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刘江滨散文阅读:《满窗明月》

分享:杨老师 2022-07-10 现代文阅读Ⅱ 问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满窗明月

刘江滨

①人在旅途,夜晚走在陌生城市的街头,最打疼我们眼睛的一定是一窗一窗的灯光。那温暖、柔和的光亮,不禁勾起游子思乡思亲的情愫,照得内心的孑然孤独无处躲藏。

②窗是家的象征。远古时期,人们筑房造屋,在墙上或屋顶上凿出一洞,以透光和空气,还可让烧饭的烟冒出。白天看袅袅炊烟,晚上看荧荧灯光,在田里耕作的人就知道归宿在何处。虽然对一处房屋或一个家来说,门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窗,没窗或许可以将就,没门是万万不行的。但门更多的是物质属性,而窗却更多的是精神属性,寄寓了人们诸多情感和审美的内在要素。

③小时候,家在农村,窗户是木头做的,由窗框、窗棂组成。窗棂也不讲究,简单的方格状。夏天钉上浅绿色的窗纱,冬天则糊上粗糙廉价的麻纸。这种麻纸上面疙里疙瘩,透光性差,白天屋里也暗乎乎的。天麻麻亮的时候,经常被鸡鸣或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吵醒,又不愿意起来,就盯着窗户看,那些纸上的疙瘩竟被看出了诸般人或动物的形状,就像看天上的云彩一样,白云苍狗,天马行空,有趣好玩。遇到凛冽的寒风在树梢上狂啸,薄薄的窗纸呼哒呼哒地响,反而觉得室内暖和,睡得更香。

④讲究一点的人家将窗户做成了艺术品。那一年我去山西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不禁为各种窗棂所吸引,造型各异,式样繁多,不仅仅是方格形的,还有菱形、圆形、扇形、瓶形等等我叫不出来名的形状,还雕刻着蝙蝠石榴、葫芦仙桃等寓意美好吉祥的物事。普通人家喜欢在过年或结婚时贴窗花,即在窗户上贴上各式各样的剪纸,或飞禽走兽,或神话人物,或五谷丰登,或福禄喜寿,红彤彤,喜洋洋,一个物质的窗户成了透视人们心灵的窗口。山西有一首民歌《剪窗花》,这样唱道:“银剪剪嚓嚓嚓,巧手手呀剪窗花。莫看女儿不大大,你说剪啥就剪啥。啊儿哟,祖祖辈辈多少年,解开多少愁疙瘩。不管风雪有多大,窗棂棂上照样开红花。”物质生活固然重要,可艺术的生活同样不可或缺,精神的抚慰让一切都漾出了生命的机趣,与过年贴窗花一样,一条红头绳就足以令喜儿欢欢喜喜过个年。

⑤窗户是人们在室内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连接点,即使足不出户,一年四季的细微变化,春草绿了,秋叶黄了,风雨雷电,雪花纷飞,都能在窗前依次展现。窗户更像是一个画框,涂抹描绘出各种色彩各种意象的图画。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如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白居易:“清风两窗竹,白露一庭松。”张未:“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等等。现代诗人卞之琳也有名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清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窗莫妙于取景”,其实,窗外的景色是固定的,如何看景,更在于取景者的心情。譬如秋末的残荷,破败寥落之相何美之有?乐观的人却找到了听雨之乐。“隔窗听雨”成了古诗词中最多见最丰饶的意象。而东西南北四面的窗,本是普普通通的方位,却被诗人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特殊况味,如南窗寄傲,北窗下卧,西窗剪烛,东窗嘛,哈,——东窗事发!窗户也有诸多雅称,如茜窗,绿窗,竹窗,纸窗,玉窗,金窗,幽窗,轩窗,等等,这些好听的名字无不盈满了诗人温润美好的意趣。

⑥窗外的风景不仅是风景、是美,有时还是信念、意志和生命。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青年女画家琼珊患了肺炎,病得厉害,而且对活着已失去了信心。她躺在床上主着窗对面墙上的常春藤,秋风中叶子一片一片落下,她认为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她也要随之而去了。但奇迹发生了,经过几天的风吹雨打,那最后一片叶子依然贴着墙挂在藤枝上,绿中泛黄,不曾凋落。琼珊以为这是天意,信心大增,身体竟好了一半。后来得知,那片叶子是老画家贝尔曼在闻知此事后在夜雨中画在墙上的,他却因此患了肺炎死去。这时的窗,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来的是人性善的底色和力量。

⑦我现在的居室,南窗北窗通透,不再是狭小的纸窗,而是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北窗外是一条河,河对岸是公园,花红柳绿,碧波荡漾,四季皆为风景。南窗外不仅可观赏小区庭院的绿草如茵、枝叶扶疏,更喜欢明月破窗而入的清幽感觉,一如李白诗句“满窗明月天风静”所述的意境。明月装饰了窗子,窗子也装饰了人生的诗和梦。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2月12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满窗明月”为标题,而内容主要是与窗户有关的事物,是以明月寓美好,增强诗意美,从而引发读者的想象。

B.文章第④段作者由窗户的形状,联想到贴窗花的民俗活动以及山西民歌《剪窗花》等,亲切自然,体现地方风俗色彩。

C.文章第⑤段中与窗户有关的诗句,描写角度、意趣各不相同,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也丰富了窗户的审美内涵。

D.文章第⑥段中大篇幅转述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的故事,意在表现老画家贝尔曼人性的善良。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从游子在陌生城市的街头看到一窗一窗的灯光写起,继而切入窗子的话题,画面感强,容易唤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B.文章以“窗”为中心精心组织不同材料,由内而外描写了与窗子有关的富有特色的各种事物或景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结尾“明月装饰了窗子,窗子也装饰了人生的诗和梦”化用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既照应了题目,又使文章别有韵味。

D.文章紧扣“窗户”展开话题,运用联想和想像行文,内容丰富且涵盖面广,既饱含了浓厚的诗情画意,又有强烈的辩证色彩。

3.文章第②段中说“但门更多的是物质属性,而窗却更多的是精神属性”,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窗的“精神属性”有哪些具体表现。

4.本文的语言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D.“意在表现老画家贝尔曼人性的善良”错误,是为了说明“窗外的风景不仅是风景、是美,有时还是信念、意志和生命”。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D.“又有强烈的辩证色彩”错误,本文由窗引发联想和想象,表现窗的魅力,有情有趣,引人思考,但是并没有辩证色彩。

3.①童年时面对窗纸上的疙瘩产生的美好想象以及窗纸呼哒呼哒的响声伴着入眠的温馨;②窗子各式各样的形状、精美的雕刻以及寓意丰富的窗花表现出的人们对美的热爱与追求;③古今文人墨客对于窗子所寄予的美好情感与意趣;④窗外风景体现出的信念、意志和生命意识,以及映照出来的人性之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窗“精神属性”的表现,根据“但门更多的是物质属性,而窗却更多的是精神属性,寄寓了人们诸多情感和审美的内在要素”可知,答案在下文。

由“那些纸上的疙瘩竟被看出了诸般人或动物的形状,就像看天上的云彩一样,白云苍狗,天马行空,有趣好玩。遇到凛冽的寒风在树梢上狂啸,薄薄的窗纸呼哒呼哒地响,反而觉得室内暖和,睡得更香”可知,窗户引发了“我”美好的想象,并伴着窗纸被风吹动的声音入眠。

由“不仅仅是方格形的,还有菱形、圆形、扇形、瓶形等等我叫不出来名的形状,还雕刻着蝙蝠石榴、葫芦仙桃等寓意美好吉祥的物事。普通人家喜欢在过年或结婚时贴窗花,即在窗户上贴上各式各样的剪纸,或飞禽走兽,或神话人物,或五谷丰登,或福禄喜寿,红彤彤,喜洋洋,一个物质的窗户成了透视人们心灵的窗口”“物质生活固然重要,可艺术的生活同样不可或缺,精神的抚慰让一切都漾出了生命的机趣”可知,窗子各式各样的形状、精美的雕刻以及寓意丰富的窗花表现出的人们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由“而东西南北四面的窗,本是普普通通的方位,却被诗人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特殊况味……这些好听的名字无不盈满了诗人温润美好的意趣”可知,古今文人墨客对于窗子所寄予的美好情感与意趣。

由“窗外的风景不仅是风景、是美,有时还是信念、意志和生命”“这时的窗,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来的是人性善的底色和力量”可知,窗外风景体现出的信念、意志和生命意识,以及映照出来的人性之善。

4.①词语方面:多使用叠词,如“麻麻亮、叽叽喳喳、薄薄、呼哒呼哒”等,富有口语化色彩,增强了形象性、亲切感、和韵律美;②句式方面:多用短句、整句,且整散结合,简洁明快,富有变化;③修辞方面:多用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诗意美。文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大量引用、化用古今诗词名句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言特色的能力。大量运用叠词:袅袅炊烟、荧荧灯光、暗乎乎、叽叽喳喳、欢欢喜喜等,使文章增强了韵律美,更加生动形象。

整散句结合:“小时候,家在农村,窗户是木头做的,由窗框、窗棂组成”“白云苍狗,天马行空,有趣好玩”等句多为短句,简洁明快;“或飞禽走兽,或神话人物,或五谷丰登,或福禄喜寿”“春草绿了,秋叶黄了”等句为整句,“风雨雷电,雪花纷飞,都能在窗前依次展现。窗户更像是一个画框,涂抹描绘出各种色彩各种意象的图画”“ 窗外的风景不仅是风景、是美,有时还是信念、意志和生命”是散句,整散结合,富有变化。

修辞手法多样:“一个物质的窗户成了透视人们心灵的窗口”“窗户更像是一个画框,涂抹描绘出各种色彩各种意象的图画”是比喻,“或飞禽走兽,或神话人物,或五谷丰登,或福禄喜寿”是排比,“如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白居易:‘清风两窗竹,白露一庭松。’张未:‘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是引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诗意美。

阅读全文
刘江滨散文阅读:《满窗明月》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