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

议论文主体段写作技巧

分享:杨老师 10-10 写作技巧 下载支付:1.00点

一、主体段基本结构:中心句、材料句、阐释句、分析句、结论句

【经典语段】

每一滴汗水闪耀着成功的光芒。【中心句(分论点)】正如幼鹰的一次次挥翅腾跃都是见证着一代天空之主的成长,银杉的一圈圈年轮都陈述着一个智者的沧桑经历。而今我们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莹碧地折射着成功的光芒,是我们付出及回报的勋章。【阐释句(过渡句)】坚持坚守铁路建设一线,不厌其烦地规划设计居庸关隧道,汗水见证了詹天佑开辟京张铁路的伟业;随时有生命危险,烈日炎炎下奔走于沙漠之中,汗水见证了林义杰战胜了撒哈拉的荣耀;酸痛的双脚一次又一次敲奏琴键,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超强度练习,汗水见证了刘伟金色唯也纳的喜悦。【材料句(摆事实)】不要惧怕付出汗水,不要怀疑付出之后而没有回报。因为没有白费的努力,没有白流的汗水。只要你付出了足够多的汗水,成功就会很自然地到来,如开闸的绵绵不绝春水。【分析句(讲道理)】到那时,回首来路,你会欣喜的看见,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成功的光芒。【结论句(总结句)】

 

【理论小结】

中心句(分论点):它是全文的“灵魂”,或是段落的“眼睛”。好的中心句必须紧扣主论题,或揭示主旨,或点明中心,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阐释句(过渡句):对中心句的内涵作补充性阐释,对原材料的內容作概括性或具体化阐述。

材料句(摆事实):用事实类材料或言论类材料论证中心句。

分析句(讲道理):独立于材料句之后,也可以与材料句互相融合,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呈现。围绕论证中心,选择分析角度和方法。分析的基本角度(原因、影响、实质等),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等)。

结论句(总结句):结论句的主要写法有照应式、提升式、号召式和展望式等。

 

二、主体段变式结构

变式一 常规式: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例段:扬长避短,成就辉煌。(观点句)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扬自己所长,避自己所短,而不能一味地去补自己的“短板”。(阐释句)史铁生原本要当运动健将,可19岁那年无情的上帝夺去了他健美的双腿,文学成了他活下去的理由,他也为文学的天空增添了最瑰丽的云朵!(材料句)残疾,那可是人生最大的短板啊,上帝可以剥夺他站立的权利,可无法剥夺他爱思考、爱文学的习惯,生命中的长板还在,正是靠这块长板,他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学辉煌。(分析句)人应当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主攻方向,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如此当然也最容易成功。(结论句)

 

变式二 增强式: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1+分析句1+材料句2+分析句2+结论句

例段: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1)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1)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2)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2)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变式三 铺排式:观点句+阐释句+排比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例段:有人总觉得宁折不弯才称得上勇敢,而宁弯不折则有懦弱之嫌。其实,宁折不弯未必都有价值,宁弯不折也未必都是消极的明哲保身。(观点句)许多时候,它是审时度势的明智,是一种力量的过程。(阐释句)勾践深通此道,屈辱求和,终于灭吴称霸;刘邦深通此道,自甘下处,终于汉立楚亡;毛泽东深通此道,土地革命时期,被民团抓获,他用两块大洋买通押解,得以逃脱厄运。(排比材料句)如果勾践坚守宁折不弯的信条,就不可能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佳话;如果刘邦坚守宁折不弯的信条,就不可能有“开创王朝四百春”的历史;如果毛泽东坚守宁折不弯的信条,那一次吉凶就很难预测,中国革命很可能就会失去一位英明的领袖。(分析句)须知,我们的目的是消灭敌人,而不是消灭自己;惜生怕死应当是人之常情,而非罪孽。(结论句)

 

变式四 对比式:观点句+阐释句+正面材料句+反面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例段:有人说,幸福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自己“过”出来的。(观点句)诚哉斯言,弱者自强不息、笃行不怠,也能与幸福撞个满怀。(阐释句)你看,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一双脚,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胼手胝足地奋斗,将黯淡无光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正面材料句)反观某些自甘躺平的人,他们四肢健全,身强力壮,却庸庸度日,将有滋有味的日子过成了白开水般。(反面材料句)人残心不残,苦难面前不低头,便能从苦日子里“过”出幸福来。心残人不残,好日子不当好日子过,永远与幸福无缘。(分析句)还是那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结论句)

 

变式五 正反式: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正面分析句+反面分析句+结论句

例段:失败是有层次的,即使一败涂地也不应当放弃。(观点句)一败涂地固然不是寻常败绩,但也不同于全军覆没,完全有东山再起的可能。(阐释句)曹操赤壁大败,八十万大军折了大半,大伤了曹魏元气,但毕竟他们实力雄厚,休养生息几年,最终还是灭了蜀、吴。(材料句)正因为心不死,志不灭,有一线生机也不放弃,曹操才最终消灭了蜀、吴。(正面分析句)试想,如果当初曹孟德也学楚霸王,羞于见江东父老,一头跳进江里,那还有后来的一统大业?(反面分析句)所以,我们不妨学学曹操,即使一败涂地时也别灰心丧气,以为天就要塌下来了,而要重整旗鼓,从头干起,这样“天不灭曹”的厚爱说不定也会落到你的身上。(结论句)

 

变式六 融合式: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分析融合句+结论句

例段: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观点句)这正应了那句名言: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只有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才能风生水起、事半功倍。(阐释句)阿里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的市场,得益于依靠众多科技类公司的先进技术所推动的互联网时代,而阿里所做的,则是在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纵横捭阖,营造自己的生态系统。没有中国的背景,阿里何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不是因为互联网时代,阿里何以能够在互联网经济中如鱼得水?(材料、分析融合句)一个英雄的出现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造成的,过分夸大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难免陷入老师唯心主义的泥潭。 (结论句)

 

变式七 简化式: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

例段:自信,但不能盲目。(观点句)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材料句)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分析句】

 

变式八 引言式:观点句+引言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例段:开端决定终端,入手决定出手。(观点句)《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合抱之木”,不可谓不“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远”。然而,这“大”“高”“远”,都是从“毫末”“累土”“足下”开始的。(正面分析句)不自“毫末”,何来“合抱”?不起“累土”,哪来“九层”?不始“足下”,何以“千里”?(反面分析句)可见,“始”之重要,一切贵在“始”。(结论句)

例段:积累是生命的年轮。(观点句)《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合抱之木”,不可谓不“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远”。然而,这“大”“高”“远”,都是由“毫末”“累土”“足下”一点点累积而成的。(正面分析句)没有“毫末”之积,何来“合抱”之大?没有“累土”之积,哪来“九层”之高?没有“足下”之积,怎至“千里”之远?(反面分析句)可见,成功贵在“积累”。(结论句)

例段: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精髓。(观点句)《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合抱之木”,不可谓不“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远”。然而,这“大”“高”“远”,都是由“毫末”“累土”“足下”一点点发展而来、累积而成的。这“大”“高”“远”中分别包含着“小”“矮”“近”,“小”“矮”“近”中则分别孕育着“大”“高”“远”;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交错共生。(正面分析句)没有“大”,也就无所谓“小”;没有“矮”,也就无所谓“高”;没有“远”,也就无所谓“近”(反面分析句):可见,大小、高矮、多少、远近等等都是辩证统一的。(结论句)


主体段美化方法

一、运用修辞手法

排比手法能使语言更有气势,内容更加丰富;

比喻手法能使说理通俗易懂,利于读者理解;

引用名人名言能提升立意高度,突出说理的权威性。

【示例】科技之光,让我们在支付高铁和共享单车时都更轻松。只需手机即可完成的移动支付,这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每一处的便捷,也是“中国速度”下细致的关怀。掏出手机,走上高铁,轻轻扫码,骑走单车。高铁如树干,单车如枝叶,而移动支付如同其中脉络,为树带来无穷的活力。中国这棵大树,是迅速生长的,也是绿意盎然的。(《科技之光,照耀九州》)

【评析】先用三个比喻句揭示高铁、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之间的密切联系;再以大树为喻,展现在科技之光照耀下中国迅速发展的蓬勃生机。比喻手法的运用既能增添文采,又能使论证具体深刻。

二、选用灵活句式

长句内容丰富,准确严谨;短句节奏感强,简洁明快;

整句气势贯通,音节和谐;散句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陈述句利于叙例,疑问句利于表达感情,引起读者思考。

【示例】中国电影之巅峰便是获得戛纳大奖的《霸王别姬》,它让世人看到京剧之魅力,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程蝶衣便是这样的“疯魔”。那眉心一点朱砂痣,是你放不下的眷恋;那拿起刀枪剑棍的英勇,是你为国杀敌的豪情;那一张张花白的小丑脸,是讥讽贪官污吏的内心独白。一出戏,一座台,唱遍的是天下苍生,言不尽的是千年艺术传统。它不像流行音乐,缱绻轻靡;它不像西方歌剧,夸张十足;它不像古典音乐,庄重严肃。它像一个千面镜,有血有肉,有故事还有酒。这便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创新,接受时代熏陶,放射既古老又现代的光芒。(《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

【评析】分析句,以整散结合句式,在对比中凸显京剧的丰富内涵。作者对京剧的深挚之情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示例】你是否沉浸在电视网络上获取全球天气的便利中,却早已遗忘庭前静观云卷云舒的坦然乐趣?你是否醉心于轻点鼠标即知万千生物的进化历程、纲目属种,却不曾细嗅蔷薇的暗香浮动?你是否偏安于水泥森林的一隅,满足于隔着厚厚的玻璃远远地观望着自然,却未想过挣脱这高科技的牢笼,与天地同呼吸、共起舞?我们的心啊,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了自然。当自然仅仅化成屏幕上的数字幻影,它便抽离了我们的心,留下的是干涸,是机械,是缺少感知自然美的生命。若想真正徜徉于自然之中,唯有将一颗心放逐自然,让它流转于乡野田园、茂密森林、高山溪涧、渺远天际,心贴近了自然,自然才会款款而来。(《心近,自然来》)

【评析】作者打破以陈述句转述材料的常规方式,连用三个疑问句,并独立成段,概括生活中人们心灵远离自然的现象,使下文分析消极影响、提出中心观点更具针对性,也容易激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

阅读全文
议论文主体段写作技巧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