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

三斧定乾坤——高考作文临场策略

分享: 10-16 写作技巧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留言

考场作文有秘诀吗?有。
但其实也并不神秘,三斧就能定乾坤:素材联想,立意锁定,思路梳理。
然后胸有成竹地下笔成文,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素材联想
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拿到题目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素材联想。所谓素材联想,就是联想与题目所给的话题或题目所给的材料相近、相反或相关的素材,为写作准备原料,开掘情感,引发思考。
1、相近联想。指同类事物间的同质同构的联想。如由青年工人韩志雄利用工余的“少睡一会儿,少玩一会儿,少聊一会儿”的“三少”时间钻研技术,终成技术革新能手,联想到三国时期随兄经商的董遇,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这余,阴雨者时之余”的“三余”时间读书,终成学问家;想到欧阳修利用“马上”、“忱上”、“厕上”的“三上”时间进行艺术构思,终成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这都是惜时如金的同质同构的联想。这种联想一般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古到今等等。
又譬如2013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三则引言关于作者国籍弄错的乌龙事件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个话题还是很有价值的。
看到这几则引言,我们应该会联想到一些相类的素材。
譬如泰戈尔的诗句:“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里重新获得他的童年。”“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带来讯息:神还没有对人失望灰心。”叔本华的名句:“每个小孩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天才,而每个天才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孩子。……事实上,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就是因为他把儿童期所特有的、占据优势的感觉系统和认知活动,以某种非同寻常的方式持久不断地保持终生。” 美国波兹曼的作品《童年的消逝》,杰克逊的歌曲《童年》,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绿山墙的安妮》等等。
2、相似联想。指两种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现象,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高考作文考题,很多都可以用这种联想去构思。如浙江一考生就由“童年”“童心”这一话题联想到了现代儿童的过分早熟如同“瓜未熟蒂已落”:
当金黄色的落叶铺满无垠的大地时,收获的季节便到来了。盼望了春夏,盼望了风吹雨打,盼来了成熟,盼来了瓜熟蒂落的一刹那。
每个人的孩童时期总是如一张白色素描纸那般纯洁。成长便意味着用五颜六色的笔在上头画下属于自己的轨迹,独一无二的历程……
社会时常被比喻成一个大染缸,倘若没有自身成熟的过程和完善的心智,被丢进染缸之后就失去了自我,只剩下纷繁的人间百态。有很多成年人在抱怨,在愤怒。他们谴责上天的不公,批评身处的环境。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心灵硬化得太快了,在少男少女时代便失去了纯真。尽管有许许多多客观因素,但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充满成年人思维的社会,一个只与利益有关的圈子将严重危及生存和发展。
随着周围越来越多的同伴被剥夺或放弃孩提的纯真,提早被社会形态所固化,很多刚满18岁或即将成年的少男少女都有迷惘和顾虑。我们尚未作好准备,便被推向了社会的前台。一切的喧嚣都催促着每个人的成长。代表童年的素描纸,正被染缸中的油漆所淹没。
瓜未熟,蒂已落。
这样的联想类比,把抽象的概念阐释得形象生动,使文章富有趣味性和说服力。
3、相反联想。由事物间具有的相反的特点而引起的联想,也叫对比联想或逆向联想,二者往往是一正一反,鲜明对比,取舍分明。
譬如还是这个“童年”“童心”的话题,有学生就联想到了一个反面的素材:
迈克尔•杰克逊那震惊全球的娈童案,纠缠几年后的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孩子,你为什么说谎?”我想这是他最想知道的。2009年,迈克尔去世后,那位男孩的父亲因深深的自责和舆论压力选择了自杀,毕竟是他为了赔偿金而教唆儿子控诉迈克尔,他达到了目的,也永远失去了自由。很惊讶,那位男孩竟能如此从容地向法官诉说那些无中生有,将整个案件演绎得煞有介事。相比之下,那个年纪的我却将说谎视为禁区,是想都不敢想的。最荒谬的是,眼眸中满是无辜的迈克尔似乎才是真正的孩子。
迈克尔说,这颗星球已经病了。是的,还是重病。若病态的花朵不间断地散播着畸形的种子,该如何发展?若新生在蓓蕾中已腐败,要怎样盛开?莎士比亚说过:“因为容忍祸根乱源而不加纠正,危险已是无可避免的。”正如教育,在扎根时懈怠了,祸患在所难免——没错,那位小男孩后来走上了吸毒的不归路。
这种反面素材的列举,比正面说理更为震撼人心。
4、相关联想。从已知的观点或现象,联想到另一观点或现象,二者之间有表里关系(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或者二者背后有着相同的本质和根源。在这种联想中,思维流向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最终探触到问题的核心和事物的本质。
譬如2013年宁夏高考作文题: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知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就有学生联想到复旦大学发生的一桩高材生投毒的案件,联想到美国的种族歧视,并且更深入地联想到背后本质的原因:“不懂得尊重”。并以国学大师季羡林为例加以阐释:
“学会尊重,尊重他人是我们应有的人生姿态。国学大师季羡林给予了我们最好的诠释。在一次白岩松对他的采访中,白岩松正准备拿名片,季老便起身,弯腰等候。在白岩松一行人离开时,季老更是亲自送到门口,在门前伫立目送他们远去。国学大师以身作则,教我们学会尊重,因为学会了尊重,我们才能进一步得到内心的升华。而尊重,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仪的重中之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待人,接物,都需要尊重,只有学会了尊重,才能学会做人。”
最后告诫人们:
“如果没有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危急,这会让人们感到恐慌。如果没有尊重,争吵等一切不和谐的问题都会接踵而至,社会、国家也将变得动荡不安。可见,学会尊重是我们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训练自己在写作中的联想力,一要注意扩大自己的表象积累,使联想具有大量的素材;二要学习联想的知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联想因素,让自己懂得联想的本质、种类和特性,提高自己展开联想的自觉性;三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的联想定向训练,以期熟能生巧。
立意锁定
1、提取
认真阅读材料,从题目所给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力求正中靶心。材料反复出现的词语可能就是关键词,譬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习近平)
同样一只鞋,并不是所有的人穿了都会合脚。(古罗马绪儒斯)
鞋子合了脚还要合了意才能卖出去。(佚名)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根据其中的一条或多条结合自己的思考与体验,写一篇作文。
题目所引用的三则材料,反复提到“鞋子”,所以“鞋子”肯定是关键词。还有另一个关键词:“合”(“合脚”“合意”)。所以可以确定,作文的立意要从“鞋子”的“合脚”“合意”方面去考虑。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作文题所引用的材料并没有重复出现的词语,它的表述是一种隐喻。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细心体味这个隐喻,通过对喻体的理解与分析,提取出其本体。这个本体,就是关键词。
譬如2013年福建的高考作文题:
根据顾城的《忧天》: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文体不限(不含诗歌),不少于800字。
这首诗就是一个隐喻。其实这道作文题几乎可以算是2010年北京卷作文题的翻版:“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就是诗人所说的“自由”地追逐理想,变成流星在天宇飘行;脚踏实地,就是诗人所说的“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唯一的区别就是:福建题加入了“自由”的元素。
那么,其关键词就应该是:“自由”与“现实”,或者说“飘浮”与“潜沉”。
再譬如广州市07一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这是一首哲理诗,包含着一种隐喻。
同样是露珠,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因为它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折射不同颜色而产生了不同的形象。
参考立意:
① 相同对象(人/事/物)在不同位置(背景/环境)会有不同的形象(角色/价值)
② 不一样的环境(位置),不一样的人生。
③ 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认识(人或事物)。
④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⑤正面立意:顺应环境。
反面立意:坚守自我;不因环境(际遇)而失去自我。
⑥选择合适的位置(环境)让自己发挥才能。
⑦顺应环境,身处任何环境,都能焕发不同的光彩。
2、取舍
有些作文题的材料往往会牵涉多个对象,要明确哪些是主要对象,哪些是次要对象。立意时要分清主次,适当取舍。
譬如2013年陕西高考作文题: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这则材料涉及到三个人物:商人、老工匠、年轻工匠,这些人都可以成为立意的角度,但商人只是事件的起因及见证者,只有老工匠和年轻工匠才是主要人物。
至于话题对象,涉及到两个对象:经验和勇气。这两个对象之间,又有立场有取舍:抛却顾虑的勇气(或曰开拓精神)比技术上的经验(或曰知识技能)更重要。重点显然要放在“勇气”上。
又如2013年上海卷的作文题: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里就涉及到两个对象: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事。
前者是自己主观的判断,后者是客观的判断。
这就形成了一组对比,并且是有取舍的,有立场的:不要仅仅关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而要更多关注那些更重要的事、真正重要的事。
这个题目与上面陕西的题目不同,它必须两者都谈到,但要有明确的立场:肯定后者,倡导人们重视后者。
陕西的题重在鼓励,所以不提“经验”亦可。
上海的题重在唤醒,首先必须提醒人们看到自己正处于一个怎样的混沌状态,然后才带领他们去寻求一个正确的判断,讨论一个正确的方向。
3、挖掘
高中生的作文要以思想和才情征服读者,所以立意时要充分挖掘,要有足够的深度。如何挖掘立意的深度呢?可以运用因果思维分析、比较思维分析、互联思维分析、临界思维分析、质疑思维分析等方法。
譬如2013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这样的题目实则是一种隐喻,充满了哲理。从日常流行中挖掘,在不经意间引出深思,看似琐碎小事,实则是重大的哲学命题。
这样的作文题,立意时就要充分挖掘,譬如湖北一考生的作文《顺时适势方圆天地任驰骋》,就运用以下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度挖掘:
因果思维分析——“灵活机变为人,随和变通理事,成就了巨人的伟绩: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勾践,忍气吞声、以退为进的刘邦,胯下受辱、委曲求全的韩信,更有今人邓小平,如果没有他的大度隐忍,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极有可能推迟十到几十年。”
比较思维分析——“方,正直、正义的代名词,萦绕其中的往往是花环、赞誉。圆,圆滑、狡诈的同义语,如影随形的常常是鄙视、唾弃。”
质疑思维分析——“然而,任何事物均有其两面性。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世界,世界五彩纷呈。就说方吧,坚守过了头就是迂腐、愚昧,过于坚持则是固执、呆板。比如赵括、马谡的死守教条不仅使得自己身败名裂,还给国家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干的犯颜直谏,于事无补搭进了自己的性命,反而加速了商朝的灭亡;王鼎的尸谏,同样没拽住清王朝覆灭的脚步。圆呢,变通随和,灵活机变得恰到好处就是一种睿智: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是为了更有利的伸;识时务者为俊杰,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日后的东山再起。”“很多时候圆比方难以做到,如战争年代的轰轰烈烈赴死,不难;而头顶汉奸骂名,干着不为人知,随时有可能去死,而又死得不明不白的潜伏,则很是不易。有时候,做到圆比做到方更难——赵氏孤儿中的公杵臼一死成大义,不难;程婴的头顶骂名,几十年忍辱抚养孤儿却是无法想象。”
临界思维分析——“大是大非面前的坚贞、方正,值得歌颂、仿效、发扬。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随和、变通。因为我们大多是普通人。普通人面临的是家庭、同事与朋友,待处的是生活平常事。而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是国家。家庭和睦,‘家和福自生’;国家和谐,国家就稳固繁荣兴旺。”“当然,我们说的“圆”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在法律、正义面前,当方则方。我们说的识时务,不是汪精卫的卖国,三鹿奶粉的牟利,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的变节、虚假。”
互联思维分析——“天地之大,有的人如鱼得水,来去自如;有的人则走投无路,处处碰壁。原因是有的人能方能圆,有的人只方不圆。而要做到方圆并举,就得站高看远,胸怀全局,舍小取大,甚至牺牲个人的名利。”“如果说方是屈原的坚守,海瑞的廉洁,包拯的公正,商人的诚信,规则、正义的代表,那么圆就是适应时势,随形变化,灵活机变的为了达到目的的技法与途径。诚如是,广阔的天地就能任我驰骋!”
4、创新
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以其独特的逆向思维使得作品的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如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之情,写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作文中,很多同学只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想法,文章就无法令读者耳目一新。
立意创新,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逆向思考、多向辐射、巧设比喻。
譬如山西一考生写那道“经验与勇气”的作文题,就运用了巧设比喻的方法:
“‘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老切割师说得对。有时,我们总会有太多的顾虑,手忙脚乱甚至看不清自己,就像天晴了,我们却还披着蓑衣。天已放晴,让我们脱掉身上的蓑衣,鼓起勇气,拥抱这明媚的晴天。”
接下来,用了三个段落层层推进:
脱去蓑衣,脱去名利的面罩。(素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没有因为名利而改变自己的本质。他脱去了名利的蓑衣,让人们看到他的真,他的诚。)
脱去蓑衣,脱去对自己的怀疑。(素材:林书豪,脱去对自己怀疑的蓑衣,甩掉了一切顾虑,勇敢做自己,终于刮起一股“林旋风”。)
脱去蓑衣,脱去荣誉的重负。(素材:一度因为荣获中国影帝的荣誉而在接戏时挑肥拣瘦的黄秋生,无所事事了一年之后开始反省,最终他把金像奖扔出了门外,从最小的戏份重新做起,再次获得了金鸡奖。还有居里夫人,把自己诺贝尔奖的奖杯扔给孩子玩,解决“庞加莱”猜想的格里高里拒绝哈佛的邀请等等。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抛开了荣誉的重负,脱去了那一层“蓑衣”。)
结尾继续统一于“蓑衣”的比喻,让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天已放晴,让我们脱去蓑衣。抛开顾虑、功名,看清自己,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鼓起勇气迎接一个崭新的晴天!”
多么富有创新色彩的立意!多么生动而形象的说理!
思路梳理
1、议论文——引议联结
仍以上文“鞋子”“合脚”“合意”的话题为例,说说议论文最常见最简单但也最实用的一种思路:引议联结。
《鞋子的文明》(写作提纲)
◇熊芳芳
一、引:
习近平说,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又有人说,鞋子合了脚还要合了意才能卖出去。看起来,似乎只要鞋子合了自己的脚,且合了自己的意,便万事大吉。
二、议:
事实上,鞋子合适不合适,有时并不完全由我们个人说了算,还要看环境容许不容许。穿鞋子是文明的标志,一个社会对不同鞋子的包容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三、联:
(一)反联:
削足适履的悲剧——用毁坏身体来适应美,是对个体生命的残害
三寸金莲的闹剧——用统一尺码来人造美,是对个体生命的侮辱
文革时期的喜剧——用单一色调来约束美,是对个体生命的否定
文革时期的时尚是穿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无论什么衣服普遍有补丁,文革时期最流行的鞋子是解放鞋。1966年“文革”开始,毛泽东穿上军装,戴上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数以千万的红卫兵。受到鼓舞的女学生们把长辫子剪成短发,梳成两个小辫子(俗称“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和男同学一个模样。
(二)正联:
改革开放让人们的精神与审美得到了解放,鞋子也便百花齐放。(举例:各种鞋子)
当下社会,五彩缤纷的鞋子成了人们幸福生活的标志,也成了人们自由精神的一面镜子。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鞋子的世界精彩了,人类的文明也便欢腾起来了。
(三)深联:
和鞋子的文明一样渐渐变得多元的,还有我们的社会文化:
我们学会了接纳很多不同的思想。(譬如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梦)
我们学会了欣赏很多不同的人。(譬如六门功课亮红灯的韩寒,譬如让儿子退出学校由自己亲自进行教育的郑渊洁,譬如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
我们学会了为不同的活法鼓掌。(譬如“中国最著名的屠夫”北大才子陆步轩,譬如身价40亿的“土猪大王”陈生,譬如“网坛一姐”李娜的体制外胜利)
四、结:
不要仅仅要求鞋子能够容得下我们,我们也要能够容得下鞋子。
容得下不同的鞋子,并且能够容许每一个人自己作主选择鞋子的社会,才有可能走出更宽广的道路,创造更具生命活力的文明。
要强调的是,“议”是自由电子,在任何一个板块中都可以随意穿插出现。并非只能在第二步中呈现。
写完这个提纲才发现,所谓的800字,其实是多么微小的空间啊!这个简要的提纲就已经有整整800个字了!然而面对这区区800字,你还处于无法完篇的困境中吗?
多角度思考,拓展文章的容量;多方举例,加强说理的力度。800文字,有何堪忧?
2、记叙文——彩线串珠
如果要写记叙文呢,彩线串珠就是一种常见的构思技法。“彩线”即线索(一个具体的人、事、物或者一种感情),“珠”即材料(对记叙文来说,就是细节和事件)。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应当有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细节和事件串连起来,让读者看见一个有灵魂的整体。运用“彩线串珠法”法,必须遵循“线固珠明,珠不离线”这一原则。文中用于连缀材料的“彩线”,应该牢固有力,足够承受所有的材料而不至断开,且要一贯到底,首尾圆合。也就是说,所有细节和事件必须围绕“彩线”展开,不能游离于“彩线”以外;线索在文中要多次出现(或表现),前后要照应。
譬如下面这篇作品:
父亲的爱
【美】艾尔玛•邦贝克
父亲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果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父亲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父亲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父亲总是显得有些大不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我:“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父亲却挥手叫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好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父亲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文章的标题是“父亲的爱”,记叙的线索是父亲的爱的表达。作者从反面着笔,处处以母亲的爱的表达来与之对比,处处写从来没有感觉到父亲对自己的爱。这种写法跟正面着笔相比,有何种意义呢?首先是角度新颖,我们惯常的笔法是,用种种细节来表现父亲对自己的爱,以期感动读者。殊不知这种写法令读者厌烦而被动,会产生一种被勉强要去认同的感觉。而反面着笔,会让读者站在一个主动的位置上,忍不住要去点醒那个处于“混沌”中的傻小子,恨不能马上帮他条分缕析地让他理解父亲细节处流露的真情和言语中掩藏的深爱。有了读者的主动参与,作品就成功了。其次,这种反面着笔的写法,不仅表达感情更加含蓄,还能令文章主旨更加丰富。如果从正面着笔,主旨无非是赞美亲情感恩父爱,单一而老套;而从反面着笔,就不仅能够表现这一主旨,还能表现另一内涵:真爱需要用心体味,不同的人表达爱的方式有别,我们要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同时,也表达了我多年后才渐渐懂得反省的一种深深的愧疚。线索清晰,牢固有力,前后照应,处处点题,将零散的“珍珠”串连起来,珍珠的流光溢彩照亮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也让读者看见了作品的灵魂。
3、散文——理物相契
散文讲究意思、意义和意境,是一种把理、物、事契合为一的艺术。
以上文“鞋子”“合脚”“合意”为话题,笔者曾写过一篇散文体裁的下水文:
关于鞋子
自从人类步出蛮荒,我们就少不得要穿鞋子。
小时候赤脚在田埂上奔跑,一群小伙伴光着小脚丫在草地上玩“点点班班脚,盖被窝,被窝薄,种荞麦,荞麦开花籽弹落……”的记忆,已经很遥远了。
穿鞋子,是文明人的标志。
长大了,就该讲体面,讲文明。
于是小小的鞋子肩负人类文明的重任,在我们的生活中承担起重要的角色。
小时候见过最美的鞋是新娘子的绣花鞋。大红缎面,绣着鸳鸯荷花,一般是新娘子亲手绣制而成。村里的姑娘们,比漂亮,比温柔,比农活,更比一手好女红。闲月里纳鞋底儿,绣鞋垫儿,绣枕套,谁家姑娘针线好,一村儿的人都知道。甚至,邻村也会有人慕名而来,向她求取纸样,学习针法。
平常,我们当然穿不得绣花鞋,我们穿黑色松紧布鞋。那是一个时代的流行色。既是为大众所接受的审美,也是适合大众的消费。
我的小姨却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买了一双白球鞋回来。
我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除了黑色松紧布鞋我们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小姨用她的勇气告诉了我,虽然因此她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被爷爷拿着大木棒一直追打到邻村的邻村的一条小河边。
记忆中爷爷一直追在小姨身后,而我一直追在爷爷身后。
才五岁的我,不懂发生了什么,一双鞋子而已,为什么那么温和的爷爷会大动肝火。
后来听说邻居家的姑娘烫了发,结果被父亲一剪子给咔嚓了。又听说邻村的一个姑娘买了一条喇叭裤,被父亲撕成了八片,成了名副其实的“喇八裤”。
我才明白爷爷在想什么。
那个时代,是会从一双鞋子来判断你走的是一条什么路的。
人们口中的词语我虽然听不懂:修正主义路线,资本主义路线……但也能略略感觉到一些什么。
那是一种严冬刚过,春寒料峭的气候,熟悉了自然规律、懂得看云识天气的农人们,小心提防着倒春寒。
老天爷没个准儿,但农人们得靠天吃饭。
然而也就是那个时候,邓丽君的歌声以势如破竹之势席卷而来,那是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如闻仙乐,却又分明满溢着人间柔情。那个时候的我刚上小学,最熟稔的歌曲就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还有“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等等之类。邓丽君的声音让大人们阵脚大乱,姑娘小伙子们以势不可挡之势裹挟着青春如潮水般袭来。
于是,我看到了姑娘们半透明的衣衫,满头蓬松的卷发,猩红闪亮的高跟鞋。
父亲们自然是应对不暇了,也力不从心了。
我也再没见到爷爷追打小姨,只见小姨的白球鞋已经渐渐旧了,不再像先前那么白,小姨就拿白粉笔往刚洗的球鞋上涂,干了就显得白些。
之后小姨当然也买了漂亮的高跟鞋,爷爷似乎也并不过问。
那时候我便明白,鞋子合适不合适,其实不是我们的脚说了算。
当鞋子给我们的脚一个美丽舒适的空间的时候,我们也该给鞋子一个美丽舒适的空间。
文明只可能被文明所接纳,就像水融于水。
在一个特殊的时代,鞋子即使“合脚”又“合意”,却不一定“合适”。一个时代自身的文明程度,决定了它对于文明的接纳程度。当我们希望鞋子容纳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容纳鞋子。
这是我要说的“理”,通过“白球鞋”“高跟鞋”等等之类的“物”和与之相关的“事”传递出来。力求在轻描淡写中将物、事、理契合为一。
4、小说——尺水兴波
所谓“尺水兴波”,就是指在短小的篇幅里也能写得一波三折,以舞台之小却能表现天地之大。小说的语言要以一当十,情节要丰富曲折,使文章富于层次,富于变化。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平铺到底,让读者看了头便知尾,就很难引人了。尺水兴波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表现一种气象或晓谕——告诉或警示读者些什么。
譬如浙江一考生的《孩子的公园》,开篇说:“这是一个漂亮的孩子,一座漂亮的公园。孩子最喜欢这座公园,这里有长过他脚踝的软绵绵的草地,这里有抬头一望无际的天空,这里还有他喜欢的猫猫狗狗,围着他打转。于是,他一次次牵着妈妈的手,不厌其烦地看着这里的大千世界。”然后依次写这个孩子三次接受妈妈的教导:
有一次,他遇上了一只浑身雪白的吉娃娃,他松开妈妈的手,奔向那只可爱的狗,但妈妈告诉他,狗不能随便玩,搞不好会咬你,会带很可怕的病给你。
孩子回头一看,果然,那只狗正瞪大了眼睛,像怪兽一样大叫,它的叫声刺耳尖利,非常可怕。
于是孩子再也不靠近狗了。
又有一次,他遇上了一个戴着粉色发卡的可爱女孩,他松开妈妈的手,奔向迎面而来的女孩,妈妈冲过来告诉他,女孩子的手不能乱牵,你还这么小,这些事都是不允许的!
孩子回头看了一眼,果然,女孩头也不回地跑开了,她的辫子甩动着,充满了敌意。
于是孩子再也不靠近女孩子了。
再有一次,公园里传来了救命的呼喊,一个落水的女子正拼命挣扎着。男孩想冲下去救她。妈妈面色凝重地告诉孩子,遇到这样的事,叔叔们会处理,你千万别去,这不关你的事。现在是,以后也是。
这一次,孩子没有松开妈妈的手,也没有回头,他转身和妈妈下了桥,走进这座漂亮的公园。
结尾是一句不动声色却又意味深长的话:“软绵绵的草地,一望无际的天空。”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小说。
前面的两次都是铺垫,是缓缓的蓄势。到第三次的时候,小说尺水兴波,掀起高潮,量变终于导致质变:又一个孩子消逝了。不是成长,更不是成熟,而是畸变与腐朽。人类的童心渐行渐远,无可救赎,防范、封闭与自私让世界从公园变成了囚牢。

程咬金三斧定瓦岗,你也可以三斧定乾坤。
写作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考场作文,不过这么些招数。而招数,其实是救不了命的。
真正决出高下的,还是你的思想、情怀和文采。
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练好内功,才是上上策。

 

阅读全文
三斧定乾坤——高考作文临场策略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