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晨读素材 > 高二年级

高二年级

【晨读素材】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选择必修上(第4期)

分享:杨老师 10-14 高二年级

一.常见高频文言实词分类汇编

跟皇帝有关的:

祚:帝位。践祚:即位,登基。如陛下践祚。

用事:执政,当权。如赵太后新用事。

朕、孤、寡人:古代帝王自称。

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如御驾(皇帝驾临);御膳(皇帝的饮食);御酒(专供皇帝、宫廷饮用的酒)。

奏:臣子上呈帝王的文书。如作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

表: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如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疏:给皇帝的奏章。如(袁可立)荣宠甚盛,乃七疏自勉归。

(驾)幸:特指皇帝到某处。

跟京城有关的: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如二世长居禁中。

注意:禁内(宫内);禁外(宫外);禁宫(宫殿);禁闼(宫门,借指皇宫。闼:门);禁省(警卫森严的皇宫)。

阙:朝廷;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为道路。如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如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於中阙。

畿: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如邦畿千里,维民所止。(邦畿以国都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维:语气词。止:居住。)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跟俸禄有关的:

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如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禄:官吏的薪俸。如有功者受重禄。

秩:官吏的俸禄。如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如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

表社会状态的:

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如以乱攻治者亡。

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如以乱攻治者亡。

兴:兴起,建立,与“衰”或“亡”相反。如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盛:旺盛,兴盛。如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如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亡:灭亡。如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二、成语积累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藕断丝连——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萍水相逢——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劳燕分飞等词都用在夫妻之间。

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涣然冰释——像冰块消融流散。比喻嫌隙、疑虑、误会完全消除。

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形容异常坚固。一般用于友谊等抽象事物。

莫逆之交——莫逆:形容思想感情一致,非常相好。交:交情,友谊。指彼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

素昧平生——昧:不明白,不了解。平生:平素。指彼此向来不认识。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对簿公堂——对簿:受审问。在公堂上受审问,后来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易误解为在公堂上对质,按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并驾齐驱——本指几匹马并排拉着车一起奔跑,后比喻彼此不分前后,齐头并进。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张网捕雀。形容宾客很少,十分冷落。

三、课本相关作文素材

第三单元:外国小说里的人生故事

《大卫.科波菲尔》之大卫:经历苦难的人生,才能悟透世事人情;自强不息的奋斗,更能体味来之不易的幸福。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这才是成长的要义。

米考伯先生:有做事的原则,有做人的底线,有个人的操守,有浪漫的情怀。谁说你盲目乐观,你是在苟且的当下,永远怀揣着远方的诗行;谁说你无用透顶,你用纯良的品质救赎自己的良心。

贝西姨婆: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特立独行,敢说敢干,不顾世俗的眼光。是值得依赖的长者,物质社会的清流。

《复活》之玛丝洛娃:身处地狱,却关心他人;沦落风尘,却纯真善良。宁可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伤害,自己决不伤害他人。你何止是精神复活的少女,更是救赎他人的圣母。只有心存善良,才能真金璀璨。

聂赫留朵夫:是罪恶的体现者,又是罪恶的批判者;是爱情的破坏者,又是爱情的忏悔者。心存一点纯良,破除千般罪孽。他从“动物的人”走向“精神的人”,是真正的复活者。

《老人与海》之圣地亚哥:“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孤勇者的呐喊,这是抗争者的宣言。生活和岁月给他折磨,大海和风浪给他磨难,但他有海一样蓝的眼睛,有钢一般有力的双手。他是压倒命运的硬汉子,是永不服输的真男人。

《百年孤独》:世界大潮,浩浩汤汤,如果不能睁眼看世界,如果不能变通顺应文明的洪流,再美丽的“理想国”,也只不过是孤独遍布的“马孔多”。

四、最新人物素材

【事件回顾】

北大钟芳蓉入职敦煌研究院

2020年,湖南女孩钟芳蓉以676分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备受关注。2024年夏,她追随偶像——“敦煌女儿”樊锦诗的脚步,入职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投身文物保护工作。

钟芳蓉表示,初到敦煌时虽觉荒凉,但也被绿洲和人类创造的奇迹震撼。她目前主要负责洞窟记录与调查工作,常打着手电深入洞窟学习、记录,“想记什么就记什么”,沉浸其中。

樊锦诗1963年从北大考古系毕业后来到敦煌,在艰苦环境中坚守数十年,走遍735个洞窟,致力于莫高窟的保护与研究。她曾说“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如今已近九旬仍心系石窟。

两代北大考古人,跨越60余年,同样选择西部、选择敦煌,体现了中国文物工作者薪火相传的精神,也是对历史与文化最好的致敬。

【适用话题】

职业选择文化传承坚守精神青年担当价值实现

【运用示例】

角度1:职业选择的深度与生命价值的实现

衡量职业价值的标准在于能否安放一个人的理想、热情与生命意义。(观点句)钟芳蓉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考古系,毕业后选择追随樊锦诗的脚步,入职敦煌研究院,与黄沙石窟为伴。(材料句)正是因为她对历史文化怀有深沉热爱,才能抵御繁华诱惑,在世人眼中的"荒凉"之地找到精神"绿洲"。(因果分析)与那些仅以薪资为择业标准的人相比,她的选择或许显得"寂寥",但却更为厚重深远,重新定义了"成功"的内涵。(对比分析)因此,最美的职业选择是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长河,在历史深处写下青春的注脚。(小结句)

角度2:文化传承的代际接力与坚守精神

文明的火种能够穿越千年时空,依靠的是一代代守护者薪火相传的赤诚。(观点句)从1963年北大毕业扎根大漠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到60年后同样从北大走出的钟芳蓉,两代考古人用跨越甲子的选择,勾勒出动人的文化传承脉络。(材料句)这仿佛一场文化接力赛,樊先生跑完辉煌的一棒,如今将接力棒交到钟芳蓉手中。(类比分析) 正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精神,让冰冷的文物拥有温度,让静止的历史恢复呼吸,守护着民族的根脉与灵魂。(因果分析)每一次薪火相传,都是对文明最长情的告白。(小结句)

角度3: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文化自信

一个时代青年的价值取向,预示着一个国家未来的精神风貌。(观点句)钟芳蓉的选择代表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新气象:不再盲目追随世俗"成功模板",而是听从内心热爱,将个人"小理想"融入民族"大事业"。(材料句)试想,如果每位优秀学子都涌入热门行业,谁去守护我们文明深处的星空?谁去传承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文化价值?(假设分析) 她的选择背后,是日益增长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支撑,展现了青年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文化定力。(因果分析)真正的青年担当,是在时代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为之奋斗不息。(小结句)

【事件回顾】

小杨的东风-5C烧饼

近日,河南郑州一位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硕士生小杨因创意烧饼走红网络。他将烧饼制作成“东风-5C”、辽宁舰、歼-20等大国重器造型,以及游戏装备、文物等多样形态,深受小朋友欢迎。起初生意平淡,直到应孩子要求制作“AUG步枪”烧饼后一炮而红,摊位成为孩子们的“军火库”。

小杨坚持手工雕刻,每日限量制作30多个,统一售价1元,并实行“限购”以保证孩子们都能买到。他还根据天气、节日推出水果烧饼、“三好学生证”等特色产品,与孩子们建立深厚感情。尽管有人质疑其“浪费学历”,小杨表示“找到热爱就好”,未来将继续创新,为孩子们留下美好童年回忆。

其事迹经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和点赞。

【适用话题】

创新精神寓教于乐职业价值观文化自信热爱与坚持

【运用示例】

角度1:创新是传统行业焕新的核心引擎

创新是为寻常事物注入不凡灵魂,让传统在与时代对话中重获新生。(观点句)硕士毕业生小杨将烧饼做成"东风-5C"、辽宁舰等大国重器模型,让普通早餐变成承载军事文化与国家自豪感的创意产品。(材料句)正是这种跨界融合的奇思妙想,让寻常小吃脱颖而出,获得巨大关注度与生命力。(因果分析) 与墨守成规的同行相比,小杨的成功在于视烧饼为"文化载体"而非仅仅果腹之物。(对比分析)真正的创新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洞察,它能点石成金,让平凡绽放奇迹。(小结句)

角度2:寓教于乐是最鲜活的教育实践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它应当浸润在鲜活的生活中。(观点句)小杨的烧饼摊成为露天课堂,孩子们为"航母烧饼"主动了解大国重器故事,"三好学生证"烧饼则是对努力的趣味奖励。(材料句)这宛如现代版"润物细无声",相比照本宣科,这种通过兴趣引导的知识传递更深刻持久。(类比分析)倘若教育能多些这样的"烧饼摊",将知识包裹在趣味体验中,何愁孩子失去求知热情?(假设分析)最有成效的教育,往往藏在生活最有趣的角落里。(小结句)

角度3:职业尊严源于热爱而非世俗眼光

人生的价值不被外在学历定义,而由内心是否找到热爱与创造来衡量。(观点句)面对"浪费学历"的质疑,小杨淡然回应"找到热爱就好",坚持手工雕刻、每日限量、统一售价。(材料句)与那些被"成功学"绑架从事高薪却不快乐工作的人相比,小杨在灶台上找到了真正的职业尊严和人生乐趣。(对比分析)正因为找到热爱,他才能持续创新,让工作升华为创造价值、传递快乐、温暖童年的美好事业。(因果分析)遵从内心,行你所爱,是对职业乃至人生价值最有力的正名。(小结句)

五、联考作文精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杨靖宇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郭沫若

复兴中学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学生代表,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标题】

1.《铭记历史烽烟,传承赤子丹心》2.《以热血沃中华,以青春护和平》

3.《四万万人齐蹈厉,吾辈青年当自强》4.《国之不存家焉在,吾辈当守盛世安》

5.《承先烈遗志,绘和平新篇》6.《热血沃中华,青春护家国》

7.《同心同德一戎衣,共筑民族复兴梦》8.《铭记抗战史诗,勇担青年使命》

9.《当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10.《历史回响英雄志,青春践行家国情》

11.《不忘烽火岁月,永葆赤子情怀》12.《从抗战精神中汲取青春奋进力量》

13.《以史为鉴向未来,同心共护和平花》14.《先辈热血沃中华,吾辈青春卫家国》

15.《传承抗战精神,书写时代华章》16.《铭记来时烽火路,阔步复兴新征程》

17.《凝聚团结之力,续写和平荣光》18.《英雄热血照山河,青年壮志护家国》

19.《怀先烈之勇,承时代之责》20.《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优秀范文】

赓续抗战精神,书写时代华章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八十载春秋更迭,硝烟散尽,伤痕犹在。杨靖宇“国既不国,家何能存”的锥心之问,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赤诚绝笔,郭沫若“四万万人齐蹈厉”的壮阔诗篇,犹在耳畔回响。这些血火淬炼的文字,不仅是抗战史诗的注脚,更是照亮民族前程的不灭火种。今日,请让我们共同探寻这火种中蕴藏的永恒光芒——抗战精神。(146字)

这光芒,首先映照出山河破碎的彻骨之痛。这痛,是南京城下三十万亡魂的无助哀嚎;这痛,是731实验室里无数同胞的绝望悲鸣;这痛,是漆黑矿洞里累累白骨的无声控诉;这痛,是多少母亲对无力庇护的乳儿的声声呼喊;这痛,是多少至亲天人永隔的撕心裂肺地哭泣。国破则民殇,当家园沦陷,个体的命运便如风中残烛。这痛楚刺入骨髓,这教训刻骨铭心——它昭示我们,国家的独立与强盛,是每一个家庭得以安宁、每一个生命享有尊严的根本保障。(201字)

正因为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正因为深谙“有国才有家”的告诫,无数的个体挺膺担当。赵一曼遗书中“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绝笔,是用生命浇灌的理想;杨靖宇将军胃中仅存的棉絮草根,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们以血肉之躯,在至暗时刻为我们点燃了精神火炬。这牺牲,割舍了太多的儿女情长,这牺牲放下了对至亲的无尽的思念,这牺牲超越了生死的权衡,这牺牲诠释了对故土最炽热的眷恋。我们缅怀先烈,不仅是追思壮举,更是要让这用生命诠释的爱国情怀,成为我们血脉里的精神基因。(223字)

正是这决绝和勇毅,唤醒了四万万同胞,不分党派、无论南北,不分老幼,无论阶级,“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于是我们看到了郭老笔下的“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图景,这图景是四万万人用坚毅汇聚的钢铁洪流,这图景是四万万人用意志筑起的精神长城,这图景是四万万人用热血点燃的希望火炬,这图景是四万万人用信念铺就的胜利通途。这图景昭示着一个朴素而永恒的真理:当亿万颗心为同一目标而跳动,其力量足以改天换地。(192字)

同学们,火炬已传递到我们手中。历史的回响,并非要我们沉溺于悲痛,而是赋予前行的智慧与力量。我们的“战场”,在科技强国的实验室里,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文化传承的创新中。愿我们:做心怀家国的笃行者,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做知行合一的奋斗者,以真才实学夯实复兴根基;做团结互助的接力者,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最后,让我们以青春之名起誓:必不负先烈遗志,必不负盛世华章,以今日之奋斗护我中华,以今日之奋斗强我中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216字)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阅读全文
本资料打包下载 下载支付:2点
【晨读素材】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选择必修上(第4期)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