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

必背120个文言实词(81-120)(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5-07-17 下载支付:2点 立即下载

81.素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孔雀东南飞并序》)

(2)素善留侯张良              (司马迁《鸿门宴》)

(3) 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成语助记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形容面对困境毫不在意,心情平静。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以书写的绢帛,通常长一尺,因此代指书信。指传递书信。

素不相识: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素昧平生:素,平素,向来。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安之若素: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三、迁移练习

刘兰芝家教甚好,素(   )与人交好,十三能织素(   ),后嫁于焦仲卿,着素(  )衣,人皆爱之。焦母待其不好,常令其劳作不息。

四、高考链接

 (1)[2024·全国甲卷]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

(2)[2020·新高考Ⅱ卷] 此人素有痴名(   )

(1) 82.汤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虽蒙斧钺汤镬              (班固《苏武传》)

(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李密《陈情表》)

(4)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氓》)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

二、成语助记

固若金汤: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如汤浇雪: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同“如汤沃雪”。

赴汤蹈火:汤,热水,开水。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换汤不换药: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三、迁移练习

商汤(   )时期,滥施酷刑,对犯者施以汤(   )镬之刑,未死,则家人以汤(   )药治之。

83.涕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儿涕而出                     (蒲松龄《促织》)

(2)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    (司马迁《屈原列传》)

(3)儿涕而去                    (《促织》)

二、成语助记

感激涕零: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涕泗滂沱:涕,眼泪;泗,鼻涕;滂沱,雨下得很大。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

破涕为笑:涕, 流眼泪,哭泣。形容转悲为喜。

痛哭流涕: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涕泪交流:涕,眼泪。形容痛哭的样子。

三、迁移练习

古代一女子.与氓相爱,二人交好。氓与之相约,秋以为期。不见氓时,泣涕(   )涟涟。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   )之,夜夜涕(  )与泪垂帘。

四、高考链接

(1)[2024·全国甲卷]权后见其子抗,涕曰:(    )

(2)[2020·江苏卷]  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    )

84.徒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2)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并序》)

(3)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齐桓晋文之事》)

(4)而迁徙之徒也              (贾谊《过秦论》)

二、成语助记

家徒四壁: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市井之徒:徒, 一类人。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含贬义。

徒劳无功:徒,白白地。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徒有虚名:徒,空。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家徒四壁:徒,只,仅仅。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饕餮之徒:徒, 一类人。比喻贪吃的人。

老大徒伤: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徒然悲伤而已。

三、迁移练习

陈涉本是氓隶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徒(   )。而与卒同苦,战时常舍车而徒(   )行。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至宫,而不见,其友徒(   )见欺,曰:“徒(   )有帝王之表。罢也,吾辈不计矣,徒(   )记旧时之谊也。”

四、高考链接

(1)[2023·新课标Ⅰ卷]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    (    )

(2)[2020·浙江卷] 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 (    )

85.亡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宁溘死以流亡兮             (屈原《离骚(节选)》)

(2)诸侯之所亡                 (苏洵《六国论》)

(3)凶年免于死亡               (《齐桓晋文之事》)

(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退秦师》)

(5)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班固《苏武传》)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六国论》)

  二、成语助记

名存实亡:亡,消亡。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可奈何:亡,同“无”。指只能如此,没有别的办法。本词通常写作“无可奈何”。

家破人亡:亡, 死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

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三、迁移练习

楚欲亡(   )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汝当亡(   )去。”晏子不从,与楚王辩,曰:“齐亡(   )于楚无益。”楚王亡(   )以应,遂存齐。

四、高考链接

(1)[2023·全国乙卷]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      )

(2)[2023·北京卷]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

(3)[2023·北京卷] 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

(4)[2022·全国甲卷] “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   )

(5) [2024·新高考Ⅱ卷]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

86.王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

(2)沛公欲王关中               (司马迁《鸿门宴》)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二、成语助记

擒贼擒王: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

三、迁移练习

王( )姓大臣进谏曰:“王(  )欲王(  )天下,必以仁治乃可。”

四、高考链接:

[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 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   )

87.望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吾尝跂而望矣                  (《劝学》)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司马迁《鸿门宴》)

(3)七月既望                     (苏轼《赤壁赋》)

(4)吾令人望其气                 (司马迁《鸿门宴》)

(5)都督阎公之雅望               (王勃《滕王阁序》)

(6)若望仆不相师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成语助记

望穿秋水: 望,盼望。秋水,比喻人的眼睛。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望其项背: 望,望见。项,颈的后部。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德高望重:望,名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望尘莫及:望,望见。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望梅止渴:望,远看。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得陇望蜀:望,望见。比喻贪得无厌。

不孚众望:望,期望。不能使大家信服。

不负众望: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三、迁移练习

三月之望(   ),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日夜望(   )友至,心恨,后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    )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史记》,名望(   )震于后世。

四、高考链接

(1)[2023·新课标Ⅰ卷] 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    )

(2)[2021·新高考Ⅱ卷] 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

(3)[2019·天津卷] 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

88.恶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非恶其声而然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状貌甚恶                    (司马迁《史记》)

(3)则思正身以黜恶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齐桓晋文之事》)

二、成语助记

疾恶如仇: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无恶不作: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恶贯满盈: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除恶务尽: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三、迁移练习

屈原学高且性刚,子兰为人不良,常造恶(   ),尝构恶(   )屈原于楚王前。屈原恶(  )其行为,曰:“此人行为不端,以事知之。若其此,楚国恶(  )乎定?”

四、高考链接:

(1)[2023·全国甲卷] 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   (    )

(2)[2020·江苏卷]  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    )

(3)[2019·浙江卷] 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

89.微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司马迁《屈原列传》)

(2)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苏轼《石钟山记》)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5)猥以微贱                    (李密《陈情表》)

(6)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

(7)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二、成语助记

无微不至:微,细微;至,到。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人微言轻:人的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他人重视。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防微杜渐:微,微小;杜,阻塞;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错误或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指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三、迁移练习

李密身份微(  )贱,为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  )居于僻远之地。晋武帝不治其罪,仍诏其出仕,而其不为所动,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气日微(  )者为辞拒,且曰:微(  )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篇《陈情表》其辞微(  ),而旨意深远。

四、高考链接:

(1)[2023·全国甲卷] 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   (    )

(2)[2020·江苏卷]  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    )

(3)[2019·浙江卷] 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

90.悉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司马迁《屈原列传》)

(2)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成语助记

至纤至悉:极其细致周密。

三、迁移练习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  )获冠军,欲书《棋艺》一书,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  )意,终弃之。

四、高考链接:

(1)[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 魏王悉韩、魏之兵(    )

(2)[2021·全国乙卷] 帝悉令斩之(    )

(3)[2019·全国卷Ⅰ]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          )

91.相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儿已薄禄相                     (《孔雀东南飞并序》)

(2)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司马迁《鸿门宴》)

(3)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4)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并序》)

(5)悔相道之不察兮                 (屈原《离骚(节选)》)

(6)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二、成语助记

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刮目相看:相,相当于“他”。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相濡以沫:相,相互;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相形见绌:相,相互。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相差很远。比喻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做谓语,形容事物区别明显。

形影相吊:相,相互。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拔刀相助: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唇齿相依:相,相互。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弹冠相庆:相,相互。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

萍水相逢: 相,相互。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做谓语、定语,指无深交。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做谓语,表示重视。

相风使帆:相,察看、识别、辨别。比喻随机应变,相机行事。

三、迁移练习

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乡人相(    )其貌,以为福禄之相(    )。后赴京城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之日莫相(    )忘。”韩愈赴京考中,以力相(    )君王。

四、高考链接

(1) [2020·新课标Ⅲ卷] 不肯受,与州相反复(      )

(2) [2019·江苏卷]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      )

 92.谢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司马迁《鸿门宴》)

(2)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并序》)

(3)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司马迁《鸿门宴》)

(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

(5)阿母谢媒人                  (《孔雀东南飞并序》)

二、成语助记

新陈代谢: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件事时的客气话。

杜门谢客:杜门,闭门不出;谢客,谢绝宾客。指不与人往来。

三、迁移练习

暮春时节,春花谢(    )。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民。山民邀其至家,牧谢(    )之。山民执意邀,牧怪之。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谢(    )。后至其家,山民礼遇之,牧谢(    )其款待。旦日牧谢(    )山民而出,且叹曰:“多谢(    )世人,善者多矣。”

四、高考链接

(1)[2020·天津卷]  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   )

(2)[2019·全国卷Ⅲ] 鲁君疑之,谢吴起(   )

93.信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并序》)

(2)信义安所见乎             (班固《苏武传》)

(3)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

(4)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司马迁《屈原列传》)

(5)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6)低眉信手续续弹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

(8)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成语助记

杳无音信: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儿消息。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背信弃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做谓语,用于令人惊讶的场合。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信马由缰:信、由,听任。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做谓语、定语,用于讲信用的人。

鱼书雁信:泛指书信。做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三、迁移练习

楚王信(    )屈原,屈原以为美言不信(    ),故每谏必以信(    )告之。后子兰短之,屈原见逐。屈原以为楚王未信(    ),欲投汨罗江报国,信(    )手取头上之饰为信(    ),俾人闻王,乃冀王信(    )大义于天下。

四、高考链接

(1)[2023·新课标Ⅰ卷] 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

(2)[2022·浙江卷] 无赏,而害于信(   )

94.兴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王羲之《兰亭集序》)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赤壁赋》)

(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6)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王勃《滕王阁序》)

(7)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齐桓晋文之事》)

(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屈原列传》)

 二、成语助记

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做谓语、定语。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兴, 兴致。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三、迁移练习

刘邦兴(  )兵伐秦,后刘邦王,大汉兴(  )。政通人和,兴(  )教育,人才兴(  )焉。

四、高考链接

(1)[2022·全国甲卷] 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

(2)[2020·浙江卷] 宋兴,锄叛而讨亡(    )

(3)[2019·全国卷Ⅰ] 定官名,兴礼乐(    )

95.行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韩愈《师说》)

(2)大行不顾细谨             (司马迁《鸿门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班固《苏武传》)

(5)怀王欲行                 (司马迁《屈原列传》)

(6)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李密《陈情表》)

(7)余嘉其能行古道              (韩愈《师说》)

(8)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9)蹑足行伍之间             (贾谊《过秦论》)

(10)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

 二、成语助记

各行其是: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天马行空:天马,神马。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比喻诗文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踽踽独行:踽踽,孤零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高山景行: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我行我素:只顾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倒行逆施: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令行禁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便宜行事:便宜,方便,适宜。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

三、迁移练习

苏武因行(   )正范高,行(   )古道,帝令其出使胡地,行前,帝设宴属托。途中遇强盗随行(   ),见强盗犹如行(    )伍之人,魁格有形。苏武感化之。

四、高考链接

(1)[2023·新课标Ⅰ卷] 赵襄子之行赏(   )

(2)[2023·全国甲卷] 弱冠以学行知名(   )

(3)[2021·全国甲卷] 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   )

(4)[2021·全国乙卷]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   )

96.幸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孔雀东南飞并序》)

(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司马迁《鸿门宴》)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二、成语助记

幸灾乐祸: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三生有幸: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客套话,表示难得的好运气。

三、迁移练习

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   )也。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足见其志向远大。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其之心。幸(   )项伯前来告张良。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无备杀之,后沛公幸(   )得脱。

四、高考链接

[2021·全国甲卷] 请幸金陵(   )

97.修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余稍为修葺                      (归有光《项脊轩志》)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王羲之《兰亭集序》)

(3)修禊事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答司马谏议书》)

(5)又重之以修能                   (屈原《离骚(节选)》)

(6)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报任安书》)

 二、成语助记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不修边幅:修,修饰;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修,修理,修缮。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三、迁移练习

王羲之修(  )七尺有余,常修(  )文德。所住之处有茂林修(  )竹,风景甚好。仅兰亭破,遂修(    )葺,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  ),又以名联修(   )之。聚友人于兰亭,叹修(  )短随化,将其作收于集,并作序。

四、高考链接

(1)[2022·全国乙卷] 若君不修德(    )

(2)[2022·全国乙卷] 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

98.徐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并序》)

(2)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促织》)

(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赤壁赋》)

二、成语助记

不疾不徐: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也不太慢。

按辔徐行: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徐娘半老: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三、迁移练习

城北徐(   )公儒雅,一日散步,见清风徐(   )来,神清目爽。

四、高考链接

[2020·新高考Ⅰ卷]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

99.许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孔雀东南飞并序》)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5)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二、成语助记

以身许国:许,答应,给予。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封官许愿:指以名利地位引诱别人来帮助自己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三、迁移练习

大铁椎,不知何许(    )人也。身背铁椎,长丈许(   )。赴京城,路见一井水清如许(   ),欲饮之,村人不许(   ),怒而去。

100.阳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姚鼐《登泰山记》)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成语助记

骄阳似火:指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后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三、迁移练习

暮,斜阳(  )横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衡阳以其乃衡山之阳(  )名之也。

101.要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贾谊《过秦论》)

(2)张良出,要项伯                (司马迁《鸿门宴》)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并序》)

(4)故治之要在于知道            (《荀子》)

(5)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成语助记

要言不烦: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

简明扼要:要,要点。 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不得要领: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三、迁移练习

古时,国人皆好细要(   ),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   ),终要(   )其法以广之。一日,有人与医要(   )于茶馆,而其要(   )人戏之,医者大怒,以死要(  )之,遂罢。

四、高考链接

[2020·新高考Ⅰ卷]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

102.宜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苏洵《六国论》)

(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二、成语助记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的;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事不宜迟: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便宜行事:便宜:方便,适宜。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

不合时宜:时宜,当时的需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三、迁移练习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淮南之地宜(  )橘生长也,是故,橘宜(  )植于淮南。

四、高考链接

 [2018·全国Ⅱ卷]得宽猛之宜(   )

103.遗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贾谊《过秦论》)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3)置币遗单于                  (班固《苏武传》)

(4)蒙故业,因遗策               (贾谊《过秦论》)

(5)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二、成语助记

路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遗世独立: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超然独立于世俗之外。

不遗余力: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遗臭万年: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一览无遗: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三、迁移练习

赵国因遗(    )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回报一餐间三遗(    )矢。赵王厚遗(     )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     )。

四、高考链接

(1)[2023·全国乙卷]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

(2)[2021·新高考Ⅰ卷] 路不拾遗,外户不闭(    )

104.贻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二、成语助记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贻笑大方:贻,遗留。指让内行人笑话。

贻害无穷:贻,遗留。留下无穷的祸患。

三、迁移练习

自唐以来,从师之风不盛,阿谀之风而兴,韩愈以为此贻(  )害无穷,遂作《师说》以贻(  )李蟠,嘉其好学。

105.易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桓晋文之事》)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3)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4)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李斯《谏逐客书》)

二、成语助记

冯唐易老: 易, 容易。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用于感慨人生。

不易之论: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易如反掌:易, 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移风易俗:易,改变。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明枪易躲,易, 容易。暗箭难防: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江山易改,易, 容易。本性难移:山河面貌容易改变,人的本性却很难改变。

改弦易辙:易,改变,更换;辙,车轮轧过的痕迹。琴换弦,车改道。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

三、迁移练习

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  )璧,蔺相如曰:“秦城不予,璧不可易(  )得。”秦王怒,左右欲刃相如,然相如面不易(  )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  )相如。后完璧归赵。

四、高考链接

(1)[2023·新高考Ⅱ卷] 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    )

(2)[2020·新高考Ⅰ卷] 易米以救饥者(    )

(3)[2019·全国卷Ⅱ] 夏殷不易礼而亡(    )

(4)[2016·江苏卷]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    )

106.阴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2)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班固《苏武传》)

(3)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愚公移山》)

(4)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岳阳楼记》)

二、成语助记

阴阳怪气:形容性格、言行等乖僻,跟一般的不同。

光阴似箭:光阴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快。比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

阴谋诡计:阴,暗地里,偷偷地;诡,欺诈,奸猾。指暗地里策划坏的、害人的主意。

阳奉阴违: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一寸光阴一寸金:比喻时间十分富贵。

阴差阳错: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三、迁移练习

一日,天阴(   ),一农夫于山阴(   )砍柴,其间阴(   )风阵阵,农夫欲还家.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狼,农夫躲于林中阴(   )窥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烧之,既而还家。

四、高考链接

[2022·全国甲卷] 齐、秦之交阴合(    )

107.右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单于视左右而惊                        (班固《苏武传》)

(2)无出其右者                            (蒲松龄《促织》)

(3)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杜牧《阿房宫赋》)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

二、成语助记

左右逢源:逢,遇到;源,水源。到处能遇到充足的水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非常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

无出其右: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左思右想:多方面想了又想。

左右开弓: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

左顾右盼: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得意、犹豫等神情。

三、迁移练习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   )。其左右(   )皆因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山,察路之左右(    )涂鸦文字甚多。

四、高考链接

[2023·北京卷] 则择……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    )

108.再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2)一鼓作气,再而衰                 (《曹刿论战》)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

二、成语助记

时不再来: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再接再厉:接,接战;厉,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盛筵难再:比喻良机不易重逢,美景不可多得。

三、迁移练习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  ),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四、高考链接

(1)[2023·全国乙卷] 公子见使者,再拜(    )

(2)[2022·新高考Ⅱ卷] 再三召见(     )

(3)[2020·新高考Ⅱ卷] 已而再疏京罪(    )

109.造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司马迁《屈原列传》)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

(3)径造庐访成            (蒲松龄《促织》)

二、成语助记

天造地设: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

矫揉造作: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过分做作,不自然。

登峰造极: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点。

不可造次:造次,鲁莽、轻率。不能鲁莽。意为要慎重。

闭门造车: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粗制滥造: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三、迁移练习

太宗年间,常有民女始适(  )还家门,魏征造(  )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  )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四、高考链接

(1)[2022·新高考Ⅱ卷]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    )

(2)[2021·新高考Ⅱ卷] 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     )

(3)[2020·全国卷Ⅰ] 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

110.知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3)绝宾客之知                           (司马迁《报任安书》)

(4)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                    (《吕氏春秋》)

(5)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             (《报任安书》)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成语助记

知彼知己: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三、迁移练习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   )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   )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   )明而无过。”

四、高考链接

(1)[2023·全国甲卷] 弱冠以学行知名(   )

(2)[2023·全国甲卷] 尝知汀州宁化县(   )

111.致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司马迁《屈原列传》)

(2)以致天下之士           (贾谊《过秦论》)

(3)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并序》)

(4)而致千里                 (《劝学》)

(5)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7)致食客三千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

(8)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

 二、成语助记

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也形容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谈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

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三、迁移练习

齐王欲致(   )天下之士,致(   )千金以晏子。晏子致(   )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   )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   )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   )一也,甚欢。

四、高考链接

(1)[2023·全国甲卷] 圣人之意,岂二致邪?(    )

(2)[2023·北京卷]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    )

(3)[2019·天津卷]  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 (    )

112.质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厚币委质事楚                  (司马迁《屈原列传》)

(2)质胜文则野                    (《<论语>十二章》)

(3)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骚(节选)》)

二、成语助记

质疑问难:质,提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文雅的样子。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兰质蕙心:形容美丽而聪明。

质而不野: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

三、迁移练习

屈原借《离骚》“唯昭质(    )其犹未亏”表忠,而秦使离间计,令人厚币委质(    )事楚,使楚太子赴秦为质(    )。屈原力谏,而子兰肉袒伏斧质(    )请罪于楚王,谗之。楚王怒,质(    )屈原,后逐于江滨。此地有蛇,黑质(     )而白章,屈原以之为药,医百姓之患。

四、高考链接

[2022·新高考Ⅱ卷]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    )

113.治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司马迁《屈原列传》)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李密《陈情表》)

(3)不效,则治臣之罪          (诸葛亮《出师表》)

(4)将归益治其文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成语助记

长治久安:治,太平;安,安定。形容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做宾语、定语。

励精图治:励,振奋;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太平。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三、迁移练习

曹操有疾,久治(   )不愈。受人诟病,因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刘备等共治(   )之,于危急之中以义治(    )天下,以求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四、高考链接

[2022·新高考Ⅱ卷]  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    )

114.诸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迨诸父异爨                       (归有光《项脊轩志》)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4)不识有诸                       (《齐桓晋文之事》)

  二、成语助记

付诸东流:付,交给;诸,之于。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诸如此类:诸,众多;此,这,这样。像这类的各种事物。常与“举不胜举”连用。

三、迁移练习

智叟见愚公一家人搬山,将石投诸()渤海之尾叹道:“诸(   )人不惠,如此之法,何日成功?”子闻诸(   )?

四、高考链接

(1)[2022·新高考Ⅱ卷] 诸将鲜能及者(   )

(2)[2022·北京卷] 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   )

115.贼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           (林觉民《与妻书》)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诸葛亮《出师表》)

(3)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韩非子·内储说下》)

二、成语助记

逆臣贼子:逆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认贼作父:把仇敌当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 

贼喊捉贼:比喻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把别人说成是坏人。

家贼难防:隐藏在内部的坏人不容易防范。

做贼心虚: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三、迁移练习

三国时期,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  )也。孙权乃阴令部属为贼(    )使于操,未果。后权思虑兴国之事,以为国内淫侈之俗是天下之大贼(    )也,改之。百姓不解,仍有盗贼(    )。权使人捕而诛之。

四、高考链接

[2021·新高考Ⅱ卷] 今遗民既遭残贼(     )

116.族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士大夫之族              (韩愈《师说》)

(2)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庖丁解牛》)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4)族庖月更刀               (《庖丁解牛》)

二、成语助记

名门望族: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非我族类: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三、迁移练习

西楚霸王率精兵杀入咸阳,后放火,琼楼玉宇皆为尘土,名门望族(  )不敢言,士大夫之族(  )俯首称臣。秦人统一六国,终为楚人族(  )。

117.卒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贾谊《过秦论》)

(2)怀王卒行                       (司马迁《屈原列传》)

(3)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孔雀东南飞并序》)

(4)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二、成语助记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优游卒岁: 悠闲度日。

不忍卒读: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丢卒保车: 本是象棋术语。后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有始有卒:指做事能贯彻始终,坚持到底。

三、迁移练习

韩信拜大将军,率士卒(   )与项王战,卒(   )起不意。项王难于应付,节节败退后卒(   )于乌江.而卒(   )成万世威名。

四、高考链接

(1)[2023·全国甲卷] 卒,年五十三(    )

(2)[2023·全国甲卷] 卒能孝养(    )

(3)[2023·全国乙卷] 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    )

(4)[2021·新高考Ⅱ卷] 今遣九军,锐卒三万    (   )

(5)[2017·天津卷]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

118.走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亡走赵,赵不内              (司马迁《屈原列传》)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杜牧《阿房宫赋》)

(3)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4)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石壕吏》)

二、成语助记

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铤而走险:铤,快步奔跑;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事物。

笔走龙蛇 :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不胫而走: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播迅速。

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三、迁移练习

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再拜言:臣因李陵之祸,尝欲亡走(   )之,后至骊山,见其直走(    )咸阳,忆荆轲刺秦之时,秦王还柱而走(   ),则叹历史无情。

四、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Ⅲ] 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

119.左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孔雀东南飞并序》)

(2)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姜夔《扬州慢》)

(3)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二、成语助记

旁门左道:指不正统、不正宗的宗教派别和学术派别。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左右逢源: 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虚左以待: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三、迁移练习

白居易居于僻地,其家左(   )右种梧桐。后声名震,乡绅皆迎之,虚左(  ),引其上坐。皇上闻之,令左右(   )诏其进京,欲以重用。

120.坐   

一、教材经典例句及意义

(1)项王、项伯东向坐                  (司马迁《鸿门宴》)

(2)因击沛公于坐                     (司马迁《鸿门宴》)

(3)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鸿门宴》)

二、成语助记

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坐以待毙: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坐吃山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坐井观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如坐针毡 : 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坐享其成: 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坐山观虎斗: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

三、迁移练习

宋人喜外出,常停车坐(   )爱美景。一日,出门见客,见一人南向坐(   ),诸多财物散于坐(    )下,似坐(    )而待官兵,倾之,官兵逮之,因其坐(    )。

四、高考链接

(1)[2021·全国乙卷] 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         )

(2)[2020·全国卷Ⅰ] 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

(3)[2019·全国卷Ⅲ]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吴)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   )


必背120个文言实词(81-120)(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