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72分)
(一)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蜂询养
361.什么是中蜂?
中蜂是中华蜜蜂的简称,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蜜蜂品种,民间称为“土蜂”。
362.中蜂与西方蜜蜂相比有哪些特点?
中蜂的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善于采集零星蜜源,饲料消耗少,辅助蜜源期也能生产商品蜜。中蜂出外采集早,收工晚,每天采集时间较长,比西方蜜蜂多采集2~3个小时。耐寒力强,哺育幼虫所需的巢内温度,为33℃~34℃,比意大利蜂低2℃左右;当外界温度下降到10℃时,西方蜜蜂不出巢,而中蜂仍能安全采集飞行。当气温下降到8℃时,还可以出巢活动。但中蜂的分蜂性强,较难维持大群,群势达到6~8框时,便开始产生强烈的分蜂热。中蜂的恋巢性及护子能力都比西方蜜蜂差,巢内缺蜜或受病敌害侵袭容易弃巢迁逃;受到震动之后,工蜂会离开巢穴不护子,爬到一边结团,使幼虫、封盖子受冻,导致其发育不良或死亡。
363.中蜂目前是怎样的现状?
中蜂长期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营巢山区,巢穴分散,自然分布广。中蜂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2006年,中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中蜂有7000万年进化史。中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果没有中华蜜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中国许多植物繁衍下来,中蜂功不可没。中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西蜂的嗅觉与中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蜂生存危机。而引入的意大利等西方蜂种,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这些西蜂对中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工蜂翅膀振动频率与中蜂雄蜂相似,导致中蜂误认,从而可以顺利进入蜂巢,还得到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不同种群不能共存,西蜂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自1896西方蜜蜂的优良品种如意大利蜂和喀尼阿兰蜂的引进和大量的繁育以来,中蜂受到了严重威胁,分布区域缩小了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黄河以北地区,只在一些山区保留少量中华蜜蜂,如长白山区、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吕梁山区、祁连山区等,并处于濒危状态,蜂群数量减少95%以上;新疆、大兴安岭和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中蜂已灭绝,半山区处于濒危状态,大山区如神农架山区、秦岭、大别山区、武夷山区、浙江南部、湖南南部、江西东部、南部山区、南岭等地区处于易危和稀有状态,蜂群减少60%以上;只在云南怒江流域、四川西部、西藏还保存自然生存状态。
中蜂人工驯养时间比西方蜜蜂短。活框人工养殖只有几十年时间。但是在很多地方仍沿袭“毁巢取蜜”的旧的饲养方法,致使中蜂蜂蜜产量低、质量差,同时又破坏了中蜂蜂种资源。有的地方虽然也采取新的饲养方法,但由于操作技术不高,管理不当,仍介于自然放养和人工饲养之间,蜂群发展缓慢,产量不高。
364.中蜂有什么特点?
蜂王:最长寿命3~5年,产卵盛期在第二年,寿命比意蜂短,产卵盛期也短。
工蜂:中蜂的工蜂以黑色环为主。寿命与外界蜜源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流蜜期为40~50天,零星蜜源期60~70天,越冬期没有工作任务时约150天。
雄蜂:体为黑色,全身被黑色绒毛。寿命约10个月左右,但一般到秋季往往被工蜂驱赶出巢而饿死。
365.什么是中蜂过箱?
过箱就是指把饲养在旧式蜂巢中的中蜂人为的迁到活框式蜂箱中饲养的一项操作技术。
366.新法饲养有什么好处?
旧式饲养的中蜂,完全处在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下,饲料来源只能靠蜜蜂本身出外采集。常因不能进行检查和处理而造成自然分蜂、飞逃、病虫害等损失,取蜜落后,每年只能取1~2次蜂蜜,不能充分发挥中蜂的采集力,产量很低,一般年产5千克左右,最多15千克。而且是“一锅煮”的毁巢取蜜方法,致使蜂蜜中杂质多、质量差。
而新法科学饲养的蜂群,在外界蜜、粉充足时,人们可以取其产品,增加收入,外界无蜜源时可以饲喂蜜蜂,保存蜂群。过箱后能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人工育王、人工分蜂、防病治病等蜂群管理工作。能加快繁殖,适时取蜜,充分发挥中蜂的采集能力,提高蜂蜜质量,产量也比旧法饲养提高3~5倍以上。
367.过箱对蜂群有什么影响?
过箱对蜂群来说,是强迫性迁居,会打破蜂群原有的生活状况,造成巢内秩序的暂时混乱,蜜蜂对这种刺激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所以过箱要选择在外界蜜源、气温等条件较好的时期进行,使蜂群能尽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增加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
(摘编自汪应祥、张世文主编《养蜂知识问答1000题》)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什么是中蜂”一问中,文本介绍了中蜂的正式名称、民间称谓、种属以及在我国的特殊地位等。
B. 中蜂具有西方蜂种难以比拟的优点,所以其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是理所当然的。
C. 远超西方蜂种抗寒抗敌害能力的中蜂,能给在冬季所有开花的植物授粉,这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D. 文本中362、364两问中都谈了中蜂的特点,362侧重于跟西蜂比较,而364则侧重于分三种类型说明。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右”“以上”“约”等词表示约数,是为了说明的准确、科学,“3~5年”等词也是如此。
B. 材料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行文,既方便作者介绍,又方便读者获得知识,但同时也使表述欠深刻。
C. 文本虽是说明,但用“保留少量”“已灭绝或处于濒危状态”等词表达对中蜂生存环境的担忧。
D. 全文语言通俗易懂,平和亲切,就好像是双方在面对面地交谈,这与特定的读者有一定的关系。
3. 根据原文362内容,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出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项目 蜂名 | 采蜜时间 | 耐寒力 | 分蜂性 | ③ |
中蜂 | ① | 强 | 强 | 差 |
西蜂 | 短 | ② | 弱 | 优 |
4. 根据上文,368问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
5. 文本363部分与鲁迅《拿来主义》类似,都谈到了如何对待外来事物,二者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外来事物?
(二)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逃难
萧红
何南生和他的太太送走了一个同事,还没有离开站台,他就开始不满意。他的眼睛离开那火车第一眼看到他的太太,就觉得自己的太太胖得像笨猪,这在逃难的时候多麻烦。
“这是干什么……这些人。我说,中国人若有出息真他妈的……”
何南生一向反对中国人,就好像他自己不是中国人似的。抗战之前反对得更厉害,抗战之后稍稍好了一点,不过有时候仍旧来了他的老毛病。
什么是他的老毛病呢?就是他本身将要发生点困难的事情,也许这事情不一定发生。只要他一想到关于他本身的一点不痛快的事,他就对全世界怀着不满。
“看吧,到那时候可怎么办!”他心里想着,“再胖点就是一辆火车都要装不下啦!”可是他并没有说。
这一抗战,他就觉得个人的幸福算完全不用希望了,他就开始做着倒霉的准备。倒霉也要准备的吗?读者们可不要稀奇,现在何南生就要做给我们看了:1938年3月15日,何南生从床上起来了,第一眼他看到的,就是墙上他已准备好的日历。
“对的,是今天,今天是15……”
敌人占了风陵渡和我们隔河炮战已经好几天了,这炮声夜里就停息,天一亮就开始。本来这炮声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何南生也不怕,虽然他教书的那个学校离潼关几十里路,照理应该害怕,可是因为他的东西都通通整理好了,就要走了,还管他炮战不炮战呢!
他吃午饭的时候,一会看看钟,一会揩揩汗。心里一着急,所以他就出汗。学生问他几点钟开车,他就说:“六点一班车,八点还有一班车,我是预备六点的,现在的事难说,要早去,何况我是带着他们……”他所说的“他们”,指的是孩子、老婆和箱子。
何南生的一家,在五点二十分钟的时候,算是全来到了车站:太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柳条箱,一个猪皮箱,一只网篮,三个行李包。为什么行李包这样多呢?因为他把雨伞、字纸篓、旧报纸都用一条破被子裹着,算作一件行李;又把抗战救国团所发的棉制服,还有一双破棉鞋,又用一条被子包着,这又是一个行李;那第三个行李,一条被子,那里边包的东西可非常多:电灯泡、粉笔箱、羊毛刷子、扫床的扫帚、破揩布两三块、洋蜡头一大堆、算盘子一个、细铁丝两丈多,还有一团白线,还有肥皂盒盖一个,剩下又都是旧报纸。
何南生这一家人,在他领导之下,五点二十分钟才全体到了车站,差一点没有赶上火车——火车六点开。
何南生一边流着汗珠,一边觉得这回可万事齐全了。他的心上有八分乐,他再也想不起什么要拿而没有拿的。因为他已经跑回去三次,第一次取了一个花瓶,第二次又在灯头上拧下一个灯伞来,第三次他又取了忘记在灶台上的半盒刀牌烟。
火车站离他家很近,他回头看看那前些日子还是白的,为着怕飞机昨天才染成灰色的小房。他点起一支烟来,在站台上来回地喷着,反正就等火车来,就等这一下了。
“到那时候可怎么办哪!”照理他正该说这一句话的时候。站台上不知堆了多少箱子、包裹,还有那么一大批流着血的伤兵,还有那么一大堆吵叫着的难民。这都是要上六点钟开往西安的火车。但何南生的习惯不是这样,凡事一开头,他最害怕。总之一开头他就绝望,等到事情真来了,或是越来越近了,或是就在眼前,一到这时候,你看他就安闲得多。
火车就要来了,站台上的大钟已经五点四十一分。
火车到了。
他提起箱子来,向车门奔去。他挤了半天没有挤进去。他看别人都比他来得快,也许别人的东西轻些。自己不是最先奔到车门口的吗?怎么不上去,却让别人上去了呢?大概过了十分钟,他的箱子和他仍旧站在车厢外边。
“中国人真他妈的……真是天生的中国人。”他的帽子被挤下去时,他这样骂着。
火车开出去好远了,何南生的全家仍旧完完全全地留在站台上。
八点钟的那次开往西安的列车进站了,何南生又率领着他的全家向车厢冲去。女人叫着,孩子哭着,箱子和网篮又挤得吱咯地乱响。何南生恍恍惚惚地觉得自己是跌倒了,等他站起来,他的鼻子早就流了不少的血,血染着长衫的前胸。他太太报告说,他们只有一只猪皮箱子在人们的头顶上被挤进了车厢去。
“那里装的都是什么东西?”他着急,所以连那猪皮箱子装的什么东西都弄不清了。
“你还不知道吗?不都是你的衣裳?你的西装……”
他一听这个还了得!他就向着他太太所指的那个车厢寻去。火车就开了,起初开得很慢,他还跟着跑,他还招呼着,而后只得安然地退下来。
他的全家仍旧留在站台上,和别的那些没有上得车的人们留在一起。只是他的猪皮箱子自己跑上火车去走了。
猪皮箱不跟着主人而自己跑了。
等到第三次开往西安的火车,何南生的全家总算全上去了。到了西安一下火车,先到他们的朋友家。
“到那时候……”他又想要说到那时候可怎么办。没有说,他想算了吧!抗战胜利之前,什么能是自己的呢?抗战胜利之后什么不都有了吗?
何南生平静地把那一路上抱来的热水瓶放在了桌子上。
(有删改)
文本二:
萧红以一种平静淡然的笔调抒写人们的生命痛楚,她并不是简单的停留于人物表面特征的描写而是层层深入,冷静的挖掘人物内在的灵魂,发现底层劳动人民被奴役被压迫的精神创伤。透过乡间小人物的凄惨故事,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尊严的认识。
萧红用悲凉的叙述格调讲述了苦难世界人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民族内在的文化悲剧,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且耐人寻味的作品。因此,她的作品永远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悲剧艺术魅力。
(节选自周艳丽《略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开头写何南生和老婆送一个同事坐火车,这告诉读者,逃难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家庭。
B. 文本一写敌人和我们连续炮战好几天,没有刻意描写,只是简单叙事,能让人感受到硝烟弥漫。
C. 文本一中“猪皮箱不跟着主人而自己跑了”用滑稽幽默的手法写出了何南生一家的尴尬和痛苦。
D. 文本二概括了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从个体悲剧看到民族悲剧,从精神到表面,从死亡到生命。
7. 关于文本一中何南生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南生认为他老婆太胖,连上下火车都困难,这也从侧面写出了抗战时期普通百姓逃难之难。
B. 抗战爆发后,何南生表现得非常悲观,他开始做着各种倒霉的准备,也不再指望个人的幸福。
C. 何南生要早点出发去坐火车,因为他带着孩子、老婆和箱子,这体现了他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D. 文章结尾何南生平静地把那一路上抱来热水瓶放在了桌子上,表现了何南生沉稳平和的性格。
8. 文本二提出:“萧红……揭示了民族内在的文化悲剧”,请谈谈文本一通过何南生体现了哪些悲剧。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下人,夷狄异类,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坐之郡国,而不以为怍。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反摈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
古者,天下之国大而多士大夫者,不过曰齐与秦也。而管夷吾相齐,贤也,而举二盗焉;穆公霸秦,贤也,而举由余焉。
夫古之用人,无择于势,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之子弟而贤则用之,武夫健卒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胥史贱吏而贤则用之。今也,布衣寒士持方尺之纸,书声病剽窃之文,而至享万钟之禄;卿大夫之子弟饱食于家,一出而驱高车,驾大马,以为民上;武夫健卒有洒扫之力,奔走之旧,久乃领藩郡,执兵柄;巫医方技一言之中,大臣且举以为吏。若此者,皆非贤也,皆非功也,是今之所以进之之途多于古也。而胥史贱吏,独弃而不录,使老死于敲搒趋走,而贤与功者不获一施,吾甚惑也。不知胥吏之贤,优而养之,则儒生武士或所不若。
(节选自苏洵《广士》)
材料二:
古之取士也宽,其用士也严;今之取士也严,其用士也宽。古者乡举里选,士之有贤能者,不患于不知。降而唐宋,其为科目不一,士不得与于此,尚可转而从事于彼,是其取之之宽也。《王制》,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学曰俊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马曰进士;司马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唐之士,及第者未便解褐,入仕吏部,又复试之。韩退之三试于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也。
今也不然。其所以程士者,止有科举之一途,虽使古豪杰之士若屈原、司马迁、相如、董仲舒、杨雄之徒,舍是亦无由而进取之,不谓严乎哉!一日苟得,上之列于侍从,下亦置之郡县,即其黜落而为乡贡者,终身不复取解,授之以官,用之又何其宽也!严于取,则豪杰之老死丘壑者多矣;宽于用,此在位者多不得其人也。
(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
9.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彼虽不能A绳趋而尺步B华言而华服C然D而其才果可用E于此F则居G此位H可也。
10.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驻守、镇守,与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句中的“坐”意义完全不相同。
B. 举,推举,推荐,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的“举”意义相同。
C. 所以,用来……的,与《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D. 不知,不被他人所了解,与《礼记》“人不学,不知道”的“不知”意义用法都不同。
1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即使是盗贼也会得到重用,而有些人即使中规中矩、言辞辩丽、衣裳华美也会不用。
B. 古时候在选用人才时,不依据权势地位,不依据行业,只要是有贤能的人就可能会被选用。
C. 古代选拔士人的方法较宽松,但用人比较严格;现在选拔士人十分严格,而任用却较宽松。
D. 据材料二,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董仲舒、扬雄之辈,若无科举则不会成为豪杰之士。
12. 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
(2)不知胥吏之贤,优而养之,则儒生武士或所不若。
(3)韩退之三试于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也。
13. 对于选拔人才,材料一和材料二列举了哪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请你分别谈谈对两种做法的看法。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
刘长卿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①。
桃叶宜人诚可咏,柳花如雪若为看。
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②难。
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
[注]①伯鸾:汉时隐士梁鸿的字。相传梁鸿与妻孟氏共同隐居,孟氏举案齐眉,遂成婚姻佳话,后亦以伯鸾借指贤夫。②对玉:出自《世说新语》,此用以比喻女婿的品行高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以“幼女辞家”点出女儿嫁作人妇的成长,同时又暗含对女婿的托付。
B. 颔联巧用桃叶、柳花典故与意象,既赞新婚和美,又借柳絮纷飞喻难舍之情。
C. “稚齿鸣环”“衰颜对玉”形成对照,既欣慰子女活力,又担心他们将年老体衰。
D. 全诗从情感结构看,叙事起兴→隐喻抒情→直抒胸臆→景语收情,符合律诗章法。
15. 此诗是晚年刘长卿为送别女婿崔真父而作,表达了中国式亲情中喜悦与感伤并存的复杂心理。请具体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调整位置时,有同学总是说人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后人,无论人家怎样,我们都要反躬自省。
(2)张老师的大学同学三四月来到他家,一下子就被屋前屋后翻涌的河水、上上下下飞翔的白鸥所吸引,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张老师大笑不止:毕业这么多年了,还记得杜甫的《客至》啊。
(3)与下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想起不久前结束的多哈世乒赛,我依然 A 。顶住压力成功卫冕女单冠军后,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亲自为我颁发冠军奖杯,( 甲 )。竞技场上,球不落地,永不言弃。拼尽全力、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这是所有参赛运动员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的永恒追求。
①2008年,我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奥运会的比赛,②张怡宁与王楠的精彩对决令人热血沸腾。③颁奖仪式上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画面,④更是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⑤那时,我接触乒乓球不到3年,奥林匹克的种子已在我心里悄然生根。
从那时起,我的人生有了方向。每次捡球,总想着把球盆再装满些,这样就可以多打几个球;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时,看到跳跃的小白球,还是会忍不住挥拍。进入省队后,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每次训练比别人早起一小时,下训后还要再加练几十分钟。我知道,当决心为祖国荣誉而战时,便容不得一丝懈怠。
努力不会辜负每一个追梦者。20岁时,我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块奥运金牌。站上最高领奖台,听到国歌响起,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只有把个人梦想与祖国荣誉结合起来,才会拥有那份坚不可摧的力量。
成长的路从来不会 B ,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冠军只有一个。但是奥林匹克史上的无数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为梦想拼尽全力,( 乙 )。
体育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人人都是奥林匹克的参与者。我很高兴看到,有越来越多体育爱好者尽情挥洒汗水,用体育运动为健康生活添彩。我相信,每个人对体育的热爱、为梦想的坚持,将共同汇聚起奥林匹克的时代荣光,为构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体育力量。
17. 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 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下图是奥林匹克旗帜的五环图案,请结合材料,分析其文化象征意义。
21. 材料是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的回答,记者深感孙颖莎的格局之大。请具体概括。
三、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努力不会辜负每一个追梦者。
——本卷语言运用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红烛啊!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闻一多《红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榆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陕西省榆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武汉市九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高三第七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河北冀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