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分享: 10-17 现代文阅读Ⅱ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留言

 一、行文思路类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
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
①     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
②     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
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前后呼应;
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
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①升华感情;    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③总结上文;
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其他
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某一事件:  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 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
丰富文章内容;
二、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
1、常见题型:
①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②根据文章解释或分析某句话的含义。或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主旨句、中心句、景物描写句)
③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结构类)
2、解题思路:从主旨、构思、立意、选材结构等方向作答
词语含义分析题:
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句子含义分析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内容;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置;分析艺术手法)
3、答题格式:
词语含义分析题: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这么表达有……作用
(词语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联系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回答)
句子含义分析题:    内容+手法+作用
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附:某一词语含义或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词语顺序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三、形象分析类
1、常见题型:
①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联系全文,
②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解题思路:
人物形象最基本的评价方法是:首先对人物做一个总的评价,然后从不同侧面逐点说明人物具有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答题要使用总分总结构。
物象的分析 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3、答题格式:
人物形象分析:他是……的人(概述,总说),从他的……言行中(文中语句 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看出他……的性格(分说),可见他是一个……的人(总说)
物象分析:起到了线索作用;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主旨
附:物象在散文中的作用
⑴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结构 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
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⑵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称类
1、常见题型: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2、答题格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现丰富的生活,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五、归纳内容要点
1、常见题型:
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
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2、解题思路:
全文内容概括:
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主旨概括
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格式:
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六、技巧分析类
1、常见题型:
①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表现手法)
②运用了什么语言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起了什么作用。或: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修辞手法)
③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④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谋篇布局)
  2、解题思路: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分析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
3、答题格式:
这个语句或段落用了……的方法,写出了……,在文中起到了……的表达效果
或:运用了什么手法+某手法(技巧)运用得怎么样(一定要回归原文,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某手法(技巧)运用好在哪些方面
附:表达技巧常用术语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议论;      说明。
表现手法 :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白描: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虚实相生: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正衬和反衬):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布局谋篇: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时间、空间、情、理、物等);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借代: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比拟: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夸张: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文章贯通,语势强劲;集中内容,加重感情;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内容,变化波澜;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反问:强化语气,强调内容;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起兴: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统摄全诗,引出故事;激发读者想象;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语言特点:平实、质朴、含蓄、直露、幽默、风趣、粗俗、典雅、清新、自然、简洁、优美等
七、标题
1、常见题型:为什么取这个标题
  2、解题思路:有的散文的文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它对行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贯串文章始终的线索。问“标题”,答“ 结构”。首先要联系情节,比如情节的开展就是围绕标题中的某某词进行的;再次要联系中心,说它体现了中心等
3、答题格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附: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
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
             
八、探究题
一、考点解读
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究学习的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其考查不可能是无限开放的,其特点就是题目的回答具有选择性,个性化色彩较浓。
二、解体要求   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
1、唯一型(有观点)  是表面上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考生们只能选择这一观点来作答。
2、选一型(有观点)  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而且每种观点都独自成立的命题,考生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来作答。
3、融合型(有观点)   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每种观点都不能偏废,考生们只能融合这些观点来作答。
4、自创型(有观点)  是问题没有直接给出观点,要考生自己思考并形成观点作答。
三、答题格式
面对探究题时,可以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确立观点,观点必须明确,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为……”“我觉得……” “我赞成……”等。
分析过程归纳为四种类型:
1、 观点+文本   这种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进行分析。
2、 观点+事例   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
3、 观点+理论   答题中的理论常见的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理论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相互印证。
4、文本+现实+观点  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阅读全文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