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

作文热点主题:“生态文明”

分享:杨老师 05-24 写作素材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留言

何谓“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绝佳标题】

《要青山不改,愿绿水长流》    

《利益在左,生态在右》

《平衡中共生,博弈中发展》      

《寻共存之道,沃自然之木》

《中国行点亮世界绿》            

《绿遍世界,美在心间》    

《中国行动点亮“绿色未来”》

《“中国绿”为地球添生机》 

《好日子就在青山绿水中》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减量生活,点亮生活》

《凝聚生态共识》

《让绿色包装生活》

《莫让生态体验变成生态破坏》

《经济发展需要一张生态名片》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人民日报)

《“绿色中国”提升全球生态文明的颜值》

《推动生态文明,就要重视“绿色GDP”》

《“绿色GDP”,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让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心中》

《咬定生态优先 建成美丽中国》

《有了生态美才有“高质量”》

《生态文明应 “植”入人心》

《地球添绿意,大国显风采》

【精彩开篇】

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从前,我们面向大海,便想起春暖花开,立于青山,便念起青山妩媚。如今,海洋依然宽阔,漂浮着的却是工业污染;天空依然高远,朦胧着的却是层层雾霾。

2、清晨步小径,阴阴似尘起,一天霾雾拨难开。一碧苍穹杳无迹,云高天阔成追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顺乎自然生,背乎自然亡,和谐共生,方能繁荣昌盛。

【精彩结尾】

1、在发展之路上的岔道口,利益在左,生态在右,无论偏颇于哪一方都并非十分妥当。唯有开创一条新的道路,生态与利益齐飞,发展共环境一色,方能在社会的建设之路上行稳致远。

2、人与自然天地繁衍,文明也因自然而发祥,一如文人骚客,造化灵秀,倾于文笔;一如当权揽者,顺势时养正安民,修成政令。如今的我们坚信绿水青山的信念,黄沙荒原的毛乌素在民族力量下重现着昔日光芒,绿色奇迹正在大地上演。自然永远不是一个局外人,它始终与我们密切相关。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我们欣赏着春有百花秋望月的美景,享受着夏有凉风冬听雪的意境,也应当尽力守护着它们。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要青山不改,愿绿水长流。

【名言金句】

(1)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3)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5)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6)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7)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8)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以上均来自于习主席讲话)

【精彩主体段】
    1、对自然的向往、敬畏从不因历史断绝,并在传承中得到反思、纵深。如今,我们可见万丈珠峰之上,次仁旦达为雪山清理污浊,守护心中圣地。我们可见,坚守“绿水青山”的信念,黄沙荒原的毛乌素在民族的力量下重现昔日风光,“绿色奇迹”得以在大地上演。历史更迭不断,强盛的文明从不会因肆意、贪婪而得到延续,唯有依凭规律,顺应造化,才能至于平衡,传承延绵。
    2、正如那消失的罗布泊,那片宁静的心灵归宿最终变成一片荒凉死寂的沙漠,那里的每一粒沙感受不到丝毫宁静,只有无边无际的绝望。曾记否,莫高窟的鸣沙山和月牙泉,鸣沙山不再是天籁般的鸣沙知音,月牙泉则仿佛是弃妇怨女的枯萎之泪。我们就处于世俗名利的樊笼之中,渐渐遗忘了山寺桃花始盛开,我们行走于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工业社会,忽视了“梅子金黄杏子肥”自然之美。
    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文明千年生息,生于流域之滨,养于厚土之上。文明与生态,沿着同一条命脉延伸于历史的沟壑之中。我们不能求得一个焕然新生的世界,就要懂得护她安危无忧。不要让世界的明媚被污浊的颜色覆盖,而要好好守护我们仍存的净土。
    4、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们走向未来的依托。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5、越是困难挑战加大,越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要看到,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随意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这不仅会让多年努力前功尽弃,而且可能造成长期不可逆的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污染防治攻坚的关系,把握好快与慢、加与减、破与立、当下与长远的辩证法,至关重要。绿色发展决不能因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

【名校作文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网友总结的2020年两会金句之一

材料二:蚂蚁森林于2016年上线以来,参与用户数量达到5亿人。值得注意的是,马云斥巨资打造的蚂蚁森林,并不满足于3年种下1亿棵树的成绩,其还要在2020年再种1亿棵。

材料三:卫星图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变绿。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有研究显示,中国承担了过去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25%。     

——摘自新闻评论《这些年,中国为地球做了什么》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在6月8日(周一)做一次国旗下演讲,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②某报纸在2020年6月5日第49个世界环境日以“你的地球,我的地球”为主题征文,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投稿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审读原材料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任务驱动作文题。学生拿到题目,应该首先用笔在原材料上圈画和概括各则材料要强调的中心意思。

根据材料一,我们圈画“生态”、“绿色”、“以生态文明促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中介绍了“蚂蚁森林”,这正是中国商人对材料一中国家政策的践行,也说明以马云为代表的中国商人在重视经济的同时,也重视生态环境;

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为“结果”型材料,正是有了材料一中国家的重视、材料二中的具体行动,才有了材料三中的结果:在世界变绿中,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审驱动任务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是驱动任务,但是这个任务相对于“综合材料内容”来说,明显降低了难度。要求写出“思考和感悟”,暗示要写成议论文。

第一个任务为国旗下“演讲稿”,必须严格按照演讲稿的格式进行写作,并且关注语境限制——国旗下,“阐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是对演讲稿内容的具体要求。

第二个任务是以“你的地球,我的地球”为主题的报纸征稿,写作时需要时刻关注主题,强调中国行动对世界环境的大国担当和大国贡献。


写作思路

推荐考生写作时,把握好写作切入点、写作落脚点等,会加快考场上的行文速度。本题写作可从环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作为切入点,联想到中国在环保上对世界的贡献,再到大国责任、大国担当等。

当然,也可以有其它不拘一格的角度。


写作素材从哪里来?

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时政的能力。没有时间看电视、没有时间看新闻,不能成为不关注现实、没有写作素材的借口。事实上,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题型中,会有大量的关于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新闻、评论及名言,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素材积累的来源。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哦!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  

材料二:

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如果说“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哲学认知的范式,那么,“民胞物与”就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诉求的典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的科学认知,至今仍给人以启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以“我们是自然之子”为副标题,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举办的“人与自然”的主题座谈会。

请确定角度和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的审题核心是生态。

材料一引用古文经典与现在生态思想相关的内容。“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意思是“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按照儒家的说法,爱惜的具体表现就是要“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种思想与我们今天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认识是一致的。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意思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材料二“天人合一”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与统一。“民胞物与”是北宋张载的伦理学说。强调爱一切人如同爱同胞手足一样,并进一步扩大为“视天下无一物非我”。

材料中都蕴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宝库,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有重要价值。

副标题“我们是自然之子”,是写作的任务,写作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要考虑标题(正标题)与副标题德匹配。

注意“演讲稿”,这就要求语言要有逻辑性、感染性以及人称的运用与变换。学生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学生可以围绕生态文化,围绕“敬畏自然”,“呼吁爱护自然”进行立意。注意要符合演讲稿的特点,最好是能给出具体的建议。


阅读全文
作文热点主题:“生态文明”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