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现代文阅读Ⅱ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专题七 小说探究类题(教案+课件)

分享:杨老师 11-27 现代文阅读Ⅱ 下载支付:1.00点

教学目标:

1、熟悉小说探究5大题型。

2、学习探究题型及答题方法。

3、实战应用,规范答题。

教学重点:认识题型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学法指导:讲解—应用体验—应用

媒体设计: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题型一 标题类探究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探究标题意蕴,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还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一)识别题型

(2)题干中有“好处”“妙处”“寓意”等字样;

(3)题干中有“谈谈”“你的看法(观点、理由)”等字样。


题干

示例

(2016·高考全国卷乙)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6·高考全国卷甲)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2013·高考山东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其他设问方式:

(1)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认识。

(2)小说为什么拟题为××?

(3)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请陈述你的看法。

(1)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为题”等字样;

(二)标题意蕴理解题的3步骤

99.png

 例1、(2016·高考全国卷乙)阅读《锄》(文本见P68),完成后面题目。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解析】 首先指出标题手法:思考“锄”的手法,“锄”不仅仅是一种劳作工具,也不仅仅是锄地,这里有其象征义,所以标题“锄”运用了象征手法。再看标题的表层义:六安爷锄地,是一种劳动行为。最后看标题的深层含义:“锄”作为一种农具,代表着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地”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农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从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来看,不能“锄地”,就象征六安爷这种生活方式的结束,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所以“锄”就象征了以六安爷为代表的老一辈人的人生和精神。

【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二)标题作用探究题的“6个思考角度”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①设置悬念,②贯穿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2、(2013·高考山东卷)阅读《活着》p79),完成后面问题。

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作用的探究。注意从题目与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及艺术效果等方面分析。“活着”恰恰是小说中两个主要形象——老人和老牛的生存状态,其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它引导读者去体会“活着”的意蕴,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从艺术效果来看,这个题目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而又耐人回味。

【答案】 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课时

题型二 意蕴类探究

所谓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情感意蕴探究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

思想意蕴探究重在探究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情感意蕴探究重在探究作者的倾向性。

(一)识别题型

题干

示例  

(1)试探究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2)小说结尾写了××,试探析其蕴含的情感。


明辨

题型  

(2)题干中有“探讨”“探析”“谈谈你的看法”等字样。


题干

示例

(2016·高考全国卷丙)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2013·高考重庆卷)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

(高考福建卷)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其他设问方式:

(1)题干中有“意蕴”“情感”等字样;

(二) “3从”“1联”“1掌握”,解答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类探究题

1.“3从”

第一,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如《祝福》就具有双关义,“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但深层意蕴就是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二,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如[例一]《东坛井的陈皮匠》一文可以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物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对传统文化守护的无奈。

第三,从作者的思想倾向上入手

这可以抓住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

如[例一]中“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

再也关不上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对当前急功近利地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态度的批判以及对这种现状的担忧。

2.“1联”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例一]一文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第段则交代了当下的社会背景。这两点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1掌握”

掌握常用答题模板:总→分,即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主旨,分点证明。采用小议论文的形式。

特别关注:

在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的前提下,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导致探究缺乏针对性。

例3、(2016·高考全国卷丙)阅读《玻璃》(p70),完成后面题目。

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解析】 本题为意蕴类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首先,考生要明确“我”和王有福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我”鼓励状告酒店获取赔偿,王有福不愿状告酒店,不要赔偿。其次,要从文中寻找和两人态度相关的言行心理,如王有福害怕受骗,“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我”认为酒店理亏,应该去法院上告,索赔一大笔钱。然后对二人的行为思想进行合理延伸,得出答案。

【答案】 (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第三课时

题型三 情节类探究

情节类探究题主要是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

(一)识别题型

(详见课件)

(二)情节类探究题“4考虑”

第一,考虑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

如[例四]《鞋》一文,即可把后记看成情节的继续,也呼应了前文男主人公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这一细节,情节具有了关联性。当然,也可看成独立情节之外的“写作说明”。

第一,考虑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

如[例四]《鞋》一文,即可把后记看成情节的继续,也呼应了前文男主人公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这一细节,情节具有了关联性。当然,也可看成独立情节之外的“写作说明”。

第三,思考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

如[例四]《鞋》一文把“后记”看成是有机组成部分,拓展了主旨面。

第四,思考情节的安排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

[例四]《鞋》一文把“后记”看成是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整个故事就有了结局,符合生活逻辑:在当时那个时代,出去当工人,不要农村对象的比比皆是,自然就有愧疚感。

例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鞋》一文(p76),完成后面问题。

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情节。文末的“后记”,究竟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探究这一问题时,要注意联系小说中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一些故事情节,做到探究问题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具体作答时,可以从形式、内容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①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②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的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③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的“真实”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

(观点二)“后记”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①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③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

 

第四课时

题型四 人物形象类探究

人物是小说的中心,自然也是探究的重点。人物形象探究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探究人物性格的特征(如人性弱点)、命运成因;

二是探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

三是探究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给人的启示。

(一)识别题型

(详见课件)

(二)人物形象类探究“5角度”

第一,情节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与情节密不可分。

第二,人物自身角度: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

第三,主题角度:主题主要从人物中体现出来,要看人物对主题所起的作用。

第四,环境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真实角度:即人物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例] (2010·山东高考)阅读《骆驼祥子》节选(p33),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创作意图,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时,应立足文章内容,通过文章对刘四爷、祥子、虎妞等人的描写找出文章的主要人物,确定主要人物后要阐明理由,注意理由应具说服力。

[参考答案] 答案一:祥子。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从正面,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从侧面,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或: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

或答:首先,小说从正面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塑造了祥子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其次,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最后,还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或: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

答案二:刘四爷。首先,刘四爷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出身、阅历、肖像、动作、语言等方面刻画了这个形象;其次,刘四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有了刘四爷才引出 了人和车厂、虎妞、祥子等;最后,写祥子和其他车夫,都是为了突出刘四爷的性格。

答案三:虎妞。虎妞尽管是作者着墨不多的一个人物,但是性格鲜明,且她是连接刘四爷与祥子的关键人物。

 

第五课时

题型五 艺术特点类探究

(一)识别题型

(详见课件)

(二)解答艺术特点类探究题“3步走”

第一步,因为艺术特点类探究应以“艺术技巧”为基础,所以应先掌握艺术技巧的几种题型:

①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③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④结构方式:单线(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线索)、网状等;[例六]就是单线结构,考虑这种单线叙事的效果:内容安排、情节推进、读者的感觉等。

⑤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比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第二步,审题干关键词,明确题型,找到探究方向。

第三步,把艺术技巧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等结合起来,从“特色”与“效果”两方面组织答案。

1.png

[例] (2014·湖北高考)阅读《六指猴》节选(p33),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考点对点练

(2015·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答案] 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作业:

1、完成练习册p392《棋盘》

2、自学考点六,完成相应练习题。(此考点略讲)。


阅读全文
在线下载列表 下载支付: 1点
小说专题七 小说探究类题(教案+课件)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