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艺术家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或生活中可能有的人、事为基础创造艺术真实。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是艺术家通过想象、联想、夸张、象征、推理等方式对生活素材进行再创造和重构铸的过程,旨在更深刻、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生活。艺术创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艺术家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在艺术虚构中创造出艺术真实。那么,艺术创作是如何借助艺术虚构创造出艺术真实的呢?艺术创作始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要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必须同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发生一定的联系。而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所形成的主题,就是这种联系所爆发的火花,这火花就成为艺术家进行艺术虚构的开端。在艺术虚构的过程中,艺术家调动全部生活积累,使这火花变得越来越明亮,直到融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真实之中。艺术虚构受艺术家自觉的理性制约,经过艺术虚构进入艺术真实之中的,不只是艺术家的真实思想,还有艺术家的真实情感。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是对的,如果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是与人民相遇的,那么,这个作品就符合了艺术真实的部分要求。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是辩证统一的。要想创造出艺术真实,一般来说既不能没有生活真实,也不能没有艺术虚构。虚构而达不到艺术真实,或真实而没有虚构,都要不得。离开了生活真实,就没有正确的艺术虚构;离开了正确的艺术虚构,就没有更高的真实,即艺术真实。正如歌德所说,“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产生一个更高真实的假象”。达不到艺术真实的虚构是对艺术真实的歪曲,是对生活规律的背离,是虚假的艺术。要想做到艺术虚构与艺术真实的完美融合,艺术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洞察生活本质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也许有人认为,艺术真实这个概念,对文学艺术中的大部分作品是适用的,却不适用于山水诗、风景画等艺术作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类,除了其中所体现的作者某种特殊审美情趣之外,又何尝不是寂静山林的典型写照?至于从维纳斯的雕像到齐白石的花鸟虫鱼画,无不在典型中见真实,无不在个别中显示着某种普遍性,蕴藏着某种发人深省的内在涵义,体现着事物的生命和灵魂。
(摘编自郁沅《艺术真实与现实主义》)
材料二:
艺术典型是艺术家通过个性化和本质化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它既能反映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既表现出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又表现出艺术家独有的审美感受。它在文学作品中具体是指典型形象,同时也指典型环境或典型事件。艺术典型是个别与一般(本质、规律)的统一,是对艺术真实的最高要求。艺术创作就是要从个别中显示一般,经过虚构创造一种“不是现实而神似现实”的艺术真实,以实现对现实本质的真实反映。
有些艺术形象即使是艺术家采取夸张或幻想等表现形式创造的,其艺术真实性亦为人们所认可。《儒林外史》中有一段关于严监生之死的精彩描写,虽然运用了夸张的形式,却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一个垂危的病人在“痰响”弥留之际竟然因为油灯中多点了一根灯芯而“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久久不断气。这显然是漫画式的夸张,是一种虚构。亚里士多德说:“为了获得诗的效果,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正如梁祝化蝶,虽然在生活中不真实,但在艺术中却是“可信”的。因为它所运用的方法,仍然是典型化的方法,即在个别中显示一般。
艺术典型必然带有作家的主观因素和理想品格。别林斯基说:“如果艺术作品只为描写生活而描写生活,如果没有任何基于时代主要思想的强烈的主观激情,如果它不是痛苦的号泣或欣喜的颂歌,那么,它就是死的。”可见,主观因素与艺术理想,是艺术典型不可缺少的要素。当然,艺术典型也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胡思乱想,那种“为了理想而忘掉现实,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的倾向是错误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典型又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总之,艺术创作就是从“个别”开始的,作家经过艺术虚构,对“个别”进行改造与加工,使“个别”鲜明化,同时使“个别”中的“一般”深刻化,塑造出艺术典型,从而创造出艺术真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对生活真实进行净化、深化和美化,艺术创作的素材必须有或很大可能有生活原型。
B. 艺术虚构受艺术家自觉的理性制约,也包含艺术家从客观生活事件中所产生的对社会内容的认识与他的真实感受。
C. 夸张的表现形式,还有来自创作者天马行空的幻想并不会伤害到艺术的真实,这是运用典型化的方法来表现。
D. 创作者在艺术创作时缺失强烈的主观情绪和明确的褒贬态度,是“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的错误倾向,是无法创造出艺术典型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对生活有着丰富敏感发现与感悟,才能对生活真实进行艺术的创造和重构,创造出艺术真实。
B. 材料一引用歌德的话,旨在说明艺术创作需要正确的虚构,唯有如此,才能使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
C. 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使人们发现生活的真实,而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洞察力则使人们创造艺术的真实。
D. 两则材料都围绕“艺术真实”进行论述,但材料一重在论述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材料二重在论述艺术真实与艺术典型的关系。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父亲的鬼魂向他诉说冤情,要哈姆雷特帮他报仇。由这一离奇的情节将主人公引入一个剧烈的矛盾冲突中。
B.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不仅打扮十分怪异,而且思想和行为也异于常人。契诃夫用漫画式的笔法塑造了一个极端保守分子形象。
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在草料场大雪压塌草厅之后,借宿山神庙,极其巧合地偷听到了陆虞侯等人的陷害他的阴谋并成功复仇。
D. 《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的誓愿当场应验,这一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4.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诗人是如何创造出艺术真实的。
5. 最近许多人在网络上发言表示自己就是新时代“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人物),请结合两则材料对这一说法进行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响的炮仗
汪曾祺
孟家炮仗店的孟老板,孟和,走出巷口。唉,孟老板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都不大同。一出他家的门,向北,一爿油烛店。砖头路。左边一堵人家的院墙,墙上两条南瓜藤,南瓜藤早枯透了。右边一堵墙,突出了肚子,这是一个老厕所。孟老板在这里撒过几十年的尿。砖头路。一个破洋瓷脸盆半埋在垃圾堆中。一个小旅馆,黑洞洞的,黑洞洞的梁上还挂一个旧灯笼,灯笼上画了几个蝙蝠,五福迎门。路上到处是草屑,有人挑过草。两行水滴,有人挑过水。一个布招,孟老板多年习惯的从那个布招下低头而过。再过去,一个小小理发店,墙壁上是公安局冬防布告:“照得年关岁暮,宵小匪盗堪猖,……”白纸黑字,字是筋骨饱满的颜体,旁边还贴有个城隍大会建会疏启,黄表纸。凡多招贴处皆为巷口,这里正是个人来人往的巷口。
孟老板看了一眼“照得……”,一跳便至“中华民国”了。他搔搔头,似乎想弄清楚现在究竟是民国几年。巷口一亮。亮出那面老蓝布招子,上了年纪的蓝布招上三个大白字:古月楼。太阳落在古月楼楼板上。一片阳光之中,尘埃野鸟浮动。
孟老板从前是这里的老主顾,几乎每天必到。来喝喝茶,吃吃点心,跟几个熟人见见面,拱拱手,由天气时事谈下去。谈谈生意上事情,地方上事情。如何承办冬防,开济贫粥厂;河工,水龙,施药,摆渡船,通阴沟,挑公厕里的粪,无所不谈。照例凡有须孟老板出力处他没有不站出来的,有须出钱处,也从不肯后人。
孟老板走到巷口,停了一停。他本应现在即坐到古月楼上等起来,但是他拐弯了。
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可都不同。他要跟一个人接头关于嫁他的女儿的事去。
孟老板拐了弯,便看见自己家的那个炮仗店。孟老板从他的炮仗店门前而过。关着门。像是静静的,过年似的。这是孟老板要嫁女儿的缘故。
从前,从前孟家炮仗店门前总拥着一堆孩子,男孩子,女孩子,歪着脖子,吮着指头。看两个老师傅做炮仗。一到快吃午饭时候,这一带的人必听到“砰——訇!”照例十来声。都知道孟家试炮仗。试炮仗有一定的地方,一片荒地,广阔无边,从巷口不拐弯,一直向北就是了。你每天可以看到孟老板在一棵柳树旁边,有时带着他的孩子。把炮仗一个一个试放。这是这个小城市每天的招呼。保安队天一亮就练号,承天寺到晚上必撞钟,中午孟家放炮仗。这几种声音,在春天,在冬天,在远处近处,在风中雨中,继续存在,消失,而共同保留在一切人的印象中,记忆中。
全城不止三家炮仗店,而孟家三代以来比任何一家的炮仗都响。四乡八镇,甚至邻近县城,娶媳妇,嫁女儿,讲究人家,都讲究用孟家炮仗,好像才算是放炮仗。香期,庙会,孟兰焰口,地藏王生日,清明,冬至,过年,孟家架上没有“连日货”。老师傅一个下半年总要打夜作,一面喝酒,一面工作到天明。还有著名的孟家烟火,全城没得第二家。
五百里方圆,凡有死丧庆吊红白喜事,用烟火必找孟家。孟老板手上一个汉玉扳指。孟老板旱烟袋上一个玻璃翠葫芦嘴子。孟老板每天在这个巷子里走好多回。从家里到店里,从店里到家里。“孟老板”这个称呼跟孟老板本人是一个。天下有若干姓孟的老板,然而天下只有这么一个孟老板。孟老板差不多每天要到古月楼坐坐。喝喝茶,吃吃点心,跟几个熟人见见面,谈谈。古月楼中有他一个长定座儿。
但是孟老板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都不同。孟家炮仗店的门关上了。孟老板要把女儿嫁出去。
北伐成功,破除了迷信,神像推倒,庙产充公,和尚尼姑还俗,鞭炮业自然大受影响。地方连年水旱兵灾,百姓越来越苦,有兴致放鞭炮的究竟少了,烟火更是谈不上。二十年河堤决口,生意更淡。接着是硝磺缺售,成本高,货源少,一年卖不出几挂千子红。后来,保安队贴出大布告,不许民间燃放炮竹,风声鹤唳,容易引起误会云云!
渐渐的,孟老板简直不容易在古月楼茶客中见到了。
店开不下去。家里耗了个空。背得一身的债。
这一带的人多久已不听见试炮声音。孟老板还在这条巷子里走出走进。所欠的债务多半是一个姓宋的做的中保。姓宋的专是一个说是打合,牵线接头,陪人家借字,吃白食,拿干钱角色!
今天,现在孟老板就是要碰这个姓宋的去,谈谈嫁女儿的事情。早先约好,在古月楼见面,再谈一趟,就定聘了。
古月楼呀,孟老板像是从来没有上这个地方去过,完全是个陌生。孟老板出了巷口而拐弯了。他要上哪里去呢?是的,上哪儿去呢?他好像是在转了一会儿,也不问一问他自己。他只是信步而行,过了东街。数十年如一日,铺在这里的东街。烧饼店的烧饼,石灰店里的石灰,染坊师傅的蓝指甲,测字先生的缺嘴紫砂茶壶,……每一块砖头在左边一块的右边,右边一块的左边,孟老板从这里过去。这些东西要全撤去,孟老板仍是一个孟老板,他现在也没有一句话要向世人说。约莫两个多钟头之后,孟老板下了楼来。脸上蜡渣黄,他身边是那个姓宋的,两人走到屋檐口,站了一站。姓宋的帽子取下来,搔了搔头,想说甚么,想想,又不说了。仍旧把帽子戴上。“回见。”“回见。”
这时甚么地方突地来了一声,“孟老板!”孟老板遽然问“甚么事?”这才看出是挑水的老王。这人愣头愣脑。一对水桶摆呀摆的,扁担上挂了一条牛鞭子,一绺青蒜。自然是“没有事”。眼看着这人愣着眼睛过去后,自言自语,“没有事,没有事,有甚么事呢?”这教孟老板想起回家了。唉,老孟,老孟,你真狠心,实在是把女儿卖了。
孟老板把女儿嫁给保安队一个班长。
姓宋的做媒,明天过门。
孟老板女儿的出门是坐洋车去的。
女儿一走,孟老板即出门去,一直向北。这两天他找到一点废材料,一个人,做了三个特大双响,问他干甚么,他一声不说。现在他带了这三个大炮仗出去,一直走到荒地。
荒地辽阔无边,一棵秃树,衰草斜阳,北风哀动。孟老板把三个双响一个一个点上,随即拼命把炮仗向天上扔。真是一个最响的炮仗。多少日子以来没有过的新鲜声音。这一带人全都听到了。没有一个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巷口的厕所是“老”的,洋瓷脸盆是“破”的,灯笼是“旧”的,既实写巷子的环境的破败,又烘托人物怏怏不乐的心理。
B. 孟老板从前在古月楼跟人谈许多事情,而且热心公益事务,既说明了那时孟老板经济实力雄厚,又体现了孟老板的乐善好施。
C. 北伐成功破除迷信,保安队不允许放鞭炮等等使得孟老板的店铺经营日益惨淡,说明了文化对社会经济事务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D. “唉,老孟,老孟,你真狠心,实在是把女儿卖了。”这句话是孟老板自己骂自己的心里话,透露出孟老板无奈嫁女的痛苦心情。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路上到处是草屑,有人挑过草。两行水滴,有人挑过水。”这两句话先写孟老板所见,再解说草与水滴的由来,是因为整段环境描写都是从孟老板的视角展开。
B. 小说对孟老板几乎没有外貌描写,只用“汉玉扳指”“玻璃翠葫芦嘴子”两个小物件就传神地把一个生活条件优裕的商人老板形象白描了出来。
C. “所欠的债务多半是一个姓宋的做的中保。”这一句巧妙地借前文的情节将人物引出,又用人物引出下面的情节,用语简洁而行文紧凑。
D. 荒地在文中两次出现,而且两次都是“辽阔无边”,作者用同样的形容词营造了相同的苍凉萧瑟的氛围,这是一种巧妙的重复。
8. “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可都不同”在文中重复了三次,请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9. 这篇小说核心的情节是孟老板与人谈女儿的婚事并嫁女,但作家对这一情节却一再拖延而且着墨甚少,请分析这样构思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①。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②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山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请买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其欲献于王遂闻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一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弁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贺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节选自《尹文子·大道上》,有删改)
材料二:
夫谗佞之徒,名实径庭也。争荣华于旦夕,竞势利于市朝。以其谄谀之姿,恶忠贤之在己上;奸邪之志,恐富贵之不我先。令色巧言,以亲于上;先意承旨,以悦于君。朝有千臣,昭公去国而方悟;弓无九石,宣王终身而不知。以疏间亲,宋有伊戾之祸;以邪败正,楚有郤宛之诛。斯乃暗主庸君之所迷惑,忠臣孝子之可泣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谏人蔽之。此奸佞之危也。斯二者,危国之本。
(节选自李世民《帝范六·去谗篇》,有删改)
【注】①石:文中指古时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②关:同“弯”,指弓拉满。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国人传之A咸以为B真C凤凰D贵E其欲F献于王G遂闻楚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拉开,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引车避匿”的“引”意思不同。
B. 与,给,动词,与《石钟山记》中“独与迈乘小舟”的“与”用法不同。
C. 畜,储藏,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俯不足以畜妻子”的“畜”意思相同。
D. “忠臣孝子之可泣冤”与《诗经·氓》中“桑之未落”的“之”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王好射箭,又喜欢阿谀奉承,结果被人趋奉欺骗,终身不知晓自己拉弓的真实能力。
B. 担野鸡的楚人把野鸡说成凤凰,除了骗到金钱以外,他还成功地骗到了楚国国人和楚王。
C. 《尹文子》的故事中有人通过欺骗诈伪的手段得到利益,说明明辨是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D. 李世民用兰草被秋风摧损的自然现象来比喻和警诫君主不要受到奸邪谗佞之人的蒙蔽。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
(2)以其谄谀之姿,恶忠贤之在己上;奸邪之志,恐富贵之不我先。
14. 请根据两则材料中的故事和史实的意思写出五个有“名”字的成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篇即以“春阴”漠漠,风雨冷透、湿透衣衫的描写营造阴郁寒冷的氛围,为离情造势。
B. 春蚕已快三眠,即将收获,养蚕人忙着采摘桑叶、柘叶,一派江南暮春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象。
C. 下片起句真切地表达了离乡怀乡的深沉愁苦,也就点明了上片所描写的并非实景,而是回忆。
D. “篝灯”一句中“强”字极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家书不忍翻看,却又忍不住要看矛盾情态。
16. 词中复叠句式极富艺术表现力,请就“樯燕呢喃,梁燕呢喃”这一组叠句做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以“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动物天性作比来表达孝道之情。
(2)黄庭坚《登快阁》一诗中“______, ______”既写出了江边所见夜景之美,又寄托了自己的洒脱襟怀。
(3)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农耕社会民风淳朴优美,古诗文中多有所记,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自然纪录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在一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有一个并不算深的泥水坑,水坑边聚集着不少饮水的野生动物,有些动物还在泥水里欢快地打滚。人们不禁要问,这水能喝吗?
(甲),我们如今遵循着极其严苛的饮食标准。生水从水源地到水龙头需要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水质检测等多道水处理步骤。但为什么野生动物们这么干就不会有事呢?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乙)。以生活在沙漠中的叉角羚为例,科学家发现叉角羚们很有原则,并不会渴不择水。它们几乎从不光顾水中溶解性固体总量(TDS)超过5000ppm的水源。它们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感知出不同水体之间水质的差异,而且非常敏感。
但即使再强大的感受系统,也无法做到 。相较于pH、气味等物理化学指标,隐藏在水和食物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往往更难被察觉,也更为致命。而这时,动物自身的免疫系统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动物的口腔中包含的溶菌酶、白细胞、免疫球蛋白等多种免疫组分,形成了它们应对“ ”的第一道防线。再回想下你是不是经常看到动物们用舌头舔舐伤口?这其实就是它们在利用口腔里的“小药箱”帮助清理伤口,加速愈合。而除了免疫系统,野生动物的消化系统也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外,野外肉食动物们还配备了更厉害的胃肠屏障。①除了胃酸,②我们人类相较更短的肠道也是它们的优势,③更短的肠道可以大大减少食物通过有害菌在体内停留的时间,④尽快将它们排除体外,⑤将伤害降至最低。最后,这些动物还有着更适合在野外吃生肉的肠道微生物体系。
不过,保持野生动物栖息地中水源的洁净,是野生动物保护中一个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环节。
18. 为了阐述野生动物能喝生水的多个条件,文章用了多个连词将几个要点有机地串联起来,达到了行文紧凑、富有逻辑的效果。请学习这种方式,以“适度运动有益身体健康”为主题写一段话,要求至少要用三个连词。
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文中第四段标序号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不可忽视”,有人说重复啰嗦,有人说不可删去。你的看法是什么?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常言道“性格即命运”,作家毕飞宇却说“命运即性格”。
你更赞同哪一种说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河北冀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语文试卷 (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广西邕横教育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荆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部分学校高三八模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