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生“卷”成绩、企业“卷”价格……作为新的流行词,人们对“内卷”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内卷式”竞争与良性竞争之间又有何异同?
通常认为,“内卷”源于1963年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在其《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提出的“内卷化”概念。美国华人史学家黄宗智在20世纪80年代也使用了这一概念。他们都用“内卷化”来描述一种通过大量劳动力投入来获得总产量的增长,但同时又遭遇边际效益递减的发展模式。需要强调的是,“内卷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整体的现象,而非对某一微观主体行为的描述。
经济学在研究市场竞争模式时,有“向上竞争”和“向下竞争”之说。向上竞争模式强调,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并不与竞争对手直接对抗或零和博弈,而是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或服务等方式,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以实现参与者的持续发展。这种竞争模式有助于推动市场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而向下竞争模式则是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总是不断降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或其他重要指标,来维持参与者的生存。这显然会导致整个市场或行业的水平下降,甚至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相比之下,这一概念从机制到表现上都与“内卷式”竞争更为接近。
“内卷式”竞争出现的条件可控吗?从实践上看,市场上究竟何时“内卷”、何时呈现出向上竞争的模式,其原因大致与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状况相关联。
首先,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上由于总的供给能力有限,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大于供给,企业往往会相互竞争,通过加班加点、轻视产品质量追求产量的扩大,以追求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而随着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多元化将为企业、劳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发展空间,例如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大量劳动力进入工业和服务业的众多细分领域,避免了在农业领域的过度竞争。
其次,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大多数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经验的经营者在选择经营模式时最简单、实用、低风险的办法就是模仿、照搬他人已得到验证的模式。假如有企业采取向下竞争的模式并收获了一定回报,那么大量模仿者企业就会迅速随之而来,从而推动一浪高过一浪的“内卷式”竞争。
最后,一些地方政府缺乏顶层设计,为吸引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放宽政策、法规的执行标准或给予过度的“帮扶”,加剧了产业趋同、资源配置混乱等“内卷”现象。
随着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已从过去的“短缺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也意味着向上竞争正逐步成为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竞争模式,“内卷式”竞争的土壤正在缩小。广大的市场参与者一定要认清这一发展趋势,要注重创新,注重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特色、质量、功能,尽快融入向上竞争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之中。
(摘编自剧锦文《“内卷”是一种“向下”的竞争模式》)
材料二:
内卷是一种高度一体化、不允许失败和不可退出的竞争。破除内卷式竞争,就要在竞争的非同质化、可选择性和可退出性等方面下功夫,而归根结底是要重塑竞争规则。
首先,衡量竞争的成败与胜负的标准不应是单一维度和同质化的,而应是千人千面、因人而异、多元化和动态性的。否则人人都要过独木桥,就会带来内卷式竞争。如何打造多元世界,而不是千人一面和千城一面的一元社会,是破除内卷式竞争的关键所在。
其次,在竞争以外,要为人们退出竞争提供出口和通道。内卷式竞争是一种集体现象,而非个体行为。内卷式竞争的背后是观念的落后和思想的迟滞不前,要想退出内卷式竞争,人们不仅需要和自己的思想观念作斗争,也要突破自己的家庭、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编织的社会网络。当有其他更好的赛道可供选择时,当人们有退出的自由时,内卷就不容易发生和持久,内卷式竞争也就不攻自破。
最后,内卷式竞争的背后是竞争的规则出了问题,也是规则的竞争得不到规范。“劣币驱逐良币”会带来内卷式竞争,而这往往是由不守规则的不公平竞争导致的,也同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政策执行不到位有关。与此同时,体制壁垒、地方保护等问题,也使不公平竞争变本加厉。政府要更加积极有为地发挥市场监管作用,使市场竞争朝着公平有序的方向发展。
人们面临多重规则,不同规则之间的竞争就像食物链,高阶规则挤压低阶规则,带来规则的失灵乃至崩溃。比如,外卖骑手受到外卖平台的算法规训,却对道路交通规则不管不顾。规则之间的关系得不到理顺,规则之间相互龃龉,就会带来竞争的无序和内卷。树立各类规则不容挑战的权威性,而不是被其他规则挤压,才能使这些规则得到执行。总而言之,要认识到竞争是一种手段,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的活力、社会的秩序才是竞争要实现的目的。归根结底,要破除内卷式竞争,就要重塑竞争规则,使竞争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初衷本义。
(摘编自马亮《回归以人为本破除“内卷式”竞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上竞争”是良性竞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应选择的主流竞争模式,有助于提高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B. 地方政府如果对投资者不合理地放宽标准、过度“帮扶”、不能有效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就会成为“内卷式竞争”的助推者。
C. 破除“内卷式竞争”,需要让衡量竞争成败与胜负的标准多元化,让人们在退出时有更好的赛道和更多的收益。
D. “内卷式竞争”是一种社会整体现象,它发生于集体之中,并非个体行为,但却背离“以人为本”的初衷,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卷化”生产中,投入的劳动力越多,边际效益就越小,这会对市场或行业造成损害。
B. 经济发展更高阶段,企业和劳动者的选择更多,经济发展会趋向“向上竞争”模式。
C. “内卷式竞争”既和竞争者自身的思想认识有关,也受各种外在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
D. 理顺规则的关系,避免规则间的挤压,树立规则的权威性,能有效规范规则之间的竞争。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通过格尔茨的著作说明“内卷化”现象的起源,引出后文对“内卷”的内涵的分析。
B. 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内卷式”竞争出现的原因,材料二侧重分析其解决措施,两者可构成互补关系。
C. 材料二认为“内卷”是高度一体化且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建立新的管理机制是破除“内卷”的根本途径。
D. 材料二列举外卖骑手的事例,说明规则挤压问题,这也可作为材料一“经营者角度”的一个例证。
4. 材料一提出“‘内卷式’竞争出现的条件可控吗”的问题,你如何看待其可控的一面和不可控的一面?请简要说明。
5. 假设你是某新兴文创企业负责人,所在地区文创产业出现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恶性竞争等“内卷式”竞争现象。请结合两则材料,提出企业破局策略。
(二)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头机器人
[日]星新一
N先生经营企业,既多金又多才。然而,世上没有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幸运儿。他不但患有健忘症,而且性格多疑,不信任别人。
经营企业,秘书是少不了的。而且,由于N先生生性健忘,他得找一个博闻强记的优秀秘书才行。话虽这么说,N先生又有不相信别人的一面。想到秘书被竞争公司收买,把秘密泄露出去,他就坐立难安。
可是,要钱有钱、要才有才的N先生,还是想到了他的解决方法。他绞尽脑汁,终于研制出一样东西。
这个东西就是一台机器人——秘书机器人。
“喂,我想出了个好主意,帮我把它记住……”
N先生一开口,机器人就点了点头。
“好的,我明白了。”
然后,过了几天,N先生问道:“这之前什么时候,我对你说过的那个好主意,还记得吗?”于是,秘书机器人把N先生上次交代的内容条分缕析地进行了回答,而且,它还帮他打印成了文字材料。这实在是太方便了。有了它,总算弥补了N先生健忘的缺点。而且它不会被人收买。N先生自鸣得意,他让机器人在身边随时待命,外出时也不忘记带上它。
有时N先生还把机器人带到酒吧去。
酒吧的女招待便拿它开涮:“喂,机器人,你家主人平时对你说了些什么?”
“主人今天跟他的客户讨论了偷税漏税的事情。他还对我说,这是不可以记在账本上的重大事项,要我一定帮他记牢。”
机器人的这番话把N先生吓得惊慌失措。他连忙把它从酒吧里拽了出来。真是个混账东西!
这都是自己疏忽大意造成的。它虽然不会被金钱收买,可是只要被别人一问,不管对方是谁,它都会如实相告。这比被人收买更加危险。这个机器人非改造不可。
N先生拆开机器人,装上能识别N先生说话声的装置。经过这次改良,只有在他发问时,机器人才会应答,别人问话时,它则闭口不言。因为添加了新的零件,机器人的脑袋也大了一些。
可是,不久后N先生发现还是不行。一个休息日,他把机器人带回家之后放好。附近的一群孩子跟着来了,机器人不知在对孩子们说着什么。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啊。N先生便问孩子们:
“喂,你们是怎样让这台机器人说话的呀?”
“我们把叔叔的声音录下来放给它听,它就开始说话了。”
“原来如此。我太粗心了。还要把它改造一下。”
N先生对机器人做了改良。他又把一些新装置塞进了机器人的脑袋。机器人的脑袋又变大了一些。这次做出的调整是:N先生说“今天天气真好啊——”之后才开启对答模式,没有这句暗号它就不做回答。
“这样一来就没问题了吧。”
N先生放心地埋头工作。他把赚来的钱存放在保险柜里。这是一个开启程序十分复杂的钢制保险柜。N先生让秘书机器人记住开柜的方法,自己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
可是有一天,N先生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这时,秘书机器人的声音让他睁开了眼睛。他感到很不可思议。
“这不正常啊。这家伙怎么又说起话来了……”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自己一不小心说了梦话,睡着时说出了暗号。所幸刚才没人在场,要是被人偷听到了,那可就麻烦了。
N先生又对机器人进行了改良。他在机器人的嘴边安装了一个钥匙孔。也就是说,要想让机器人说话,必须先把钥匙插入孔里转动,然后再说出暗号才行。由于塞入了不少新装置,机器人的脑袋又大了一圈。
可N先生很快明白,即使是这样,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他生性健忘,很快就忘了钥匙放在哪儿了。也不可能让机器人记住钥匙存放的地方,因为没了钥匙,机器人一个问题也回答不上来。
为了找到钥匙,N先生可没少折腾。于是,他尝试着做进一步的改良。那是一把绝对不会丢失,而且只有自己才有的钥匙——他的指纹。
他在机器人的鼻子上设置了一个机关。只需用右手食指按一下,机器人大脑里的装置就会确认这是不是他的指纹。确认之后,机器人就会开始答话。
“这样就好了……”
不过他仍然决定提高防范的等级。要是碰到一个精于使诈的家伙,说不定会复制他的指纹。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也得事先采取措施才行。
N先生又往机器人的脑袋里添加了更为复杂的装置。他让机器人多了新的功能:在判断指纹的同时,还要确认是不是活人的手指。这样,它就绝不可能和其他的人说话了。
这样一来,不信任别人的N先生终于造出了一台完美无缺的秘书机器人。为防止碰到拆卸机器人的人,N先生在其内部记忆装置上设定了自焚模式。如果有人想砸烂机器人的外壳或是撬锁,喷火装置就会启动。
“这样一来,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机器人绝不会被他人盗取秘密。”
N先生第一次体验到了从内心深处涌现的安全感。他举杯庆祝,一下子喝多了。醉醺醺的他,摇摇晃晃地站不稳,于是他抓住了身旁的机器人。可是,大头机器人失去了重心,倒在了摔倒在地的N先生的身旁,重重的脑袋把主人的右手食指砸烂了。
那之后的每一天,N先生搂着大头机器人以泪洗面。他的财产,他的奇思妙想,还有被记录下的重大秘密,这一切只有这台机器人知道。健忘的主人什么也记不得了。不管他如何向秘书机器人哭求,机器人都闭口不言,一个字也不说。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刚造出机器人时,N先生为机器人的表现自鸣得意,但在带它进入酒吧后,N先生第一次感觉到有改造机器人的必要。
B. 文中多次写N先生不信任别人,体现了在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这一主题。
C. 复制指纹、拆卸机器人等外来威胁情况,都源自N先生猜测,他为此给机器人添加更复杂的装置,甚至设定自焚模式。
D. N先生一步步提高机器人防范等级的过程,也是一步步置自己于绝境的过程,结局看似出人意料,实际也在情理之中。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N”这一符号代替人物具体姓名,使“N先生”类型化,暗示“N先生”的行为具有共性特征。
B. 开头交代N先生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表明他使用秘书机器人的原因,也以此推动下文情节的发展。
C. 结尾写“机器人都闭口不言,一个字也不说”,语言简洁,但侧面表现出N先生“哭求”时的悲痛、绝望心理。
D. 本文意蕴深厚,机器人代表了科技,“N先生”象征人性的贪婪,彰显了科技与人性的矛盾。
8. 文中一直强调机器人的脑袋在不断增大,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说明。
9. 本文写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但对当代人机关系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①,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掌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节选自《大学·第十一章》)
材料二:
御史曰:“大夫君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买官赎罪,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夫损益之事,贤者所睹,非众人之所知也。”
文学曰:“扁鹊抚息脉而知疾所由生,阳气盛,则损之而调阴;寒气盛,则损之而调阳;是以气脉调和,而邪气无所留矣。夫拙医不知脉理之腠血气之分妄刺而无益于疾伤肌肤而已矣。今欲损有余,补不足,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矣。严法任刑,欲以禁暴止奸,而奸犹不止,意者非扁鹊之用针石。”
御史曰:“今以天下之富,海内之财,百郡之贡,非特齐、楚之畜,赵、魏之库也。计委②量入,虽急用之,宜无乏绝之时。上大夫君与治粟都尉管领大农事,灸刺稽滞,开利百脉,是以万物流通,而县官富实。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者扁鹊之力,而盐、铁之福也。”
文学曰:“边郡山居谷处,阴阳不和,寒冻裂地,冲风飘卤③,沙石凝积,地势无所宜。中国,天地之中,阴阳之际也,日月经其南,斗极出其北,含众和之气,产育庶物。今去而侵边,多斥不毛寒苦之地,是犹弃江皋河滨,而田于岭阪菹泽也。转仓廪之委,飞府库之财,以给边民。中国困于徭赋,边民苦于戍御。中外空虚,扁鹊何力?而盐、铁何福也?”
(节选自《盐铁论·卷三》)
【注】①畜马乘:指初做大夫官的人。后文的“伐冰之家”指卿大夫。②委:支出。③卤:碱土。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拙医A不知B脉理之腠C血气之分D妄刺E而无益F于疾G伤肌肤H而已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舒,迟缓、慢,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的“舒”意思不同。
B. 以,表目的,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的“以”用法相同。
C. 田,耕种,名词用作动词,与《劝学》“非能水也”的“水”用法相同。
D. 委,积蓄,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委”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不应该蓄养搜刮民财的家臣,因为搜刮民财是以财物为利益,有这样的家臣还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
B. 文学认为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奸邪没有止息,和统治者治理社会时政策运用不当有很大关系。
C. 御史认为大司农能供给平定四方暴乱时耗费巨大的军事费用、战功赏赐等,这是有像扁鹊那样的能力。
D. 御史和文学争论的焦点是国家财富是否充足,御史认为当时天下之富超越了齐楚赵魏,文学却认为当时是中外空虚。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掌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2)中国困于徭赋,边民苦于戍御。
14. 对于“生财之道”,《大学》、御史、文学各自的主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述园鹿
韦应物
野性本难畜,玩习亦逾年。麑①班始力直,麚角已苍然。
仰首嚼园柳,俯身饮清泉。见人若闲暇,蹶起忽低骞。
兹兽有高貌,凡类宁比肩。不得游山泽,跼促诚可怜。
【注】①麑:幼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主要记述鹿在园子里的生活,使用了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反映园鹿的生活状态。
B. 园鹿园中吃着柳叶、饮着清泉,俯仰之间,悠然自得,惬意十足,见到人后也会轻轻跃起。
C. “高貌”是对园鹿的直接赞美,园鹿的高贵气质平常动物难以比肩,也由此更暗示出鹿在园中的“可怜”。
D. 本诗中间八句都是对园鹿的生活习性的具体描写,通过简洁质朴的文字鲜活立体地展现了园鹿的形象。
16. 本诗中的“园鹿”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池鱼”意象有较多相似之处。请结合两首诗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秦始皇用严酷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震慑天下的情形。
(2)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借“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梦中与妻子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的场景,令人动容。
(3)“水天一色”是古诗文中经常描写的场景,常用来抒发洒脱、纯净的情感,比如:“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发现,鸟儿大多选择在树上睡觉。那么,鸟儿在树上睡觉, ① ?
其实,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鸟类逐渐进化出在树上生活的能力。像家燕的趾和爪就是三前一后,不仅可以弯曲并紧紧抓住树枝,还能通过调整张合程度来控制平衡,帮助它们在树上站立、行走和睡觉。
同时,鸟类特殊的肌肉结构,也让它们可以睡得更安稳。人类在做出“抓”的动作时,需要大脑发出指令并消耗能量,但鸟类做出“抓”的动作却正好相反:它们伸展开爪子才需要大脑控制,而在抓握时则像人类摊开手一样自然,腿部肌肉是放松的,并不会感到累。此外,为了保持体温和减少能量消耗,家燕等鸟类在树上睡觉时通常将头埋在翅膀里,腿部呈半蹲状态,这个姿势可以让重心保持在鸟身中部。
当然,鸟类的进化机制,决定了它们既便在休息时也要保持警惕,有随时离开树枝、飞向天空的能力。它们不可能像人类那样可以联续深度睡眠好几个小时或者“一觉睡到自然醒”,而是浅层次和短时间的休息,每隔一段时间 ② ,在“睡”和“醒”之间高频切换,甚至没有明确界限。实际上,鸟类何时休息、怎样休息,和食物也有很大关系。家燕的食物昆虫,不少喜欢在晨昏活动,所以家燕不光在夜里休息,也会午睡。
其实,也有少部分鸟类不在树上休息。比如,勺嘴鹬、小青脚鹬等鸻鹬类鸟会选择在滩涂地上休息,还会安排“哨兵”轮流放哨。因为除了这里更靠近食物——滩涂里的底栖动物,也因为滩涂上视野开阔,便于它们清晰地观察空中的天敌,及时避免。
18. 下列短语中,与其他三个结构不同的一项是( )
A. 逐渐进化 B. 消耗能量 C. 高频切换 D. 轮流放哨
19. 文中第四段有两个错别字,请加以改正,并根据改正后的字,各写出一个包含此字的成语。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 某科普栏目计划推出一期“动物的习性”专题,其中有一个“鸟儿的睡眠”栏目,请为其写一段介绍“鸟儿的睡眠”的文字。要求:语言流畅,信息完整,不超过90个字。
三、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哲人说过:开了窗户不一定等于会进来蚊子苍蝇,关键在于是否加了纱窗,加了纱窗后便会有清风徐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四川省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四川省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重庆市主城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沧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浙江省宁波市三锋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南阳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