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宋玉《楚辞·对楚王问》

分享:杨老师 2024-04-13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玉对楚王问

楚襄王向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鯢,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选自《古文观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宽其罪                   其:              

(2)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属:              

(3)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料:              

(4)暴鬐于碣石                     暴:              

【答案】我的     跟着     估量     晒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1)“愿大王宽其罪”中,“宽”是谓语动词,“其罪”作宾语,“其”修饰宾语,“他的”。

(2)“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中,“而”表修饰关系,“和”是谓语动词,“属”,跟随。

(3)“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中,后文是“天地之高”,“料”,估量。

(4)“暴鬐于碣石”中,“暴”通“曝”,晒。

2.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               、               。

【答案】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掌握成语的能力。

由“其始曰《下里》《巴人》”可以得出“下里巴人”;由“其为《阳春》《白雪》”可以得出“阳春白雪”;由“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得出“曲高和寡”。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译文】您恐怕在品德上有缺点吧?为什么士人百姓如此不赞美您呢?

【解析】其……与,恐怕……吧;遗行,在品德上有缺点;何,为什么;誉,赞美。

(2)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译文】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唱和的人也就越少。

【解析】是,这;弥,越;高,高雅;和,动词用作名词,唱和的人。

4.宋玉认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人被“士民众庶”“不誉之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优秀的人志向远大,品德高尚,超出常人而独自存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文章开头楚襄王就向宋玉提出疑问:“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针对楚襄王的提问,宋玉提出自己的观点,其答辞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三个层次辩驳:一是讲一位歌手的故事,说明“曲高和寡”的道理,暗示智高之人不为人理解。二是以凤凰、鲲鱼与鷃、鲵的对比,说明渺小的鷃、鲵之类的谗佞小人不会理解如凤凰、鲲鱼一类大智者的胸怀与能力。三是以圣人与世俗之民的对比,说明凡夫俗子哪能了解圣人(“我”)的所作所为?故遭到他们的诬陷也就不足为怪。文章结尾处水到渠成,得出被“士民众庶”“不誉之甚”的根本原因是圣人的伟大志向和美好操行,超出常人而独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为呢?把最后一句话的大意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楚襄王问宋玉:“您恐怕在品德上有缺点吧?为什么士人百姓如此不赞美您呢?”

宋玉答道:“是,是这样的,确实有这样的事。希望大王能宽恕我的罪过,让我把要说的话讲完。

有一位在郢都唱歌的客人,他开始唱的是《下里》《巴人》,国都中跟着一起唱的有几千人;当他唱《阳阿》《薤露》时,国都中跟着一起唱的有几百人;当他唱《阳春》《白雪》时,国都中跟着一起唱的不过几十人;当他唱歌时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国都中跟着唱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唱和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凤凰击翅向上飞腾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负青天,脚踏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空,那跳跃于篱笆间的鷃雀怎么能和凤凰一样估量天的高远呢?鲲鱼清晨从昆仑山脚出发,中午在碣石山畔晒鱼鳍,夜晚停宿在孟诸泽,那尺把深小水塘中的小鯢怎么能与鲲鱼一样测量江海的广阔呢?

所以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士人中也有俊杰啊。圣人有远大的志向和美好的品德,超尘脱俗,卓尔不群,那些世俗之人又怎么能理解我的行为呢!”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宋玉《楚辞·对楚王问》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