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周测试题

周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5次周测(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5-10-18 下载支付:2点 立即下载

  命题范围:选必修上第一单元  总分:60分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1(新闻考点)(20分)

材料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有删改)

材料二:

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

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

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最后岗位》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

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

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

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画下句点。

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

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有删改)

材料三:

美联社香港1997年6月30日电

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国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

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显示殖民主义逐渐衰落的图像,以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

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

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

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的这个简单仪式给19世纪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一击,并洗刷了中国一贯认为是根本的耻辱。

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用对比和双关的手法暗示了英国帝国主义的没落。

B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他们是指彭定康和查尔斯王子。

C.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他没有把悲伤表现出来。

D.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了红旗取代蓝旗,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缩小。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按照空间顺序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视角体现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B.材料二认为香港曾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其能有现在的繁荣富足,和大英帝国的统治是密不可分的。

C.彭定康离开时,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彭定康也将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

D.材料三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语言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3.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B.本段点题,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一次完成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该游轮就象征了英国的衰落。

C.本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D.两个最后表明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欢快。

4.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的。(5分)

                                                                                 

                                                                                

                                                                                

5.这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忆长征  杨成武

夜晚,正是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三十一号的晚上,部队在乌江边上迎新守岁。以往,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每逢过年或者八一,都要举行一些联欢活动。

记得一九三三年在藤田,各种活动之规模异常宏大。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对作战有功的同志颁发红星奖章。那次,军团奖给我们四团一面红彤彤的大旗,上面写着英勇冲锋红四团几个醒目的大字。

温坊战斗胜利之后,在福建长汀南山坝进行的一次文娱体育活动,又别具风味。那次,我们举办了盛大的演出活动。军团政委聂荣臻同志的热情真高,百忙之中编写了一个以大革命时期武汉工人收复英租界为背景的剧本,还亲自担任角色登台演出。

我们更是活跃,做游戏、运动比赛……全和战士一起,闹成一团。常见的一种游戏——击掌传手绢,总是引得大家笑声不绝。还有什么矮人过桥(钻凳子)啦,比赛唱山歌啦,名堂多得很。在那热热闹闹的气氛里,同志们回忆一年的战斗与工作,谁都想争着摆一摆,谈一谈。

今晚,在寒风料峭的乌江边上,送旧岁迎新年,与昔日相比,自然别有一种滋味,但各连还是开个晚会,这个晚会,主要是进行战斗动员。大家聚在马灯、篝火旁,回顾离开苏区以来的战斗,总结教训,激励斗志。我们的红军队伍,尽管刚突破四道封锁线,遭到了重大损失和挫折,但依然斗志旺盛。

突破乌江”“拿下遵义、桐梓”“到遵义去过新年”“乌江虽险,又怎能挡住红军飞渡这些口号,成了每个干部战士的决心和信念,江风带着冰冷的寒气从低矮的房顶掠过,然而凡是有我们红军在的每间屋子里,都热气腾腾,飞出窗外的都是那铿锵的誓言。

天将破晓,耿飚同志还专门叫小白弄了一小锅红枣炖鸡,这实在要算丰盛的节日美餐了。吃罢早餐,耿飚同志和我踏着露珠,到渡口进行实地侦察。一到江边,嗬,果然名不虚传。只见江水滔滔,水清湛然如碧。两岸悬崖绝壁,仰首不见其顶。望江边,白雪铺满大地,沿江的竹子都给沉重的积雪压弯了腰,随风轻轻摇摆,像在向我们欢迎致意。这一天,天气阴暗,冷风飕飕,大雪纷飞,只能听到哗哗的水声。我们想用望远镜观察对岸敌人的计划看来不能实现。一问老乡,才知道就是平时天晴,江面浓雾弥漫,能见度也很差,不能再犹豫等待。耿飚同志和我看完后决定:用机枪扫射对岸,来一次火力侦察。

哒哒哒……”一阵清脆的机枪声从江面响起,敌人隔着雨雾,不知虚实,便匆匆忙忙地还起枪来。原来,在我们江对岸的渡口,敌人配备有连哨。这时,老乡还告诉我们,敌人在江对岸挖了工事,离江岸约两华里(1华里=0.5千米)的一个大庙里,驻扎了部队,半山腰里,还有敌人的一个团。

下午,我带着负伤未愈的隐痛,与耿团长一起向师首长作了汇报。师首长明确指示,既然渡口大道是敌人的防御重点,攻势较强,兵力较多,而渡口上游敌人防守较弱,就同意我们的决心:佯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五百公尺(1公尺=1米)处的小路。

返回团部后,耿飚同志与我分头动员,组织力量。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当天下午,我们组织力量,大张旗鼓地在渡口南岸搬运架桥材料,引得对岸的敌人一阵紧张,不仅时而机枪时而步枪朝我们开火,而且使劲地加修工事。就在这时,我们用一个营的兵力悄悄赶制了几十个竹筏,连夜又到各个连队去挑选能攻善战且识水性的战士,准备挑选十八个同志。战士们一听说要凫水过江,执行强渡任务,个个都争着要去。

我正要去三连,三连长毛振华同志听到这个事后就找来了。他毛遂自荐地说自己一定能完成上级首长交给的任务,为此,摆了很多理由。毛振华同志我熟悉,二十四五的年纪,瘦高个子,人机警聪明,说话声音很响,是湘江边上长大的庄稼人,曾经给贺龙同志当过勤务兵。他打仗勇敢得很,像只猛虎,但是水性好不好我不大清楚。他见我怀疑他的水性,衣服一脱,说:行不行,当场扎两个猛子!引得在场的同志一阵大笑。

要求过江当先锋的人实在太多了,这可把耿飚团长和我忙坏了,直到半夜一点,还有人争着要去。有的同志没被挑上,不服气,直接向团长和我请战。

第二天,抢渡开始了。为了不失时机,决定在早晨进行。这一日,风嗖嗖,雨绵绵,刚下过一场雪,天出奇的冷。上午九点钟,佯攻先行开始。我们打出了第一排机关枪子弹,敌人就慌慌忙忙进入攻势,又是机枪,又是迫击炮,乒乒乓乓,十分热闹。就在这敌人打得热火朝天的当儿,我在渡口上游五百公尺的一个竹林里,正面对即将下水的八位勇士。这八名是从十八名勇士中选出来的,他们的任务是拉过去一条缆绳,以便后续部队渡江。

我对这八名勇士说道,同志们,战斗打响了。今天下雪,天冷,有风,风也冷,江水更冷,但是,再冷,也不能阻挡我们红军凫水过江!毛振华同志第一个站出来,说:为了突破乌江,完成战斗任务,冰水我们也要过去!

好,祝你们成功!说着,我手一挥,小白连忙端过来一壶酒,我和团长给这八位同志,每人斟了一碗,然后说:祝你们胜利!八位同志高举酒碗,一饮而尽。

出发!耿团长发出命令。

八位同志几乎同一个时间脱下上衣,打着赤膊,腰里缠着驳壳枪,头上顶着一捆绑好的手榴弹,扑通一声跃入水中,他们一手拉着一根绳子,一手轻轻地划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往每逢过年或者八一,都要举行一些联欢活动,暗示今年的新年也要如此,否则会让战士心中别有滋味。

B.红军干部战士喊出突破乌江”“拿下遵义、桐梓等铿锵的誓言,表明他们并没有因暂时的失利而影响斗志。

C与耿团长实地侦察,一起汇报请示工作,组织安排渡江事宜,说明我俩关系密切,谁也不能离开谁。

D行不行,当场扎两个猛子!”“为了突破乌江,完成战斗任务,冰水我们也要过去!反映出毛振华毛躁、急功冒进的性格。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插叙写长征前晚会的热闹,与今日晚会的凝重形成对比,以突出战斗形势的严峻。

B.选择天气、冷风、大雪、江水、红枣炖鸡来描写,主要是为多角度渲染节日气氛。

C.写敌人匆匆忙忙还枪,为下文写红军巧妙部署渡江铺垫,衬托出红军的智慧勇气。

D.写渡江时的情景时,既有个体描写也有整体描写,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文学感染力。

8.以英雄形象打动人,是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特点,这篇优秀革命回忆录塑造了怎样的英雄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

                                                                                 

                                                                                

                                                                                

9.作为一篇回忆录,本文是如何增加文体真实性的?(6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选自《古文观止》)

10.文本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断句部分的答案。(3分)(     

君何患焉(A)若阙地(B)及泉(C)隧(D)而相见( E)其谁曰(F)不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惊,意思是使得郑庄公的母亲生庄公时受到惊吓,这和没死以闻中的闻用法相同。

B.度,指不合礼法制度,这和《孟子·梁惠王上》度,然后知长短中的度词义不相同。

C.子姑,此处是代指亲人,即共叔段的行为到了天人共愤的程度,他的亲人都会选择背叛。

D.辛丑,即辛丑日,古人以天干地支法计年、日,天干地支一轮共计六十年,又称一甲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公出生时难产,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2)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14.请简要分析共叔段失败的原因。(3分)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5次周测(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