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试卷+参考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3-07-29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东南”与“西北”是古代中国频繁对举的两个方位概念。司马迁说:“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句话凝聚了古人丰富的地理经验。很多历史文献也描述中国的地理大势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不惟地形,“东南”与“西北”在经济、文化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地理差异。西晋张华《博物志》记:“东南之人,食水之产;西北之人,食六畜产。”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云:“东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人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两宋时期,在经济文化重心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口“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在南宋即已形成。

到了明代,郭之奇已使用“东南人满,西北土满”来形容这样的人口分布格局变化。至清康熙时,移民殖边以均人口的思想也被人提出来,朱奇龄明确主张“以东南有余之民,任西北有余之地”。进入近代,西北移民殖边之论成为潮流,“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一语,为近代中国社会各界人士耳熟能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也早已是知识界表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口头禅。胡焕庸将半壁区划法具体落实在中国人口地理研究之中,创制出第一张中国人口密度图,提出了一条可以标识中国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分界线——“胡焕庸线”(以下简称“胡线”),即“瑷珲—腾冲线”,因地名变迁也被称为“黑河—腾冲线”。“胡线”是依靠较高精度的人口数据,运用分界线思维和标准化手段,在现代科学研究过程中化约和展现“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传统认识的产物。可以说,学理上的“胡线”提出不足百年,但事实上的“胡线”已存在了千余年。

不能忽视的另外一个事实是,“胡线”是建立在一个“整体的中国领土空间”基础上画出的人口地理分界。近代中国的领土空间是随着清代疆域观念变化和国际条约体系的介入,以清代疆域为主体逐步确立下来的。然而,身处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精英尚未建立起现代中国疆域的意识,或者执拗于传统天下观主导下的华夷秩序,或者不自觉地受日本舆论话语影响,接受了中国“本部—边疆”截然二分的对立论,个别人甚而因西方殖民话语的刺激,沾沾自喜地将中国“本部”之外的边疆之域也视为中国的“殖民地”。正是囿于这样的思想局限,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人口问题大讨论中,多数知识精英坚持以“本部”和“边疆”截然分为二区的惯性思维和刻板逻辑。

胡焕庸从“整体的中国领土空间”这样一个地理实体中陈述地理问题,立足于这个地理实体内部的自然区域进行科学分析,这种通过强化“地理中国”意识的科学建构,可谓润物细无声,增强了蒙、新、藏、青等边疆之域的领土属性,成功消解了中国疆域描述中“本部—边疆”二元论的负面影响。“胡线”作为近代地理科学的一种知识构建产物,它通过破除旧有的“本部”论,重新提炼出一种解释中国领土空间及其内部区域分异的学术话语,清晰完整地呈现出一个可视化的中国疆域轮廓,借此完成了现代中国疆域观念和国家认同的一次重塑。

(摘编自张轲风《历史情境中的“胡焕庸线”》)

材料二:

1935年,胡焕庸首倡揭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的“胡焕庸线”:该线以东地区用占全国约3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96%的人口,该线以西地区用占全国约64%的国土面积仅承载了约4%的人口。长久以来,“胡焕庸线”两侧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差异巨大,被称为我国自然地理、人口地理和经济地理的分界线。“胡焕庸线”的稳定存在是我国大尺度国土空间上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突出表现。进入新时期,学术界对如何破解“胡焕庸线”作了许多尝试性的探讨,相关成果的研究视角主要有:一是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视角,主张利用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契机,通过集约、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人口城镇化,使城市群成为破解“胡焕庸线”的重点地区;二是从产业集聚的视角,根据“胡焕庸线”以西广大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普遍匮乏的现实,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布局具有资源优势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构建耗能密集—节水型高技术产业;三是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倡导“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向西开放,使西部沿边地区从过去对外开放的末端变成前沿,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激活西部地区的资源、区位红利,吸引人口、资本等要素不断进入;四是从技术进步的视角,证明信息技术可以推动贸易发展、知识溢出,节水节能、新能源开发、智慧绿色生产等技术进步能有效弱化环境约束,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突破“胡焕庸线”提供可能。

(摘编自黄成、杜宇、吴传清《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胡焕庸线”破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体现“东南”与“西北”在地形上的差异,也决定两者在经济、文化上呈现较大地理差异。

B.胡焕庸运用分界线思维和标准化手段,将半壁区划法具体落实在中国人口地理研究中,从学理上展现了“东南人满,西北土满”的传统认识。

C.自古以来,由于“胡焕庸线”东西两侧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的巨大差异,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状况十分突出。

D.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构建耗能密集—节水型高技术产业,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变大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普遍匮乏的现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于“东南人满,西北土满”的人口分布格局,从清朝康熙直至近代,移民殖边以均人口的思想逐渐被人接纳。

B.受西方殖民话语中的“本部—边疆”截然二分对立论的影响,近代一些知识精英坚持以“本部”和“边疆”的思维逻辑看待中国领土空间。

C.作为近代地理科学的知识构建产物,“胡焕庸线”破除旧有的“本部”论,成功消解了中国疆域描述中“本部—边疆”二元论的负面影响。

D.通过集约、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人口城镇化,顺应自然条件建设一部分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是破解“胡焕庸线”的方式之一。

3.下列有关突破“胡焕庸线”的尝试,不符合材料二中技术进步的研究视角的一项是(   )

A.在西北地区依托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发展光伏与风力发电新能源。

B.加大兰州—白银科技创新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力度。

C.根据河西走廊光热资源丰富、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加大种质资源研发力度。

D.采用“据点式”城镇化发展模式,优先将兰州—西宁地区建成特大城市。

4.结合材料内容,请给“胡焕庸线”下一个简要定义。

5.2022年2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东数西算”是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把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请结合材料,分析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意义。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铜墙铁壁(节选)

柳青

“飞机!”吴忠猛叫了一声。

霎时间,人们全不嚷了。仔细一听,耳边确实有一种嗡嗡的声音。原来当老葛和民工们拉谈的时候,吴忠只注意着防空。老葛看见前后沟的人不安地仰起头,用手遮住日光朝天望;只是天空给几面的山头隔住,除非到头顶上空,人是不容易看见飞机的。

嗡嗡的声音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带着威胁的劲气。民工的队伍里呈现出不稳,前前后后挑担的和赶驴的都停下来了。吴忠紧紧地扽住骡子的笼头,一眼盯着路旁一个山水冲成的狭窄沟渠,低声告诉老葛,紧急时往那里钻。可是老葛却像没听见,他神色不动,镇静地叫民工们不要慌乱,一边察看附近有没有适合大家隐蔽的地场。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石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再走几十步,下一节坡,就是宽敞平坦的河滩。河滩上有树,河坪地里还有庄稼。地畔上站一个背枪的民兵,正在给停在河滩里的民工讲话:“只要戴伪装,飞机过来千万不要动。人一乱跑开就坏了,正好成了扫射的目标。”

老葛问他身边的民工:“那民兵是跟你们一块上前线的吗?”

“不是哇,”好几个人眼看天空,心不在焉地说,“好像不多时才过去的一个走路的……”老葛一听说是走路的,就非常赏识那民兵,他对众人说:“你们看,他一定有经验,人多了更不能乱!……”众人噫噫啊啊承认着,却无心听老葛的话,只管歪起头看飞机朝哪个方向过。突然间,有人嚷开了:“小飞机!小飞机!”

三架美国造飞机在西面的山头上空,由南向北箭一般穿过去了。老葛估计敌机大约又是在无定河川的公路上袭扰,这里不过是飞机绕圈飞行经过的地区。民工们见飞机过去了,都松了口气。后边的“担担手”开始整理扁担绳子,预备重新挑起走。前头赶驴的也喊着河滩里停的民工:“走哇!还等甚么哩?”

“等一等再走啊!”那民兵热心地在地畔上吼叫道,“老乡们听我说啊……”

只见那民兵又像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一般,扯着嗓子给大家讲解:飞机撂弹也好,扫射也好,都要先旋一个圈圈。头一回过去,总是没事。你以为他们走了,不当心,万一回过来,就来不及防了。

“就算咱们这块没露了目标,谁晓得咱们前头的人怎着哩?飞机端端从他们头顶上过的呀!咱们还是防着点好啊!”那民兵说着就伸出一只胳膊,命令老葛,“那个穿灰制服的同志,你指拨石砭上的老乡都下河滩里来吧!这里有树好隐身!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

“好好好!”老葛痛快地服从着,就执行起那民兵的“命令”,叫所有在石砭上的民工,包括他的通信员和牲口,统统赶紧下河滩里去隐蔽。

吴忠早已显出鄙弃那民兵的“自高自大”:呼!竟然“命令”起他的首长。他简直忍耐不住那股神气,走着还用白眼珠子瞟着那民兵,嘀咕说:“不看看是谁,只管自己当司令!”

“不可啰嗦!”老葛服从命令,说,“老乡们,听民兵的指挥,走紧点啊!”

不一阵,石砭上的人都到河滩里的树荫底下了。没出了那民兵的预料,三架小飞机转回来了。现在正盘旋着圈子。猛然间,好像塌崖一般,传来一阵轰隆隆扫射的响声。众人都往树底下挤。“担担手”撇下扁担,抢着往地畔上吊的南瓜丛里钻。有人还把南瓜蔓拉来披在自己身上。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紧张!满沟隐蔽的人静悄悄的,几乎可以听见心嘣嘣跳。

盘旋了一个圈子以后,那三架飞机分散开,十字交叉飞:这一架过去,那一架过来,又一架绕弯时正从这里隐蔽的人们头顶上过。它们几乎在西边同一地点的上空——这里所有愤恨的眼睛都透过庄稼和树枝盯着它们——斜起膀子,屁股上冒出黑烟来,轰隆隆地扫射!隐蔽的民工开始出现了不稳。恐怕那架掠过头顶的飞机朝这里扫射起来,有人想换个地势。吴忠死劲扽着骡子的笼头,紧张地朝他的首长招手,指着他身后的一个小山坑,要求首长挪一挪地点。老葛不听他,只一眼盯着那民兵,欣赏他在另一边呐喊:“拿稳!不准乱跑!老乡们沉住点气,过一阵就没事了。”

想换地势的人给他喝住了。说话中,另一架飞机穿梭般飞了过来,人们又缩着脖子不动了。

过了一阵,三架小飞机扫射罢都朝北飞去了。可是人们还不动,全望着那民兵,等待他的吩咐。那民兵停了很一阵,才宣布现在可以走了。人们从隐身处出来,拍打着身上的土,互相庆幸地看看,都说这回沾了这个民兵的大光。“担担手”去寻找自己的扁担,赶驴的扶正一时混乱弄歪了的粮驮子,又按原来的次序走开了。

老葛让通信员牵着骡子跟着走,他自己径直到那民兵跟前去拉话。他想问问这个生龙活虎的人物姓甚名谁,哪区哪乡,现在到哪里去,怎么会有这防空的实地经验。没想到那民兵看见他,三跷两步就赶过来,喜欢地大声嚷着:“葛专员!你也上前线去啦?”

葛专员看那民兵时,只见他年约二十四五,不高不低,不胖不瘦,是一条壮实汉子。太阳晒得他脸有点紫红。他满身庄户人衣裳,腰里扎一根皮带,背一支步枪,却不知子弹在甚么地方。“你怎么认得我?”老葛奇怪地问。

那民兵说:“阴历四月间,我随军搬运担架,在绥德集中出发下南路,遭遇敌机袭击,你给我们讲过话嘛!”

“噢噢!”葛专员恍然明白了,“怪不得你对防空这么老练。好,我们一块走。”……

“你叫甚么名字?”葛专员走在路上问。

那民兵说:“石得富。”

“石得富。”葛专员重复了一遍,要用心记住这个名字。

他们继续拉谈着,奔沙家店去了。

(有删改)

【注】《铜墙铁壁》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陕北人民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沙家店粮站的工作为中心,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功绩。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上空袭,老葛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一边寻找隐蔽的场所,不仅表现了他的镇静,还体现了他丰富的实地防空经验。

B.小说描写“民兵”石得富指挥大家躲避空袭,正面描写其形象,又通过老葛与民工的对话侧面烘托其形象。

C.小说描写敌机在天空来回穿梭,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表现敌机的狡诈和凶残,同时也显示出石得富准确的判断能力。

D.老葛用心记住石得富名字,是因为石得富认得他,而且还在绥德时,认真听过自己讲话,两人惺惺相惜。

7.关于河滩躲飞机的场面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了敌机两次袭扰,第一次略写敌机直接飞过未轰炸;第二次详写敌机扫射,表现敌机的凶猛和民工们的慌乱。

B.在河滩上,石得富伸出一只胳膊,命令老葛不要卖呆,要去指挥石砭上的老乡隐蔽到河滩里,生动地表现了石得富的神气和自高自大。

C.“吴忠死劲扽着骡子的笼头,紧张地朝他的首长招手”一句,既表现他对首长安危的重视,又侧面表现当时的紧张气氛。

D.点面结合,既有个体的描写,也有群体的描写,多角度表现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人民群众在斗争中的不断成长。

8.本文标题“铜墙铁壁”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石得富,也有人认为是老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三家分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

B.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

C.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

D.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指治理国家、执掌国政、处理政事,也指执政者。文中指智襄子执掌国政。

B.仓库,古代藏谷物的处所为仓,藏兵器、兵车的处所为库;现代还指储藏其他物资的处所。词义扩大。

C.阳,指水的南面,晋阳因城池建在晋水之南而得名;也指山的南面,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骖乘,古人乘车时,骖乘在车右陪乘,负责行车安全。如《鸿门宴》樊哙担任沛公的“骖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在蓝台宴会上戏弄韩康子,侮辱段规。智国劝谏智伯做好防备,免招灾祸,他却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接受智国的建议。

B.智伯向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土地。韩康子、魏桓子和谋士都担心招致进攻,选择出让土地给智伯,暂时免于灾祸,等待事情变化。

C.赵襄子没有同意把蔡、皋狼两地给智伯,招致三家进攻。他没有采纳随从的建议逃奔长子城和邯郸,经过权衡后,选择退守晋阳。

D.智伯、韩康子和魏桓子兵围晋阳,引水灌城,魏桓子、韩康子二人经张孟谈晓以利害,才产生动摇,终于同意与襄子结盟,灭了智伯一族。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

(2)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14.赵襄子经过权衡后选择退守晋阳的原因是什么?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熙宁六年(1073),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作此诗。有美堂在西湖东南面的吴山上,堂名“有美”,取自宋仁宗赐梅挚诗“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

15.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突兀展现暴风雨的声势,“顽云”表现了厚重浓密的云层,其景其情,历历在目。

B.“飞”“过”“来”,动态展示出大雨自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奇景和过程。

C.诗人用纯粹客观式画面,表现暴风雨的壮丽雄奇,大胆背离中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

D.本诗用词瑰丽,想象奇特,气势奔腾不羁,韵律琅琅悦耳,显示出苏轼个人的特色。

16.《有美堂暴雨》是写景名篇,评价甚高。请简要赏析“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二句。

五、情景默写

17.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开篇即提出“______”的观点,托古言事,与当时一般人“______”的风气形成对照,令人警醒。

(2)《蜀相》中“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大处着眼,言简意赅地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3)《陈情表》中表现李密小时候命运不好,早早就遭遇了不幸的句子是“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禾木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神奇地方。

时值七月中旬,清晨的禾木草原,还透着几分寒意,在生长着禾本科植被的碧绿草原上,黄色的贯叶连翘、糙叶败酱,紫色的柳兰、薰衣草,红白相间的飞廉,紫粉相间的牛至……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争奇斗艳。

初升的太阳,揭开了蒙在禾木大地上的神秘面纱,站在观景台①____,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苍翠的阿尔泰山脉披金戴银,葳蕤的草原花海②____,散落草原的民居星罗棋布,矗立在村口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阳光下③____,格外抢眼。

返回时我们抄近路,零距离寻访了禾木河。河道不宽,淡蓝色的河水波光粼粼。河两岸的白桦林,如一排排亭亭的少女,在为远行的使者送行;哗哗啦啦的流水声,是激昂悠扬的天籁,令人陶醉痴迷;奔腾的浪花,似蓝天上飘动的朵朵白云,给禾木平添了几分灵动和神秘。

回到车上,翻看途中拍摄的美图,欣赏窗外掠过的美景,我看到了美丽中国的生态画卷,也找到了深藏心底的那份静美诗意。禾木,真是人间天堂。

18.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省略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阿Q正传》)

B.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百合花》)

C.他对这两位上级党组织的代表断断续续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D.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党费》)

19.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河流两岸生长着一排排笔直的白桦林;流淌的水声就是那激昂悠扬、令人陶醉痴迷的天籁”。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____?注意营养均衡,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能提升记忆力,如绿叶蔬菜、坚果、鱼类、牛奶等。加强体育锻炼,每天坚持4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能提高大脑记录和处理新信息的潜能,预防大脑退化。②____。实验证明,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更有效,也就是说间隔一定的时间分多次进行学习,要比集中一段时间突击学习的记忆效果好。如果在学习后再进行测试,③____。此外,可利用记忆方法提高记忆力。例如,记忆宫殿法是一种利用空间思维和联想能力,把要记住的事情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记忆的方法,这种记忆术能快速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2.同学小明在做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时,发现奶奶记忆力下降。你读了上述材料后,请给小明的奶奶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些关于“学习”的句子精炼而含义深刻,含有劝诫和教育的意义。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一个人不一定要越走越高,但千万不要停留在原地”……这些句子有的来自书本,有的来自同学,有的来自长辈。

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组织以“学习之道”为主题的班级研讨活动。请你围绕“学习之道”,写一篇文章,在班级研讨会上阐述你对学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试卷+参考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