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试题解析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刘亮程《风把人刮歪》(附习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03-04 现代文阅读Ⅱ 问答

风把人刮歪

文题富有情趣,引人遐思,风能把人刮走,把人刮倒,居然能把人刮歪么?

刘亮程

①刮了一夜大风,我在半夜被风喊醒,风在草棚和麦垛上发出恐怖的怪叫,像女人不舒畅的哭喊。这些突兀地出现在荒野中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扯住了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它追不上前面的风。她撕扯,哭喊。喊得满天地都是风声。

>>>让人足以相信这样来势汹汹的风真的会耍出“把人刮歪”的把戏。

②我把头伸出草棚,黑暗中隐约有几件东西在地上滚动,滚得极快,一晃就不见了。是风把麦垛刮走了。我不清楚刮走了多少,也只能看着它刮走。我比一捆麦大不了多少,一出去可能就找不见自己了。风朝着村子那边刮。如果风不在中途拐弯,一捆一捆的麦子会在风中跑回村子。明早村人醒来,看见了一捆捆麦子躲在墙根,像回来的家畜一样。

>>>“麦垛”这一特定场景,让人感到亲切,“头伸出草棚”的细节,把一个在风中惊恐惶惑的“我”刻画得惟妙惟肖,而“麦垛”被刮走,还能在风中跑回村子,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③每年都有几场大风经过村庄。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风从不同方向吹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一棵树在各种各样的风中变得扭曲,古里古怪。你几乎可以看出它沧桑躯干上的哪个弯是南风吹的,哪个拐是北风刮的。但它最终高大粗壮地立在土地上,无论南风北风都无力动摇它。

>>>以上两段文字用略带戏谑和夸张的笔调,描写出风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大风可以把“歪长的树刮直”,但人能在被风刮歪后“自己扶直”;一棵树被各种各样的风“扭曲”,最终立在地上,那么人被刮歪,当然也能坚强地挺立人间。

④我们村边就有几棵这样的大树,村里也有几个这样的人。我太年轻,根扎得不深,躯干也不结实。担心自己会被一场大风刮跑,像一棵草一片树叶,随风千里,飘落到一个陌生地方。也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风把你一扔就不见了。你没地方去找风的麻烦,刮风的时候满世界都是风,风一停就只剩下空气。天空若无其事,大地也像什么都没发生。只有你的命运被改变了,莫名其妙地落在另一个地方。你只好等另一场相反的风把自己刮回去。可能一等多年,再没有一场能刮起你的大风。你在等待飞翔的时间里不情愿地长大,变得沉重无比。

>>>第一句话看似写实,但一句“我太年轻,根扎得不深”引出深意:不论你身处何方,风把你刮向何处,你都应当守住自己的根。

⑤风是空气在跑。一场风一过,一个地方原有的空气便跑光了,有些气味再闻不到,有些东西再看不到——昨天弥漫村巷的谁家炒菜的肉香,下午晾在树上忘收的一块布,早上放在窗台上写着几句话的一张纸。风把一个村庄酝酿许久的,被一村人吸进呼出弄出特殊味道的一窝子空气,整个地搬运到百里千里外的另一个地方。

>>>生活情趣渐浓,生活的每一处都离不开风,它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⑥风一过,人忙起来,很少有空看天。偶尔看几眼,也能看顺眼,把它认成我们村的云,天热了盼它遮遮阳,地旱了盼它下点雨。地果真就旱了,一两个月没水,庄稼一片片蔫了。头顶的几朵云,在村人苦苦的期盼中果真有了些雨意,颜色由雪白变铅灰再变墨黑。眼看要降雨了,突然一阵南风,这些饱含雨水的云跌跌撞撞,飞速地离开了村庄,在荒无人烟的南梁上,哗啦啦下了一夜雨。

>>>风由上文的疯狂,变成了可以和人相知相惜的朋友——带来云遮阳、带来雨缓解旱情,救活庄稼。人们已经离不开风,风是生活的一部分。

⑦我们望着头顶腾空的晴朗天空,骂着那些养不乖的野云。第二天全村人开会,做了一个严厉的决定:以后不管南来北往的云,一律不让它在我们村庄上头停,让云远远滚蛋。我们不再指望天上的水,我们要挖一条穿越戈壁的长渠。

>>>拿“风”的知性、知情与云的“养不乖”作比较,从而引出要挖一条穿越戈壁的长渠的计划,衔接自然巧妙,引出下文对风与人的关系的描写。

⑧各种各样的风经过了村庄。屋顶上的土,吹光几次,住在房子里的人也记不清楚。无论南墙北墙东墙西墙都被风吹旧,也都似乎为一户户的村人挡住了南来北往的风。有些人不见了,更多的人留下来。

>>>风就这样成了人们的常客,饱经沧桑的村庄见证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过往,有的人随风而去,寻觅新路,更多的人坚守脚下的土地,坚守那份人性的光辉。

⑨什么留住了他们?什么留住了我?什么留住了风中的麦垛?

>>>耐人寻味的思考。

⑩如果所有粮食在风中跑光,所有的村人,会不会在风停之后远走他乡,留一座空荡荡的村庄。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它是留住人的物质食粮,但留住人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⑪早晨我看见被风刮跑的麦捆,在半里外,被几棵铃铛刺拦住。

>>>一个美丽的意外。

⑫这些一墩一墩,长在地边上的铃铛刺,多少次挡住我们的路,挂烂手和衣服,也曾多少次被我们愤怒的撅头连根挖除,堆在一起一火烧掉。可是第二年它们又出现在那里。

>>>我们往往怀着功利的心态,厌恶某样东西是因为它的缺点、累赘、负担、危害,因而我们不愿意接受它,总是竭力地去远离它,摒弃它。

⑬我们不清楚铃铛刺长在大地上有啥用处。它浑身的小小尖刺,让企图吃它的嘴,折它的手和践它的蹄远离之后,就闲闲地端扎着,刺天空,刺云,刺空气和风。现在它抱住了我们的麦捆,没让它在风中跑远。我第一次对铃铛刺深怀感激。

>>>这曾经惹我们愤怒的“铃铛刺”居然立下了战功,抱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麦捆,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⑭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

⑮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⑯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⑰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结尾部分的语言富含哲理,人是和自然万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当我们把“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都看作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就有了更多的生命情怀。

  ——选自散文集《风把人刮歪》

 

【文章珠玑】

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

 

【思考探究】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象征性的哲理散文,文中的风既是自然界中的现象,又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B.作家刘亮程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用质朴端庄的笔调描写了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场景。

C.风把人刮歪,刮到家乡外的另一个地方,命运不由自主地被改变,成长中不乏无奈与沉重。

D.人们离不开风,尽管风把麦捆刮走、把树刮扭曲、把屋顶的土吹光,但仍被看作生活的一部分。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风的猛烈,直接点题,酝酿足了气势。

B.⑪—⑬段对铃铛刺的描写欲扬先抑,旨在引发下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C.结尾部分的语言富含哲理,整饬透辟,表达出人和自然万物有机组合的生命情怀。

D.文章联想丰富广泛,有人、物等生命融入自然,也有对时代洪流中“村庄”未来的思考。

3.试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4.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精神世界。请结合文意谈谈自然给予人类怎样的思考。

                                                           

                                                           

                                                           

                                                           

 

参考答案

1.B【解析】B.“质朴端庄”错误。本文笔调轻松戏谑、幽默诙谐,如“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风把你一扔就不见了。你没地方去找风的麻烦”。故选B。

2.A【解析】A.“直接点题”错误,开篇只是说“刮了一夜大风,我在半夜被风喊醒,风在草棚和麦垛上发出恐怖的怪叫,像女人不舒畅的哭喊”,文章开篇没有直接点题。故选A。

3.①第一人称“我”使本文表达上亲切自然,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真实生动之感。②以“我”在“风”中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文章层次清晰。③通过“我”对人、树等万物被风刮走情景的见证,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感悟。

4.①无论风把人刮向何处,人都应像树那样坚强挺立,坚守故土,毫不动摇。

②尽管铃铛剌屡遭毁灭,但是生命力顽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麦捆,人们应当学会感恩自然万物。

③自然界万物共生,草树云虫都是人类生命的一部分,和人们休戚相关。因此人们应当树立天人合一、等物齐观的生命观。


阅读全文
刘亮程《风把人刮歪》(附习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