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

9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分类

分享:杨老师 03-16 语言运用 下载支付:1.00点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

例如: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二、借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分类

(1)特征代本体

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

“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叫他们“三道头”,含厌恶、鄙视的意味。

(2)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

(3)处所代本体

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例如:“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

“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

(4)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眉”代“头”。

(5)具体代抽象

 

例如: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

“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6)结果代原因

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

“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

(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

例如: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

“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

三、比拟

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1.特点

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

例如:

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2)拟物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

例如: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以人拟物)

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以物拟物)

四、夸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

2.分类

(1)扩大夸张

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高、多、强、大等方面说。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

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低、少、弱、小等方面说。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3)超前夸张

把在时间上后发生的事物或行为说成先发生,或者说成同另一先发生的事物或行为同时发生。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五、对偶

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2.分类

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

(1)严对

就是严格的对偶。“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语法结构必须相同。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宽对

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例如:

权力使人昏迷了,叫人发狂了。

六、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1.特点

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

2.分类

(1)短语排比

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例如: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胆子和力气太小。舌苔太厚……(王蒙《海的梦》)

(4)段落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

七、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

1.种类

(1)连续反复

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如: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如: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才能构成。

八、设问

下面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无疑而问的一种;

(2)设问的部分一般包括自问、他问或自拟他问;

(3)设问后面的答案包括自答、他答或自拟他答。

九、反问

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用疑问表感叹,句末也可用叹号。

2.分类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例如:

①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

②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③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党亲手培育的用共产主义的甘霖灌溉出来的鲜花吗?

(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

例如:

①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辨别四组易混修辞手法

1.比拟和比喻

①比拟是依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③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

2.借喻和借代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如下: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3.对偶与排比

对偶仅限于两项,排比必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对偶一般要求字数相等,最好不出现相同词语,排比可以字数参差,长短不齐,常常要重复某些词语。

4.设问与反问

设问与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两点:

①设问自问自答,一般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须要作答,因为答案已十分明确。

②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若感情强烈,则可以用叹号。

 

【方法技能】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准确把握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如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但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比喻是为了表达得生动形象,应该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以熟悉的事物比喻不熟悉的事物。还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比喻,做到能与相近的修辞手法准确区分。

2.准确理解给定的语境或表达目的

任何修辞手法的使用,都是为了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表达的目的和语境的需要就成了使用修辞手法的前提。如排比是为了使语言有气势,有节奏感;借代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3.依据情景,展开想象或联想

修辞手法的运用,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无论是比喻还是比拟,都需要在“比的对象”上进行由此及彼的相关联想;无论是排比还是对偶,都需要在表达内容或形式上进行相同或相似的想象。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唐古拉山的一泓清泉发端,穿巴山蜀水,越云贵高原,过荆楚大地,入江南水乡。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承西启东,接南济北,通江达海,干流流经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滚滚长江水,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雕琢并塑造了祖国各地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和神州大地丰富独特的自然环境。

这里,有名城———位于重庆奉节城东的白帝城,因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托孤而    ①   

这里,还有名楼———临江而建的黄鹤楼,见证了这条    ②    的黄金水道上古往今来多少迎来送往和离愁别绪?

万里长江,滋养了世代的中华儿女,也陶冶了无数的风流人物。他们在这里开启哲思,更在这里开辟壮举,谱写了    ③    的壮丽史诗。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排比,音韵铿锵,语势豪纵,大气磅礴。“穿”“越”“过”“入”等一连串动词,突出了万里长江奔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浩荡之势。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穿巴山蜀水”“越云贵高原”“过荆楚大地”“入江南水乡”四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构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铿锵,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语势豪纵,大气磅礴。“穿”“越”“过”“入”等一连串动词,层次清晰,内容集中地强调突出了万里长江奔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浩荡之势。


阅读全文
9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分类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