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61066】已通过实名认证!

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考点专题 >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建构诗歌鉴赏题题型答题模式

作者:杨老师 2019-10-16 22:36:12 诗歌鉴赏 加群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重头戏之一。要想拿到高分,就必须加强对各种诗歌鉴赏题型的日常训练与答题规律总结,以便在考场快速准确答题。笔者将就诗歌鉴赏中的八种题型简略谈谈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重头戏之一。要想拿到高分,就必须加强对各种诗歌鉴赏题型的日常训练与答题规律总结,以便在考场快速准确答题。笔者将就诗歌鉴赏中的八种题型简略谈谈诗歌鉴赏各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一、字眼型
  字眼型诗歌鉴赏题同炼字型的答题,即品味分析诗歌中某个有特点的字。它在题型设计上以考查赏析字眼或诗眼、词眼为主要形式。“字”或“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是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使全句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成了所谓“诗眼”、“词眼”,因此,“诗眼”、“词眼”一般是指一首诗、一阕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它通常是全篇的主旨所在。答题时不能孤立该字泛泛而谈,必须把该字放入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答题模式三步走:
  第一步:指出诗眼(词眼、字眼)或解释该字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从字的活用、或修辞角度结合诗句分析其表层意和深层意。
  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结构上有何作用等。
  例如:2003年全国卷17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题要点:
  第一步指出诗眼: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第二步联系字词句,描述景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再如2007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要点:
  第一步指出字眼:最传神的分别是“明”和“出”。
  第二步联系字词句,描述景象:“明”和“出”充分表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碧峰”秀出。
  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河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感。
  又如2007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6分)
  答题要点:
  第一步指出字眼:本诗以“乱”为诗眼。
  第二步联系字词句,描述景象: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困,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这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闷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了极致。
  第三步点出该字情感作用: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二、关键词型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或全词的线索,或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词来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以此来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模式两步走:
  第一步:点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分析该词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或达到的艺术效果。
  例如2002年全国卷17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题要点:
  第一步点明该词作用:“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紧扣游子思乡主旨。
  第二步分析该词作用(或艺术效果):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再如2007年全国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登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①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要点:
  第一步点明该词作用:表现的是归乡不得的无奈、苦涩心情。
  第二步: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断茶聊以自慰吧。
  三、意境型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就是指寄托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景物(物象、意象、生活图景)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诗词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故意境型的答题须兼顾景、情、境三方面。
  答题模式四步走:
  第一步:找出诗中主要景物即意象(若题中已点出可省略)。
  第二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画面及画面所联系的主观情感或相关喻意。
  第三步:用相关术语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能准确体现景物特点和情调的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四步:分析点明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该诗情景交融的意境。
  例如2004年广东卷16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题要点:
  第一步找出意象:因题中已点出可省略。
  第二步描绘客观画面,联系主观情感:“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孤独,“我”也孤独。
  第三步概括意境特点:“片云”、“孤月”意境凄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
  第四步分析点明情感(或分析点明情景交融意境):“片云”、“孤月”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的意境。)
  四、意象型
  “象”即“意象”,也即浸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也称客观物象)。诗人往往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意象型的题型设计多考查意象在诗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做题前要先把握其象征义、特征义,如菊花。菊花一般是坚强,清高,隐逸的象征;月亮一般象征思乡念亲、离愁别恨、寂寞思归等;折柳喻意惜别、怀远、思乡;捣衣意指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等等。然后结合运用手法、思想情感等考虑运用常规解题模式答题。
  解题模式四步走:
  第一步:联系古诗词中该物象的基本象征义,分析物象的基本特征。
  第二步: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
  第三步:由物及人,结合细节、动作等指出该物象所代表的人格化形象。
  第四步:点明诗人借物象所表达的情感,或点明它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例如: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诗中的梅花意象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简要说明。
  答题要点:
  第一步物象象征义:梅花孤独一枝,在形象上高洁、寂寞,无人问津。
  第二步运用手法:诗人采用了托物言志 ...

“本文未完,隐藏内容”需要登录阅读
阅读权限 [] 所需点数: 5 点
您还未登陆,阅读请点【登陆】,注册请点【注册】,如需帮助请点【联系站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