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国论》情景默写
分享人:想睡觉的叶子
存储方式:百度网盘
发布时间:2025-06-17   点击:
(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 , 。
(2)《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 ”,原因是“ ”。
(3)苏洵《六国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 , ”。
(4)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 , ”。
(5)在《六国论》中,“ , ”两句,说明了贿赂秦国而导致六国灭亡的原因。
(6)在《六国论》中,齐国不曾割地求和,却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是“ ”;而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 ”。
(7)在《六国论》中,先指出齐国因与秦交好却不帮助五国而灭亡,随后又说明燕国后灭亡原因的句子:“ , , 。”
(8)在《六国论》中,苏洵对治理国家的人提出的建议是“ ”。
(9)在《六国论》中,苏洵以古鉴今,其中“ , , ”三句,告诫宋朝统治阶级不要以贿赂的方式谋得一时之安。
(10)《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 。
(1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
(12)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古人的两句“ , ”来作形象的比喻,指出了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1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燕国与赵国的灭亡虽然不是因为以地赂秦,但也与用土地去贿赂秦国的国家有关,因为“ , ”。
(14)苏洵在《六国论》中为六国指出了对抗强秦的策略“ , ”然后团结一致,定会让秦人寝食难安。
(15)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的主要原因是“ ”,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 ”,不要被当时辽国的威势胁迫。
(16)苏洵《六国论》中认为,六国本来可以有合力向西攻打秦国之势,却被秦人积久的威势胁迫而至于“ , ”的境地。
(17)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与燕、韩、魏三国贿赂秦国以及齐人附秦的做法不同,燕赵两国采取了“ , ”的深远策略。
(18)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齐国最终被秦所灭,是因为“ ”,而“ ”则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19)《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燕国和赵国虽与秦力战,却也不能避免灭亡的客观原因是“ , ”。
(20)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 , ”,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21)苏洵在《六国论》中将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弊在赂秦”,进而阐释说:“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
(22)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诸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使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苏洵在《六国论》中与之相似的论述是:“ , 。”
(2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 , ”来形容诸侯的祖辈父辈拥有“尺寸之地”的艰辛。
(24)苏洵在《六国论》中用“ , ”写出了三国以地事秦之多和频繁。
1、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2、终继五国迁灭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4、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5、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6、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斯用兵之效也
7、始有远略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9、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10、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12、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13、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1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5、弊在赂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6、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17、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1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洎牧以谗诛
19、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20、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21、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22、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3、暴霜露 斩荆棘
24、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