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屈原《楚辞·卜居》

分享:杨老师 2024-04-13 文言文阅读 问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唲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屈原《楚辞·卜居》)

《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正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鬼。上已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卜居序》,有删节)

子之必孝臣之必忠此不待卜而可知也其所当为虽凶而不可避也。故曰: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又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善哉!屈子之言,其圣人之徒欤!

(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卜筮》,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危:使危险

B.詹尹乃释策而谢曰        谢:辞别

C.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诚:实在

D.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    见: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谢:道歉。句意:詹尹便放下蓍草抱歉道。故选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愿因先生决之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D.其圣人之徒欤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表被动。句意:他竭尽智慧和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于”,介词,表被动。句意: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B.“因”,介词,经由。句意:希望由先生您来决定。“因”,副词,趁机。句意:又趁机用丰厚的财物贿赂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C.“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还是跟从习俗、追求富贵从而苟且偷生呢?“以”,连词,表转折,却。句意:这是砍伐树木的根却希望它生长茂盛。D. “其”,语气副词,可以翻译为“一定”。句意:他一定是圣人之类的人吧!“其”,代词,那。句意:那自得的神情,豪迈的气势,真可以说雄壮极了。故选A。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子之必孝臣/之必忠此/不待卜而可知也/其所当为/虽凶而不可避也

B.子之必孝臣/之必忠此/不待卜而可/知也其所/当为虽凶而不可避也

C.子之必孝/臣之必忠/此不待卜而可知也/其所当为/虽凶而不可避也

D.子之必孝/臣之必忠/此不待卜而可/知也其所/当为虽凶而不可避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做儿子的一定要孝顺,做臣子的一定要忠诚,这是不需要等待占卜就能知道的。一个人应该做的事,即使凶险也不能回避。“子之必孝”与“臣之必忠”一个说子孝,一个说臣忠,构成并列结构,句式一致,故应各自独立成句,排除AB。“此不待卜而可知也”的意思是“这是不需要等待占卜就能知道的”,“也”一般为句末停顿,故应在其后断开,排除D。故选C。

4.下列句子全都体现了屈原所追求的高尚境界的一组是(   )

诛锄草茅以力耕②游大人以成名③廉洁正直以自清④如脂如韦以洁楹⑤与骐骥亢轭⑥与黄鹄比翼

A.①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②“游大人以成名”的意思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这是谄媚的表现,不是高尚的境界。④“如脂如韦以洁楹”的意思是“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擦拭门楣”,这也是谄媚的表现,不是高尚的境界。故含有②④的选项为错误选项。故选A。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卜居》是《楚辞》中的经典。文章以屈原问卜开篇,以郑詹尹“释策而谢”的答语收结,中间以连珠式的问句贯穿,文思流畅,气势充沛。

B.《卜居》中的屈原形象,经历了长久的流放,内心烦乱,和《离骚》中“虽九死其 未悔”的形象已完全相同。

C.“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里喻指当时的楚国不辨贤庸,人才闲置不用,庸人却身居高位。从中可见屈原对社会现状的悲愤与不满。

D.古代诗文中,出现了一些与屈原对话的人物,比如《史记·屈原列传》中的渔父和《楚辞·卜居》中的太卜,他们都从侧面不同程度地衬托了屈原的坚贞与高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和《离骚》中‘虽九死其 未悔’的形象已完全相同”分析错误。并不是“完全相同”,两者中的形象意志依然是坚定的,只是此篇凭添了更多的愤懑。故选B。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译文】现在的世道混浊不清:认为蝉翼是重的,认为千钧是轻的。

【解析】 “溷浊”,混浊;“为”,译成“把……当作”或“认为……是”。

(2)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

【译文】占卜自己生活在世间应该做什么,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解析】“卜”,占卜;“宜”,适宜,应该;“冀”,希望;“定”,解决;“嫌疑”,疑惑。

7.屈原借占卜以寻求人生方向,王逸和顾炎武对这一行为有什么不同评价,请简要说明?

【答案】王逸认为屈原卜居是因为被流放太久,有志难伸,心中迷茫。顾炎武认为屈原不需要占卜,他的志向一直没有改变,只是借占卜来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愤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文本二中“己执忠正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鬼”可知,王逸认为屈原卜居是因为被流放太久,有志难伸,心中迷茫。从文本三“子之必孝,臣之必忠,此不待卜而可知也。其所当为,虽凶而不可避也”可知,顾炎武认为屈原不需要占卜,他的志向一直没有改变,只是借占卜来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愤懑。

参考译文:

屈原被流放后,三年不再能见到君王。他竭尽智慧和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心情烦闷思想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于是前往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来决定。”詹尹就摆正蓍[shī]草拂净龟壳说:“您有什么赐教的啊?”屈原说:“我是宁愿忠实诚恳,朴实地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周旋无已呢?我是宁愿除草耕田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我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追求富贵从而苟且偷生呢?我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强颜欢笑来侍奉妇人呢?我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我是宁愿昂然不群如同千里马呢,还是如同(一只)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与世沉浮来保全自己的身躯呢?我是宁愿和骐骥并驾齐驱呢,还是跟随无用的马的足迹呢?我是宁愿在天上与黄鹄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这些选择哪是吉哪是凶?我应该何去何从呢?(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认为蝉翼是重的,认为千钧是轻的;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可叹啊沉默吧,谁知道我是廉洁忠贞的呢?”

詹尹便放下蓍草辞谢道:“所谓一尺虽长,也有它不足之时。一寸虽短,不乏富于之时。事有不足,智力也有局限,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遵循您的意愿去做吧。龟壳著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楚辞·卜居》)

《卜居》,是屈原所作。屈原按照自己忠贞的本性行事而被嫉妒。想到那些谗佞之臣,奉承君主旨意、顺从错误决定而得享富贵责,自己抱持忠诚正直之心却被放逐,屈原心意迷惑,不知要干什么。于是屈原到太卜家中去,求问神明,用蓍草、龟甲来决定,占卜自己生活在世间到底应该做什么,希望能够听到不同的意见,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因此这篇文章称作《卜居》。                                                          

 (王逸《楚辞章句·卜居序》)

做儿子的一定要孝顺,做臣子的一定要忠诚,这是不需要等待占卜就能知道的。一个人应该做的事,即使凶险也不能回避。因此说:“要听从灵氛吉利的占卜,但是心中却迟疑而犹豫。”又说:“按照你的内心,遵从你的意愿去做吧,龟策实在是难以给出结论。”好啊,屈子的话,他一定是圣人之类的人吧!

(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卜筮》,有删节)

 


阅读全文
《古文观止》(选读)专练解析丨屈原《楚辞·卜居》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