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文言阅读

文言阅读

人教版必修五必背文化常识梳理

分享:杨老师 06-16 文言阅读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留言

必修5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洲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

1.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8.牧:古代称的长官。

9.犬马:臣子自谦。

10.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帝。后土,古代指,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即时小练]

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内画“√”或者“×”

1.三径是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洲等。(  )

2.“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毛色不纯的叫“牺”,体全的叫“牲”。(  )

3.“臣”,最初指男性奴仆,后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  )

4.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

5.弱冠指男子18岁,古代以18岁为弱年,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

6.后人把班固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

7.“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  )

8.“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

9.“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

10.“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  )

11.“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

12.“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

13.“迁客”,指被贬谪在外的官吏,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14.“樽”,指酒杯。如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

15.“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眉毛一样高,以示尊敬,故后世常用本词表示夫妻相敬。其中“案”指书案。(  )

16.“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

答案 1. 2.× 毛色纯一的叫“牺”。 3. 4. 5.× 20岁。 6.× 应为“班超”。 7. 8.× “五常”中没有师生关系,应改为“朋友”。 9. 10.

11.× 应指的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2. 13. 14. 15.× “案”并不指书案,而是指端饭的托盘。 16.


阅读全文
人教版必修五必背文化常识梳理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