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周测试题

周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6次周测(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5-10-21 下载支付:2点 立即下载

一、    信息类文本阅读1(20分)

材料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侵略者,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个伟大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从精神层面而言,中华民族经过抗战血与火的洗礼,犹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共同体认识深入人心,爱国主义空前高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华民族经由抗战而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不仅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也一直激励着后人勇毅前行。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近代中国积弱积贫,物质基础薄弱。以钢为例,20世纪30年代,中国钢的年产量大约只有日本的百分之一,军队装备远不及日本军队。物质基础薄弱,也导致国人精神世界受到侵蚀,一盘散沙似乎成了当时中国人的代名词。

但是,中国有着数千年从未中断的文明历史。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致中国于亡国灭种的危机,强烈地激发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并焕发出无敌的力量。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被全面激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并且以精神力的强健与发扬,在相当程度上弥补着物质力的短缺与不足。

中国共产党人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杰出代表。抗战时期牺牲的共产党人千千万万,他们无不体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赵一曼,这位貌似柔弱的女子,有着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的抗日情怀。她在被日军关押期间,成功地以爱国心民族情打动看守和护士,于是他们帮她逃出了关押地,虽最终未能成功,但使日本人也不得不感叹共产党人的意志感染力和普通中国人内在的爱国情怀。借用毛泽东形容抗美援朝之语,抗战时期的中国,是钢少气多,但就是这样的,也就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国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抵抗,不仅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而且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伟大抗战精神包含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近代以来,列强压迫激发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感。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让中华民族精神像一道现代的新万里长城似的矗立了起来。个个争先,义无反顾,团结在抗战的旗帜下,恨不抗日死,这是令侵略者胆寒的精神力量。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民族气节看似无形,实则有形。在抵抗侵略、生死存亡的刹那间,唯有爱国的情感,可以驱动个人舍生取义。戴安澜将军率队远征缅甸,多次重创日军,后身负重伤,他在遗书中表示: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冀中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被日军逮捕逼其劝降,她绝食殉国。马本斋得知后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面对强敌,中国人不畏强暴。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他写下誓词: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左权将军身负重任,舍弃个人生活换得千千万万中国人独立自由的生活,最后在太行山壮烈牺牲。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战争是物质的较量,也是精神的对抗。面对困难,坚定抵抗者则永不退缩、心怀必胜信念。毛泽东总结道: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杨靖宇将军在射出最后一颗子弹时说: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最后胜利的决心是坚定的。

共产党人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塑造者和实践者。敢于斗争,就是迎难而上;善于斗争,就是知己知彼。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精辟地阐释了两者关系,其中的关键在发动全面抗战、全民抗战。而只有中国共产党能以自身的政治引领、思想意志、精神作风、实干苦干,团结动员民众,实现全民族抗战,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材料二:

历史可以观照现实,现实也可以反映历史。形成于抗战中的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反映,也是代代不息的中国人爱国情怀的写照;不仅具有历史的特性,更具有时代的价值。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里程碑。抗战时期,以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为核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积极昂扬的民族精神得到极大升华和锤炼,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的变化,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强大的精神基础。毛泽东这样总结抗战时期中国的变化: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聚力强国复兴伟业的精神源泉。人要有精神,民族和国家更是如此。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需要发扬伟大抗战精神,团结一心,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以抗战先辈为榜样楷模,筑起我们的精神长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汪朝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聚力强国复兴伟业》,载《光明日报》2025年9月13日)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两则材料共同表明,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其内因在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未中断的文明历史,外因则在于近代日本侵略带来的亡国灭种危机。

B. 材料一引用“钢少气多”的说法,是为了论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突破物质基础的制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战争的最终走向。

C. 材料一列举戴安澜、马本斋母亲等人的事迹,旨在说明爱国情怀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它统领并涵盖了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与必胜信念。

D. 材料二在材料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指出其不仅是历史的里程碑,更是我们今天应对百年变局、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2.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将唯物史观作为立论基础,先分析物质基础的薄弱,再论述精神力量的强大,体现了辩证的逻辑思维。

B. 文章引用鲁迅、毛泽东等人的言论,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也使文章语言更富文采和感染力。

C. 文章在论述“民族气节”时,通过马本斋母子誓言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爱国情感可以驱动个人舍生取义。

D. 文章先将共产党人定位为抗战精神的杰出代表,然后解释抗战精神的内涵,最后指出共产党人恰是这种精神内涵的塑造者和实践者,体现了论证的层层深入。

3. 材料一隐含了对“物质弱国必然战败”这一观点的反驳。请根据文本,补全作者的核心论证链条。(3分)

作者首先承认近代中国物质基础薄弱的事实。但他指出,这种劣势可以被①____________所弥补。因为中国的②____________蕴藏着强大的潜能,侵略危机则充当了③____________,最终使精神力量战胜了物质上的悬殊。

4. 某中学历史社团计划举办一场名为“精神的回响”的主题展览,旨在向同学们介绍从抗战时期到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为本次展览写一段前言。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语言简练,不超过100字。(5分)

                                                                                    

                                                                                         

                                                                                 

                                                                                 

5. 材料一认为,伟大抗战精神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物质力的短缺。《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同样展现了革命者强大的精神力量。请结合其中一篇课文,谈谈你对“精神力量”的理解。(6分)

                                                                                     

                                                                                         

                                                                                 

                                                                                              

二、文学类文本(18分)

聂荣臻回忆录(节选)

聂荣臻

江津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地方,紧靠着长江,离重庆也近,自然风光很秀丽。在江津,聂姓是个大家族,到我这一辈,按家谱排是字辈,所以给我取名荣臻。我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破落了。从我记事时候起,打下深深烙印的,不只是家乡的山水风光、孩提时代的欢乐,更多的是岁月的艰辛、农村的动荡和农民生活的苦难。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不时向四川卷来。清王朝政府对四川的统治摇摇欲坠,整个四川处在辛亥革命的前夜。由于四川的富饶,清政府不甘心放过这块肥肉,加上四川又是西南政治经济中心,清政府要统治西南,必须控制四川。但是,清政府又深感鞭长莫及,因为四川交通不便,它与外界的主要通道是长江,运兵进川和运物资出川全凭着长江。除长江之外,就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了,同时,四川人民富有反抗精神,对清王朝的统治并不买账,不断掀起各种斗争。因此,清政府对四川人民是又气又恨,统治手段特别残酷。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清朝的官员扬言,你们四川人想中状元,除非是石头开花马生角,可见他们对四川人厌恨之深。可是,四川人还是争了一口气,有个叫骆成骧的四川人,考中了清朝最后一科状元。这个人辛亥革命前就在成都办高等学堂,热心教育事业。四川人都觉得骆成骧给四川出了气,争了光,把他中状元的事情传为佳话,说什么字拆开是字和字,在我们四川是谐音,也就说成是马真的生了角了。

以后我听到的就是保路运动,这个运动在四川闹得最为轰轰烈烈。清王朝为了侵吞四川民间为办铁路而筹集的巨款,竟然宣布四川的铁路由民办收归国有。这样一来,四川人民对清王朝的愤恨,就好像火山一样迸发了,各地纷纷成立了保路同志会。那阵子,一天几个消息,一会儿听说捉了赵尔丰,一会儿又听说捉了端方,以后又听到把这两个家伙先后处决的消息。当我们听到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心里真是痛快极了!

在这伟大变革的日子里,我们大家再也无心读那些之乎者也了,整天在一起议论这些激动人心的大事,老师也不怎么管,在当地,我们最关心的是同志军围攻合江。合江知县黄炳燮,凭借合江城三面濒江,城墙坚固,只有西门是陆路出入口,而这里又是高岗,在当时条件下,确实易守难攻。他坚守合江,拒不投降,同志军汇集各路民军几万人,围攻合江几十天,从九月下旬一直打到十二月初,黄炳燮才觉得大势已去,出城投降。但到后来,合江又落到云南军阀手里。

辛亥革命胜利后,老式的私塾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逐渐被新式学校代替。我也进入新式学校读书,知识面逐渐开阔起来。虽然还学文言文,但白话文越来越多,此外还增加了数学、历史、地理等课程,这使我懂得了许多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小学毕业后,我考入江津县立中学读书。这所中学设在江津县城,是本世纪初创办的。那时的学制为四年,规模比较大,有好几百人,学生都是住宿生。我进校的时候已经是第八班(即第八届)的学生了。

中学时代,我已十八九岁。在这里,我一面读书,吸收文化科学知识,一面从当时国内国外所发生的许多重大事变中,不断地思考,寻求真理,摸索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

辛亥革命带着先天的软弱性。革命胜利不久,袁世凯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复辟称帝,接着就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和反对军阀混战等运动,对我的思想触动最大。

江津中学订有各种各样的报纸刊物,包括《新青年》这样的进步刊物。另外,四川虽然交通闭塞,但电报还是通的,各种消息通过电讯传到四川,这些消息又在报刊上广泛传播。我们这些青年人经常在一起议论时弊,抒发爱国热忱。

签订二十一条以后,大量日本货流入中国,也源源不断地流进四川。处在长江边上的江津县城,商业比较发达,百货商店摆的几乎都是日本货。这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反感。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正值寒假前夕,同学们气愤已极,先是三三两两慷慨激昂地议论,后来就自发地在校园里集合游行,高呼口号,强烈抗议。

寒假中,由我们江津学生联合会出面,通知大家利用假期到各地演讲,宣传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号召同胞们起来,打倒汉奸卖国贼,共赴国难。我在寒假中回到家乡,与别的同学一起,组织了一个宣传组,曾到各处做过几次演讲。我演讲时特别激动,不管人家听懂听不懂,把我所知道的事情一口气诉说了一通,还获得了一阵阵掌声。这是我参加政治活动的开始。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聂荣臻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的一个破落大家族里,岁月的艰辛、农村的动荡和农民生活的苦难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四川是西南政治经济中心,由于四川交通不便和四川人民富有反抗精神,清政府想要控制四川,进而统治西南并不容易。

C.聂荣臻讲述四川人骆成骧中状元的故事,主要是为了证明四川人很聪明,而且四川人很有骨气,真正为四川出了气、争了光。

D.民主主义革命浪潮席卷了四川,激发了四川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怒火,由四川人民领导的保路运动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从出生地江津开始写起,有自然环境描写,也有社会环境描写,但侧重介绍当时的社会环境。

B四川人民对清王朝的愤恨,就好像火山一样迸发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川人民对清政府的愤怒之情。

C以后又听到把这两个家伙先后处决的消息一句中家伙一词颇具口语色彩,表现了聂荣臻对赵尔丰、端方二人的亲切感。

D.辛亥革命胜利后,老式的私塾逐渐被新式学校代替,聂荣臻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运用了记叙方法,凸显聂荣臻对变革的礼赞。

8.文章结尾写这是我参加政治活动的开始,那么有哪些因素促使参加政治活动呢?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6分)

                                                                                    

                                                                                         

                                                                                 

9.马克思说环境创造人,本文在典型环境中成功地塑造了聂荣臻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新闻考点专练(22分)

10.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然后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和导语,标题包括正题和副题。(10分)

    长沙五七一二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所属航空修理维修企业,公司现在职工住房1669户,许多职工目前仍居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平房、简易房和筒子楼里,部分职工一家三代还拥挤在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屋内。这些住房大多数破损严重,既不通风又不采光。

    长沙市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目前进展如何?推进过程中有何困难?带着这份牵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昨日再次来到工矿棚户区察民情、听民需。上午,陈润儿一行来到长沙五七一二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了解这里的棚户区改造。当了解到住户周顺平一家三口住在21平方米的筒子楼里,其住房低矮、黑暗、潮湿,卫生间还在百米开外时,陈润儿眉头紧锁。

在听取了公司负责人和天心区及相关市直部门的汇报后,陈润儿指出,抓好国有工矿企业棚户改造是一件大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企业职工承受的改革阵痛,不能漠视企业职工现实的生活困难,不能辜负企业职工急迫的期待目光,一定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把国有工矿企业棚户改造这件事情作为惠民工程切实抓好,莫让阵痛变成长痛,要把口惠变成实惠,谨防好事变成空事。             (摘自《长沙晚报》517日,有删节)

正题(2分):                                                                  

副题(2分):                                                                                              

导语(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分)

4月10日,石首市一名小学生小文(化名)的家长专程找到救命恩人夏朝庆表达感激之情。就在头一天,小文在长江石首九曲湾沙滩玩耍时不慎掉入江水中,正在附近游泳的夏朝庆见状后将孩子救起。今年40岁的夏朝庆是石首一中的化学老师,也是一名游泳爱好者。繁忙的教学之余,他常来到九曲湾游泳基地,通过畅游长江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石首市游泳爱好者对极目新闻记者说,去年,就在同一地点,夏朝庆还曾救起过另外一名落水者。据夏朝庆的泳友和同事介绍,生活和工作中,夏朝庆都是一个认真负责、乐于助人的热心肠,遇事敢担当、不退缩,深得师生和朋友的信任。此次救人事件发生后,不少石首的游泳爱好者和教师同行纷纷在朋友圈发文点赞,小文的妈妈也由衷地表示:“您不仅教学生成长成才,还救了我儿子性命,我们全家感谢您。”

11.请结合上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关键信息,以教师为主语,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5分)

                                                                                   

12.某公益机构打算对夏老师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奖励,请参考示例,给他拟一则颁奖辞。70个字左右。(6分)

示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于内心的品质,他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感动中国人物魏青刚   颁奖辞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6次周测(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