4000万册,题材涉及古典小说、诸子百家、佛经等。他不但是个漫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动画导演。蔡志忠29岁成立卡通公司,8年内拍了4部电影,其中《老夫子》曾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多年保持台湾最高票房纪录。1985年,37岁的他名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徜徉在功成名就的光环下,蔡志忠颇为惬意和愉悦。但很快,有两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事儿激发出了他的“狂想”:一次,在家中,蔡志忠接到了台湾大学李嗣涔先生传来的物理十大问题,同时附带了一句:“蔡先生,你不是一直说想‘为后人种下一些树’嘛,就从这里开始好了。”又一次,在香港,蔡志忠参加一个桥牌比赛,其间不经意地抬眼望向远方时,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困惑来:“假如海平面等于零的话,那么窗外的那些空间该怎么处理呢?”

不得不承认,蔡志忠有着能把自己引导到极度欢快舒畅的超强想象力——思考得多了,慢慢地就生出了别样的心思来:嘿嘿,如果我用漫画的形式把深奥且枯燥的物理知识表达出来的话……

1998年9月3日,蔡志忠停止一切手头的工作,在家潜心研究起物理来。

第一年,蔡志忠将此前零零碎碎学到的物理知识在脑海里融会贯通,发挥所有的奇思妙想;第二年,蔡志忠努力钻研牛顿与爱因斯坦的大量学术著作;第三年,蔡志忠选择学习高等微积分,实现了将其变成漫画的梦想;第四年,蔡志忠开始思索空间、质量以及时间的定义问题;第五年……

就这样,早起晚睡,日读夜思,在远离尘嚣的深居里,蔡志忠用艺术家的无边想象力,尽情地捕捉和创造着神秘的未知和已知的美,享受着跋涉物理学带来的无限乐趣。一晃,十年过去了,2008年4月3日,蔡志忠小心地捧着用东方思想对西方物理进行了新的诠释的感悟结集《东方宇宙》四部曲——《东方宇宙》《时间之歌》《物理天问》《宇宙公式》,公开亮相了。

“至于研究结果是否站得住脚,还需要留待时间去检验、认证和仲裁。”这是蔡志忠的潜台词。但无论如何,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却是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漫画创作从传统经典文化到未来科学领域的惊人跨越,并且从中收获了无比的愉悦——回首昔日深冬手冻裂出血和酷夏浑身生出痱子而浑然不觉的情形,他不止一次地强调:“之所以要花十年的时间来研究物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求知是人类永远的渴望!因为,‘未知’对我有一股神秘的强烈吸引力!从小我就喜欢站在过去和未来的刹那当下,踩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那条线……而跨过未知变成已知的喜悦,是其他人生至乐难以相比的。”

【素材解读】

1. 天才与勤奋、天道酬勤。

2.回到原点,自我挑战。

3.兴趣和爱好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4.创新。

5.跨越。

6.求知。

7.好奇心与想象力。

8.勇气。

……

【素材运用示例】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用他大半生的经历告诉世人,回到原点,自我挑战,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4岁画画,15岁成为职业漫画家,可以说,在画画的道路上,蔡志忠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成功后的他并没有自我满足,而是把自己放回原点,从零开始,又挑战起导演和投资人的角色来。他一面刻苦看书自学,一面虚心向他人请教。一个只知道画画的人,正是凭借着回到原点的勇气,拍出了连资深导演也自愧弗如的、获得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且多年雄踞台湾票房榜首的《老夫子》,完成了自我转变的华丽转身。而也正是回到原点的心态,让他中年后又着迷于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写意人生的蔡志忠,花了十年时间,让自己从一位学生做起,一步一步展开对近代物理的研究,1400多万字的《宇宙四部曲》可令多少当世之人汗颜。这就是回到原点的心态,这也是回到原点后的成功。

23.李彦宏:中国的“搜索之王”

1987年,勤奋、刻苦的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那时候,中国的氛围较为沉闷,大学毕业进入机关单位,已经是非常好的选择了。在我看来,选择出国是一条自然而然的道路。”

“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从大三开始,李彦宏心无旁骛,买来托福、GRE等书狂啃,过着“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目标是留学美国,方向锁定在计算机专业。

1991年,李彦宏再一次挤过了独木桥,收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书。正值圣诞节,23岁的李彦宏背着行囊,穿云破雾,踏上了人生的第二次征程。

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一年有6个月飘着雪。在这里,他忍受过夜晚彻骨的冰冷。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忙碌到凌晨两点。在这里,他经历过中国留学生初来乍到的所有困苦。“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挺苦的,但年轻就应该吃苦。”李彦宏这样评价这段经历。

素材解读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想成功,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李彦宏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上学时的努力。

适用话题

吃苦、兴趣、成功、执著

24.郎朗:时刻准备着

曾经,郎朗为自己设想的成名之路是参加比赛。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少年郎朗对非常看好他的老师格拉夫曼说,自己要努力把所有的成人比赛全部拿下,就像打网球的人拿下大满贯。老师反问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那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你难道还没比够吗?老师提出的建议是:好好学习,学尽可能多的新的曲目,等待机会,总有一天,你能一炮打响。

郎朗觉得这有点像天方夜谭。而事情竟然真的像老师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郎朗当了著名音乐家安德烈·瓦兹的替补,一举成名。

素材解读

郎朗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郎朗少年有大志,想的是拿下比赛,而不是在努力中等待机会。而老师对郎朗的启示就是默默地等待成功的机会,机会有时比比赛本身还要重要。但是成功的前提是什么?准备。如何准备?默默努力,坚信机会定会到来。

适用话题

机遇、人生积累、不要总是想着与别人争、坚信自己能发光

25.张怡宁:做一个强者

她把自己的命运定格在乒乓球上,她把自己的豆蔻年华凝结在弧圈打法上,她把花季雨季挥洒在比赛场上。她——就是张怡宁,一个从无名小卒拼搏到奥运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喜欢张怡宁,不是因为她那各色各样的光环,而是喜欢她的勤奋拼搏,心态稳重和宁静淡泊。

古语有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如果说勤奋拼搏是每位运动员都必须具有的品质,那张怡宁所付出的汗水并不比别人少。五六岁的她便接触乒乓球,从市队到国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业余的训练变成了全天的付出。24小时,365天,十余个春秋,光阴被她无数次发球挥拍送走。感觉技术落下了,张怡宁会用午休的时间偷偷地到球场去训练;败给对手了,张怡宁更是不舍得停止训练。她的教练说现在作为球坛“一姐”的张怡宁比以前更勤奋地练习。

张怡宁常说:“我觉得挫折是一种财富。我不是智者,但我属于强者。智者可以举一反三,有时甚至未卜先知,避免错误,而我却要把所有的错误都犯过之后才知道不能这样走。”

素材解读

张怡宁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一种能鼓舞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张怡宁精神正是顺应时代是潮流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往精神珍宝的继承和发扬,是溶入亿万人心血的新力作。

适用话题:奋发进取、做一个强者、拼搏精神、成功的背后

26.梁羽生:“想”入非非的人

梁羽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年幼即熟读古文,擅长对联。在广西桂林中学读高中时,喜欢填词弄赋。后因日军侵扰返乡,适逢数位粤籍学者在家乡避难,于是有机会拜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先生为师,接着又结识了敦煌学研究专家饶宗颐先生。

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国学底子笃实。之后顺利考入岭南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大公报》工作,编辑旗下《新晚报》文学副刊。这份工作一直做到暮年。主业烹文煮字,闲来棋书自乐;晚年随子女定居澳洲,悠然自得,直到归隐道山。他的一生没有起伏,也没有他自己笔下的江湖险恶。

“书中有侠客,书外无江湖。”很难想象,他这平静的一生是如何写出那些纵横捭阖、回肠荡气的武侠故事的。

素材解读

静水亦能深流,平静的人生并不等于没有阅历、没有思想、没有眼光。平静,只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悠然自得的从容,虚心请教的积累,洞若观火的笔触,构造了梁羽生新武侠派的大千世界,使其得以“胸有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适用话题:专一、人生态度、厚积薄发、以兴趣为师

27.不传球的“盘球大师”

罗纳尔多是当代足球界的标志性人物,因为一次连过5人的长途奔袭,被赞叹为“外星人”。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同样以脚下技术出众而名噪一时,名头甚至一度盖过了当时的罗纳尔多,却在巴西国家队沦为替补队员,他就是德尼尔森。

德尼尔森刚出道时,脚法精湛,善于在过人时做“踩单车”的假动作迷惑对手,被誉为“盘球大师”。随后,德尼尔森天价转会至西班牙皇家贝蒂斯队,创下了当时的世界转会纪录。

在大家都认为德尼尔森将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时,他在西班牙赛场上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虽然他在球场上演了赏心悦目的盘球绝技,却少有漂亮的传球,在对方球员的围追堵截下,球总被抢走。在足球场上,他的队友都经常成为观众,观看他一个人的表演。球队也因此遭遇了屡屡的失败。德尼尔森花哨但不实用的“脚下活”也因此成为了笑柄。

素材解读

被誉为“盘球大师”的德尼尔森之所以沦为替补队员,是因为他太看重自己,而完全忽视了别人的作用。俗话说,一只巴掌拍不响,孤木不成林。一个人的力量再强,毕竟有限,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优势,才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适用话题

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学会合作、成败有因

28.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拒绝所有人。但也有例外,邻居家那个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条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

这天,老人用轮椅推着她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时,老人说着:“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条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字条贴到墙上: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以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甚至在父母不在时,自己扔开拐杖试着走路。

11岁时,她终于扔掉了拐杖。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惊人的速度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她成了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

素材解读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人是靠希望而活着的,一个人一旦对前途失去了希望,那么他的生命便会黯然失色。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适用话题

希望、毅力、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

29.周迅:对过去只遗憾没有好好读书

周迅曾说:“我最想回到上学的时代,那时候我很调皮,老师拿我没办法。不过我现在十分后悔,如果那个时候我好好读书的话,演技肯定会比现在要好,所以我劝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浪费时光。”后来,她去英国补习英语。对此,她表示:“我学英语是为了好多原因,比如出去旅游、拍戏等等,我(认为)没有必要出国发展,因为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正处于很好的发展时期,在国内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有些好的影片在国内也能发挥出来的。”

素材解读

在这个时代,不管在任何地方,书籍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各种科学的开端。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越亲密,越能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深刻。周迅的话语间透露着她向上努力的精神状态和与书亲密接触的愿望。

适用话题

遗憾、读书、成才、反省

30.华君武:嬉笑怒骂皆文章——艺坛的标杆

“就像医生关注的是人的生死病痛一样,漫画家关注的是社会病。”华君武如是说。

画笔就是他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割去患者身上的毒瘤。华君武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漫画创作,这大半个世纪以来的重大事件几乎都能从他的画作中找到对应。

华君武的漫画,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富有战斗性,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后期以讽刺画为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种种丑陋、落后的现象。其作品构思巧妙,入木三分,富有幽默感。

既然动刀子,就有危险性,在华老身上就蕴藏着太多荡气回肠的故事。无论是40年代因讽刺蒋介石上了国统区暗杀的黑名单,还是“文革”中被批成“反党大阴谋家”,华君武和他的漫画都挺过了历史的血雨腥风。其漫画体现着作者刚正不阿和嫉恶如仇的品质,无情地暴露了社会丑恶现象和人生弊端。

“华老的漫画爱憎分明,尖锐,幽默,入木三分。一幅幅漫画,犹如一块块坚硬的石头,扔出去砸得狠,使人看了解气,得到满足。”漫画理论家毕克官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是说。

素材解读

人到无求品自高,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才能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华君武的漫画,似匕首,似投枪,一针见血,震撼人心,艺术卓尔不群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华君武有一双洞烛是非忠奸的火眼金睛,又有救国救民的火热心肠。

适用话题

境界、赤子之心、作品与人品、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31.“火炸药专家”王泽山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火炸药专家王泽山和“中国干扰素”之父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火药曾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在今天,仍是决定现代武器威力和射程的关键性因素。例如,飞机离开了火炸药,就不能发射导弹,坦克没有火炸药,见了面也不能开炮。

现年8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是中国火炸药学科带头人,被称作“火炸药王”。

为御外辱,誓壮国防

1935年,王泽山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那时,东北大部已被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占据。

王泽山回忆说:由于国民被迫接受“伪满”教育,年幼的他以为大家都是“满洲国”人。但他的父亲却严肃地告诉王泽山:“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父亲的话深深地镌刻在他幼小的心里。从此,他暗下决心:“绝不做亡国奴”。

带着富国强兵的理想,王泽山在高中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当时,海军、空军是热门,可王泽山却选择了最冷门的火炸药专业。

这是一个研究领域狭窄、危险性高,被人们视作“一辈子也出不了名”的专业。“大家都不去考虑这些比较边角的专业,但我想既然是设立的重要专业,国家需要的就都需要人去做。”于是,王泽山成为唯一自愿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

素材解读

强烈的爱国心,一心报效祖国,是王泽山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动力。

适用话题:爱国 选择

科学匠心,一生只愿做好一件事

进入和平年代以后,国家每年都会有万吨以上的退役火炸药,而废弃炸药再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过去,我国以“火烧、炸毁为主”,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上世纪80年代,王泽山开始挑战这一难题。他带领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攻关项目,下工厂、跑部队,攻下了一道道难关。一堆堆危险有毒的过期火炸药,变成了二十余种畅销国内外的军用和民用产品。这一科研成果不仅为国家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让青山绿水远离了火炸药的污染。

作为该技术的第一发明人,王泽山摘得1993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此后,他在专业领域内一次次攻克技术难关,在1996年、2016年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再到此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火炸药王”。

谈及自己在学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王泽山认为:“我能在专业研究上有所成就,与恰当地估价自我、摆正位置、专注学问、舍得丢弃不无关系。” 在课题研究中,王院士懂得舍弃,不是什么社会活动都参加,他尽量减少和限制各种非学术活动,尽可能抽出时间专注于研究。

“自己这一辈子,除了还能做火炸药研究这一件事,别的都不擅长。我的生活已经跟科研分不开了。一旦离开,就会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王泽山这样说。

素材解读

专注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事业上必须有所取舍,不能贪求太多。

什么是匠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穷尽一生做好一件事,这就是匠心。

适用话题:专注 匠心

走自己的路,才能出高水平的成果

王泽山曾坦言:“不喜欢走别人走过的老路。”

科研上遇到难题时,很多人都习惯于参照国外的解决方案,但王泽山总希望走一条自己的路,做出超越国外水平的原创成果。

他告诫自己的团队:“ 一定要有超越意识,不能一味跟踪国外的路径,做简单的仿制研究,而是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让他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废弃火炸药再利用”,曾是世界各国都“头疼”的问题,而王泽山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让他三度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等模块装药技术”,曾是国外因无法突破技术瓶颈,被迫中断的一项研究。而他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这一难题。

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怡昕的话说,王泽山的研究成果不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领先。

素材解读

一味模仿别人,永远无法领先。只有勇于创新,才能超越他人。正是凭着这一理念,王泽山在科研上才能硕果累累,屡获大奖。

适用话题:创新 科技

32.“病毒地狱”的守门人侯云德

与王泽山同获“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云德,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病毒地狱”的守门人。

2003年的“非典”之后,我国再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国人觉得“突发传染病”似乎离自己很远。

然而,在这风平浪静的表象背后,其实经常有暗流涌动。H7N9、中东呼吸道综合症、西非埃博拉病毒……这些凶险的新发病毒都曾有可能在我国传播、爆发。由于我们织就了一张传染病综合防控的大网,抵挡住病毒一轮轮攻击,才得以让瘟疫消弭于无形。

侯云德院士,正是编织这个大网的功臣老人,有人把他形象地称为“病毒地狱”的守门人。

为国为民有担当

2003年“非典”爆发时,由于我国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尚不完善,导致病毒大肆传播,全国上下应对非常被动。

疫情过后,时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的侯云德开始反思。痛定思痛,他提出建立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体系的战略思路,并且勇敢地挑起了“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技术总师”的担子,带领全国卫生系统发起对传染病的“反攻”。

至今,同事们还在感佩侯云德的勇气:“传染病专项的技术总师就是坐在‘火山口’上的工作,病毒汹汹来袭,能不能尽快搞清楚,能不能赶紧控制住,能不能为人民负责,可谓‘压力山大’!”

10年来,他主导建立了覆盖我国所有省份的“传染病综合防控网络体系”。通过这张网络,能够在72小时内对大约300种病原进行确认,对未知病原进行检测和筛查,从而使我国得以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国内和国际数次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没有侯云德这样的民族脊梁,就没有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

素材解读

做国家传染病防治的带头人,就意味着把十几亿人民的健康安危担在肩头,这个岗位的责任和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林则徐有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这种为国为民勇于担当的精神,让侯云德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个重担。

适用话题:责任与担当 无私奉献

乐于分享无私心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有媒体让侯云德谈谈感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我只是做了点实实在在的事,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他语调平和,言辞简洁。

侯云德极少接受媒体采访,更很少谈论自己。发表论文和报送奖项时,他总把学生的名字写在前面,自己的名字写在后面。参加会议或接受采访,他总是把发言机会留给后辈。

1980年,侯云德从加拿大考察回来,带回一些基因工程研究必须的酶试剂。这些试剂国内不能生产,又无法直接向国外购买,可以说比金子还要贵重。但他当即写了一份报告交给所领导,表示愿意在节约使用的原则下与其他研究室共享。这份报告让领导感动不已。

1982年,侯云德掌握了一系列基因工程技术后,不少人到他的实验室去学习。他总是热情地传授,从不留一手。有人认为他这么做不利于保持本室的技术优势,他却很不屑。“保持优势不能靠把持技术,要靠不断创新再创新。”侯云德这样说。

素材解读

有超群拔类的智慧,才能在科研上取得大成果;有大公无私的品德,才能在事业上开创大格局。为国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往往是智慧和品德集于一身。

适用话题:无私奉献

33.一首都不能少:谷建芬

现年82岁的谷建芬老师,是中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她创作了上千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可以说大部分中国人都在她的歌曲陪伴下成长。

《歌声与微笑》、《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烛光里的妈妈》、《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都出自谷建芬老师之手。

要让孩子们有歌唱

2004年起,谷建芬老师开始创作儿童歌曲系列——《新学堂歌》。

《新学堂歌》由谷老师谱曲,歌词以唐诗为主,结合汉乐府、三国、明清时代的作品。

给50首优秀的古诗歌谱上音符,让孩子在快乐的歌唱中,既培养了乐感,又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该系列儿歌备受儿童喜爱。不少歌曲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和小学生中广为传唱。

2018年年初,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谷建芬老师谈起了自己创作儿童歌曲的缘起。

有一次,她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说:“你看现在的孩子都没有歌唱了。”

这句话让谷建芬深有感触,作为一名受人敬重的作曲家,她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于是,70岁高龄的她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创作中去,谱诗成曲,给孩子们创作经典。

谷建芬老师总说“要为孩子们留下歌曲,要让他们在歌声中长大。”

13年50首歌曲,平均每年4-5首,每首大概费时3个月。可见谷建芬老师对待每一首作品都不曾马虎。

写了20首的时候,丈夫担心她身体状态,劝她“写得差不多了,就停停。”可是谷建芬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坚持创作,即便熬到凌晨四点,东方发白。谷建芬老师对待给孩子们的歌曲依旧是一丝不苟。

一首都不能少

转眼到了2016年,在歌曲创作到第49首时,谷建芬老师的生活却遭受了极大变故。

相濡以沫的丈夫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相隔8个月后小女儿又因为脑出血突然地离开了她。

接连的重创让谷建芬老师十分痛苦,她甚至变得不会弹钢琴了。

50首就差一首完稿,可是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了。

“老伴,女儿走了以后,我不想写,写什么我也不知道”回忆起往事谷建芬老师眼中含泪。

尽管创作之路着实不易,然而即便遇到这样的打击,谷建芬老师也没有因为悲伤而忘记自己的使命。

有一天,她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有种幸福叫放手,有种痛苦叫占有。”谷建芬老师豁然开朗,决定将痛苦搁下,幸福地放手。

于是她又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终于在2017年的时候完成了50首《新学堂歌》。

而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谷建芬老师,还是没有想过停笔。

“我想我还要努力的写下去,有音乐陪着我,我一生绝对会长久地走下去。”

素材解读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谷建芬老师早已功成名就。70岁高龄的她,完全可以安享晚年,在舒适的条件中享受生活,还受世人敬重。

但是她没有选择舒适与轻松,而是自己给自己加担子,呕心沥血13载,进行儿歌创作。

她这么逼迫自己,既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只是为了让孩子们有歌唱,只是出于一个音乐人的责任和担当。

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就拥有了高尚的灵魂;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他的生活就会闪光;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在别人眼中,他就成为了一座高山,令人尊重,受人敬仰。

适用话题:责任与担当 无私奉献 爱

34.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

2017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2017年全球科学界影响最大的十个人),中科大教授,“墨子号”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入选。

《自然》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开头这样写道:“在中国,有人称他为‘量子之父’。对于这一称呼,潘建伟当之无愧。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

在很多人眼里,潘建伟是传奇:29岁,他参与的有关量子隐形传输的研究成果,被《自然》评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列;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41岁,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院士;45岁,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我们平时所说的“穿越时空”,其实就属于量子力学的范畴。潘建伟是世界量子力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说不定哪一天,他将成为穿越时空的那个人!

当然,更切实际的是,他是中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那个人。

求学不为名利,探索始于好奇

1987年,潘建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人说学物理找不到工作,但父母告诉他,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因此他才能没有功利心地走上研究物理之路。

进入中科大后,潘建伟发现班上藏龙卧虎,光是各省高考状元就有七个。同学们的水平都很高,潘建伟却不想和大家拼分数。还和儿时一样,他要去钻研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那时,他就对量子叠加态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量子世界的奇怪与陌生,让他陷入了苦思。想不明白就一直想,上课也想,吃饭也想,在期中考试的时候,他差点挂科。

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得理论物理硕士之后,他决定出国读博。当时他确保能选上的导师是一位诺奖得主,如果跟着他,以后的发展肯定不成问题。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他竟然放弃了这位诺奖得主,选择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塞林格教授。因为在他看来,塞林格才是量子力学方面最好的导师。果不其然,如今的塞林格教授已是世界量子力学的顶级大师。

潘建伟的选择之所以异于常人,是因为在他看来出国不是为了名利,更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顺着自己的兴趣真正学点东西。

如今的潘建伟获奖无数,盛誉不断,人们都说他是中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可在他眼里,自己对物理学的钻研,跟这些奖没有任何关系,他甚至说过“科学的成就不需要奖项来肯定”。他所做的努力,只是来自于最初的好奇心。

人们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潘建伟却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我马上就可以死,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可能还搞不清楚,所以我就想活得长一点,我想把它搞明白。”

“在巨大的名利声望面前,潘建伟坚守学术的真谛,这是学者最难能可贵的。他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着前无古人的事业!”

这是2016年潘建伟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这是对获奖者的赞美,更是对科学家中肯的评价。

素材解读

一个过度热衷于名利的人,往往不能如愿,因为急功近利的心态容易让人误入歧途,与成功背道而驰;而当一个人抛开名利的诱惑,单纯地顺着自己的兴趣去发展,反而更有可能功成名就。因为兴趣往往是一个人的天赋之所在,兴趣也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个立志于科学事业的人必须保持初心,对世界保有好奇,这是科学探索最原始的动机,也是最强大的动力。而今天,中国学子所普遍缺失的,恰恰就是这种不为功利所干扰的初心。对自然,对科学,孩子们最初都有好奇心,但在日复一日的应试教育中,慢慢都被磨灭掉了。

适用话题:兴趣与爱好 目标与追求

逐梦不忘初心,科研只为报国

1996年,带着对知识的渴求,潘建伟来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当他第一次见到塞林格教授时,这位导师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他脱口就说:“我想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年轻人的豪言壮语,在外人看来不切实际。但他此后的每一步,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迈进。

来到欧洲后,他就像饿牛进入绿草地一般,整日泡在实验室里,醉心于科学研究。1997年,在塞林格的指导下,他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实现了量子态的隐形传输。世界顶级杂志《科学》将这一成就列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这一年,他才27岁。

毕业后,国外实验室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可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乎老师和同学们意料的决定——回祖国!当时,欧美国家在量子信息研究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具备了较好的科研条件,而中国还是一片空白。祖国在这方面的落后,在潘建伟眼里不是困难,而是责任。他说:“从出国的那天起,我就没想过会在国外呆下去。”他一直都在思考,中国该如何抓住量子物理发展的机会,在信息技术领域赶超发达国家。

2001年,他在中科大组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此后,他在科研上创新不断,屡获大奖。

潘建伟带领的科研团队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的“梦之队”,他的许多弟子都在世界上最好的实验室深造过,但是老师的报国心深深地影响了他们,他们学成之后,没有一个留在国外,都毫不犹豫地回到老师身边。

2016年,潘建伟团队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意味着中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在金融通讯和潜艇导航方面被实际应用。在这个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领跑者。

2017年5月,由潘建伟团队研制的,世界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人类距离真正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又近了一大步。

潘建伟初见老师塞林格时,那段关于梦想的对话言犹在耳。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梦想已经逐步变成了现实,而潘建伟的初心还在,相信他和他的团队必将走得更远。

素材解读

年经时谁都有梦想,只不过人生之路弯转曲折,许多人都将梦想遗落在了前行的途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像潘建伟这样不受外界诱惑,坚持初心,才能最终将梦想变为现实。

梦想不应当局限于个人的功成名就,个人的梦想只有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人生价值。

适用话题:爱国 梦想 中国梦

35.杨善洲:

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了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毅然决然选择了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而且一干就是22年,最后将价值数亿的林场无偿捐赠给了国家,留给当地一片绿水青山。他无私奉献,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就是要自讨苦吃”的伟大誓言(关键词:无私奉献、为民服务、价值观、责任担当)

36.李娟:

安徽砀山县农民,身患脊髓空洞症,高位瘫痪,体重仅25公斤,身残志坚的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用嘴咬住触控笔进行书写,努力经营微商小店,带动乡亲创业致富,成为销售水果的“电商CEO”,成为第二十二个“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关键词:农业创新发展,艰苦奋斗,积极实践、有志青年)

37.“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

在9800米的高空中,飞机挡风玻璃突然爆裂脱落,造成瞬间失压,驾驶舱温度只有零下40摄氏度的生死关头,退役军人、机长刘传健沉着果断处置险情,依靠自己扎实的专业理论、精湛的飞行技术和严谨的职业精神完成了一次堪称“史诗级”的备降,成功保住了机上128名机组人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而在对于社会各界的盛赞,刘传健总是说:“这份荣誉属于中国民航。”(关键词: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将群众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38.为救同学,自己身中数刀的崔译文:

2019年3月10日晚,广西大学生崔译文在回宿舍途中发现有女同学正遭受一名持刀歹徒侵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崔译文想起自己的军人父亲,一种从心底涌上来的责任感和勇气,让她毫不犹豫跑上去用自己身体紧紧护住同学,自己却身中八刀,身受重伤。为了表彰她的大无畏精神,当地政府授予了她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关键词: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大无畏精神,精神传承,家庭教育)

39.两弹一星 “核司令”:程开甲: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站起来,不被外敌欺辱,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前往西北荒漠,隐姓埋名20余载,带领我国科研人员完成了几十项核武试验,并建立了大量科学理论,为我国“核”事业发展贡献了毕生心血。(关键词:民族精神、不忘初心、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40.2018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马旭:

中国首位女空降兵,于1947年加入人民解放军,与黄继光同一部队,先后参加辽宁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马旭退休后,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继续忙于医学科研。马旭夫妻省吃俭用,把发明专利报酬和科研奖金,以及毕生工资和退休金累计1000万元捐给家乡木兰县,用于教育公益事业,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们无私奉献和有担当的爱国精神。(关键词:无私奉献,担当,爱国精神)

41.中国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先生叶嘉莹:

95岁叶嘉莹先生卖她北京和天津的房子,向南开大学累计捐赠了三千多万元用于设立“迦陵基金”以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叶嘉莹先生的丰富经历,对诗词的热爱和执着,为传承民族文化毕生的奋斗,如穿透迷雾的灯塔,为浮躁的凡尘带来光明和希望。(关键词:不忘初心、生活朴素、传承民族文化、心怀祖国)

42.张玉滚:

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深处,只为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他,虽然收入微薄,但17年资助学生多达300多名。从教的黑虎庙小学因交通困难,学生每学期的课本都是他靠着肩上的一根窄窄的扁担挑进大山的,而这一挑,就是5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立足工作岗位、树立坚定信仰,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祖国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关键词: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不负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43.中国探月总工程师孙家栋:

从小心怀飞天梦想,六十年如一日献身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实践,不断克服困难,创造了中国航天史的多项第一,设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关键词:克服困难、无私奉献、持之以恒)

44.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

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他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他和他的团队用了10多年的时间,创造出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让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持续领先世界二十年,开启了中国的观天时代。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放弃薪水比国内高300多倍的工资,回国参与我国的天文研究工作。他一生潜心研究、立足岗位、忘我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名利,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了全部聪明才智。(关键词:国家利益、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坚守、奉献、国之栋梁、核心科技创新)

45.周会明: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从检29年来,特别是主动援藏5年,在雪域高原执着坚守、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和人民检察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风采和光辉形象。(关键词:援藏、不忘初心、无私奉献)

46.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

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坚守、团结、传承)

47.杜富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五班战士。在麻栗坡县老山雷场扫雷时,面对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同志对同组战友艾岩喊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用身体遮挡住了爆炸冲击波和弹片,自己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在几步远的战友仅受了皮外伤。让我来:任务面前,杜富国同志总是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用一次次“让我来”的生动实践,演绎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使命责任;敢担当:关键时刻,杜富国同志总是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用“敢担当”诠释共产党员无所畏惧、敢为人先的优秀品格;做传人:危急关头,杜富国同志总是冲锋在前、舍己为人,用“惊天一挡”的英雄壮举,书写新时代红色传人的铁血荣光。(关键词:使命、担当、无私、勇敢、奉献)

48.其美多吉——雪线邮路的幸福使者:

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30年行程1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35圈,在这条被称为“鬼门关”的雪线邮路上,其美多吉唱响了一首不畏艰险、为民奉献、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之歌。(关键词:奉献、敬业、坚守、担当)

49.张富清:

习近平总书记评论他说,“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体现了老人,淡泊名利,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无私奉献的精神。(关键词:无私、奉献、坚守、不改初心)

50.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在我国核潜艇一穷二白的年代,带领28个队友,经过不断的摸索,研制,最终获得成功,而黄旭华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国家事业30年隐姓埋名,也没有回过家。在核潜艇极限深潜测试的时候,他为了队友的安全,主动参与到测试当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参与深潜测试的总设计师。(关键词:家国情怀、奉献、坚持、合作)

51.廖俊波同志:

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他心系群众、勤政为民,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政和工作期间,他始终心里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施策,三年多时间,政和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到市里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保障住房、城市管理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关键词:责任担当、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

52.王继才:

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开山岛村党支部原书记。自1986年起,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二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孤岛整整32个年头。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更表现出了一位守岛卫士的凛然正气。1993年开山岛民兵哨所被国防部嘉奖为“以劳养武”先进单位,并获江苏省军区一类民兵哨所的美誉。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关键词:爱国、敬业、奉献、坚守)

53.王珏:

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持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都没有现身。缺席了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坚持公益捐款十多年,今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关键词:无私、奉献、持之以恒)

54.阿布列林·阿布列孜:

维吾尔族,哈密司法系统出了名的黑脸包公,他在哈密市检察院和法院工作了31年,办理了近千件案件,经他审理的案件,没有发生过一次改判、错判,桩桩是无可辩驳的铁案,人称“铁案法官”。31年来,阿布列林经历了死亡的威胁,说情者的糖衣炮弹,亲戚们的怨恨,数十年如一日,他恪守着职业准则,用生命去捍卫法律的尊严。(关键词:奉献、公正、坚持)

55.季羡林:

作为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身处德国的季羡林在法西斯的黑暗统治下,虽然忍饥挨饿,仍然发奋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梵文、吐火鲁文、巴利文。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等十多个学术领域和层面上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 (关键词:爱国、文化、民族精神、教育事业)

56.刘锐:

所在团被确定为全军首家装备轰-6K的部队后,他作为“先行者”和“探路人”,既当“改装员”又当“试飞员”,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改装。随后,刘锐一鼓作气,创造性提出“课题牵引训练”新思路,形成一批战法、数十套突击方案,填补轰-6K作战使用的多项空白。(关键词:爱国、强军、奉献、重任、担当、创新)

57.高凤林:

焊接火箭“心脏”的“中国第一人”。攻克了长征五号的技术难题,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焊花闪烁,岁月寒暑,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关键词:大国工匠、精益求精、艰苦奋斗、执着专注)

58.高敏:

滁州学院国土系2005级地理专业的学生。12岁那年,由于父亲的病逝母亲的离家出走使她和四个弟弟妹妹成为孤儿,12岁的她成了四个弟弟妹妹的“一家之长”,她不但坚强地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关键词:自强、担当、责任、奉献)

59.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年少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留学法国,学习共产主义思想,是一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为中国的事业奉献了一生,在文革中力挽狂澜,为中国的建设保留了希望的种子,被称为新中国第一完人。(关键词:自强、奉献、爱国、民族精神)

60.齐白石: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从青年时代开始作画,把画画当成终身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画画,不断提升绘画技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且珍惜时间,不教一日闲过,为自己一天至少要画五幅的标准,在九十多岁的高龄也一直践行这个原则,秉持着这种持之以恒的决心及努力,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的艺术大师。(关键词: 工匠精神、坚持、努力、专注)

61.杨科璋:

2015年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踩空坠楼。从5楼坠楼时紧紧抱住孩子,最终保住了孩子,自己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杨科璋自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关键词: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英雄楷模)

62.袁隆平: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在他的梦想里,科学就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正是这份信念的力量,才成为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87岁高龄,他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依然不知疲倦地亲力亲为,为的是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袁隆平数十年来一直站在水稻育种的最前端,不是偶然的,心无杂念,抛去功利色彩,恰恰达到了梦想的彼岸。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出发,恰恰成就了个人的梦想。袁隆平说“我的梦想很简单”,而事实证明,这简单的梦想却解决了世界亿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关键词:农业创新发展、艰苦奋斗、积极实践、学习)

63.任正非:

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理性而充满自信的言论,无疑有着稳定人心、维护企业平稳运转的积极作用。从更大的意义讲,任正非以一位中国企业家的身份,身体力行地传播着现代企业精神,重申了一些人容易遗忘的常识,为中国企业面对外部压力如何保持定力树立了榜样,用实际行动重新定义了中国企业家精神。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企业家搏杀奋斗。他和他缔造的企业一样沉稳低调,历经沉浮坎坷,却最终拼荆斩棘,登上了个人意志和时代的巅峰。(关键词: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榜样)

64.高淑珍:

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关键词:服务人民、无私奉献)

65.中国器官移植之父夏穗生:

1957年,在全国第7届外科学术大会上,报告了当时从未有医生开展过的肝切除术。这作为中国第一篇关于肝切除的文章!至此,他也开始尝试器官移植来开拓肝外科发展的新领域。前后历经十几年时间,开展98次分解手术、实施130次犬的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多番改进,肝移植手术核心模式终于被确定下来。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主掌握哺乳动物大器官移植的完整手术,由此掀起了我国第一次器官移植的浪潮。夏穗生做了一辈子移植,而到了生命的最后,他再一次身体力行,将自己奉献给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2013年,已经89岁高龄的夏穗生教授登记成为一名器官捐献者。他曾说:要别人捐献遗体器官,自己不做出榜样,只讲空话,不做实事,不行。离世后家属按照他的遗愿,将夏穗生的角膜进行了捐献。(关键词:艰苦奋斗、努力进取、敢为人先、勇于奉献)


阅读全文
65位经典人物素材运用主题及运用示例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