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史铁生《命若琴弦》(附习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01-22 现代文阅读Ⅱ 问答

命若琴弦

史铁生 

①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走一天才能见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

②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

③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吊足胃口,很有表演艺术。)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老人说书的内容丰富、任随众人挑选、不慌不忙与众人说书等细节,体现了老人对说书的满足和技艺的娴熟、内心的从容。)满场立刻鸦雀无声。(用现场的寂静衬托老人说书技艺高超。)

>>>一、故事开端:写老瞎子内心的渴望和他说书的高超艺术。  

④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老小对比,为下文写小瞎子得病、老瞎子要弹断琴弦为他买药的情节做铺垫。

⑤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写师徒二人的生活。照应上文写老瞎对小瞎子的叮嘱。)

⑥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终于弹断最后一根琴弦,老瞎子万分激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⑦“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⑧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吃的、喝的、烧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行吗?”

⑨“行。”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

⑩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老瞎子用师爷的遗憾教导小瞎子,意味深长。)

>>>二、故事情节发展:老瞎子在野羊坳弹断最一根琴弦的激动心理以及临行前对徒弟的殷殷嘱咐。  

⑪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老瞎子明白师傅的良苦用心。“药方”是老瞎子困苦生活的目标和希望,是生活的依托,也是对徒弟的真心爱护。)

>>>三、情节进一步发展:老瞎子知道残酷事实,回忆师傅的殷切教诲。

⑫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老瞎子将“一千根”的谎言变为“一千二百根”,继续传给徒弟,意味深长,与前文老瞎子师父临终前说的话形成照应。)

>>>四、情节高潮:老瞎子找到小瞎子,将“希望”传递给徒弟。

⑬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五、故事尾声:一老一少,行走在希望的路上。  

(有删改)

【文章珠玑】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思考探究】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B.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C.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D.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答案:C

【解析】A.“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分析不全面。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一是表达了老瞎子渴望见到光明的急切心情,二是与后文得知是白纸后的失落乃至绝望形成对比和反差。

B.“流毒深远”分析错误,在文章中空白纸条象征希望,瞎子师徒代代相传一张空白的纸条,就把希望代代相传,作者对此种行为是赞美的。

D.“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分析有误,对小说的主旨理解错误,瞎子艺人对命运的不公没有愤慨和不平,他们努力争取,说明了他们对眼瞎事实的接受并积极奋斗,对未来充满希望,还把希望传给下一代。

2.第③段刻画说书老人的形象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①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正面描写)。写老人说书的内容丰富、任随众人挑选、不慌不忙与众人说书等细节,体现了老人对说书的满足和技艺的娴熟、内心的从容。

②侧面描写。当老人开始说书,满场立刻鸦雀无声,从侧面表现出老人说书技艺的高超。

3.小说的最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他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请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答:①老瞎子终其一生翻山越岭说书谋生,他相信这一切的奔忙辛苦都是值得的,就在于弹断一千根琴弦能用药方去治眼睛。可见这“药方”是老瞎子困苦生活的目标和希望,是生活的依托。虽然最终没能治好眼睛,但老瞎子明白是这“药方”支撑他一直活得充实,所以他认为有义务把生活的希望传给下一代。

②小说的题目是“命若琴弦”,意在告诉人们,生命就像琴弦,只有“拉紧了”,让自己忙碌着、奔波着,生命才有意义。意义本在于过程,而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谁是谁。”或者:老瞎子的师父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传达出了小说的主题,即生命的意义在于忙碌厚实的过程,目标是什么,能否实现,并不重要。

③现实生活常常是无奈的,甚至是苦难的。要在心中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让生活充满奋斗的原动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哪怕最终不能实现,也能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找到一个理由,为了更好地活着。

阅读全文
史铁生《命若琴弦》(附习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