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5-10-25 下载支付:5点 立即下载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只有扎实推动两者深度融合,才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曾几何时,一边是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一边是企业看不到产品就不敢投钱的现实考虑,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点菜的不吃饭,吃饭的不买单、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等问题,既困扰着研发端,也困扰着生产端。

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133月,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2018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以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篱笆墙、疏通快车道为喻,强调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20243月,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对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予以肯定,叮嘱企业自身直接研发形成成果转化,院校和企业形成共同体,这样的趋势、方向是对的

经过这些年努力,我国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产业创新百舸争流,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但总起来看,我国科技创新和转化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不畅,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还是要继续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在《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这是融合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重点要围绕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围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研发运用各类新技术。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是融合的关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显著增强,创新实力、创新成果和创新环境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也要看到,大企业动力不足、中小企业能力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是融合的途径。科技成果只有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才能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要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同时,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精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不断探索、闯出新路,扎实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摘编自《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求是网202548日)

材料二:

被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首,历来被视为名贵中药材和滋补佳品。记者在人参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的吉林省采访发现,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吉林人参产业正以标准化种植提高品质、以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以品质为基础,凭借科技创新,吉林人参逐渐改变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的销售模式,通过精深加工以新形态打入消费市场。

着眼于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机遇,吉林省长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长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人参功能成分制备新技术,于202210月上市了一款人参冻干粉食品。公司总经理陈学礼介绍,新技术让产品在浓度、消化吸收、服用便利性等方面具备优势,目前产值已超过1000万元。

记者从吉林省科技厅了解到,吉林省已组建人参相关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26个,围绕人参育种、质量提升、药食研发、功效评价、质量标准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到中试转化较为完整的人参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均成立了从事人参研究的专业团队,多项科研成果正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人参产业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创新。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陈长宝表示,学校已与3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初步构建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推人参产业发展。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人参如今不再仅仅以传统土特产的面貌出现,吉林已通过精深加工开发生产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品五大系列1000多种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正被撬开。2022年,吉林人参产业总产值642.5亿元,同比增长7%,保持了连续多年的增长势头。

吉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宝芳表示,吉林将持续推动人参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协同融合,推动人参产业不断增长。

(摘编自《吉林:科技创新推动人参产业升级》,新华社2023925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必须扎实推动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发展新优势。

B. 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已得到提升,其中由企业直接研发或与院校形成共同体进行成果转化的模式被认为是正确趋势和方向。

C. 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取得进展,但仍存在成果转化不畅、“两张皮”问题;破解难题需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对接,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

D. 吉林人参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标准化种植和精深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其产品不再以传统土特产的“面貌”出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岛现象”指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相互割裂的现象,研发成果难以转化,市场需求无法反馈,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各自封闭的“孤岛”状态。

B.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淘汰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C.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主要问题是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存在矛盾,导致大量技术成果无法实现市场化有效应用。

D. 吉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宝芳表示,人参产业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会助推产业发展创新。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事实论据来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观点的一项是(   )

A. 某物流园区引入视觉识别+柔性抓取机器人,原本需要120人三班倒的分拣作业,现在只需20人监控运维。

B. 湖北省设立“虾稻共作”专项信贷额度超20亿元,支持荆州、潜江等地农民开展“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模式。

C. 四川茶馆与本地高校合作开发AR小程序:顾客扫码即可在手机上体验虚拟变脸,AI还能模仿用户表情同步切换脸谱。

D. 山东寿光菜农用“数字大棚”种西红柿,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实时上传云端。

4. 材料一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阐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请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5. 假设你是吉林省科技厅的一名政策研究员,请结合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论述,分析吉林省人参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卫

茹志鹃

结束了养病的生活,天没亮我就离开了大姨家,上了银扣爹的乌篷船。

这次来家乡养病三个月,大姨是很高兴的,她要我回上海检查以后,再来这里住。我漫应着,一边用眼在黑糊糊的埠头上搜寻着,我希望看到阿卫。

阿卫,是大姨家的黄狗的名字。其实这个名字不是它的专利,三年前大姨家的阿卫是一条黑白相间的雄狗。现在的阿卫是一条性格温和,光会汪汪叫的黄狗。它活泼,温和,虽然很会叫,这也是它守职的表现。我去了以后,它好像特别地来劲。每天我在田畈间的小路上散步,晒太阳。阿卫总伴着我,所以很不寂寞。

不过,它总要窜前窜后,弄得我走在那窄窄的石板路上,瞻前顾后,生怕给它撞倒。所以有时出去散步时,有意躲开它,它总会自己找来。蹦,窜,跃,一阵风似的到了面前,一阵风似的到了我身后,又以同样的欢快、同样的速度返回来,又从我身边窜跳过去。身边有这么一个东西窜来窜去,总觉讨厌。

今天它可要失败了,本领再大也找不到我了。它会怎么样呢?一定是在那些路上窜来窜去找了吧!

天已渐渐亮了,忽然看见一条狗的轮廓,在沿河的路上一闪而过。

阿卫!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

看错哉,勿是阿卫,是条白斑狗。银扣爹似乎有点笑话我。

阿卫不错的,勿可看它是条狗,做事还真懂个进退呢!银扣爹在我面前极力地称赞它。

唉!我心想,要是阿卫真懂得一点进退,倒也好了。可惜它有时懂,有时又很不懂。

我大姨不喜欢狗,她养狗只是出于无奈。大姨家住在村尾,距离最近的人家也有百把步远。这原因使阿卫有幸在这里生存,同时这也是阿卫的不幸。喂食时,阿卫则是挨在鸡鸭们的后面,等它们吃歪了肫踱开去时,钵头里剩下的也差不多都是糠了,阿卫这才绕着圈子走上前去。

阿卫还是快快活活,忙进忙出,恪守自己的职务。特别是一到了晚上,它蜷伏在客堂间自己那个角落里,外面稍有动静,它就昂首竖耳,目光炯炯,只要它认为有这么一点点的需要,就毫不懈怠,立即敏捷地窜出去,大吠一阵。它给人带来安全感,踏实的睡眠。可是它又常常吵醒人们这种踏实的睡眠。

我是本来睡眠就不好,到乡下来以后,我是一上床就服药,可是两个晚上都被阿卫的叫声吵醒。我就加紧锻炼自己的适应力。逐渐发现阿卫叫一阵以后,喉咙里再几声,以表示不满,一切重归于寂静。

A

过了几天,阿卫忽然夜里大发作起来,在隔壁堂屋里大吠大蹦。大姨摸摸索索起来了,一边叱骂着。

大姨,平常阿卫不这样叫的,外面一定有人。我说着就开了灯爬起来了。可是大姨抖索索地进来,朝我摇了摇手,在我耳边低低地说道:外面没有什么好偷的,顶多几颗菜。说完就将电灯熄灭,房门掩好,摸黑回自己房里去了。

不一会儿就听见阿卫在边门外面咆哮起来。叫声渐去渐远,时续时断。

阿卫也是太认真了,不肯敷敷衍衍,偏要这么大叫大吠,又无能耐连贼带赃地捉他一两个,这就是它的不知进退了。

这一天清晨散步的时候,我没有赶它,而且还跟它玩了好一会儿。它高兴得发了疯,咻咻地跑来舔我的手。等我带它走回家的时候,就看见银扣爹在院子里大声地感谢大姨。说是多亏了阿卫,昨晚上他家种在自留地边沿上的一棵泡桐,没有给人偷走。已经锯了一半了,大概阿卫跑出去了,偷树贼就丢了锯跑了。下午还打发银扣送来了一小篮的芋头,作为酬谢。

傍晚喂食的时候,阿卫仍然排在鸡鸭们的后面,丝毫没觉得自己受了什么委屈。那只公鹅进餐时专找阿卫打架。勾着长脖子,气势凶猛地冲向阿卫。阿卫在这种地方,就很懂得进退,知道轻重了,吃了亏,从不还击。

晚饭时,我和大姨吃着红梗芋头,说不出为什么,总有点为阿卫担心。

大姨,今晚不要放阿卫出去了。小偷会来报仇的。我说。

人家要存了这个心,躲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大姨的话不无道理,但听来冷酷无情。

B

我洗脸洗脚,服了药,躺到床上。睡了也不知多久,忽然一阵狂吠,夹着大姨大声的叱骂。啊!怎么?是阿卫!……唉!我不禁有点感叹,阿卫在这种地方,又实在不懂得进退,不懂厉害了。

坐在小船上不能动一动,银扣爹生怕赶不上汽车,划得头上像蒸笼似的冒气。

几点钟啦?

七点还差十分。

好了好了,前面就是元宝桥,走了一半路了。银扣爹见时间还早,松了一口气,摸出一支烟来,悠悠地吸烟。

河边村子里已炊烟袅袅;关了一夜的鹅鸭,跳下河来洗刷羽毛;背着书包的孩子隔河呼唤着同学。新的一天正式开始了。

我把银扣爹的背心盖在腿上,身上暖和了,心情也松快了。小船缓缓地行进着,一道小桥的倒影,晃荡着渐渐移了过来,像只倒扣着的元宝。但那,那桥上是什么?

阿卫?是阿卫,它坐在桥上,面向着小船来的方向,昂着头,直着脖子,发出一种压抑的长嚎。

阿卫!银扣爹惊讶了。

快摇!我一动都不敢动,我怕它看见我,不,我怕看见它。我怕见它那种来回奔跑的焦急劲,我怕它跳到船上来,我怕它落到河里去,快摇!银扣爹,快摇啊!

阿卫大概早已看见我们了,它低了头,看小船穿过桥洞,它也就掉过身来。它坐在那小小的桥顶上,引颈而嗥,声音粗粝,哽咽,神色悒悒。

快摇吧!银扣爹,我们要来不及了。

银扣爹没提任何异议,默默地使劲加快了速度,小船离开元宝桥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了。起先还看得见那梯形的桥孔,后来只看见在绯红的天空前面,有个小小的桥顶,像只倒扣的元宝。不过在平整的元宝底上,好像加了一个尖顶,那是一个黑点,一个凝然不动的黑点。

我走了,下次再来的时候,就不知道阿卫是不是还是它呢……

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五日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对离别的现实描摹中,穿插“我”与阿卫相处的回忆,既丰富了文章的情感层次,也使故事情节紧张跌宕。

B. 小说描写阿卫舔“我”的手时“高兴得发了疯”,赋予动物以强烈的情感,体现了生命间超越物种的纯粹依恋与喜悦。

C. 文中多次出现对阿卫“懂得进退”和“不知进退”的相反评价,可见周围人对阿卫行为的是非对错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

D. 开篇“黑糊糊的埠头”与结尾处“绯红的天空”形成色彩对比,暗示从拂晓到黄昏的时间流逝,强化了离别过程的漫长感。

7. 关于“元宝桥送别”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怕它看见我,不,我怕看见它”一句通过语句的转换,表现了“我”在看到阿卫等候在桥上时复杂矛盾的心理。

B. 我”连声催促银扣爹“快摇”,主要是因为担心阿卫跳上船来,或落入水中而需要停船施救,由此耽误自己的行程。

C. 声音粗粝,哽咽,神色悒悒”等描写,与阿卫平日伴随“我”散步时活跃状态形成反差,传递出离别时的悲怆感。

D. 将阿卫的身影最终化为“一个凝然不动的黑点”,形象地刻画出阿卫忠诚守望的姿态,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8. 小说结尾处“我走了,下次再来的时候,就不知道阿卫是不是还是它呢……”这句话蕴含了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下面这段话是从小说中抽取的,请分析这个情节应该放回文本A处还是B处,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饭后,我故意在吃排骨时留下了一些肉,慰劳了阿卫,便自作主张把它领到五保户福生伯家里去,并把它关在那里了。福生伯住在村中心,屋里的窗户很小,更主要的,是他耳朵聋,阿卫再叫,也不会影响他。送了阿卫回来,大姨没说什么。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温公曰:“从衡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勠力以保国家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者,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者,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节选自《历代名贤确论·七国通论之司马光论》)

材料二:

或曰:“韩魏者,秦之错壤也。秦兵之加韩魏也,战于百里之内;其加于四国也,战于千里之外。韩魏之致秦兵近在乎一日之间而其待诸侯之救乃在乎三月之外。秦攻韩魏,既归而休兵,则四国之乘徼者尚未及知也。今徒执虚契以役韩魏,则秦人固将疾攻而力蹶之。是使二国速被实祸,而齐楚燕赵反居齿寒之忧,非至计也。”

(节选自何去非《何博士备论·六国论》)

材料三:

何去非曰:“噫!齐楚燕赵之民,裹粮荷戟以应秦敌者,无虚岁也,然终不能纾秦患于一日。四国诚能岁更各国之一军,命一偏将,提之以合成韩魏,而佐其势,则是六国之师,日萃于韩魏之郊,仰关而伺秦。秦诚勇者,虽日辱而招之,固不轻出而以腹背支敌矣。夫苏秦、张仪,虽其为术,主于揣摩辨说之巧,人皆贱之,然其策画之所出,皆足以为诸侯之利害而成败之。盖苏秦不获终见信于六国,而张仪之志独行于秦,此六国之所以见并于秦也。”

(节选自《历代名贤确论·七国通论之何去非论》)

材料四:

颍滨曰:“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苏秦欲连诸侯以拒秦,此一时良算也。公孙衍一说齐魏,而苏秦之约不能期年以坏,众志之不一,其势固难成哉!然天方相秦,人谋虽善,将有不能支者。彼韩魏赵楚,与秦壤地相接,虽欲勉强抗秦,而干戈日至,势不可矣。如燕齐负海,前有四国之限,燕弱不足言。如齐之强,使与四国合从,推其有余以补不足,时出而拯其急,虽秦之暴,亦安能遂灭诸侯乎?”

(节选自《历代名贤确论·七国通论之苏辙论》)

注释①〔三晋〕春秋末,晋国大夫韩氏、赵氏、魏氏,三分晋国国土成为韩、赵、魏三国,故称“三晋”。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韩魏之致ABCD在乎一日之间EF其待诸侯之救G乃在乎H三月之外。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覆,变动无常,与《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反覆”意思相同。

B. 速,迅速,与《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速”意思不相同。

C. 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与《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奇”用法相同。

D. 之,助词,与《烛之武退秦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之”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光指出,古代先王建立万国、亲信诸侯没有别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能以信义相亲,同心协力抵抗外敌,保卫自己的国家不被侵犯。

B. 材料二认为,秦国攻打韩、魏是完全凭借地理邻近的优势获取胜利,使远在千里外的齐、楚、燕、赵四国边防部队无法及时支援韩、魏两国。

C. 何去非认为,想要抵御秦国威胁,与其让四国百姓年年捆好粮食扛着武器去抗秦,不如四国各自轮流派军队联合戍守韩、魏的边境。

D. 苏辙认为,虽然苏秦联合诸侯来抗拒秦国是良策,但那时秦国正受上天辅助,人谋划即使很好,也会有支撑不住的时候。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

(2)秦诚勇者,虽日辱而招之,固不轻出而以腹背支敌矣。

14. 上面材料中,司马光、何去非和苏辙三人都强调韩、魏两国在抗秦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但又各有侧重,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最高楼

辛弃疾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注释①语本《论语·述而》,孔子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据《汉书·楚元王传》载,楚元王敬穆生,常置醴(甜酒)相待,后王戊即位,忘设醴,穆生认为王之意怠,称病离去。③〔佚老〕陈文惠致仕,构亭号佚老,后归政者多效之。④唐代戎昱《中秋感怀》诗: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小序交代创作缘由,不仅是骂子,还批判了追名逐利的世俗观念。

B. 本词思路清晰:上阕主要写自己归隐之由,下阕写回到田园后的生活之乐。

C. 千年”二句运用夸张、反问写出富贵无常,告诫世人莫对物质过于贪婪。

D. 本词语言通俗质朴,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典雅、庄重、苍劲不同。

16. 本词用典丰富,请结合词句分析作者运用孔子、穆生、戎昱的典故分别表达了哪些思想?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生命哲学”主题班会上,讨论短暂与永恒的关系时,林同学引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慨叹人生短暂,又礼赞自然永恒。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的对比,警醒世人。

3)与图中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各类信息呈现得越来越简短快捷,无论是烹饪方法、护肤知识还是新闻资讯,几乎都朝着短平快的方向发展。许多人逐渐习惯不停地刷短视频、浏览动态,在(  A  )的信息中不知不觉消耗大量时间。

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归咎于个人定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容设计本身追求快节奏和高吸引力,令人难以主动抽身。如果你时常感到头脑昏沉、连日常小事都(  B  ),或者注意力难以集中片刻,那么就需要留意了。这些表现未必只是因为意志薄弱,更可能是你的大脑正在努力适应你所消费信息的高速流动。这就好比身体疲惫了需要休息,大脑同样需要一个没有持续刺激的环境来进行恢复。

然而,我们却常常排斥无聊,认为(  C  )是一种浪费。事实上,那些看似放空的时刻,对大脑来说非常重要。当你感到无聊时,外界刺激减少,      a     ①平时各种碎片信息淹没而无法深入的想法,②在大脑自由运转时反而可能自然浮现。③这不仅有助于找到灵感、激发更巧妙的解决方法,④也能促进更深层次的思考。⑤也只有在这样的宁静之中,⑥你才能更清晰地感知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并不是要求你完全停止接触信息,而是要学会如何有意识地与之相处。比如在点开应用之前,不妨先问自己:我此刻看这个,具体是想获得什么?是为了娱乐放松、学习知识、与人交流,还是仅仅在躲避片刻的安静?      b     ,就能把它当作辅助工具来利用,而不是被其主导,深陷其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重新认识无聊的益处。主动为自己安排一些不接触屏幕的空白时间,比如放下手机去散个步,或者只是安静地看着窗外,哪怕只是坐着发呆片刻……这些时刻表面上(  D  ),却是大脑宝贵的休息机会。它能让你暂时脱离信息的洪流,理清纷乱的思绪,让思考重新迈开从容自然的脚步。

18. 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字形和意义运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连绵不断                         B. 犹豫不绝                                              C. 无所事事                                              D. 司空见惯

19. 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 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2. 本文围绕“信息消费与大脑休息”展开论述。请提炼四个关键问句作为全文论述提纲,并体现逻辑递进关系。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夫子临山水,可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陶渊明临山水,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苏东坡临山水,可以“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游览胜迹,登山临水,常常能引发文人墨客的遐思,催生出许多流传千古的佳句、名作。

请你根据对上述内容的感悟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1)现实中,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让自己赏心悦目一片片“山水”,更有许多自己熟视无睹,还未曾真正认识的景观小天地。请你以“再见你,值得!”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孔子、陶渊明、苏东坡,面对自然、亲近山水,用文字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请你以“山水之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