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晨读素材 > 高二年级

高二年级

【晨读素材】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8期)

分享:杨老师 11-15 高二年级

一、120文言实词积累(71-80

71.使   本义是命令。

张骞使(出使)西域,为匈奴所执十年。持汉节不失,后得间西走,至大宛。大宛王问:"汉之使(使者)何如?"骞曰:"富庶甲天下,愿大王遣使(派遣)与汉通。"归献葡萄种,武帝嘉之,复使(让)求天马。班固赞:"凿空之举,使(致使)万国来朝。"

72.是   本义是对的、正确,与“非”相对。

墨子见染丝者叹:"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杨朱问:"然则人之性本无善无恶乎?"墨子曰:"此非吾所谓也。譬若筑墙,能筑者筑,能实者实,是(这)为兼爱。"庄子评:"墨子是(认为对)是(正确)而非非,终未免乎累。"

73.适   本义是到……去。

孔子适(到)楚,接舆歌而过:"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子欲与之言,趋而避之。适(恰好)逢陈蔡之困,弟子愠见。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适(刚才)闻楚昭王将聘孔子,令尹子西曰:"孔子贤,非楚之福也。"王遂止。

74.书   本义是写(字)。

蔡邕见王粲,倒屣迎之。客问故,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后粲著《登楼赋》,邕已殁。曹丕论:"书(书写)奏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然观建安七子,唯粲能兼之,岂非邕慧眼识书(书籍)乎?

75.孰   本义指熟(的),通“熟”。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孰(谁)杀之,一也。"后齐伐燕,王问:"孰(哪个)可以伐之?"孟子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76.属   本意是连接、继续。

屈原既黜,属(撰写)《离骚》。渔父见而问之:"何故怀瑾握瑜,自令放为?"原曰:"吾属(是)三闾大夫,岂随波逐流?"后投汨罗,贾谊过湘水,作赋云:"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属(属于)君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77.数   本义是数目、数量。

祖冲之算圆周率,数(计算)月不辍。子暅之问:"父何苦究此?"答曰:"历法差之毫厘,数(天数)失千里。"后造《大明历》,帝令群臣议之。戴法兴曰:"古人制章,万世不易。"冲之驳:"信古而疑今,岂知数(规律)理无穷?"

78.率   本义是捕鸟的网。

李靖率(带领)三千骑袭突厥,众谏:"兵少道险。"靖曰:"兵贵神速,此韩信所以破赵也。"夜袭定襄,颉利惊走。太宗喜:"昔李陵提步卒五千,率(大致)不免降虏。今靖以轻骑三千,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79.说   本义是说明、解释。

韩非作《说难》,谓:"凡说(游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入秦说(劝说)存韩,李斯谗之。狱中上书:"臣非欲说(取悦)于王,实为秦谋。"然终饮鸩死。司马迁叹:"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80.私   本义是私人的、自己的。

孟尝君使冯谖收债于薛,谖尽焚券书,曰:"君家所私(私有)者珍宝,所缺者义耳!"后孟尝君罢相,薛民扶老携幼迎之,乃悟。王安石评:"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然冯谖市义,可谓有私(个人)远见矣。"

二、选择性必修第三单元“多样文化”主题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独自成长的大卫·科波菲尔到无人理解的聂赫留朵夫,从孤身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圣地亚哥到命运诅咒的奥雷里亚诺家族,都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生命形态。他们有的是物理上孑然一身,有的是精神上无人对话,有的在孤独中倔强成长,有的在孤独中自我安慰。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与人的联系更加容易,可孤独感却并未因此减少。罗兹曾说:“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南森说:“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你如何理解孤独?人应该如何面对孤独?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审题指导】

第一段通过大卫·科波菲尔、聂赫留朵夫、圣地亚哥和奥雷里亚诺家族的生活状态,引出了材料的核心“孤独”,并指出了“孤独”的内涵,孤独可以是物理上的孑然一身,也可以是精神上孤独。我们该如何面对孤独了?有的人坦然面对,在孤独中倔强成长,有的人在孤独中自我安慰。

第二段指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与人的联系更加容易,但是人却更加孤独了,由此引起学子们的思考。然后自然而然提出写作任务,你如何理解孤独?人应该如何面对孤独?

任务明确,审题立意,我们可以认可孤独,也可以不认可,并明确表明该如何面对孤独即可。

【范文参考】

独自闲行,独自吟

孤独,是人类面对的一个挑战,也是人类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那什么是孤独呢?它可以是孑然一身或身边缺少家人或朋友相伴,如老人圣地亚哥只身一人与鲨鱼搏斗的孤独,又如科波菲尔成长路上的无人陪伴的孤独;这种孤独我们称之为物理上的孤独;它也可以是人生路上的踽踽独行,内心世界的鲜有人涉足,如聂赫留朵夫准备分出田地时的无人理解,又如格里高尔变为甲虫后遭家人嫌弃,这种孤独,我们称之为精神上的孤独。

物理上的孤独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孤独,科学家们有时常需要一个人“宅”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但他们有着志同道合的同行共同在科学中汲取快乐,因此他们并不从精神上感到孤独。同样,物理中的“热闹”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冷清”,《三体》中的面壁者身边不乏顾问、粉丝等人,但他们仍因无人理解他们的行为而孤独,大刘把这种孤独称为“面壁者的孤独”。

物理上的孤独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面对自己,不断前行,也能在精神生活中获得满足。作为我国唯一未执行过飞行任务的现役航天员,邓清明有着长处孤独的心理准备,他的训练过程注定是孤独的,但他在训练过程静下心来,勇于面对自己的境遇,客观找到自己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在技术等方面不断前行,才有了大众心里那仰之弥高的“备份英雄”。物理上的孤独像一块于亘人生路上的巨石,如果心中无信念,不勇敢面对自己,止于原地时,这石头就是绊脚石;但若反之,它也可以成为垫脚石。罗兹说:“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人们需要独处的时空,以面对自己。

精神上的孤独往往蕴含着更勇敢更清醒的追求,当我们在精神上感到无人理解时,我们更应坚守初心,坚定信念。从屈子“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慨叹,到荀彧面对溜须拍马的汉朝群臣时阻止曹操加九赐的断然一喝;从南宋末年“众城几陷,唯余杨州等数城尔”的南宋忠臣誓死不降,到为救吃人血馒头的愚昧众生而以己之血荐轩辕的革命者……他们都感受着时代黑云下的精神孤独,但他们绝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守初心,坚定信念,最终得以流芳百世,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漫漫人生路,总有几段注定只能一个人走,我们注定是孤独的,但我们只有面对自己,坚守初心,“衣带渐宽终不悔”,才能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

且独自闲行,独自吟。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自我抗争,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自己,走向精神的复活;《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与命运抗争,历经艰辛,不甘沦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自然抗争,遭遇各种鲨鱼的五次攻击,舍命相搏,精疲力竭,最终拖着一副鱼骨回到港口;《百年孤独》中,马孔多人民与失眠症抗争,用高度警醒和坚强毅力,为所有物品都贴满标签,最后却在梅尔基亚德斯的帮助下重拾记忆。

故事主人公与自身命运或外界环境进行抗争,有的凭借艰苦的毅力找到了人生意义,有的拼尽全力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他们都为读者带来了精神力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抗争”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则材料中的四篇小说都来自于选择性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外国小说单元。这一单元的小说创作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小说人物形象迥然,故事情节各异,却都闪耀着“抗争”的精神力量。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自我抗争,成功走向精神的复活;《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与命运抗争,成功地成为一名作家;《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自然抗争,最终拖着一副鱼骨回到港口;《百年孤独》中,马孔多人民与失眠症抗争,最后却依靠梅尔基亚德斯的神秘药水重拾记忆。这就是材料中所说的——“有的凭借艰苦的毅力找到了人生意义,有的拼尽全力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

可是材料也提醒我们,不管抗争对象是自我内心还是命运遭际,抑或是外界环境,也不管抗争的结果是心想事成,还是事与愿违,抑或是柳暗花明,抗争的精神本身都深深地打动和启发了读者,为读者带来了精神力量。

鲁迅的话印证了这一点。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心态上,面对厄运,要微笑地乐观对待;二是行动上,面对不幸,要勇敢地全力抗争。

综合分析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思考的方向有:

1.人与自我的抗争能让人自我和解;人与命运的抗争能让人挣扎求存;人与环境的抗争能让人战胜困难。人如何在矛盾选择中征服内心的软弱、胆怯、犹豫,如何在命运的打击中锻造强大内心迎来新生;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利用条件克服艰难,都源于抗争的精神力量。

2.人生的抗争无处不在。比如,与自然灾害抗争。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光辉诗篇,从“大禹治水”到“瓠子堵口”,从都江堰到贾鲁河,从唐山汶川地震到湖南河南洪涝,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令人敬畏,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光辉诗篇。又比如,与病毒抗争。2020年来,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在整个地球,全球各国人民在抗击疫情方面都付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奋战,众志成城,在神州大地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感动天地的抗疫史诗。

3.抗争不仅需要乐观坚强的强大内心,也需要艰苦卓绝的实际行动。正如鲁迅所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笑对困厄是心态建设,是基础;勇往直前是行动支持,是升华。

4.抗争精神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抗争精神不仅能让人在绝望中生出希望,在困境中柳暗花明,还能帮助人不断前进,攀登人生的新高度。

5.抗争精神对国家进步和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百年前的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革命先辈与列强抗争,与落后抗争,与日寇抗争,与饥荒抗争,与天灾抗争,与病毒抗争……在抗争中我们洗刷耻辱,实现民族解放;在抗争中我们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在抗争中我们改革开放,发展文明坚定信仰;在抗争中我们自立自强,在民族复兴的道路阔步昂扬。

【范文参考】

在激流中奋起抗争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对于故事中人物的抗争的描述。《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与自然抗争;《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自我进行抗争,他们的抗争都体现了刚毅与乐观的精神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从人类诞生之日开始,我们就在与自然抗争,进入文明时代后,我们又在与贫穷、压迫、剥削等人类社会中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抗争。可以说,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不断抗争并征服自然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社会和自身不断抗争的历史。

抗争精神是人类的天性。在“适者生存”的森林法则中,唯有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的个体才能存活;在漫长而复杂的进化中,唯有善于与自然、命运抗争的人类才能脱颖而出。抗争精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每一个人都具备抗争的勇气和能力。

抗争是人们对于现实的不满的表达,也是人们对于梦想和希望的追求。不满于现实,便用抗争来改变;寄梦于未来,便用抗争来创造。古往今来,大量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理想奋起抗争。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第一次伟大的抗争;革命者们的“横眉冷对千夫指”,是中国近代无产阶级为推翻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伟大抗争;新中国人民的“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则是现代中国人民与落后的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抗争。不懈的抗争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坚持的努力让我们离梦想的距离越来越小。

抗争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论结果如何,抗争都是对人们奋斗精神的证明,都是对人们变革勇气的诠释。《老人与海》中老人的抗争虽然失败,但其在抗争中体现出来的“硬汉精神”,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失败的抗争并不可怕,在抗争前就被击垮才让人羞耻。历史上太平天国的抗争,黄花岗起义的抗争,护国护法运动的抗争,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但这些抗争,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贡献,对于人类精神财富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不应害怕失败,即使是希望渺茫,也应该全力以赴。相对而言,我们还是能得到最大化的改善。这便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抗争是有目的的,恰如远行的航船有灯塔的指引。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才能有有效的抗争。只有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才能防止迷失方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国民党为什么失败?他们在抗争中被利益蒙蔽,在各种诱惑的迷雾中失去了航向,最终违背了初心,成为了他们过去所要抗争的对象。时刻保持着最初的目标,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都随时将目标与行为相联系,才能够坚定不移地抗争。

抗争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方式,而在当下,许多人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抗争。当今社会确实如激流般快速发展,抗争难度很大。但我们只有奋起抗争,才能为自己开拓最广阔的天地。

阅读全文
本资料打包下载 下载支付:2点
【晨读素材】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8期)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