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叔本华:贫穷与富有(附习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3-11-27 现代文阅读Ⅱ 问答

贫穷与富有

叔本华

>>>题目点明作者议论的焦点:一组哲学与生活中对立的词语和群体。

①比起从没真正体验过贫穷的人来,那些经历过匮乏的害怕贫穷,也更容易铺张浪费。出身良好的人通常比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对未来更加慎重,生活上更加节制。乍看之下贫穷似乎并不是太可怕。生来就富有的人们将财富看成是没有它就不能活的东西,如同空气。他们有条不紊、精打细算,并且勤俭节约,终其一生都在守护自己的财产。

>>>开篇以对比的方式,首先指出贫穷者更容易“铺张浪费”的观点;其次指出那些生而富有的人,视财富如同空气之于生命,会终其一生守护自己的财富。同时,贫穷与富有也是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引子”,即引出下文中作者对“自由人”以及精神上贫穷与富有的思考。

②世代受穷的人家,对贫穷早已习以为常。倘若偶然的机会让他发了财,他会将之视为巨大的盈余,就该用来享受或浪费。即使钱花光了,他最多不过是打回原形跟以前一样,还省事了呢!就像莎士比亚在他的《亨利六世》中所说,“乞儿得马,骑死方罢——是否属实,有待查证。”可以说这一类人,对命运也好,对自己的能力也罢,都有着全身心的略显过度的信任。与那些天生有钱的人不一样,他们并不认为贫穷是个怎么都爬不出来的无底洞。就算再次陷入贫困,他们只会认为那就从头开始,打场翻身仗就好。

>>>正面写贫穷者对待贫穷的态度——习以为常,并引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话进一步论证作者的观点:贫穷者更容易浪费财富。而“爬不出来的无底洞”,则生动地写出了富有者对贫穷深深的恐惧。

③人类天性中的这种特性,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婚前出身贫寒的女性比起那些给丈夫带了一大笔嫁妆的女性,通常有着更多欲求,更容易挥霍浪费——富家千金带给丈夫的,不仅是一笔财产,还有血液中那股比贫穷女孩儿更强烈的想要去守护这笔财产的热望。

>>>“更多”“更容易”“更强烈”,将出身不同的女性出嫁后的行为作对比,究其根源是两类女性精神上的贫富差异所致。

④如果有人怀疑这点,并认为结论应该是相反的,那么他可以在阿里奥斯托的第一篇讽刺作品中找到权威的支持。但是,约翰逊博士则同意我的观点。他说:“一个富有的女人,习惯运用金钱,会明智而审慎地花钱;但一个在婚礼上才首次掌握经济大权的女人却渴望花钱,常常一掷千金导致挥霍浪费。”(《约翰逊的一生》)以防万一,我奉劝那些娶了贫穷女孩儿的人们,不要把本金留给她们,只给她们一份年金即可,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把孩子该继承的财产交给她们打理。

>>>由客观讨论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由约翰逊博士的观点引出作者的奉劝,作者的观点显示出有理有据、周密严谨的特点。其思辨观点认为,精神上向来贫穷的女性,不适合突然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

⑤无论如何,当我在建议人们谨慎守住他们已经挣得的或继承来的财产时,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浪费时间说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

>>>过渡句,既承接了上文中对富有者的“奉劝”,又自然地表明下文将提出作者的态度。“不认为”,作者态度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⑥生活初始,拥有的越多,就越容易保持个人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辛苦劳作而舒服地生活着。就算拥有的只够自己这样生活,并不能顾及全家人,这也是一项不可小觑的优势,这意味着对贫穷这项慢性疾病免疫,意味着从普罗大众天然的命运也就是从事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了。唯有得到上天如此眷顾的人,才可以说是生来自由的人,是他自己的时间和力量的主人,能够在每一个清晨对自己说,“今天只属于我自己”。

>>>点明“自由人”是一群被上天眷顾的人,即那些拥有很多财富、人格独立、从生产中解脱出来、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和力量的人。“自由人”的精神与物质都富有,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

⑦收入一百块的人和收入一千块的人之间的差别,比收入一百块的人和身无分文的人之间的差别要小得多。当具有高度精神禀赋的人继承了大笔家产,那么这笔财产将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这种人可以说是得到了命运的双倍眷顾,无须操劳,可以只为他的才智而活;他可以创造出既能服务普通大众,又能提增自己荣誉的作品,取得别人达不到的成就,百倍偿还他所欠下的俗世的账;或是使用其财富来开展慈善事业,更好地为同胞们服务。

>>>作者的思考再深入一层,他认为,一个精神世界原本就富有的人,如果再让他得到丰厚的物质财富,那么他往往可以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一个人精神上富有,比物质上富有更为难能可贵。

⑧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打算尝试去做,甚至没想过要学习一下,提升自己——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即便他生来就富有,那么他也只是一个懒汉、一个时间的小偷,只是一个可耻的游手好闲的人。像他这样是不会感觉幸福的,即使被豁免于贫穷,也会被推到了人类痛苦的另外一个极端,无聊,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如果贫穷让他不得不奔波,可能还会好过点。当这种人无聊的时候,他更容易挥霍浪费,并最终失去这种他认为对自己而言没有价值的优势。数不胜数的有钱人最后一贫如洗,就是因为他们有钱就挥霍,花钱只是为了获得瞬间的解脱,以逃离压迫他们的无聊感而已。

>>>卒章显志,指出精神上贫穷的人、不思进取的人,即使让他富有了,他也终将失去财富,与贫穷为伍。

 

【文章珠玑】

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打算尝试去做,甚至没想过要学习一下,提升自己——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即便他生来就富有,那么他也只是一个懒汉、一个时间的小偷,只是一个可耻的游手好闲的人。

 

【试题解析】

1.文中第③段中作者提到“人类天性中的这种特性”,请联系上下文,指出“这种特性”的内容。小说以成瑶和二哥的对话为主体,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2.文章第⑦段中说:“当具有高度精神禀赋的人继承了大笔家产,那么这笔财产将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你认同作者的说法吗?根据文意,并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这种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就世代受穷的人而言,世代受穷的人对贫穷早已习以为常,倘若让他们发了财,他们也会享受和挥霍。即使让他们再次陷入贫穷,他们也不会对贫穷感到恐惧。二是就富有者而言,富有者将贫穷视作“无底洞”般的恐惧,所以他们会极力守护自己的财富。

2.我赞同作者的说法。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越高、精神世界越富有,他对世界的感恩越多,对财富的占有和支配越理性。当精神富有的人拥有大量的财富时,他往往可以让手中的财富发挥出更大的意义。相反的,精神匮乏的人在面对整个世界的时候,想到的更多的是独善其身,当他们在面对财富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往往是贪得无厌。

阅读全文
叔本华:贫穷与富有(附习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