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范文美文

范文美文

2020年高考构思最具特色的6篇满分作文

微信扫码分享

2020年高考构思最具特色的6篇满分作文

分享:杨老师 01-01范文美文 客服

1.构思特色:构思精巧 内容充实

鲍叔举贤显高义

湖北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够在这次读书会上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亨的内容是“鲍叔举贤鼹高义,家国大艾再延续”。

遥想当年孔子学琴,一曲《文王操》便使闻者“得见其为人”。这与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读其行迹,自然可以在字里行间“得见其为人”.披阅战乱纷争的春秋争霸史,我们总是先看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看到雄才大略、经天纬地的管仲。他们是春秋初期最闪亮的星,但谦卑自守、举贤荐能的鲍叔其实不遑多让,因为,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也是得益于鲍叔胸怀天下的大格局,连太史公都不吝啬对鲍叔的赞美:“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读鲍叔旧事,可见鲍叔举贤之雅量,为国之大义。

    既然是读书会,我们不妨再读读管鲍相交的故事。管仲曾言,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之后“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多次出仕却屡遭驱逐,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鲍叔此种雅量,试问华夏数前年,有多少人有之?为何鲍叔有此智慧与胸襟?究其根源,善于识人,是他慧眼如炬;待人宽厚,则是他品德高尚。如此商义,成就了鲍叔的美名。

古人能被称为君子的,多是品行端正、德行厚重的人,他们胸中的乾坤都奔涌着“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大义:每位君子都渴求为天下苍生尽自己的力量,“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无论是自身从政还是选贤举能,最终都是为了达成“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

鲍叔正是有此种崇高的家国大义的人,他明白自己没有管仲那般平定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举荐管仲,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隧天下”,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中国在近代艰难的行进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年博古、李德指挥我军作战却却节节败退,红军主力几乎丧尽,若非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刘少奇、周恩来为国之大义力荐毛泽东,转战陕北顺利会师,怎会有如今辉煌之中国?后世的我们为此种家国大义而震撼,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更应以此警示自身,昂首投入为民众、为家国谋幸福、图福利的时代大潮。

每个从书里读出自己未来的人都是可敬的,愿我们都能读出鲍叔举贤的高义,延续你我的家国大义,读出一个对未来无比坚定的自己。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构思精巧,内容充实。发言稿的构思巧妙,第二自然段先以《文王操》的“得见其为人”引出读书,交代了读鲍叔旧事,得见鲍叔雅量,之后再引“管鲍之交”充实内容,蓄势之后点出鲍叔的家国大义,最后联系现实,点出家国大义对国家的意义,内涵丰富。

前呼后应,论证充分。考生先写读书识人,引出材料中的历史故事,接着结合名言名句论述鲍叔的品质以及其对家国的贡献,最后再呼应开头,点出“愿我们都能读出鲍叔举贤的高义”,论证严谨,表达有力。


2.构思特色:设计巧妙 过渡自然

携手同一世界,共创美好未来

甘肃一考生

尊敬的各位代表、嘉宾:

我是来自中国的青年代表,感谢大会为我提供这次发言的机会,让我们相聚在此,共同探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

正如《后浪》所言,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我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结的果实被层层打开,让我们可以尽情亨用。我们是自己国家最好看的风景,这个世界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四川凉善年轻的消防员,不畏艰难、勇于救火,守护住了我国的一片森林;北斗团队中的年轻人,致力研究、精益求精,创造了我国的北斗系统;脱贫攻坚中的大学生村官,认真负责、勤劳刻苦,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中国青年勇于承担、乐于分享、积极帮助,特别是这次抗击疫情中的青年力最不容忽视,他们以前辈为榜样,去治病救人,瞒着家人自愿到一线服务……在严峻的疫情面前,他们不论年龄和性别,纷纷上阵,只为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青年,才有了现在的繁荣昌盛。每每听到来自他国的称赞,身为中国人,身为中国青年,我骄傲,我自豪!

自古以来,世界就已经是一个整体,人们的联系日益密切。

盛唐繁荣之下,六次东渡的鉴真,种下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善果,换来了千年之后一箱箱漂洋过海的纯善。

大漠风沙之中,马可·波罗摇曳阵阵驼铃,传达了西方世界对东方占国的深深倾慕。

……

如今,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抗击战中,世界各国携手共进、互帮互助;那些被写在援外物资上的暖心的话语,都寄托着特殊时刻世界各国的人们的心中的对美好世界的期盼。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句不同于《图兰朵》原文中的话语,这也是中围青年想要向世界告知的:我们属于同一个世界,在黑夜消失之际,在黎明到来之际,不是我们之间的某一个个体获胜,而是由我们组成的这个世界获胜。

中国青年是世界青年的一部分,也和其他各国的青年一样关心着世界的未来。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有些国家的发展仍相对落后,那里的人们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无家可归,颠沛流离。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闻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休。作为中国青年,我们为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而备感荣幸,也愿意随着中国开放的国门越开越大,与世界各国的青年建立友谊的桥梁,共创世界美好未来。

听吧,时代的号角在召唤。

同一世界,同一未来。我们的未来,我们自己创造。奔跑吧,世界各同的青年们!让我们携手同一世界,共创美好未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聆听!

【名师点评】

开篇新颖,引起共鸣。演讲稿开篇以某视频网站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推出的《后浪》为引子,演讲稿的主题正好契合该演讲视频的主题——认可、赞美与寄语年青一代“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更能引起同龄人的共鸣。

设计巧妙.过渡自然。考生所选取的论据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时代特色。考生由中闺青年的担当联系到世界,实际上是为了引出“携手同一个世界”的内容,设计十分巧妙,自然过渡到和主题相联系的内容。

旁征博引,号召性强。考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大量的和主题相关的论据,这些论据十分充实,有力地支撑起自己的观点。演讲稿倒数第二自然段具有号召力,号召各国青年人一起携手,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给人鼓舞,令人振奋。

 

3.构思特色:结构清晰,论证完整

借镜自画,借画自省

——致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贵州一考生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高三学长,在这凤凰花开的毕业之际,我有幸与你们分享如何画好自画像,为大家的高中学习助力。

如果问我要两一幅怎样的自画像,我会画出一张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少年奋进进图,这是离校时我的自画像,可我刚进学校时,其实和你们一样迷茫。

唐太宗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竞,可以明得失。”人生需要镜字和自画像来认清自我,才能最终到达梦想的目的地。

那么如何为自己画好自画像?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过怎么样的生活?手指灵活、多才多艺的你,或许想成为名声大振的音乐大师;理性、坚韧,不畏挑战的你,或许想成为科学家;性情温和、乐于助人.知识渊博的你,或许想成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每个人有自己亮点与价值,正如太白歌所曰:“天生培材必有用”,明白了自己的“材”与“用”,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要达到这义目的,我们就要善于找到并利用“镜子”,为自己画好自画像。

借镜自画,省明本心。人们用眼观察,看他人、看世界容易,认识自己却难。因此,我们需要用各种镜子看自己:看学霸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其法;看老师解题,学习其解题技巧和思路;看善于交际的人交际,学习其处世之道……在各种场合有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在我们心中形成镜子,帮助我们看清自己。 《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向省也”,大约也是如此。

借镜自画,着凌云高远之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柯察金曾说过:“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当年周总理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越而读书”家喻户晓,后来他也做到了。我们青少年也应当将个人与家国梦想结合,并执着追求。在垂朽之年能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意义——不为昨日而后悔,不为明天而畏惧。

我自己绘画的阳光很美好,我庆幸自己面临风雨时未曾退却,希望你们也是如此,希望你们能用自己人生的色彩去画出一幅属于自己的最美的自画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弟学妹们,奋斗吧,用自己人生的色彩为自己画一幅青春的自画像!

祝你们学业有成!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学长 

2020年7月7日 

【名师点评】

引用得当,文采斐然。这封信每一主体段落都恰到好处地引用了名言,一方面精准地概括了段落的主旨,另一方面可以显示出考生文采斐然,这与考生平时的素材积累,以及临场的发挥是分不开的。

结构清晰.论证完整。这封信主要论述了材料中所提到的几个问题:“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论述逐层展开,结构清晰明了,过渡衔接自然。几个问题的阐述详略得当,相对来说,考生更偏重于对后两个问题的论述,有详有略,整体论述是完整清晰。

标题出彩,立意高远。信的标题“借镜自画,借画自省”两个四字短语.结构整齐,简明而又准确地阐释了“镜”“画”  “自(自己)”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对三者进行论述后,考生于文末为这封信“着高远之色”,将个人价值上升到国家层面,立意高远。

 

4.构思特色:化大为小 主题鲜明

钟南山的脸

天津一考生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勺春天。

这个春天,在中国旧历新年的第一天,党中央及时召开了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决策会。随后,笫二天,全国进入了封村封路的紧急状态,一场针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大决战拉开了序幕。全国各地筑起了“铜墙铁壁”。

有人疑惑,有人担忧,有人发愁,有人不满,有人抱怨。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医学权威专家钟南山的发声中,在各级政府宣传教育下, 从城市到农村,人们密切配合,坚守岗位,遵守纪律,坚持待在家里,与疫情作战。

    这时,人们不禁想起了钟南山的脸。

钟南山的脸不是少年公子玩世不恭的脸,不是天真少女娇嫩白皙的脸,更不是达官贵人高高在上的脸,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它是如山--般坚毅、严肃、冷峻的面孔,有如海一般深沉、饱含深情的眼睛,似有千言万语但紧紧闭住的唇,还有似于要流出滚滚热泪的眼窝……

这是一张84岁高龄老人的脸,这是 一张曾经在18年前频频出现在公众媒体面前的脸.就是这张脸,震慑住了来势汹汹史无前例的SARS病毒,让凡是经历过那场战役的人们无不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记得2003年,在那场与史无前例的SARS病毒的战斗中,中国人民赢了。于是,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位老人的脸。

钟南山的脸,沧桑、浑厚、坚毅、深情,就如同神州大地上所有经历过重重苦难的中国人民的脸一样。这张脸,代表了黄河、长江,代表了华山、泰山、庐山,代表了全国人民共有的情怀。这张脸,似曾在屈原的《离骚》里读过,似曾在曹操的《蒿里行》里读过,似曾在杜甫的《兵车行》里读过,似曾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里读过……

这张脸,就是命令,就是召唤,就是安心。

疫情严重不严重,看看这张脸就明白了。好多懂事理的老人说道:“好娃哩,还胡跑呢?你没看看钟南山的脸,疫情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了!”于是,不听活、不明事理的娃们乖了,再怎么调皮捣蛋的,看看那张脸,都消停了,不抱怨了,不撒开蹄子乱跑了。读钟南山的脸,再读党中央下的命令,全中国人民于是都明白了,懂得了只要坚守在家就能够“饿死病毒”,让病毒找到载体。

就是这张脸,救了我们,这是一张活菩萨脸。人们大暇:我们幸亏有钟南山。面对日渐减少的感染人数,人们越来越佩服钟南山,越来越相信党巾央。当一个个捷报传来时,当全国各地出现疫情拐点时,当新增感染人数逐渐下降时,有经验的人们忽然又发现:这张脸笑了。

相比先的如山一般坚毅、严肃冷峻的脸,在看今日温煦如春风般、如河水开冰的脸,明晓事理的人们都说:“钟南山笑了,疫情快要过去了,我们终于可以在春暖花开的公园里相约了。”事实证明,老人的脸就是报春的信号,就是捷报的象钲,就是胜利的照明弹。果不其然,很快全国各地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地复工复产,祖国到处又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于是,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行殊死搏斗的过程中,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体现在一位老人的脸上。

这张脸,就是钟南山的脸。在这张脸上,我们读到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读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F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读到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爱国爱民的满腔热血。

【名师点评】

化大为小,主题鲜明。“中国面孔”是一个抽象、泛化的概念,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化泛化为精准,十分重要。 本文就做得相当好,从“钟南山的脸”去展开,将文章主题化大为小,内容饱满,可读性强。

素材真实,富有时代气息。作者以“钟南山的脸”作为文章素材,选材真实,关注时代,捕捉时代的感人细节和画面。在平时的备考中,我们要时刻关注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及时捕捉信息,为考场作文注入新鲜血液。

巧用修辞,语言生动。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如“这张脸,就是命令,就是召唤,就是安心”,比喻如“今日温胞如春风般、如河水开冰的脸”,引用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足下之乐而乐”,这些修辞为文章增加亮点,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影显了作者的文化底蕴。

 

5.构思特色:构思精巧 主题显豁

为大势趋,驭势者胜

上海一考生

我看向历史那波澜壮阔之处,想要追寻先人们改造历史的足迹,抒写灿烂的篇章。可单调而乏味的是,许多重大转折都是于人们意想不到之处发生的,似乎我们愈想确有所得,那星子愈会从我们指缝间溜走。

于是有人说,我们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无能为力,  “人定胜天”终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倒不如听天由命,草草了却这一生。这话看上去的确毫无破绽:多少人试触打破规则,结果被规则反噬;又有多少人浑浑噩噩,臣服于事物的发展,却也过得安逸而舒适。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始终坚信所谓的转折,绝非偶然,比起天命说,我更觉得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周瑜之所以能留下赤壁之战的佳活.并不是因为天佑蜀吴。而后三分天下的巨大转折,虽令人意外,也绝不是客观世界控制的。真正改变这一切的,是一兵一卒、一朝一夕的精心准备,是主将脑海中的灵光一现,是集腋成裘,是聚沙成塔。

荀子曾说:“大天而恩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 用之?”诚然,这话有些绝对,可也足以让我们醍醐灌顶。也许大多数人躲在生活的角落,面对浩荡的历史潮流惶惶不可终日,所幸这世上仍有敢于向这世界发起挑战的人,他们以末来为赌注,舍命下一场生死棋。

“知不可为而为之”自是苍白而悲壮的,可谁又能保证“为之”之后不会稇载拔而归呢?

犹记一个世纪以前,我们还被列强欺侮。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中华民族似乎注定要失败而归于缄默了。中华民族又岂容侵略者在我们的土地上肆虐?于是无数人民开始反抗,开始振臂高呼,开始直面历史,最终书写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历史为我们留下的问卷确是“在劫皆难逃”,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坦然接受,试着改变。换言之,这更是一种发展机遇。“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始终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无法脱离现实孤立存在,但若自诩清醒却被动地接受“命运的馈赠”,人类怕是早就沉入水底了吧。

意料之外的转折不会是历史用来刺向人类的利刃,历史只是想借此平静地告诉我们——

为大势趋,驭势者胜。

【名师点评】

以退为进,以理服人。考生先借“有人说,我们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无能为力”为引子,似乎同意这样的观点,并举出赞成的理由。考生之所以这样行文,是适用了以避为进的迂回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三个自然段“可事实果真如此吗”承上启下,接着考生以赤壁之战和荀子的名言等展开论证,做到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题目洗练,文白相间。本文标题简洁、晓畅,具有文白相间的特点。除标题外,文中这样凝练深刻、绵长隽永的句子还有很多,如“舍命下一场生死棋”“‘知不可为而为之’自是苍凉而悲壮的”等句,显示出言简义丰、短小精悍的语言特点。

构思精巧,主题显豁。考生先破后立,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体现出考生在谋篇布局上的匠心。同时,考生在前文层层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使文章的论点得以强化。

 

6.构思特色:构思新颖,故事紧凑

局长的反思

江苏一考生

刚刚送走一批跑调动的老师,局长开始思考今年暑期教师调动的难题。对,得有一个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谁跑得凶就调谁。他正想着,突然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一位年近30多岁的男子。

“局长,我在农村呆了好几年,想往城里靠靠,我姑父让我找找你。”说着来人掏出一个鼓鼓的大信封,双手呈给局长。

局长义正词严:“行贿和受贿是同样犯法的,我不想犯罪,你也不要犯罪。”

送走客人,局长越发觉得制度的重要,要是早有一套调动的制度,谁还会行贿呢?前任局长又怎么会因受贿而身陷囹圄呢?局长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继续思考调动的问题,又有人敲门,是一位年近40的女老师。

“局长,我大学毕业在农村15年了,年年评为优秀教师,可是两地分居,你总不能让我在乡下一辈子啊!”女老师快人快语,没有半点乞求的口气。

局长同情她的处境,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原则,调优秀教师进城,但他没有贸然答应她的要求,只是连连解释:“你放心,我们会出台一个好制度。”

女老师走后五分钟,一位乡文教助理又登门了。原来,刚才找局长的两位老师都是他的属下,他听说他们两人跑调动,特地前来跟局长协商,希望留下女老师,而将那位男老师调走。

局长说:“褒奖优秀,惩处后进,历来如此。调表现差的进城,让优秀的永远留在乡下,我这局长不要挨人骂?”

“但是,你把优秀的教师调走了,这乡下的学校还怎么办呢?”文教助理反问局长,“农村是根,城市是花,根理当为花输送养分,可是你也不能把根的养分全都吸干啊,你看农民种黄豆,如果长得太茂盛了,还特意把叶子打掉一些呢。”助理越说越带劲。

农村是根,城市是花?局长的心为之一振,送走文教助理,他陷入深深的反思。让优秀的教师进城,把表现不尽如人意的留在农村,这是前任们一致的做法,一贯的做法,他原以为自己的设想是公正的,可是没想到这就等于承认农村学校是藏污纳垢之所。把农村学校办糟办垮,让根萎缩,将城市学校办好办优,让花艳丽,这是科学发展观吗?看来,自己被同类信息所环绕和塑造,已经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了。可是不如此又怎样解决调动的问题呢?让那些表现不好的老师进城,对优秀老师来说不是更不公平吗?

局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时,他猛抬头看到了当日的报纸,一条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实行城乡教师轮换,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局长心头一亮,这条信息值得研究,他喃喃说道。

【名师点评】

构思新颖,形象鲜明。文章通过局长处理农村教师要求调动问题的思考,刻画了一个公正廉洁、勤于思考的官员形象,表达了官员不但要公正廉洁,同时又要善于思考的主题,体现作者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根和花来类比农村和城市,提出不能为了城市的发展而放弃农村,言他人所未言,类比新奇,见解独特。

故事紧凑,情节曲折。先是一男一女两个教师要求调动,男教师手捧大信封,拉关系,走后门,女教师理直气壮,慷慨陈词。在局长暗下决心,准备调优秀教师进城时,文教干事登门,请求调走后进教师,留下先进教师,一席话让局长陷入深思,不得不调整思路,重新研究教师调动的原则。故事曲折多变,情节紧凑合理。

扣题自然,议论深刻。在听完文教干事的一席话后,局长有一段反思,其中提到“一致的做法”“一贯的做法”,这既暗扣“同类信息”,又为下文议论作伏笔。而“看来,自己被同类信息所环绕和塑造,已经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了”则直接扣合命题材料,借助议论进一步显化了与命题的联系,避免了另起炉灶之嫌。

阅读全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