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研教改 > 赛教竞技

赛教竞技

《孔雀东南飞》微型课设计

分享: 03-21 赛教竞技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留言

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三课,单元要求: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作品延用乐府民歌的叙事手法,运用大量铺排塑造主要人物,强化悲剧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学过《木兰辞》,对乐府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乐府诗歌叙事写人的手法缺乏系统性梳理总结,学习本科助于强化学生此类诗歌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学习铺陈艺术手法的妙用。

2.体会铺陈手法在乐府诗歌中的独特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学习铺排艺术手法的妙用。

教学难点:

体会铺陈手法在乐府诗歌中的独特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

教  法:问题点拨法、情境创设法

学  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0分钟

教学流程:

 

 

一、以旧联新导入                       

1.从“《木兰诗》”引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

这两句出自哪首诗歌?能解释具体内容吗?可以一句话说吗?乐府诗歌典型艺术手法:铺排渲染。指将一连串内容紧密相关的景物、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的佳作,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与他并称“乐府双壁”的另一首《孔雀东南飞》。

2.板书课题

二、诵读鉴赏

(一)初读—整体感知

导语:孔雀东南飞,是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继续发扬了乐府民歌的叙事艺术特色:善用铺陈、排比。

诗中哪些地方用到铺排?       

要求:跳读课文,圈画相关句段

1)出示导学任务

2)学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4)点评小结

预设:第2段   第9段  第21段  

(二)品读  把握内容        

铺陈排比分别写了什么?  

  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概括内容

1)出示导学任务

2)同桌互助学习

3)展示交流

4)点评小结

预设:按照时间顺序,罗列数字展现兰芝少年时期多才多艺、有教养的(2)对兰芝从足、头、腰、耳、指、口、步多角度铺陈人物服饰装扮,极写兰芝的美丽动人,从容镇定(9)  铺陈排比渲染太守家举办婚姻的豪华排场(21)

(三)研读  铺排妙用

这些铺排有何妙用?    

提示:可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情感表达、氛围渲染等方面思考

1)出示导学问题(分组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

3)展示学习成果

4)精讲点拨

预设:第2段解读:罗列数字纵的铺排充分表现兰芝的聪明能干、知书达理、多才多艺、举止得体,有教养;这样有教养的媳妇最终被遣,与后文情节后文反差,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显出婆婆的蛮横无理。对情节发展,与13段被遣回家铺陈在结构上呼应。  

拓展:《诗经 卫风 硕人》《登徒子好色赋》

第9段:对兰芝服饰装扮横的铺排手法,多角度突出兰芝外在美和人物气质美。饰物色彩艳丽,珠光宝气,出现在被遣归家前,突出人物的大家闺秀风度和从容淡定。为后文太守儿子求亲作铺垫。    

第21段:按照太守家热闹而隆重的迎娶场景事态现象横的铺排,浓墨重彩写出太守家的地位和富贵,对迎娶的重视,对人物,突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焦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对情节结构,如此的热闹与被遣回家的冷落形成对比,突出兰芝的无辜被遣,反衬焦母的专横愚妄。对氛围渲染,一边太守家的喜气洋洋,一边诀别凄凄,两相对照,倍增悲惨凄楚气氛。同时这样的热闹与后文兰芝举足赴清池的悲形成强烈的反差,强化了悲剧效果。

三、课堂总结

三处铺排贯穿诗歌前中后,不仅恰到好处地凸显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而且制造了多种艺术美——声韵美、色彩美、场景美等。使情节、结构前后呼应。试想如果没有这些铺陈的语言,兰芝美好的形象将会暗淡无光,诗歌的语言也会暗然失色。 “乐府双壁”堪当此夸。

四、推荐作业

1学以致用: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赏析《十五从军征》《陌上桑》铺排的妙用。

2.片段写作:运用铺排的手法,聚焦一个集中对象,写不少于80字的片段。

3.推荐阅读: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五、板书设计(以示意图形式呈现)

六、教学反思               


《孔雀东南飞》微型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