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素材】语文材料 第2期
一、知识积累
巧夺天工——天工:天然形成的工巧。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
石破天惊——比喻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同凡响。媒体多误用于形容惊人的消息。
声情并茂——并,都。茂,丰富精美。指(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惟妙惟肖——惟:语气助词。形容刻画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必多思索,就能写出来。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流畅,不受拘执(多指文章、书画、歌唱等)。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形容个性鲜明。
异曲同工——比喻做法虽然不同,效果却一样好。也指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
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内容丰富,连续不断。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深中要害。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
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著作。
开宗明义——宗:主旨,文章的主题。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说出主要意思。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后也用来形容文章深刻有力,用词精当。
二、作文素材
1.王兴兴
人物小传:1990年3月出生,现任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他投身于机器人技术研发领域,带领团队日夜攻坚,在四足机器人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其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在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相关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发展,广泛应用于工业、救援、科研等多个领域。
颁奖词:在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以智慧为笔,以创新为墨,勾勒四足机器人的蓝图。带领团队披荆斩棘,让技术突破的光芒照亮产业化之路,你是智能时代的开拓者,用青春力量改写机器人领域格局。
适用主题:科技创新、突破传统、青年担当、科技引领未来
2.朱杨柱
人物小传:198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他怀揣着对太空的无限向往,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训练,从众多优秀宇航员中脱颖而出。搭乘神舟飞船,成功进驻空间站,在太空环境下参与一系列科学实验与技术验证任务,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数据和经验。
颁奖词:胸怀凌云之志,脚踏坚实步伐,向着浩瀚星空进发。历经无数次严苛训练,无畏太空未知挑战,用身躯为祖国航天事业架起通往宇宙的天梯,你是太空的逐梦者,是民族的航天英雄。
适用主题:梦想追求、拼搏奋斗、家国情怀、航天精神
3.桂海潮
人物小传:1986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专注于航天相关前沿技术研究,在学术领域成果斐然。同时,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身体素质,入选为航天员,参与太空科研任务,实现了从科研学者到航天探索者的华丽转身,为航天工程与科研的结合注入新活力。
颁奖词:在学术殿堂深耕不辍,在航天征途毅然前行。以知识为翼,以勇气为帆,穿梭于科研与实践之间。从校园讲台迈向太空舱室,用智慧和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多元担当,你是科技与探索的融合先锋。
适用主题:跨界创新、学术追求、航天探索、责任担当
4.牛菲菲
人物小传:199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扎根铁路信号领域一线,从基础的技术操作学起,不断钻研业务。面对复杂的铁路信号系统故障,总能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迅速排查解决,参与多项技术革新项目,提升了铁路信号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铁路运输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颁奖词:在铁路信号的世界里,你是精密的工匠。以专注之心对待每一个信号元件,以精湛技艺破解技术难题。用青春守护铁路信号的畅通,让列车在你的保障下安全飞驰,你是铁路安全的忠诚卫士。
适用主题:工匠精神、坚守岗位、技术革新、平凡与伟大
5.龙伟杰
人物小传:2002年5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年纪轻轻却在机械制造领域展现出非凡天赋与实力,在各类机械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成为教师后,将自身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培养新一代机械制造人才,致力于推动机械制造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以青春活力为行业注入新血液。
颁奖词:年少成名,在机械制造舞台绽放光芒。转身为师,用热情与知识点燃学生的技能梦想。以青春之躯,担起传承与培育的重任,你是机械制造领域的希望之星,照亮行业未来之路。
适用主题:技能传承、青年榜样、教育担当、后浪力量
6.冯攀龙
人物小传:199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机铆装钳工首席操作技师。长期奋战在飞机制造一线,从事飞机铆装钳工工作。面对飞机制造中高精度、高难度的铆装任务,凭借一双巧手和高度的责任心,确保每一个铆接环节精准无误。参与多款新型战机的制造工作,为中国航空事业的腾飞贡献了坚实力量。
颁奖词:在飞机制造的精密世界里,你以铆钉为音符,以铆枪为乐器,奏响航空制造的激昂乐章。用双手赋予战机钢铁之躯以完美精度,以匠心守护航空制造品质,你是航空工业的无名英雄。
适用主题:工匠精神、航空报国、坚守平凡、劳动创造价值
7.刘青
人物小传:198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九江公司特级技师。在桥梁建设领域深耕多年,精通各类桥梁建造技术与工艺。参与众多大型桥梁工程建设项目,从长江大桥到跨海大桥,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难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保障桥梁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为我国桥梁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颁奖词:以钢筋为骨,以混凝土为肌,搭建跨越江河湖海的巨龙。在桥梁建设的风雨中砥砺前行,用技术与智慧征服一个又一个难题。你是桥梁建造的大师,用青春铸就中国桥梁的辉煌篇章。
适用主题:创新实干、行业楷模、桥梁建设精神、奋斗成就梦想
8.关改玉
人物小传:198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雄忻高铁项目试验员。负责高铁建设中的材料试验工作,严谨对待每一次材料检测任务。通过对各类建筑材料的反复试验与分析,为雄忻高铁项目选用优质材料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质量。同时,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优化试验流程与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性。
颁奖词:在高铁建设的幕后,你是质量的把关人。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材料,以科学的试验守护工程根基。用细致与专注为高铁建设筑牢质量防线,你是高铁质量的忠诚守护者。
适用主题:严谨治学、质量意识、幕后英雄、为建设事业奉献
9.邹韵
人物小传:198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活跃在新闻一线,以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出色的采访报道能力,深入国内外重大事件现场,为观众带来及时、准确且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无论是国际政治舞台,还是国内社会民生热点,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用文字和镜头传递真相与力量。
颁奖词:手持话筒,心怀正义,行走在新闻的战场。以敏锐目光捕捉时代脉搏,以生动报道传递人间万象。你是真相的探寻者,是时代的记录者,用新闻人的担当书写青春华章。
适用主题:新闻理想、责任担当、时代记录、传播正能量
10.高磊
人物小传:199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焊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首席技师、高级工程师。年纪轻轻就在焊接领域展现出惊人天赋与实力,熟练掌握多种先进焊接技术。参与众多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关键焊接任务,其焊接工艺精湛,焊缝质量达到行业顶尖水平。同时,积极参与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培养新一代焊接人才。
颁奖词:在火花四溅的焊接世界里,你是技艺超群的大师。用焊枪勾勒完美线条,以高温铸就钢铁品质。以青春之能,担起行业传承重任,你是焊接领域的璀璨新星,照亮工业制造之路。
适用主题:技能成才、青年工匠、行业传承、创新与超越
三、作文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爱因斯坦说:“光靠理性还不足以解决我们社会生活的问题。”
你是否同意上述说法?请就此写一篇辩论稿参加班级辩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展示】
1.感性理性之泉,共濯社会之花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①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光靠理性不足以解决我们的社会问题,而应并感性与理性之泉,共濯社会之花,方能让社会健康美丽。
②论题中的“社会”,即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结成的整体,而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资源有限而分配不均等,往往催生许多社会问题,需要共同的努力去解决。倘若如对方辩友观点,只靠理性去解决复杂多面的问题,往往容易使社会成为功利主义的温床,使人情淡漠,甚至造成恶性循环。而使感性与理性相辅相承,能有效避免理性的“一刀切”,更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和解决问题。
③首先,感性主义意味着对弱者同情。对不幸同情,正是大部分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当天灾人祸降临,给生活艰难的人们雪上加霜,产生如贫富差距、权益保障等种种社会问题。而欲解决,必先有能共情、能设身处地、能怜悯的恻隐之心,才有行动的动力来源。所谓“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一样不朽。”理性至上催生的慕强心理,将导致弱者的呼声淹没在对强者的追捧中。而若以感性呼吁,发动起众人之力量,凝结关注与同情成为拯救水深火热中人的诺亚方舟,正是解决此类社会问题的可行之道。
④再者,理性至上导致“结果论”的盛行,容易使解决社会问题停留于表面探索,而忽略了具体实际。用理性解决问题,重视效用与成果虽无可厚非,但忽视过程、实践、一步一个脚印的意义,则导致“解决”只是虚浮的表象。唯有以感性,去切实体察过程是否符合实际,方案是否因地制宜,事物是否相互协调,才能更为完备。有如脱贫攻坚战并不止步于表面数据收入,而是走进困难户,根据真实情况帮扶脱贫;再如生态治理不是一味追求表面的宜人场景,而是寻求逐步开展治理,绿水青山改善环境。只靠理性孕育功利主义论,忽视过程与努力;感性相助,解决社会问题有迹可循。
⑤然而,我想补充关于我方观点的是,不能只靠理性,也不能不靠理性。统筹全局,精准定位,理性之作用不言而喻。摒弃理性的作用,蒙蔽真相认知,也会使是非难辨。当今时代,也不乏人利用感性的同情心,进行敲诈、欺骗。而唯有理性与感性并举,才能擎起美丽人间。
⑥综上所述,将理性与感性相辅相承,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正确之道。
⑦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理性并非万能
尊敬的主席,对方辩友以及同学们:
大家好!爱迪生有言:"光靠理性不足以解决我们社会生活的问题。"我方坚定的支持这一观点。理性并非万能,我们并非否定理性,只是强调理性唯有与感性结合,才能开出馥郁鲜花。
诚然,理性让社会祛除蒙昧,闪耀文明进步的光辉。所谓理性,即基于客观事实,依托逻辑推理,在再三审视,权衡利弊之下,做出决策。工具理行以其高效利己的盛大潮流,裹挟着人们。然而,落于"光靠"二字,足以瞥见对方辩友的思维漏洞。
一味依托理性,社会成为一台巨大的机械工厂。仅凭理性,任凭温情、理解自由消解,理性只会沦为冰冷的计算,无法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如何分配医疗资源?数据模型算不出生命价值的优先级;如何判决善恶?法律条文测不准人心的悔意温度;如何评估艺术作品?色彩解析算不出灵魂的振幅。失去人性温度的逻辑,终将走向异化。没有人会再关心事实,没有人在意意义与价值,没有人能够体察受害者的悲恸与痛苦,剩下的只是理性的裁决,更是人性的磨灭。
因此,我方的观点是:感性为理性筑基,是不灭的精神底色。理性可以制定计划,计算盈亏。但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精神印记无法被量化。在无言刻板的法律面前,"陪审团制度"的设立增添人性的温度;在算法堆砌的机械面前,温柔感性的语言是善良的化身;在新冠疫情席卷之时,摒弃保全自我的理性,是舍小我为大我的勇敢与坚毅。倘若没有感性的内核.人类的主体性何在?一味追求效率,囿于理性的桎梏,是将自己异化为机械程序的零件,更何谈对生命、自由与爱的追求?
或许对方辩友可能会说:"理性可以不断完善和改进,综合多种因素,进而解决社会所有问题。"然而我方认为,理性大概率滞后于感性。感性是油然而生的,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联结和价值共鸣,绝非理性所能估计和预测。感性是左拉敢于挑战国家权威的一无反顾,是圣地亚哥不可被打败的坚持战斗,是娜拉认清自我,毅然出走的人格自由。理性应当服务于感性,感性为理性指明方向。人的本能是向上向善的,基于感性,依托理性,二者结合,才能托举人类的星辰大海。
综上所述,理性或许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光靠理性绝对不足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能被计算,也不是所有能被计算的东西都重要。”以理性为舟,以感性为楫,于生活的风浪中乘风破浪!
谢谢大家!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