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阅读备考要点

分享:杨老师 02-02诗歌鉴赏 问答

一、考情分析

1.选材特点

2019年山东省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出人意料地考查辛笛的《刈禾女之歌》,让人眼前一亮。这标志着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已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引起了考生的高度关注。现代诗歌一般考查自由体新诗,诗歌长度在20行左右,便于控制试卷总字数,也有利于命题。

考查的这首诗歌除了体现劳动的意义和快乐的内容外,还有作者渴求的那种五彩缤纷、宁静和谐、广阔厚实、勤劳淳朴的文化之境。总之,这是一首思想积极、充满正能量的诗篇。

2.设题特点

现代诗歌阅读,主要有两类题:一是客观题,从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角度设置两道选择题;二是主观题,从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角度命制两道表达题。具体如下:

(1)就局部诗句所表达的内容进行理解性表述,设置选项。如“考题”第6题:A.对诗歌抒情背景描述的把握。B.对诗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把握。C.对诗歌人物细节描写及其意义的把握。D.对描写视野及其作用的把握。

(2)就局部诗句的艺术特色进行鉴赏性表述,设置选项。如“考题”第7题:A.对诗歌节奏变化与情感表达关系的把握。B.对诗歌修辞效果类表现手法的把握。C.对诗歌相辅相成类表现手法的把握。D.对诗句语气和节奏与抒情效果的关系的把握。

(3)就局部诗句所表达的内容提出探究性问题,要求进行探究分析,对某句诗中某个词语进行探究,如“考题”第8题。

(4)就全诗整体上的某一艺术手法提出探究性问题,要求探究鉴赏,如“考题”第9题。

3.能力指向

所选诗歌贴近田园、劳动、家乡之美,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连接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在鉴赏活动中,考生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

二、文  体

(一)现代诗歌的语言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表达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因此,诗歌语言中的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大多蕴藏着深厚的旨趣。考生需要对诗歌的语言进行推敲,才能体会出语言的隽美、表达的兴味、情感的丰赡。其语言的特点如下:

1.特殊的语法结构

2.高度凝练,大幅跳跃

3.搭配反常

(二)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意象

1.形象与意象的区别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情思的融合,是“意” 与“象”的高度统一,并以可感性词语为语言外壳的主客观复合体。

诗歌的形象与诗歌的意象既相同又不同。现代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不属于“意象”,用到的景物形象都可以说是“意象”。

2.现代诗歌意象的分类

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为以下三类:

比喻性意象

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其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可随着读者的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而转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内涵。

描述性意象

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意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物与事物,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诗歌所描绘的生活情境或自然景色,与诗人真挚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诗人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意境的主要类别

朦胧

含蓄、蕴藉、模糊、混沌

凝重

沉毅、厚重、庄重、稳重

浓艳

浓重、绚丽、艳丽、华美

旷达

旷远、开朗、豁达、豪放

明净

清纯、纯净、明朗、洁净

死寂

冷寂、清冷、暗淡、寥落

温馨

温暖、温和、馨香、热烈

荒凉

萧条、萧瑟、荒寒、苍凉

雄浑

雄健、雄壮、浑厚、高亢

宏阔

宏伟、辽阔、壮阔、高远

(四)现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现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古代诗歌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这是因为现代的生活、现代的思想比古代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1.个人之情

抒写个人之情的现代诗歌很多,有的个人之情很“个人”,有的个人之情却具有普遍意义,要善于区分。    

2.社会意识

很多诗人在自己的诗歌中把个人的命运、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结合起来,或反思,或批判,或歌颂,或呼唤,或同情,或祈祷。

3.世间百态,家国情怀

许多诗人把自己诗歌的镜头对准世间百态,或展示,或歌咏,或赞美,或同情,或反思;还有许多诗人把自己的笔触放在家国情怀上,为国家、为民族放歌,表现出大视野、大境界。

4.宇宙自然,人生哲理

现代诗歌中,有许多篇章把镜头对准宇宙自然,对准平凡的世界,抒写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探求人生感悟,揭示人生哲理。 

(五)现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1.章法结构艺术——诗歌分节的作用

一首好的诗歌,不但在内容上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形式上也同样具有美的魅力,而诗歌的章法之美更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现代诗歌的分节,就是章法结构艺术的表现。

类  别

例  析

实现内容、视角、抒情主体的转换

“初见你时你给我你的心/里面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再见你时你给我你的话/说不出的是炽烈的火夏//三次见你时你给我你的手/里面藏着个叶落的深秋//最后见你是我做的短梦/梦里有你还有一群冬风。”(邵洵美《季候》)

从春夏到秋冬,这漫长的四季是“我”和“你”这对恋人从相识到相恋,又相互生出隔阂的感情历程,自然界从煦春到寒冬的自然进程却正好象征了这对恋人走过的道路。与其说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毋宁说这是诗人刻意营造的一种象征,象征着对美包括爱情的追求的一种怅然若失的心绪。全诗以春夏秋冬的温差来隐喻恋人之间感情起落变化,但诗人写来却很有层次,从朦胧到炽热,到惆怅,最后是失望,非常含蓄而又准确地描画出恋人之间感情波动的发展轨迹。

呈现复沓之美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天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陈梦家《一朵野花》)

此诗写了一朵野花自然、自在、自信的纯美,并以优美的笔调歌咏它,同时诗人亦借野花来表述他对于自己的诗歌生命的一种认识与欢欣,其中所蕴含的乐观、昂扬、超脱的生命态度与情趣,是有着普遍意义的。全诗形式整齐,通篇押韵,和谐流畅,也是标准的新月格律诗,同时其落笔舒缓有致,情绪抒发自然朴素,达到了咏物喻人的艺术效果。现代诗歌“新月派”提出过著名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复沓之美,不仅仅指形式,也指内容,复沓之中,情感得到了强化。此诗分为两节,形成复沓之美。

2.描写和抒情的角度

描写和抒情的角度,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称使用的问题,也叫视角。文学作品中都有一个人称使用的问题,视角的问题。

类  别

解  说

例  析

第一人称“我”的视角

第一人称“我”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情感的寄托物。第一人称“我”有两种情况:A.抒情主人公“我”就是诗人自己。B.抒情主人公“我”是物,躲在后面的是诗人自己,这叫“以物代己”或“以物喻己”,“物”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物。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郭沫若《天狗》)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天狗,也可以说“我”化身为天狗。

辛笛的《刈禾女之歌》,就是借“刈禾女”形象作为自己的代言人。

第二人称“你(们)”的视角

第二人称“你(们)”,往往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话情景,便于抒情主人公向对方进行感情倾诉,或对对方表达质疑、否定。有时“我”与“你”同时出现,形成对话关系;有时只有“你”,与“你”对话的抒情主人公“我”并未出现,但仍是一种对话关系。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与你同行/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何其芳《预言》)

“你”是诗人心中倾慕的对象,整首诗通过抒情主人公对“你” 的感情的倾诉,完成了一次由期盼、挽留、恳求同行到绝望的感情历程。“你”在完成了与抒情主人公的一次爱情缠绵同时,也让读者对“你”的美好形象倾慕不已。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的视角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是作为诗人客观观察并倾注感情的对象而存在的。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便于灵活自由地表现生活,便于诗人表达对“他(她、它、他们)”的情感态度。“他(她、它、他们)”指物象的比较多,指人物的比较少;作为物象,一般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曾卓《悬崖边的树》)

这是一首咏物诗,使用第三人称“它”来写。诗中的“它”就是“悬崖边的树”,是一个物象,是诗人客观观察并倾注感情的对象,带有象征意义。此诗正是处于时代逆流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写照,也是当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活“雕塑”。

3.象征手法

解  说

例  析

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要注意:在不同的场合,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致橡树》)

这首诗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这首诗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

4.比喻和拟人

类 别

解  说

例  析

比喻

比喻就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也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也是现代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

“迎上门来堆一脸感激/仿佛我的到来是太多的赐予/探问旅途如顽童探问奇迹/一双老花眼总充满疑惧∥从不提自己,五十年谦虚/超越恩怨,你建立绝对的良心/多少次我担心你在这人世寂寞/紧挨着你的却是全人类的母亲∥面对你我觉得下坠的空虚/像狂士在佛像前失去自信/书名人名如残叶掠空而去/见了你才恍然于根本的根本。”(袁可嘉《母亲》)

这首诗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敬爱与赞美。诗中的比喻起了很大的作用。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修辞。诗歌中的拟人手法,是指将要表达的主题或物象、形象的人物化,或借用人物的某些个性的特点来咏物,以获得借人咏物,以物喻人的效果。

“你看到了吗/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而是把头转向身后/它把头转了过去/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那套在它脖子上的/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你看到它了吗/你看到那棵昂着头/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它的头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你应该走近它/你走近它便会发现/它脚下的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

“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就是本诗的核心意象,毫无疑问,它是一个象征意象,但这个意象的塑造却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这棵向日葵具有了人的行为、人的神态、人的情感。读完了整首诗,我们就会知道,这并不是一棵简单的向日葵,而是一棵有着思想象征意义的向日葵。

5.通感

解  说

例  析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的感受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是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通感有以下三个作用:

其一,抒难写之情,述难言之感;

其二,把一种感官的感受用另一种感官表达出来,突破常规,使感觉陌生化,造成新奇可感的艺术效果;

其三,更好地传情达意,表现人物心理活动。

“房里曾充满过清朗的笑声/正如花园里曾充满过百合或素馨/人在满积着梦的灰尘中抽烟/沉想着凋残了的音乐∥在心头飘来飘去的是什么啊/像白云一样的无定,像白云一样的沉郁/而且要对它说话也是徒然的/正如人徒然的向白云说话一样∥幽暗的房里耀着的只有光泽的木器/独语着的烟斗也黯然缄默/人在尘雾的空间描摩着惨白的裸体/和烧着人的火一样的眼睛∥为自己悲哀和为别人悲哀是一样的事/虽然自己的梦是和别人的不同/但是我知道今天我是流过眼泪/而从外边,寂静是悄悄地进来。”(戴望舒《独自的时候》)

“房里曾充满过清朗的笑声/正如花园里曾充满过百合或素馨”,听觉与视觉相通;“沉想着凋残了的音乐”,诗人以“凋残”搭配“音乐”来进行审美创造,将视觉挪于听觉。这一通感描写便有机地把诗中表现的众多意象——“笑声”“百合”“素馨”“音乐”统摄为一个艺术整体了。

 6.其他

类  别

解  说

抒情方式

①借形象、意象抒情——把思想感情寄寓在形象、意象之中,让形象、意象做“代言人”。②直抒胸臆——直接表明态度,抒发思想感情。

相辅相成的艺术

①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艺术效果。②虚实结合——现代诗歌中主要指具体的形象描写与想象的情景描写相结合。③感官结合——在描写中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结合在一起。④渲染映衬——本来是两种手法,结合在一起,就是通过渲染达到映衬的目的,反映的是此物与彼物的关系。⑤点面结合——“点”的描写和“面”的描写相结合。“点”,一个焦点、一个细节的描写;“面”,群体性、普遍性的描写。⑥明暗结合——明色调画面描写与暗色调画面描写相结合。⑦远近结合——由近到远、由远到近,远近结合。⑧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修辞艺术

除了单独介绍的比喻、拟人、通感之外,还有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

 三、文本阅读

阅读指导

第一步  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诗作的钥匙。对作者、背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能够使读者从整体上感知、领悟全诗的内容,对作品给予客观而又全面的分析评价。作为考生,我们可能没有现成的背景资料可循,但我们可以尽量从卷面上有限的注释中获取一些信息,以帮助我们理解。

第二步  慢慢品诗,读懂每句

要读懂一首诗,先要读懂每句诗,从每句诗到每节诗再到整首诗。反过来,从整首诗来看每句诗,就会加深理解。读的时候,要从诗句的表面意思入手,去领悟诗句真正的意思。我们特别要注意具有特殊形式和特殊表达作用的词句,把握它们的意义。

第三步  咀嚼语言,把握形象

诗歌是通过具体感人的形象来表情达意的。我们只有把握了诗的形象,才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的形象则必须通过咀嚼诗的语言来把握。咀嚼“看似平常却奇崛”的诗歌语言,把握住诗的形象,才能分析出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咀嚼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鉴赏诗歌的语言美,二是从语言中把握诗中的形象。

第四步  体味意境,领悟感情

阅读诗歌的关键和着眼点在于体味出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注意“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呢?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现代诗歌同样如此,诗歌的思想、情感,通常都是借助意境来表达。要想准确地理解并鉴赏诗歌,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意境。而诗歌的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所以体味意境必须先领悟意象。由“象”到“境”,都是可观的,关键是要捕捉“象”和“境”里面蕴含的“意”,这就需要我们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  分析艺术,鉴赏手法

鉴赏诗歌时,既要领会作者浓烈的情感,又要揣摩作者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段,从而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获得美的享受。

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很强,因此,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也很丰富。有词语选用、句式选用方面的,有章法、结构方面的,有角度和人称方面的,有艺术技巧方面的,有修辞手法方面的,等等。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熟悉并能准确分析诗歌中常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对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感情是很有帮助的。

四、应考必备

(一)把握现代诗歌诗化的语言

解题的依据是文本,文本呈现的形式是语言,把握住了语言,才能解答现代诗歌题目。现代诗歌是用现代白话写成的诗歌,但现代诗歌的语言却是经过“诗化”处理的,否则便没有诗味儿。

1.把握现代诗歌语言的“潜台词”

现代诗歌语言中有不少看上去是“大白话”,但却是有诗味儿的,它的诗味儿之一就在于它的“潜台词”。把握现代诗歌语言的“潜台词”的过程就是对诗句进行鉴赏分析的过程。

2.把握现代诗歌语言的“反常性”

现代诗歌语言中有不少看上去是“反常话”,而诗味儿就在这“反常话”中。“反常话”要转换成正常语言来解读。

(二)把握现代诗歌“跳跃”中的照应

现代诗歌很注意“跳跃性”,没有“跳跃性”,就成散文了。现代诗歌一行一行,一个意象一个意象之间是有跳跃的。但一首诗又是一个整体,看似“跳跃”的诗行、意象,相互之间必然会有照应。

(三)把握现代诗歌艺术手法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关系

文学作品都会使用艺术手法,而艺术手法是为思想内容的表达服务的;但艺术手法又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所以,鉴赏艺术手法是不可能离开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这么一来关于艺术手法的鉴赏就有了两个评价要素:一是对艺术手法自身的表述是否正确,二是对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的表述是否正确。

五、考点突破

[突破点一]  赏析形象和意象

现代诗歌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而叙事诗是不适合用来设题考查的,所以试卷上用来考查的现代诗歌多是抒情诗。抒情诗是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而思想感情除了直抒胸臆之外,必须借助形象、意象来表达,所以阅读现代诗歌首先要赏析形象和意象。

本突破点就是指导考生判断诗歌所运用的形象和意象,把握它们所承载的内涵和情感。

1.方法

梳理摘取,恰当筛选;前后勾连,准确理解。

诗歌的形象和意象,散落在诗句之中。赏析时,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一梳理诗中展示形象和意象的词语,然后根据诗句前后的内容来分析,从而准确理解形象和意象的内涵。

2.步骤

第一步:先整体阅读一遍,领悟大致意思。

第二步:分析选定的词语,揣摩概括形象和意象的特征、意义。

第三步:分条陈述答案。

3.答题规范

这样的题型,一是考查我们对诗歌形象和意象的理解领悟,二是考查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把答案分解为“点”,清晰表述,分项列出。

(1)概括形象(意象)的基本特征。

(2)适当描绘其特点,如果是意象,则要扣住“象”的特征,合理联想,并加以描绘,挖掘意义。

(3)归纳意义(作者感情、价值追求等)。

[突破点二]  把握语言风格

1.方法

联系全篇,整体感悟;提炼认知,叙议结合。

要把握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就要阅读全诗,整体感受全诗的语言,然后再提炼对全诗语言的看法,最后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完整回答问题。

2.步骤

第一步: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评。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步:采用总分式列出答案。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3.答题规范

要整体把握诗歌的语言特征,增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然后组织语言作答。

(1)概括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

(2)叙议结合,呈现答案。要“叙”诗中词句,要“议”对词句的感受,这样叙议结合,准确阐释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认识。

[突破点三]  分析艺术手法

现代诗歌的艺术手法,指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现代诗歌的艺术手法,跟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大同小异,考生除要知道一般的艺术手法外,更要着重了解章法结构艺术、描写和抒情角度、象征、修辞等现代诗歌惯用的艺术手法。

本突破点就是指导考生分析并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1.方法

就点论点,就面论面;针对要求,分列答案。

对现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探究鉴赏,可以是“点”,可以是“面”。作为探究鉴赏题的设置,在“面”上设问的会多一些,但也不排除在“点”上设问。答题的原则:就点论点,就面论面,但不能出现“点”“面”相违的情况。探究鉴赏艺术手法,难免会用到概念,要注意概念表述的准确性;探究鉴赏艺术手法,一般都离不开效果的表述,要注意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统一性。这类题会提出具体指向、具体要求,我们必须针对题目的指向和要求,分点列出答案。

2.步骤

第一步:确定艺术手法。

第二步:审清题目潜在的命题意图。

第三步:观照全诗,探究该手法的艺术效果。

第四步:分点列出答案。

3.答题规范

指出艺术手法名称,解说该艺术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分析该手法所起到的作用(效果),有几点就分列几点。

[突破点四]  把握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古人说:“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感情和态度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本突破点就是指导考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方法

抓住主线,体会感情;深挖内蕴,把握态度。

把握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要通过厘清诗歌的情感主线和深挖诗中隐含的意蕴来实现。诗人往往是通过选取生活中典型的景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或场面,凭借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把握这条线索,就能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诗人的观点态度往往隐藏在含意深刻的语句中,需要考生深挖其中的意蕴,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2.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目的含义和答题指向。

第二步:找出关键句、主旨句。

第三步:结合全诗,探究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具体表现。

第四步:分点列出答案。

3.答题规范

指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超过一点要分条陈述。

[突破点五]  综合选择题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之一。现代诗歌的鉴赏,就选择题而言,主要考查的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这就是考查考生诗歌阅读的综合能力。

本突破点就是指导考生掌握理解、分析、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1.方法

反复斟酌,仔细比对;抓住疑点,各个击破。

(1)看技巧。诗歌重形象思维,讲含蓄。诗歌抒发感情时除少量直抒胸臆外,大多依靠某种表现手法来传情达意。选项涉及技巧时,一要判定技巧运用得准确与否,二要借助技巧,联系诗中关键语句,透过现象,把握诗歌感情、主旨和意图等。

(2)看匹配。现代诗歌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在判断品味语言的选项时,一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二要关注词语的组合,三要判断句意的表述。只有符合诗意的选项,才是判断正确的。

(3)看题面。有些对思想内容等进行理解的考题,需要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解答。

(4)看疑点。有些选项采用肯定或否定的矛盾方法来设置干扰项,判断时先找出矛盾处,合理假定疑点,再紧扣题目和题旨,把握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特点,辨别真伪。

2.步骤

第一步:审。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指向;审读选项,了解相关内容。

第二步:找。根据选项内容,阅读诗歌,寻找对应语句。

第三步:比。把选项与诗句进行比对,判断两者的异同。

第四步:定。确定正确答案。


阅读全文
现代诗歌阅读备考要点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