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其它试题

其它试题

【必修上同步学案】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分享:杨老师 2024-02-18 其它试题 问答

一、课前预学

1.作者知识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他的家乡乐山县有两条河, 沫水,若水),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1921年6月,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女神》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圆满人格的《天狗》《浴海》《地球,我的母亲》;有为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歌唱的《凤凰涅盘》《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笔立山头展望》《晨安》《光海》;有抒发爱国情思的《炉中煤》《凤凰涅盘》等。在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民主战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

昌耀

昌耀(1936年6月-2000年3月),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命运坎坷,社会阅历丰富,形成独特的“昌耀体”。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1953年负伤后转入学校学习。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在青海峨堡镇进行劳动改造。20年后平反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其作品表现出深重的苦难感、命运感和哲学意识。他的诗歌大气豪放,孤绝超拔,沉雄遒劲,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代表作:《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林中试笛(二首)》等。

雪莱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他同时也是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艺术上的特色有: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代表作品有《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2.背景知识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

《红烛》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从美国归来后,他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   

《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红烛也是火鹤的别名。

《峨日朵雪峰之侧》初稿写于1962年8月,196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曾写下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早已提前进人冷寂和沉闷的状态,所以此时的昌耀可以在写作诗歌时掺人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摩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机缘。昌耀的诗歌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就这首短诗而言,诗人一方面在观照和揣摩外在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又以此为通道,走入自己内在的世界,观照和揣摩自己的心理时空。

这首诗最后完成在1983年,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这也体现了诗人已经从一个“英雄”的年代大步跨入了一个真正的“人”的年代。

    《致云雀》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是好景不长,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之后又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雪莱借他的文学作品来歌颂自由,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由的极度渴望。

    据雪莱夫人回忆,《致云雀》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的鸣叫有感而作。

3.文学知识

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定为青年节。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五四精神:“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

思想文化:推行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倒贞节牌坊”等口号。

社会经济:学生和群众抵制日货,一定程度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

教育变革:大学开始破例招收女生。壬戊学制。

“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自由诗体,现代中国新诗的一种主要形式。

    相对于旧体诗而言,自由体新诗运用现代白话写作,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

创造社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新月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新月社的活动始于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闻一多、陈源等,多系英美留学生。新月社本来不是专门的文艺团体,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为新月俱乐部。1923年春成立新月社。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后,曾编辑出版《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他们中间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关于“三美论”:

闻一多在1926年5月发表《诗的格律》一文,提出新格律诗理论主张,核心是讲究诗的"三美":

1、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2、绘画美:指诗的辞藻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3、建筑美:指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有整齐之感。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 世纪中后期。18 世纪英国的伤感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以及德国狂飙突进文学,都推崇主观情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而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费希德的“唯我论” 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 年左右,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是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第二次高潮则从诗人拜伦开始,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和“湖畔派”的思想倾向不同,他们虽也主张抒情主义、理想主义,但他们所表现的不是消极颓废之情而是积极向前、反抗暴力的革命之情。他们的理想不是返回自然,返回中世纪,而是要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暴政的新世界。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二、课后固学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群巨人的形象。他们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B.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C.这首诗虽是自由体,但节奏感很强,随着人的感情的层层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D.这首诗以铺陈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正好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弱国愚民”状况的强烈愿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所学现代诗歌内容的能力。A.“是一群巨人的形象。他们”错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号”字作动词解,表示“呼喊和喊叫”的意思。读二声。而非号角的意思。故选A

《红烛》

1.下列对《红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体现了诗人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
B.
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
C.
《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
《红烛》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每节中诗句相对整齐,体现出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

答案:B

2.下列对闻一多的《红烛》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闻一多选择“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意象,又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烧蜡成灰”的奉献精神。

B.诗人主要抓住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来思考红烛,由此发出种种慨叹提出种种困惑,这都不断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理性批判精神。

C.“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种表面矛盾的描写,表现了五四运动落潮后先进青年的典型心态:坚持斗争,不满现实,可又感到压抑和苦闷。

D.诗歌最后“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句,表达了作者为真理而献身的生活态度,一种希冀光明和追求光明的不屈精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现实主义色彩”错,诗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故选A

《峨日朵雪峰之侧》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此刻”和“仅”暗示了这个高度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并不意味着将来“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

B“雪峰”“落日”“山海”“石砾”“岩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C画线句是对登山者努力攀援的描写,手指用力插入岩缝的动作,血滴渗出鞋底的画面都极具视觉冲击力,让读者对登山者的不息奋斗和艰辛有了深刻的理解。

D这首诗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山结束后对峨日朵雪峰的追忆与赞美,以及诗人内心关于生命的体验与感怀,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谦卑而又强劲的生命力的赞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形象、艺术手法的综合赏析能力。

D项,“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山结束后对峨日朵雪峰的追忆与赞美”错,本诗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峰过程中的体验与和感怀以及诗人内心关于生命的体验与感怀,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谦卑而又强劲的生命力的赞美。故选D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太阳”经过认真思考后,决定放弃挣扎,甘愿跌落深渊。

B“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喊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的坚持实属难事,流露出自豪感。

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诗句由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描述了登山勇士的艰辛的生命体验。

D“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上,既流露出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又表达了对平凡事物的敬畏。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D项,“流露出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错误。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在这样的高度上,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它使前一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伟大与渺小,理想与现实,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诠释。没有“流露出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故选D

3《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什么起笔就写“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而不是“之顶”“之巅”呢?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课文的重要语句能力。

这是一个攀登者的形象,由下文“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分析可知,这一形象不是绝对高大的,他并未登上山顶,而是从山壁的一侧看过去,并非是自上而下的俯视,照应诗题《峨日朵雪峰之侧》。故他的“征服”是“仅能征服”,不是“之顶”“之巅”。

《致云雀》

1下列对《致云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的不朽之作,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描绘云雀的形象,也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B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所写的云雀,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是理想的载体。

C诗中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夸张等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如诗人、如少女、如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D《致云雀》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新明快,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给人向上的力量。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诗中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夸张等手法” 错误。在诗歌的第八、九、十、十一小节,作者把云雀比作“诗人”“高贵的少女”“金色的萤火虫”和“玫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类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运用的是设问修辞;“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边”运用夸张修辞。诗文中没有运用“排比”修辞。故选C

2下列对《致云雀》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第一节是全诗的总括,作者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以其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云雀欢乐歌声的神圣,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B诗歌第二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的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习性。第三、四节则在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到云雀的歌声中。

C在诗歌中,诗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的美雨之类的意象,描绘云雀歌声给人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等意象概括云雀明朗、清新,欢悦的特点。

D诗歌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称得上清新俊逸、不同凡响。在诗歌的最后,作者用间接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欢欣指的是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形式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在诗歌的最后,作者用间接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错误;作者在诗歌的最后是直接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故选D。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蜘蛛和《致云雀》中的云雀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蜘蛛的形象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对云雀的描写则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等多种手法。

B《红烛》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都是五四时期激情澎湃的青年的热血表白,这两首诗都使用了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以表达强烈的感情。

C《红烛》的情感表达激越直接,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具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王昌耀先生的抒情短诗,与《红烛》的抒情方式相同。

D《致云雀》是雪莱的抒情长诗,云雀是贯穿全诗被诗人赞美的对象,该诗和《红烛》一样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与《红烛》的抒情方式相同”错。《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抒情方式是含蓄而深沉的,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与《红烛》的激越直接的抒情方式不同。

故选C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我小心地探出前额”突出了“我”面对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时的惊讶与敬畏之情。

B《峨日朵雪峰之侧》写小蜘蛛时用“可怜”与“默享”两个词,将前面的辉煌壮丽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

C《致云雀》中诗人把云雀比作诗人、深闺中的少女、萤火虫、玫瑰,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D《致云雀》中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进行对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D.“对比”理解错误,应为“类比”。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进行类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故选D

三、拓展提升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习题。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

(1)虚实结合是这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答:实写的诗句有“你,有生命的山”“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虚写的诗句有“骆驼,你沙漠的船”“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

(2)诗中的“骆驼”象征了什么?诗人借骆驼歌颂了什么精神?

答:“骆驼”象征坚韧不拔、引领人们前进的无畏战士。歌颂了一种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最终引导到“天外也还有乐园”这样一种境地的一往无前的精神。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习题。

蕙的风

汪静之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然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选自《蕙的风》)

  这首抒情诗以“蕙”为描写对象,通读全诗,试分析“蕙”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将人的感情融入到大自然中。首先表现在意象的自然化上。诗中的“蕙”是一种香草,作者用它来象征美丽的少女,抒写了“伊”与“蝶儿”的美好爱情。爱情在这里被表达得至真至纯,没有半点遮掩和扭捏。“伊”因为爱而放出“幽香”,“蝶儿”因为爱而闻香而至,二者的行为单纯而直接,是人类最纯净的爱情。

 解析:这是一首抒情诗,它所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对他的情人深深的思念却又不能相逢的惆怅的情感,该诗充分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给人以感官冲击力,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描绘更是平添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诗作运用象征的手法,明里是写花,暗里是写人,借写花而写人,表现出主人公的思慕、忧伤和对封建势力的怨愤之情。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注)神女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以东,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传说神女是一个忠贞于爱情的贫家渔女,盼夫未成化成石人。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女峰引得人们驻足瞻望,诗人选取了向神女峰挥舞花手帕的游客,将镜头对准他们。

B“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说明诗人被神女峰的神奇秀美震撼而非常激动。

C“江涛/高一声/低一声”指江水的澎湃,其实指的也是诗人内心的澎湃,引出了下文的反思。

D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对女性生命价值的思考,批判了约束女性的旧道德。

答案:B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写景与抒情完美融合,基本不着标点,形式自由,“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展现了十足的韵律感。

B“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中,对衣裙这个意象的描写凸显了诗人独处时环境的安静、冷清。

C“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一疑问发人深省,正表达了诗人对神女峰传说中蕴含的价值的批判。

D“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中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既指长江两岸的植物,又象征着新时代女性新思想的觉醒。

答案:B

(3)请简要分析“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表达的情感。

答:①表达了对封建道德的强烈批判;②表达了对真正的爱情和自由生命的追求。

(4)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举出两例并分析这种组合的作用。

答:①组合:众人对神女峰的狂热和诗人一个人的痛心反思,对远天的杳鹤的眺望和对春江月明的错过,悬崖上可笑的千年展览和在爱人肩头的一晚痛哭。

②作用:这种组合,使形象更加鲜明,情感更加强烈,更能反映诗人的态度。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习题。

啊,向阳花①

布莱克②

向阳花啊!你等累了吧,

你计数着太阳的步伐;

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

作为一生旅途的归途。

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

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

从他们的坟墓中急起追往,

我的向阳花所向往的地方。

(朱维之译)

【注】 ①诗歌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更新,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和向往。②威廉•布莱克(1757~1827),杰出的英国诗人和画家。

(1).诗里的“向阳花”是什么的象征?“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一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诗里的“向阳花”是一切渴望美好理想社会的人类精神的象征。“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这句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的“青春”本来是个抽象的观念,诗人将它拟人化,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2)诗歌全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诗意表达“显”与“隐”的角度,比较一下诗歌前后两节表达的特色?

答:这首小诗的特色是借物言志,借向阳花向太阳的特性,展开了奇妙的联想和对未来世界的神奇想象。(答“象征”亦可,只要言之成理)前一节诗明快、袒露,后一节诗隐晦、深奥,有神秘色彩。从全诗的中心思想看,诗意是鲜明易懂的。即抒写诗人对人生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向往,个人感受与大众的心灵是相通的,既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内心愿望,又表现了人类对宏图的追求,蕴含着巨大的鼓舞力量。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习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1.含义:无可救药,没有出路,对社会不抱希望。作用: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认,表现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2).如何理解“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答:快点烂掉吧,加速死水的灭亡,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否认。

(3).“丑恶”指什么?如何理解“造出个什么世界”?

:封建军阀;指不会造出个好社会。

(4)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表达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其中的一美。

答案:音乐美: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整齐,各节大体押韵,双行押韵,每节换韵,全诗节奏鲜明、和谐,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鲜艳照人的”,从而显示出油画般的绘画美。建筑美: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十分整齐。


阅读全文
【必修上同步学案】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