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提起中医药,第一反应会想到什么?是散发着淡淡药香的老药铺,还是望闻问切的年迈医师,抑或是煮沸的药炉、苦味的药汤?事实上,中医药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浙江省中医院研制“乌梅荷叶饮”,上线24小时售出115万单,年轻购买者占比80%以上;河南东济堂中医馆开设食养厨房,提供桑葚山药羹、茯苓煎饼等特色药膳,吸引众人排队品尝;某社交平台上,八段锦跟练视频达到数百个,有的播放量达数千万次……从养生茶饮到草本精油,从针灸刮痧到健身疗法,越来越多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收获青睐与支持。随着中医药文化日益融入大众生活,“老中医”焕发出新活力。
找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新需求的契合点,是中医药历久弥新的关键。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防治未病等理念,这与时下大众追求营养保健、养生休闲的健康目标不谋而合。比如,针对白天工作的上班族,多地中医院增设推拿科夜门诊,提供理疗、牵引等服务;瞄准20—40岁人群的脱发问题,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推出低价养发饮,高峰时一日开出14万帖。聚焦养生需求、关注健康痛点,深挖中医药文化的健康理念内涵,“老中医”就能找到发展新路径、绽放时代新风采。
中医药之所以引发关注,也与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有关。过去中医药“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中医药拥抱“国潮”概念,开辟出更多应用场景与产品类别。在广西,南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制作包含甘草、薄荷、莲子等的中药材耳饰,受到年轻女性欢迎;在北京,白塔寺药店推出香薰布偶、莲蓬药锤、中药柜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变身网红打卡地;在四川,成都一家商店开发枸杞拿铁、陈皮拿铁等“草本咖啡”,引来不少市民尝新……把握潮流、丰富载体,有利于中医药文化提升“能见度”、增加吸引力。
“药香也怕巷子深”,中医药要实现活态传承,少不了话语体系的创新与传播形式的拓展。线上,许多中医师开通新媒体账号、拍摄短视频,就网友关心问题答疑解惑;《中国中医药大会》等电视节目,趣味讲解中医药知识。线下,中医义诊活动比比皆是,方便群众就近免费享受“把脉问诊”服务;中医药科普读物层出不穷,一些地区专门编撰面向青少年的文化读本,推动中医药知识进校园、进课堂。以健康理念为基础,以治病扶伤为关怀,通过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阐释,中医药文化正走进千家万户,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在实践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传统中医药已经走上了一条焕新之路。同时也要看到,无论形式上怎么创新,守正永远是中医药的立身之本,中医药文化传播必须把健康理念放在优先位置。消费者也应注意,对于含有中药成分的产品,购买时务须看清说明。既追求多样性和新颖性,也保证适用性和安全性,持续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才能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大有可为。继续探寻时代价值、传承文化精华、坚持守正创新,中医药事业定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摘编自常晋《擦亮中医药文化瑰宝》)
材料二:
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但作为一个中药产业大国,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却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我国的中药交易额占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不足5%。韩国和日本则占到了25%,而他们所用的原料大都来自中国。
去年,我国药材产量达全世界90%以上,中药材净顺差达到2.38亿美元,但是中成药逆差达到了3.9亿美元。这种情况引起业界人士的担忧,中药现代化的呼声愈来愈高。
如何推进中药的现代化?中药现代化就是指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按国际认可的标准规范进行研究、生产、管理,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但自己生产的中药却没有得到世界的承认,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我国的中药材跟世界上的植物药比较起来,首先是质量处于劣势,究其原因,还是相关研究没有跟上。长期以来,我国的药物栽培种植都是粗放式的,属于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质量难以保证。
栽培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我国的中药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疲软;再是种子、种苗没有完全实现优良品种。徐教授说,我们的农作物一直有良种,唯独中药材的良种研究滞后,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比如,近年从市场上反馈的信息显示,我们的中药重金属、农药残留量超标,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造成质量极不稳定,这样的产品卖不出去是可想而知的。
相关组织要不断加强对出口中药商品的规范管理,特别是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有毒物质限量方面,参照食品进行限制,并普遍遵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原则,对含野生动植物成分的产品进行监管。
我国作为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国,如果不能“以我为主”根据中药特色率先推行先进的中药标准规范,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地位,所以,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推进中药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摘编自朱尧利《广州中医药大学徐鸿华教授呼吁:“国药”振兴要从源头入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散发淡淡药香的老药铺、望闻问切的年迈医师等是中医药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印象。
B.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日益融入大众生活,“老中医”也焕发出新活力。
C.虽然韩国和日本所用的中药原料大都来自中国,但他们在国际上交易额却高于中国。
D.如果我国中药种子、种苗完全实现优良品种,那中医药就一定能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医药要开发新产品,开辟更多应用场景,在时代潮流中为世人所认识、认可。
B.中医药既要通过恰当方式积极面向广大青少年,又要设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C.中药现代化是指要按国际认可的标准规范研究、管理、销售,以适应社会需求。
D.近年我国中药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量超标、质量极不稳定,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所说的提高“我国的中药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的一项是( )(3分)
A.要远离粗放式的栽培种植,扩大规模,保证质量。
B.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对出口中药材的规范管理。
C.各级中医从业人员聚焦养生需求、关注健康痛点。
D.在广泛实践中牢固树立形式创新大于一切的观点。
4.材料一末段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的主题是“振兴中医药”,请你根据材料向大会献计献策。(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溪
倪学礼
花溪是蒙古族,公公一家是汉族,并且几代都是洪浩尔沟的护林员。她嫁过来时,男人已经接替公公的班。她跟男人结婚刚满两年,有一天男人背着一杆火药枪去巡山,就再也没有回来。她和公公、婆婆就在护林站的两座小木屋里一直等啊等。等了一天,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他还是没回来。等了满满两年时,花溪接替男人成为护林员,吃起公家饭。
一天晚上,她走出自己的小木屋。月亮升高,花溪在草地上的影子缩短。她一边蹙着鼻翼一边起身,走到一丛杏树旁,伸手在叶子里摸索一下,摘掉两个晚熟的杏子,用手随便擦擦,就吃了。一股甘冽又清爽的感觉涌遍全身。她再次伸出手,犹豫一下,又缩回。她是在跟松鼠、狐狸抢夺食物呀,已经多吃多占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拍拍自己的脸蛋。
花溪不知走了多少路,终于来到这片广阔无垠、无拘无束、不屈不挠的草原上。
花溪躺在草地上,半闭眼睛,一边望着苍穹,一边让自己平静下来。在她眼前,金色的星星你挤我,我挤你,都想发出最后一点光芒。
一颗流星滑落。
男人就是在四年前的这个夜晚失踪的。花溪这两天一直不敢去想,然而它还是像赛罕乌拉山地所有的夜晚一样,如约而至地降临了。
花溪与男人的相识,是她一生中最欢愉的时刻。
那年冬天一个大雪天的傍晚。有人敲开家门,说要借宿。阿妈看他风镜上都挂满冰溜子,像是从冰窖里钻出来的,二话不说,就让他留下。等他吃完饭,脱下毡疙瘩、皮袄和皮裤,才发现竟是一个二十出头、一脸稚气的小伙子。他是一位护林员,追赶盗猎贼迷了路。方圆二三十里,只有花溪他们三户牧民,他不迷路才怪呢。阿爸担心冻坏他,就让他跟他们一家三口睡一铺炕,因为其他房间都来不及生火取暖。阿爸、阿妈睡炕头,花溪睡炕梢,护林员挨着花溪,不过,阿爸把自己的腰带解下,展开,放在了他和花溪中间。
第二天早晨,腰带和护林员都纹丝不动。阿爸吓坏了,以为他是过冷过热中风偏瘫。哪知道,他一夜没合眼,一夜没敢动弹,脖颈和腿筋僵得跟木头一样。阿妈用一瓶白酒给他擦拭上身,他才变成一个活物。他刚能走动,就要离开,因为盗猎贼还在深山里呢。
原来,有两匹北极狼一路南下到了赛罕乌拉,林业大学的两位教授带着五六名学生跟踪了它们几个月。他们刚走,一伙盗猎贼就来了,目标就是这两匹北极狼。
护林员得保护好这两匹北极狼。
护林员进山时天气好好的,他没有带猎狗,怕惊扰了外来狼。现在下了大雪,狼和狗的嗅觉都不太灵敏,阿爸就让花溪带着猎狗公牛和坏小子跟护林员一块进山,也算是个照应。
从深山里回来三个月后,花溪嫁给了护林员。那一年,她刚满十九岁。
不知什么时候,远处一棵孤零零的榆树下燃起一堆火。细细的火舌蹿得老高,它们想去舔舔垂下来的树枝,树枝却被火舌形成的风吹走。火堆中间是虚空的,周围有一个圆圆的、红红的光圈在颤动,一圈光芒取代了另一圈光芒,一个梦境似的树影就在那里飘忽着。
花溪朝向火堆,半跪下,在心里默默地拜了九拜。
星星隐去,天空泛白,雾气好像一下子就从大地里冒出来,带着“吱吱吱”的响声,弥漫开去,淹没草尖、花茎和灌木丛叶簇。又好像是谁施了魔法,它们一边聚着,一边散着。
太阳爬上地面,起初是石榴红,之后是樱桃红,再又是金色,之后是橘色。雾气褪尽,眼前到处都是一串一串的露珠儿,仿佛无数的钻石被敲碎撒了遍地。
当初,也就是在这片草地上,护林员向花溪表达了爱意。他们溜了大半天,他就说了一句话。他是护林员,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不是他的,他什么都不能给她,他能给她的也许只有露水,像她这样的美人应该跟草原上所有的精灵一样,只喝露水才对。护林员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天空说话。
花溪被这一句话所融化。
护林员成了花溪的男人。婚后第二天,男人就早早地起床,拿着专用的木桶去采集露水。今天从草上采,明天从花上采,后天从树上采。一开始只是喝,后来用它漱口、洗脸,再后来干脆用它洗澡。洗了一次澡,花溪觉得简直是暴殄天物,再也不敢张狂使性了。
喝了两年露水。男人有一天一去不复返。花溪再也没有喝过。
太阳上了三竿。赛罕乌拉草滩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你的眼前。草滩很是奇特,低洼处是湿地,凸起处是旱地。蒲苇硕大又飘逸的花序往往呈鹅黄色,狼尾草柔软又修长的花序往往呈粉紫色,芒草圆锥一样的花序是银白色,血草晚霞一样的花序是鲜红色。它们都是一长一大片,拼到一起,就是花格布了,而风一刮,又变成了一大块白布或者绿布。
花溪轻轻地走在发白的草地上。她知道,她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绿色的脚印。
已经在外游荡两天多的枣红马突然出现在榆树下,它也看见了花溪,朝她“咴咴咴”地叫着。她来到树下,枣红马半低下头,拿脸蹭她的脸。她觉得哪里不对劲儿,环顾四周,怎么也没有找到火堆留下的灰烬。
花溪脱了上衣外套,把它搭在枣红马的背上,然后一跃而上。枣红马不用鞭策,飘飞而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等,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但缺乏艺术性。
B.花溪摘杏子时伸出手、犹豫、缩回的神态描写,写出花溪心中能考虑其他动物的需求。
C.“一颗流星滑落”既写出了草原上的夜晚的景象,也象征着护林男人的可能离世。
D.文末花溪跃身纵马而去的形象令人难忘,也告诉读者,她已经完全把男人放在脑后了。
7.关于文中花溪回忆与男人相识、相知及男人牺牲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多处回忆表明男人在花溪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她一直无法从记忆中忘却。
B.花溪一家与男人的相遇虽是偶然,但还是表现出人们的质朴及护林员的恪尽职守。
C.花溪男人的牺牲用笔不多,但花溪对他的思念用墨不少,表明花溪心中只有爱情。
D.虽然是回忆,但还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写,这样写使得小说结构变化而紧凑。
8.文章写花溪和露水的故事,有哪些意蕴?请简要分析。(4分)
9.评论家们说,倪学礼的小说能促进人们反思物质丰富后所特有的“异化、冷漠、孤独”。请结合文本做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贾谊论曰: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举有过,卒不累覆且载者何?善复常也。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不能无过,卒不害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也。故太甲思庸,孔子曰勿惮改过,扬雄贵迁善:皆是术也。
予之朋,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之从事云尔。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夫岂知言哉?天播五行于万灵,人固备而有之。有而不思则失,思而不行则废。一日咎前之非,沛然思而行之,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顾曰非其性,是率天下而戕性也。
(节选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原过》)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始怀王A遣我B固C以能宽容D且人已E降F杀之G不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属,委托,与《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的“属”意思不同。
B.约束,规章、法令,与师长、社会要求学生“自我约束”的“约束”用法不同。
C.“有之”与《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两句中的“之”用法相同。
D.类,相像,与《齐桓晋文之事》“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的“类”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先入关后,秦王子婴请降,沛公并没有像有些将领所要求的那样把秦王杀掉。
B.刘邦在樊哙苦口婆心的引导下,终于不再把重宝器物等留作享用,率军返回霸上。
C.秦地百姓听了刘邦与他们的约定后非常高兴,纷纷拿出自家的一些东西犒劳军队。
D.天地之间的人会和天地一样犯过错,但如果改过而恢复常态,那还有望成为圣贤。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4分)
(2)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不能无过,卒不害圣且贤者何?(4分)
14.王安石认为“予之朋,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材料一中樊哙之朋沛公有哪些改正的举措?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其一)
陈亮①
九重②寤寐忆忠诚,故向长沙起贾生。
魏阙丝纶③新借宠,秦淮草木旧知名。
已闻塞下销锋镝,正自胸中有甲兵。
万幕从兹无减灶,笑看卧鼓旧边城。
【注】①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曾极论时事,反对议和,力主抗金。②九重:朝廷,帝王。③丝纶:用以称帝王的诏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贾生的典故,表达对友人被重新起用的欣慰和对其未来的期许。
B.颔联写友人这一次被朝廷征召去担任新职,而过去就有非常不错的名声。
C.边区战火已止的消息让人欣慰,这一切都和友人担任负责漕运工作分不开。
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表现手法,赞扬友人,让友人倍感温暖。
16.诗评家认为本诗尾联一扫送别的悲伤,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同样是治国三年,子路认为能达到的治理效果是“_______”,而且还知礼法;而冉有认为能达到的治理效果是“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直率;和子路相比,曾皙因为“_______”而有顾虑,不愿主动言志。
(3)面对长江,苏轼联想到自己的短暂人生,在著名作品《赤壁赋》中用精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的深沉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莎士比亚,这位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其作品犹如璀灿星辰照亮了世界文学的天空。他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一生创作颇丰,留下了诸多经典之作。
在创作时,莎士比亚总是能( A )地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百态溶入他的戏剧之中。他的戏剧情节跌荡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有血有肉地站在读者和观众面前。无论是悲剧《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决,还是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贪婪吝啬,都刻画得( B )。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家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学习他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和对戏剧冲突的巧妙构建。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展现英国不同时期风云。例如《亨利四世》,生动描绘了宫廷与民间的生活场景,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的悲剧更是震撼人心,往往通过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揭示人性的弱点与社会的黑暗。《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一对恋人的爱情悲剧,让我们看到了家族世仇对美好爱情的毁灭,也引发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
①因而他的喜剧充满了欢乐与智慧,②以巧妙的情节设置和幽默诙谐的语言,③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④例如《仲夏夜之梦》中奇幻的梦境与浪漫的爱情故事,⑤观众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
18.下列点词语与文中加点的“风云”构词方式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画卷 B.狮子 C.发怒 D.师生
19.文中第一、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修改。(2分)
20.请在文中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5分)
22.请用一组排比句对莎士比亚的作品作简介,要求概括其主要特点,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棵树能枝繁叶茂,是因为它用数年时间将根系深深扎入地下。那些看不见的根须,在缝隙中与岩石搏斗,从潮湿中汲取养分,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编织出一张坚韧的网。人的成长亦是如此。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广东省清远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辽宁省朝阳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安徽省滁州市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福建省福九联盟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