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

高考命题作文突破技巧

分享:杨老师 09-19 写作技巧 下载word支付:1.00元

 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形式一般有两种:

    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如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命题“文明的韧性”“2019的色彩”,只要结合相关材料,一切人、事、物,只要是目之所及,均可纳入写作范围,让每个考生都有写作的空间。

    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半命题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做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命题,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在考生写作时,应添加主标题。副标题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全命题作文

尝试立意

【例1】(2019·北京卷)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60分)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技巧点拨

    1.找准题眼法

    一般来说,文章有“文眼”,诗歌有“诗眼”,命题作文的题目有“题眼”,审题时要找准题眼,把握文章的写作重点。对于文眼的把握,不同类型的命题要区别对待:偏正短语构成的命题,其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例如“文明的韧性”这个题目,就要抓住“文明”这个限制词,审题时就要注意文章不能写与文明无关的材料。只要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论述的中心,选材立意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

    2.挖掘题蕴法

    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例如“文明的韧性”这个题目,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不能简单地把“韧性”理解为“与软相对”这样的表层含义,而应该挖掘其隐含的比喻义,“韧性”应该理解为“文明不断”“文明的延续”等。

    3.化大为小法

    有些命题要求比较宽泛,有些命题则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们在审题时要能化大为小,虚实结合。例如“文明的韧性”这个题目,要求较宽泛,给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时我们就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将“文明”具体化、形象化,理解为“唐诗宋词”“礼仪”“风俗”等。当然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抽象概括;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其中标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自己身边的事或人物,如“同桌”“父亲”等;也可以虚指一个抽象的事物,如“节约”“诚信”“青春”等。

    总之,我们要能够结合题目本身特点,多角度去审题,迈好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满分作文示例】

文明的韧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的是历经风霜雨雪的宏伟建筑,是璀璨耀眼的艺术瑰宝,更是我们民族的铮铮傲骨,以及百折不挠的韧性。

    正是靠着这份韧性,我们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历史,我们的华夏文明多了份刚韧与坚强,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傲视挫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是我们面对挫折时的韧性。孟子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生逢治世,他们会兼善天下,惠济苍生;生逢乱世,他们会修养己身,关怀天下,等待时机的到来。这是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一种面对挫折时的韧性。范仲淹在遭遇贬谪时仍心系国家,写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佳作;林则徐被发配伊犁时仍关心国防,“遍行三万里”,成为近代“塞防论”的先驱。他们在面对挫折时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正是中华文明的韧性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傲视挫折的品格。

傲视不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是我们面对缺点时的韧性。魏征,拥有济世之才,敢在朝堂之上呵斥皇帝的不是。倘若唐太宗不屑一顾,又怎会造就贞观之治?正视缺点并及时改正,这是一种面对不足时的韧性。我们所敬仰的那些勇于对陈旧观念发起挑战的变革家们——商鞅、王安石、张居正……他们都是在向已经落后却深入人心的制度与思想宣战。与他们相对抗的,不仅仅是因变法损害自身利益而阻挠的朝廷大臣,更是如大山般矗立于人们思想中的陈旧观念。他们敢于面对自身缺陷,敢于面对现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勇气,正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韧性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傲视不足的品格。

    傲视挑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是我们面对挑战时的韧性。面对外来的侵略和内部的压迫,将士们拿起武器与他们进行抗战,鲁迅、闻一多等文人更是“以笔为枪”,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屡出令敌人惶恐不安的力作。我们用坚韧的品质面对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结束了近代备受屈辱的历史,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而如今,我们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便是我们中国人的决心,这便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这正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韧性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傲视挑战的品格。

正是因为这种韧性,我们的文明才能流传至今;正是因为这种韧性,我们的文明才更加灿烂辉煌;也正是因为这种韧性,我们必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点评】本篇作文,找准了题眼,抓住了“文明”一词,把“文明”定格为一种民族的铮铮傲骨,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开篇点题,亮明主旨。同时运用了“挖掘题蕴法”,如对“韧性”怎么理解,文章中说“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历史”“我们的文明才能流传至今”“我们的文明才更加灿烂辉煌”“我们必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都是“韧性”的具体体现。此外,文章对“化大为小法”的运用也可圈可点,“文明”范围太广,文章把“文明”化为三个分论点“傲视挫折”“傲视不足”“傲视挑战”,三个分论点形成并列结构,层次清晰,结构完整。


阅读全文
高考命题作文突破技巧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