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民间文学的创作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各种仪式活动紧密结合的,并非一个单纯的审美过程。它有着充分的实用意义,是民众进行生产和娱乐的基本方式,可称之为“民间文学生活”。
一提及民间文学,人们就会列举许多文本,诸如《白蛇传》《鲁班的传说》《狼外婆的故事》等,并用书名号将文本的名称标识出来。在呈现样式上,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没有区别。而且,一旦采风记录下来,这一文本便成为经典,被学者反复引用,那些口耳相传的处于生活形态的民间文学反而陷入被遗弃的境地。20世纪90年代以前,研究民间文学就是研究民间文学文本,显然,这是沿袭了作家文学的文学观和学术套路。其实,民间文学文本植根于生活情境,两者本为一体,脱离了生活情境,文本就可能会被误读。
文学或审美的属性无法涵盖民间文学的所有特征,甚至也非其突出特征。就民间文学文本“讲故事”而言,“故事”只是在场者交流的内容或者话题,这种交流形式与其他交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故事性”的。所谓的故事文本并不重要,它们仅仅是这一交流活动的附属品,或者说是让交流活动持续下去的话语。给在场者带来身心愉悦的并非“故事”,而是“故事性”的交流活动。“讲故事”是面对面和多人参与的共同叙述,是一种交流方式,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一种生活经历。可见,以文学定性“讲故事”显然不合适。
而另一方面,民间文学具有突出的生活属性,民众在从事民间文学活动时,并不把它当作艺术创作来对待,民间文学创作常常是伴随着生产或其他活动一道进行的。从生活的角度定位民间文学,可以更科学更全面地认识民间文学。同时,对民间文学现实意义的把握,也只能在现实生活的宽广维度中进行。以往对民间文学现实意义或价值的认识局限于文学范畴。事实上,只有将民间文学置于其生存环境中加以审视,才能突显其意义和价值。
(摘编自万建中《民间文学:日常生活的审美形态》)
材料二:
所谓活态化,就是让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能够回到生活中去,活态传承,这是最理想的保护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重塑“传承场”。民间文学作品的载体是口头语言,它们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讲唱的。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各地都形成了基本固定的“传承场”,如庙会广场,歌场,婚丧现场,劳作时的田间地头、广袤的水域,休闲时的桥头、晒场、弄堂等。这些“传承场”不仅是民间文学作品讲唱的场所,也是故事家、歌手锻炼演述能力的地方,新的传承人也在不断听唱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传统的“传承场”逐渐萎缩乃至消失。任何活态的民间文学作品传承都离不开“传承场”,传承人的培养也离不开“传承场”。如果要让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能够活态传承,重塑“传承场”是关键的一环,否则就谈不上活态传承。从现实情况看,传统“传承场”的萎缩是不能逆转的事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民间文学类非遗要活态传承,只有重塑新的“传承场”。
传统的“传承场”往往与民众的生产生活,尤其是民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对非遗的活态传承,主要是采用培训的方式:一是进中小学课堂,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传承人;二是文化主管部门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培训班;三是非遗传承人招收徒弟。这些培养措施对于普及、宣传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事实证明这种脱离“传承场”的培养模式,从传承人培养的角度而言效果都不太理想。因为这种方式是“鱼缸里养鱼”,违背了民间文学传承人自然天成的养成规律。
那么,该怎样重塑有效的“传承场”呢?这确实是在民间文学类非遗活态传承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在某些领域可以有所作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一些庙会、传统仪式、歌会陆续得以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为民间文学作品提供了演述的场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些“传承场”不可能再恢复,但可以采用“移植”的方法,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间文学“传承场”。如旧时位于浙江的夏墓荡赛歌情境,时至今日,已不可能再恢复,但这种赛歌、对歌的形式可以引入民众生活以及新的民俗活动中,如广场舞。目前,各地都十分重视恢复传统的民俗节日、庙会等,但总体内容不够丰富,充分运用当地的民间文学资源,哪怕是采用“借用”“组合”的形式,都可以充实活动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促进民间文学类非遗的活态传承。如在街道社区的文体中心、农村的文化礼堂等,引入讲故事、唱山歌、说书等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一方面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民间文学的活态传承。
(摘编自郑土有《民间文学的遗产化保护》)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民间文学生活”指和民众生产生活等相结合的民间文学创作,是民众生产和娱乐的基本方式。
B. 从文本呈现看,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没有区别,民间文学文本被学者反复引用后,成为了经典。
C. “讲故事”是多人参与的面对面的交流形式,重要的不是故事文本,而是“故事性”的交流活动。
D. 民间文学的文学属性相对弱于生活属性,民众在从事民间文学活动时,并不将它当作艺术创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民间文学学者不能只研究民间文学文本,应从生活层面树立新的民间文学观。
B. 如果不能重塑新的“传承场”,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往往很难得到活态传承。
C. “传承场”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它由民众自发形成,政府部门不宜过多干预。
D. 如果条件允许应恢复“传承场”,不能恢复则可通过“移植”构建新“传承场”。
3. 下列做法属于重塑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承场”的一项是(3分)
A. 浙江省非遗博物馆“口传·印记”基本陈列厅展示浙江非遗“民间文学”门类中的国家级项目。
B.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开展对民间文学的大规模信息采集、文本资料整理、编纂出版等工作。
C. 方特东方神画主题园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高科技手段为游客呈现《梁祝》《孟姜女》等传奇故事。
D. 上海市杨浦区南码头街道将旧时的码头号子排成节目,在社区组织的夏季纳凉等活动中进行表演。
4. 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下面文段中刘三姐歌谣为何能“火”起来。(6分)
一湖春水歌潮涌,千叠霓虹八桂风。乘着“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的春风,刘三姐歌谣迅速火起来了!“嘿,桃花花开三月三咧,嘿嘹嘹啰……”3月31日上午,“新刘三姐”与“新阿牛哥”唱响了由《新刘三姐》经典唱段“盘歌”改编而成的《“三月三”迎客歌》,拉开了活动序幕,引爆了全场。限定版“三月三”水上舞台也精彩亮相,AI人形机器人“刘三姐”与“广西歌王”登台对唱,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了一场时尚潮玩与传统文化精彩碰撞的欢乐嘉年华。“广西歌王”大多是山歌的传承人,他们架起手机直播山歌对唱,引来线上、线下民众围观,他们把社交平台变成“歌圩”,使得千年山歌秒变“网红”。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虾
邓刚
西海滩平坦而开阔,一色是面糖般的细沙。涨潮时白花花的浪卷儿没遮没拦地滚滚而来,顷刻把大地盖得满满的,一片银波绿浪,好似大海,很唬人;退潮时那一望无际的大绿毯子,哗哗地卷走了,眨眼工夫,闪出偌大的一片沙滩来。
“海干了!”赶海的人们兴奋地喊叫着,光着脚板子,呱唧呱唧地走下去。张书琴也跟在后面,但不吱声。她是才走出学校的学生,按时兴的说法,叫“待业青年”。退潮后的沙滩上呈现出密密麻麻的小圆眼儿,芦花虾就藏在那里面。捉它得有一套办法:用一根筷子长的细芦棍,前端绑上一撮羊毛,插入沙眼里,那芦花虾最烦这羊膻味儿,忙用爪儿抓住羊毛往外推,捉虾的人看到露在外面的半截芦棍晃动了,便猛地一抽,就势把抓着羊毛的芦花虾也带了出来。
书琴初学乍练,技术不高,她找了一片眼儿多的地方,把羊毛笔一支支去插,然后蹲在那里紧张地等待。但芦棍纹丝不动,好像芦花虾知道她是生手,欺负她。当插下去的芦棍儿终于开始晃动了,她却又紧张得发抖,手头不利索,那芦花虾警觉了,松开爪子,让她抽个空。转转大半天,只钓了十几只芦花虾,累得书琴腰痛腿酸。
书琴最怕的是到集市上卖,望着那些挺胸昂首的国营售货员,就觉得世道太不公平,不知怎的,人家一笑她“小贩子”,她就想起“投机倒把”的坏字眼儿,“自负盈亏”“拐筐的小贩子”,天底下还有比这更难听的词儿吗?
书琴几次想把筐子扔进海里不干了,但又不忍心,因为她可怜哥哥。父亲早去世了,撇下病弱的母亲和她,干啃哥哥那点儿工资。哥哥是二十五六的汉子了,他看中了斜对门的小菊姐,小菊姐对哥哥也有意,可哥哥不敢爱。书琴是个细心而要强的人,她一咬牙,抬起卖芦花虾的筐。
呱唧呱唧,一个姑娘提着一大筐芦花虾从海里面走出来。书琴一抬头,是李海菜!在学校里书琴和李海菜是同桌,但她念书最差,身上老是冒出一股海菜味儿。李海菜瞥了书琴筐子一眼,“唏”地一声要笑,但又赶紧缩一下脖子止住了,呱唧呱唧地踩着水花走了。
书琴望了自己的筐子一眼,觉得很不服气,又朝海里边瞅了瞅。她知道鬼儿滩,赶海的媳妇们都馋那块地方,就是没有胆量去。但书琴瞧不起的李海菜敢去,那么一大筐肥肥的芦花虾……
这时,潮水回头了,赶海的女人们互相呼唤着往岸上走,水里男子汉们都将簸箕高高地撅出水面,网兜子里一阵阵抖动,使他们高兴地唱起来:“蟹子肥哟,虾儿鲜!赶海的人儿,乐颠颠……”看来是收获不小。
书琴用卖虾的钱买了水萝卜、凉粉儿和几个鸡蛋,她多么想买下那件粉色的确良上衣送给哥哥,再叫哥哥送给小菊姐……然而她筐里的芦花虾太少了。
晚上,哥哥看到一碗颤颤巍巍的海凉粉,看到皮红肉白的糖拌水萝卜丝儿,看到金黄色的炒鸡蛋,咧着嘴笑道:“净新鲜货,可破费大了!”
“我能挣钱!”书琴笑道。
“怎么说?”
“自负盈亏!”她还想说:“别小看自负盈亏,我还想把嫂子挣家来呢!”但没敢说,因为她不知自己能不能上去鬼儿滩。然而又一转念,同学李海菜都上去了,我怕什么!便高兴地又逗了哥哥一句:“你使劲吃!”
……
金红色的朝阳,淡蓝色的天空,银白色的细沙,绿盈盈的海水,这些明快的自然色彩使世界显得格外美好。一对水鸭子嘎嘎地叫着从书琴头上飞过去。她扬起脑袋,两眼顿时亮了——前面,神秘的鬼儿滩正在银色的浪卷中浮现!
踏上鬼儿滩,书琴被那一片片眼儿惊呆了,羊毛笔在她的手心里发抖,只要插下去,那几十支芦棍便一齐摇动。书琴兴奋得有些昏头了,弄得她只好满滩乱跑,反正鬼儿滩今天是她自己的,怎么样都行!
那对水鸭子落在滩边的浅水里,飘飘摇摇地依偎着。书琴心里一动,想起哥哥,便对着空溜溜的沙滩大声说:“哥,你尽管把小菊姐娶来吧!”此时此刻,她觉得自己是天下最有能耐的人,不禁越干越欢。
书琴又蓦地刹住了自己的欢劲儿,李海菜也许来了呢!叫人家听见自己在这儿胡说八道,多丢人。
她的眼睛赶忙朝四周一瞅,怔住了——一大股浓重的雾气,早已悄悄地将她团团罩住。太阳没有了,蓝天阴晦了,海浪的颜色也暗下来,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怖朝书琴头上压来。书琴放下筐子,瞪着这白茫茫的雾气,脚下的海水开始悄悄移动,鬼儿滩的面积在渐渐缩小,她这才意识到:涨潮了!书琴不知怎么灵机一动,猛抓起一把沙子朝水鸭子扬过去,并“嗷嗷”地叫着吓它们。水鸭子拍着翅膀飞走了,书琴甚至有点兴奋地望着水鸭子飞走的方向,“那边一定是朝岸的方向”,于是她的泪眼里闪出光彩,抱着虾筐,奔下滩去。
雾更浓了,涛声更响了,浪头像无数只凶狠的利爪,撕扯着她,拍打着她。一排巨浪劈头盖脸地砸来,呛了书琴一口苦咸的海水。书琴猛地想起了李海菜,她来没事儿,我来就不行,凭什么?太欺负人了!书琴激怒了,身子一挺,顶着浪头往前闯!然而她毕竟是一个姑娘,力气又消耗得差不多了,渐渐地顶不住了。书琴不甘心,不服气,但没有用,胳膊腿已散了架,她的感觉开始模糊……
陡然间,一阵粗犷的歌声穿过雾气,扑过来——“蟹子肥哟,虾儿鲜!……”书琴一下子惊醒了,她浑身的血液都被这歌声搅得奔涌起来,于是,书琴又紧紧地抓住虾筐,与激流搏击着。
雾气渐渐消散了,太阳、天空和撒满银屑的海滩一齐同精疲力尽的书琴显露出来。
赶海的妇女们好奇地围过来,一个个大惊小怪:“上鬼儿滩赶海?!”
书琴没吱声,有这沉甸甸的一筐芦花虾,什么也不用说。
海边离城里十多里路,可是书琴有的是力气,她拐着虾筐嗖嗖地飞走,因为她心里燃烧着一个灼人的念头:到集市上去,还要大声地吆喝!她一想到那大雾、浪涛和急流,想起付出的力量、汗水和勇气,就觉得“自负盈亏”这四个字那么艰难和沉重,不是简简单单的词儿了!背后,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又响起了——
蟹子肥哟,
虾儿鲜!
赶海的人儿,
乐颠颠!……
(有删改)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待业青年”“的确良”等词语带有鲜明时代特色,透露出小说的写作背景。
B. 同学李海菜曾到鬼儿滩的经历刺激了书琴,这也是她去那里赶海的主要原因。
C. 国营售货员昂首挺胸,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国营售货员要高人一等。
D. 李海菜嘲笑书琴芦花虾钓的少,书琴不想让李海菜看见自己的欢劲儿,可见两人互相看不顺眼,关系恶劣。
6.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二段详细地叙述了捕捉芦花虾的办法,反映了当地人赶海的习俗,同时也起到了引出下文书琴捉虾的作用。
B. 本文将“芦花虾”设为标题,既契合人物活动的背景,又作为写人记事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缜密。
C. 本文以俭省的对话和书琴的认知感受来塑造哥哥和李海菜,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较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D. 小说总体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但也常常跳到书琴的视角来叙述,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和事件。
7. 文中三次出现“蟹子肥哟,虾儿鲜……”的歌谣声,其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11小题,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萧复尝言于上曰:“宦官自艰难以来,多为监军,恃恩纵横。此属但应掌宫掖之事,不宜委以兵权国政。”上不悦。又尝与卢杞同奏事,杞顺上旨,复正色曰:“卢杞言不正!”德宗愕然,退,谓左右曰:“萧复轻朕!”戊子,命复充淮南、福建、岭南等道宣慰、安抚使,实疏之也。既而刘从一及朝士往往奏留复,上谓陆贽曰:“朕思迁幸以来,江、淮远方,或传闻过实,欲遣重臣宣慰,谋于宰相及朝士,佥谓宜然。今乃反覆如是,朕为之怅恨累日。卿知萧复何如人?其不欲行,意趣安在?”贽上奏,以为:“复痛自修励,慕为清贞,用虽不周,行则可保。至于轻诈如此,复必不为。借使复欲逗留,从一安肯附会!今所言矛盾愿陛下明加辩诘若萧复有所请求则从一何容为隐!陛下何惮而不辩明,乃直为此怅恨也!夫明则罔惑,辨则罔冤。惑莫甚于逆诈而不与明,冤莫痛于见疑而不与辩。是使情伪相糅,忠邪靡分。兹实居上御下之要枢,惟陛下留意。”上亦竟不复辩也。
材料二:
德宗性猜忌,不委任臣下,官无大小,必自选而用之,宰相进拟,少所称可;及群臣一有谴责,往往终身不复收用;好以辩给取人,不得敦实之士;艰于进用,群材滞淹。贽上奏谏,其略曰:“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进而有过则示惩,惩而改修则复进。既不废法,亦无弃人,虽纤介必惩而用材不匮。故能使黜退者克励以求复,登进者警饬而恪居,上无滞疑,下无蓄怨。”又曰:“中人以上,迭有所长,苟区别得宜,付授当器,各适其性,各宣其能,及乎合以成功,亦与全才无异。但在明鉴大度,御之有道而已。”又曰:“以一言称惬为能而不核虚实,以一事违忤为咎而不考忠邪,其称惬则付任逾涯,不思其所不及,其违忤则罪责过当,不恕其所不能,是以职司之内无成功,君臣之际无定分。”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8.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今所言A矛盾B愿陛下C明加辩诘D若萧复E有所请求F则从一G何容为隐!
9.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乃,竟然,与《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乃”意思不相同。
B. 惟,希望,与《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的“惟”意思相同。
C. “黜退以惩过”与 “以一言称惬为能而不核虚实”二句中的“以”意思不同。
D. 庸,功勋,与《师说》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意思不相同。
10.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借使复欲逗留,从一安肯附会!
(2)既不废法,亦无弃人,虽纤介必惩而用材不匮。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全都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3分)
①便可白公姥 ②贵贱情何薄 ③昼夜勤作息 ④蹑履相逢迎 ⑤仍更被驱遣 ⑥我有亲父兄 ⑦何不作衣裳 ⑧逼迫兼弟兄 ⑨勿复怨鬼神 ⑩否泰如天地
A.②③④⑤⑦⑩ B.①②④⑥⑦⑨
C.④⑤⑦⑧⑨⑩ D.②④⑤⑦⑨⑩
12.下列句中“相”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誓不相隔卿/悔相道之不察 B.仰头相向鸣/儿已薄禄相
C.久久莫相忘/及时相遣归 D.还必相迎取/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问君西游何时还
A.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B.使人听此凋朱颜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猿猱欲度愁攀援
1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仲卿母所遣 B.长叹空房中C.謇朝谇而夕替 D.渐见愁煎迫
15.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C.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6.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两句虚实结合,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D.本诗借景抒情,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17.诗歌的第二联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在绝壁枯松的特写后,是一组快镜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营造了排山倒海的声势。
(2)《蜀相》中,诗人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融合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 , ”。
(3)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诺贝尔奖设立115年来,有529位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奖,女性获奖者只有17位、18人次,只占区区3%。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屠呦呦获奖,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也是中国女性的骄傲、全世界女性的骄傲。
③屠呦呦的获奖,说明中国女性在智力方面同样 A 。女性在顺利“走出厨房”后,能够赢得多么大的舞台,屠呦呦的成长之路,已给出了答案。在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潜力方面,那些认为女性在科研领域难有作为的刻板印象和陈腐观念,纯属 B 和迂腐之论。
屠呦呦的经历也充分说明,新中国所施行的一系列男女平等政策,对女性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双重推动,屠呦呦的获奖,正是这些政策和措施所结出的硕果。④随着国家愈加重视女性人才成长,更多支持女性人才成长的政策举措出台,社会各界合力营造有利于女性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更多的“屠呦呦”将在平等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在没有“天花板”的空间里C 。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文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B. 神医扁鹊、华佗,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时代中医的辉煌。
C.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D.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21. “巾帼不让须眉,柔肩亦担重任”这两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 ①处B. ②处C. ③处 D. 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言说:动物血液很脏,吃不得,都是动物血管里的垃圾毒素。A。首先,动物血管里的细胞代谢产物经肝脏和肾脏过滤已转化为其他物质;其次,用于食用的动物血液会经过杀菌等加工处理再上市。所以在正规商超购买的鸭血、鸡血、猪血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吃。
吃动物血液制品有哪些好处呢?一是能补充蛋白质,动物血有“液态肉”之称,它的蛋白质含量和肉差不多,并且易被消化、吸收,而脂肪含量却低于肉类;B,动物血液中的铁是易于人体消化吸收的血红素铁,因此,食用这种血液制品有利于人体中铁元素的补充,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改善。
那么,C?首先要看标签、看成分;其次要看外观、察色泽;再就是闻气味、尝口感;最后我们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很多人误以为农贸市场刚刚屠宰的鲜动物血液更新鲜美味,但实际上,①如果屠宰、加工过程不规范,②动物血液容易受到沙门氏菌污染,③食用后可能会造成发热、腹泻、恶心等症状,④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病情。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23. 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元宇宙社交平台,让相隔万里的人们实现瞬间实时视频对话;在线教育平台,让远在山区的孩子也能同步听名教授讲课;各类视频软件,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领略世界万象……数字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人类生活。有人说,数字工具让我们与世界更近;但也有人说,数字工具让我们离自己更远。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八中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江苏省宿迁市沭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四川省资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5高二期中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卷+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监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恒一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