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晨读素材 > 高二年级

高二年级

【晨读素材】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6期)

分享:杨老师 11-12 高二年级

一、120文言实词积累(51-60)

51.怜   本义是怜悯,同情。

白居易作《卖炭翁》,见老翁衣正单,心怜(怜悯)之。夜闻琵琶女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更怜(怜爱)其飘零。然其修香山寺,蓄八节滩,百姓怜(爱惜)其德。元稹赞之曰:"乐天怜(喜爱)物情深,非独诗文尔。"

52.弥   本义是放松弓弦。

张衡造地动仪,弥(填补)天文之缺。尝谓:"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此理弥(更加)明。"后遭宦者谗言,作《思玄赋》云:"佩夜光之琼枝兮,纫幽兰之秋华。"后人赞曰:"平子文章弥(满)四海,科学精神贯古今。"

53.莫   本义指日落之时。

屈子行吟泽畔,颜色憔悴,渔父问:"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答曰:"莫(没有人)知吾心。"投江前叹:"莫(不要)令清白染尘垢。"贾谊吊之:"历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怀此都?"然楚人莫(没有谁)不垂泪。

54.乃   本意不明。一般认为指雌性动物的乳头。

张良遇黄石公,始忍其慢,乃(才)受《太公兵法》。后佐刘邦,乃(于是)定三秦之计。鸿门宴前,良曰:"今事急,乃(就)欲往谢项伯。"及天下定,乃(却)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

55.内   本义是从外面进入到里面。

范仲淹推行新政,内(朝廷)外受阻。作《岳阳楼记》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戍边西北,内(内心)怀忧乐。弟子问:"先生内(家中)无锦衣,外无田产,亦苦否?"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6.期   本义是邀约相会。

尾生与女子期(约定)于桥下,洪水至,抱柱而亡。庄子叹:"期(期望)约过执,近乎愚。"管仲论:"不期(限定)时日,九合诸侯。"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尽美矣,又尽善也,期然(必然)之理。"韩愈云:"圣人无常师,期(期待)在明道而已。"

57.奇   本义是奇异、罕见。

韩信受胯下之辱,众以为怯。二十有奇(几),萧何奇(惊奇)其才,月下追之。井陉之战,背水列阵,出奇(奇兵)制胜。后遭疑而谋反,吕后诛之。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58.迁   本义是登高。

齐溪发愤读书,其友家贫,来信求援,迁(犹豫)未即复。及其迁(升官)也,欲助之,乃知其友已亡故。甚悔之,以至迁延(拖延)公务,遂左迁(贬官)岭南。

59.请   本义是谒见、拜见。

蔺相如奉璧使秦,秦王无意偿城。相如请(请求)示瑕,持璧睨柱曰:"臣头今与璧俱碎!"秦王乃召有司案图。归国后,廉颇宣言欲辱之,相如每请(请假)避道。后颇负荆而请(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60.穷   本义是尽、完结。

王勃作《滕王阁序》,挥毫立就。阎公初轻之,见"穷(穷尽)睇眄于中天"句,改容;至"穷(处境困窘)且益坚",拊掌;终篇"阮籍猖狂,岂效穷(尽头)途之哭",乃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然勃渡海溺亡,年未三十,岂非"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乎?

二、作文素材(神舟二十一)

神舟二十一载人飞船驶向星辰大海

新闻概述

2025年10月31日深夜,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搭载航天驾驶员张陆、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载荷专家张洪章3名航天员飞赴中国空间站。这是继神舟十六号后再次由3种类型航天员构成的乘组,涵盖“70后”“80后”“90后”三个年龄段,、6个月期间,乘组将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包括首次在轨啮齿类哺乳动物实验、空间材料科学研究等,还将实施出舱活动及设备维护任务,并迎来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二号的来访。

核心事迹

1、指令长张陆:12年积淀再赴苍穹的“坚守者”

2009年报名航天员选拔,2010年入选后历经12年艰辛训练,于2022年执行神舟十五号任务,完成4次出舱任务刷新纪录。

神舟十五号任务结束后,以“新人”姿态投入强化训练,因年龄增长体能恢复变慢,每天比年轻队友多花时间训练,最终以最优成绩入选并担任指令长。

熟悉太空生存细节,从食物固定到垂直如厕都了然于心,用经验为乘组保驾护航。

2、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从“航天器体检师”到最年轻航天员

硕士毕业后深耕航天器热试验领域,曾24小时轮班值守实验室,参与验证空间站核心舱热控系统,被称为“航天器体检医生”。

2018年报名第三批航天员选拔,2020年入选后攻克手动交会对接、水下训练等难关,在张陆指导下实现技术突破。

32岁执行飞天任务,成为我国最年轻的航天员,负责空间站设备维护与升级,期待在太空完成热学相关实验。

3、载荷专家张洪章:带着实验飞天的“科研追梦者”

研究生阶段带领团队耗时三四年,创新制备离子传导膜,打破进口依赖,为材料国产化奠定基础。

2018年首个报名载荷专家选拔,2020年入选后转变科研思维,从“自主创新”转向“精准执行”,以太极拳技巧应对离心机训练挑战。

此次携个人参与设计的科研项目飞天,负责空间科学实验的操作与数据采集,将空间站变为“太空实验室”。

名言金句

01.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02.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一田中芳树

03.航天这门活,地面工作做透了,天上就不会出问题。——张履谦

04.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一一齐奥尔科夫斯基

05.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

06.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一一黑格尔

07.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08.每一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揣航天梦,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实现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足迹。

09.我们是“砺箭21”,经过磨砺淬炼后,将像火箭一样锐不可当,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神州二十一指令长张陆

10.不论大地风雨,还是星河浩瀚,我们都将同舟共济、奋楫扬帆。——神州二十一指令长张陆

11.能够将个人梦想融入祖国航天的辉煌征程,这是时代赋予我的最大幸运。——神州二十一航天员武飞

12.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神州二十一航天员武飞的座右铭

13.做国家需要的事,做国家需要的人。——载荷专家张洪章

14.我们将以星辰为伴、以使命为荣,将小家的团圆梦融入祖国的万家安。——航天员武飞

作文角度及运用示例

(一)科技自立自强

从技术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中,体现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与实践路径。

素材支撑:

神舟二十一号3.5小时快速对接技术较早期任务实现质的飞跃,从两天到3.5小时的对接时长变化,背后是导航控制、推进系统等多领域的协同突破;张洪章团队历时三四年攻克离子传导膜技术,打破进口依赖,与航天工程团队自主研发舱外服延寿技术形成呼应;27项在轨科学实验中多数为国内首次开展,彰显我国航天科研从“跟研”到“原创”的转变。

立意角度:

①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②自主创新需要长期积淀与系统布局;③科技自立是国家强盛的战略支撑。

(二)传承与创新

素材支撑:

指令长张陆带着神舟十五号的飞行经验,指导武飞完成水下训练等难关,实现技术与经验的传承;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在历代神舟任务基础上迭代升级,而“三船三舱”构型是对空间站建设理念的创新发展;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航天梦,到90后武飞的太空征程,家国情怀与探索精神一脉相承。

立意角度:

①创新是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②精神传承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③老中青接力彰显事业发展的连续性。

(三)青春与担当

素材支撑:

32岁的武飞成为最年轻飞天航天员,从北航学子到航天工程师,用青春汗水浇筑航天梦,践行“用百分百努力回报时代”的誓言;张洪章在青年时期确立科研报国理想,深耕新能源材料领域终获突破,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的统一;武飞“双脚踩实土地,双眼仰望星辰”的感悟,诠释了当代青年的务实与远志。

立意角度:

①青春的价值在于与国家同向同行;②青年成长需在深耕中积淀力量;③新时代青年当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

(四)细节与卓越

素材支撑:

发射时间精准到分,是多轮气象监测与轨道计算的结果;3.5小时快速对接的实现,依赖于导航系统的每一个参数优化;武飞为提升手动对接精度反复请教练习,张陆对每一项训练都追求最优成绩,细节打磨造就成功;舱外服延寿技术的突破,源于对材料性能与使用数据的细致研究。

立意角度:

卓越始于对细节的敬畏;伟大工程是无数细节的系统集成;精益求精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五)梦想与实干

素材支撑:

张陆12年训练终圆飞天梦,二次出征仍以“新人”姿态全力备战;武飞从实验室值守到航天员选拔,用数年坚持实现太空梦想;张洪章团队三四年反复试验,让离子传导膜技术从理想变为现实;航天工程团队为“三船三舱”构型,在发射场、测控等多个领域默默耕耘。

立意角度:

梦想为实干指引方向,实干让梦想落地生根;伟大征程始于一步一印的积累;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

(六团结协作

素材支撑: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全系统联合演练,发射场、火箭、飞船、航天员四大系统协同联动,将“万人一杆枪”的理念落到实处。从气象监测人员精准预判发射窗口,到燃料加注岗位严格把控参数,再到测控团队全程护航,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如同精密仪器的零件,虽各司其职却又紧密相连。正是这种“零失误、零差错”的协同,造就了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

运用示例:

苍穹之上的每一次成功,都源于地面上的协同交响。神舟二十一号的完美发射,是“人船箭地”四大系统无数工作人员的心血结晶:气象专家为锁定发射窗口反复研判,燃料加注人员为精准控制参数全神贯注,测控团队为全程护航时刻值守。没有哪个人能独自成就航天伟业,正如没有哪个部件能单独支撑飞船飞天。这种“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的协作精神,正是中国航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从科研实验室到发射场,从地面测控站到太空空间站,无数人形成的责任共同体,托举起了中华民族的航天梦。

三、最新联考作文满分范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余华说:“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漓江文学奖获得者刘楚昕在获奖感言中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痛苦,回头想想,都是传奇。”有网友评论,现在很多人沉迷游戏,热衷于《传奇》,回头想想,都是痛苦。

达·芬奇说:“差距是一切变化的动力。”

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立意】

1.正视差距,化痛为力,书写人生传奇。2.逃避虚幻“传奇”,直面现实差距。

3.差距为动力,痛苦孕传奇。4.拥抱差距之痛,驱动自我蜕变。

5.差距恒存,动力不息,传奇可期。

【优秀范文】

1.以差距为阶,渡痛苦成诗

庄子有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万物各有其时,亦各有其界。有人天赋异禀,如鲲鹏展翅,一举千里;有人平凡如苔,默默生长,不为人识。贫富之差、智愚之隔、机遇之多寡,皆如影随形,构成我们生存的真实世界。诚如余华说:“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确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差距交织的世界中。达·芬奇也说:〝差距是一切变化的动力。”故吾认为,差距并非命运的终点,而是生命的起点,唯有正视它,驾驭它,方能在痛苦的熔炉中炼出传奇的金身。

毋庸置疑,差距会让处于落差的人感到痛苦。《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这看似冷漠的秩序中,有人生于金阶玉砌,有人长于荆棘荒原。当旁人的起点成为你遥不可及的终点,一种深刻的无力与彷徨便悄然蔓延。更甚者,差距往往如无形之手,操纵着资源的流向与机会的门槛。教育、财富、人脉这些看似公平的赛道,实则暗藏倾斜。于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虹吸效应”如铁律般碾压着微弱的希望。在这样的现实中,痛苦不仅是情绪的波动,更是一种存在的困境,我们仿佛被抛入一个不属于自己的舞台,演着一出没有剧本的戏。

然而,逃避差距,无异于掩耳盗铃。若如那沉迷虚拟世界的“避世者”,以短暂的欢愉麻痹现实的落差,终将在岁月的审判中沦为彻底的失败者。《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唯有直面差距,才能看清自我与世界的真实距离。逃避,不过是把今天的痛苦,延期为明天的悔恨。

真正智慧的人,懂得将差距化为内在的动力,将痛苦转为精神的燃料。痛苦如刀刃,削去的是虚浮的安逸,留下的是坚韧的骨骼。正如漓江文学奖获得者刘楚昕在获奖感言中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痛苦,回头想想,都是传奇。”司马迁遭宫刑之辱,面对人生前后起伏的巨大痛苦,却能在屈辱中铸就《史记》的千古绝唱;史铁生身困轮椅,无法与常人一般活动自由,却以思想之深邃启迪世人。他们并非没有痛苦,而是在痛苦中找到了超越痛苦的方式。正如尼采所说:“那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痛苦激发出人最深层的生命力,那是一种不愿沉沦、不甘平庸的原始欲望。从个人到民族,从文明到时代,莫不如此。

当然,我们也不应让差距定义全部的价值。每个人都是一颗独特的星辰,不必活在他人的轨道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却在南山下找到了心灵的栖居;杜甫一生漂泊,却在苦难中写出了“诗史”般的篇章。若一味以外在标准衡量自我,则易陷入“他者的牢笼”,失去生命的本真。差距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阶梯,却不该成为我们心灵的枷锁。

因此,行走在这差距林立的人间,我们既要看清脚下的沟壑,也要仰望头顶的星空。唯有将差距视为淬炼而非诅咒,将痛苦视为过程而非结局,我们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不为差距所困,反以差距为舟,渡向那属于我们自己的、熠熠生辉的传奇。

2.以差距为帆,渡痛苦之海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蜷缩在救生艇上,望着无垠海面——巨浪是猝不及防的痛苦,海平面的落差是无法回避的差距,而他紧握的船桨,正是对抗困局的勇气。人生如这片瀚海,差距与痛苦如影随形,唯有以差距为动力之帆,方能冲破痛苦的浪涛,抵达属于自己的传奇彼岸。

差距之海既涌痛苦浪涛,亦藏前行暗流。

余华所言“巨大的差距”从非空洞概念:古有司马迁面对“刑余之人”与“士大夫”的身份差距,承受着锥心痛苦却笔耕不辍;今有谷爱凌正视自身与顶尖选手的技术差距,在训练中摔倒百次仍反复打磨动作。差距带来的落差感诚然会催生痛苦,但这种痛苦并非绝境——它恰如海面下的暗流,看似汹涌却暗藏推动航船前行的力量,只是需要我们有洞察其本质的清醒。

沉迷虚幻避风港,终被现实浪涛吞没。

当有人在现实差距前畏缩,便会一头扎进虚拟世界寻找慰藉。就像网友所指,那些沉迷游戏《传奇》的人,在虚拟的升级与胜利中逃避现实差距,可当屏幕熄灭,学历、能力的落差带来的痛苦只会愈发尖锐。清末的“天朝上国”论,何尝不是一种集体性的“虚幻沉迷”?因回避与西方的科技差距,最终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被现实击碎。逃避从不能消弭差距,只会让痛苦的浪涛最终将人吞噬。

借差距动力为帆,于痛苦浪中搏出传奇航程。

达·芬奇“差距是变化的动力”一语道破关键。华为面对芯片技术的差距,以“十年磨一剑”的韧性投入研发,在制裁的痛苦中突破封锁;梵高生前承受着画作无人问津的差距之痛,却始终以差距为标尺精进技法,最终其作品成为艺术史上的传奇。他们都未被痛苦裹挟,而是将差距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在与浪涛的搏击里,把痛苦的经历刻成了传奇的印记。
当下,不少年轻人面对就业、学历的差距陷入焦虑,有人选择“躺平”逃避,有人沉迷短视频的虚拟满足。可时代从不会等待逃避者——从“双一流”高校的学子组团攻克技术难题,到返乡青年正视城乡差距发展特色农业,无数人正以行动证明:正视差距、驾驭痛苦,方能跟上时代的浪潮。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结尾,派回望那段海上航程,曾让他恐惧的巨浪与落差,都成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传奇。人生亦然,不必畏惧差距掀起的痛苦浪涛,只需扬起差距赋予的动力之帆,终能在劈波斩浪后,笑着说一句:那些曾让我痛苦的,都成了我的传奇。

阅读全文
【晨读素材】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6期)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