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会研究的四种研究方式中,唯一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式就是实地研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田野调查”。它强调的是到“田野”中去,研究者一定要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工作生活的环境中去,并且要在其中工作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在确定了研究问题或现象后,不要带任何假设进入“田野”中。进入到“田野”后,就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去观察、询问、感受和领悟,去理解研究现象,理清其背后的逻辑,找到解释的因素。
既然是要开展实地研究,那么如何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田野点”就是调查能否顺利进行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调查地点显然不能随便选择,应该根据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与实际条件等要求来谨慎科学地选择。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及其类型,选择与其密切相关的“田野点”。一般来说,如果研究问题是探索性的、描述性的,就是说你要研究的是一个尚未被世人所了解的已存在的,或者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那么调查地点的要求相对宽松,只要存在所要研究问题的全貌和特征就是可以选择的调查点,当然调查点的独特性越突出越好。如果研究问题是解释性的、理论性的,就是说你要研究的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并要对其进行理论抽象思辨,那么调查地点的选择相对严谨,需要调查者多方综合比较,有相对充足的理由。
获准进入“田野”只是完成了进入实地的表面程序,实际距离融入“田野”生活,走进被调查群体还有相当长的路。你要尽快取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并和他们建立友善的关系,这也是进入田野后的关键性任务。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积极参与当地的各种生活,用自己的真诚和尊重去获得当地居民的习惯与认可。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无论研究者的身份是否公开,都应该尊重被调查者的意愿,不能不经允许就私下录音录像,或者公开被调查者的信息、言论。尊重被调查者及其权益,是每一个研究者应有的和必需的职业道德。
当你和当地居民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可以敞开心扉收集各种数据资料时,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主观情感与客观中立之间的矛盾冲突。无疑,研究者投入感情越多,就越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被调查者。但同时因为陷入的感情越多,研究者就越难保持客观性和敏锐性,变得过于想当然,甚至还会偏离事实真相,这是所有研究者都必须警惕和注意的一个严重问题。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要逐渐适应一个“先融入”“再跳出”的角色转换过程。但是,你要记得任何偏离事实真相的研究成果非但不能帮助你的被调查者,很可能让他们陷入更大的困境。所以头脑清醒地保持情感和理性的分离,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成功完成“田野调查”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你完成以上准备顺利进入“田野”后,就可以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调查数据、资料的收集了。通过观察和访谈,或以寻求口述等方法收集各种资料,记录“田野”日志。在对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后,查阅参考文献,整理思路,发现新问题,然后再次进入“田野”,开始进一步的观察和访谈,然后再分析归纳,通过多次循环,逐步实现对研究对象和问题的理论概括与解释。研究者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概括、总结、抽象,识别社会现象的真实面目,找寻人们行为的模式、社会事实的逻辑,发现并解释所研究问题的真正原因,以达到通过一个“田野点”,来理解整个社会的研究目标。
(摘编自袁方《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材料二:
温情的“心态”,是指研究者在“田野”中应该保持一种共情的态度。敬意的“心态”,是指研究者在“田野”中应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对于持有温情与敬意“心态”的研究者来说,“田野”中的现场感具有特别的意味,无论是发生在身边还是远方,都能给我们带来对真实社会的感受和洞察,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珍贵。当下很多大众平台都会使用智能算法来推送信息,信息的生产者大多是普通用户,其中不乏以流量和关注度为目的的信息炒作者。在主要信息源包围之下,人们常常被层层包裹在“信息茧房”之中,表面上自由、开放、广阔的信息获取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狭隘、被操控甚至是被“定点投喂”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为每个人量身定做的虚构现实却是以用户自由获取的方式呈现的。人们的自由、自主和开放感也变成了虚构现实的一部分。可以说,一个人如果主要靠网络来获得信息和认识,那么他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生活在虚构的社会中,人们的认知将会受到极大的束缚。在这个社会中,热点事件、重要议题以及各种热搜,表面上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结果,而实际上很可能是大众注意力被操纵的原因。
越来越多利用网络进行社会调查,是当前的一个发展取向,也有些人在探索网络的田野调查或田野民族志。田野调查的本质特点在于心灵的感通而非语言的交流,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心知其意”。尽管网络田野调查能帮助我们迅速“见到”远方的研究对象,能够和他们“面对面”地交谈,无疑极大拓展了田野调查的应用范围,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田野调查所独有的优势,这是网络田野调查的最大局限所在。
(摘编自周飞舟《身临其境、心知其意:以田野调查认识真实社会》)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野点”的选择需结合研究问题、方法与实际条件综合考量,不能随意确定,这是保障调查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
B. 田野调查中,调查者投入的情感越多就越影响调查的客观性,研究人员须经历“先融入、再跳出”的角色转换。
C. 研究者应持有温情与敬意的“心态”,通过深入田野的实践,获得对真实社会的直接感受,避免陷入虚构认知中。
D. 网络田野调查借助互联网能迅速接触研究对象,尽管失去了身临其境优势,但仍然可以作为田野调查的有效补充。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者在获得被调查者信任后,仍要尊重他们,如果不经被调查者同意而公开他们信息,就可能会使调查陷入困境。
B. 田野调查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经过分析归纳的多次循环才能得出结论,因此研究人员很难一次性解决所有调查问题。
C. 在信息爆炸时代,虽然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自由,但也容易导致个体陷入“信息茧房”,难以了解真实全面的社会现实。
D. 网络田野调查虽然能通过远程互动拓展调查的应用范围,但由于缺乏现场的体验,研究结论的深度和真实性存在较大局限。
3. 下列有关“田野调查”的案例,其研究问题的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社会学团队进入一所“集团化托管”学校,收集学生家庭、学校文化氛围的数据,评估“集团化办学能否打破文化再生产”的课题。
B. 研究者进入某共享办公空间,与四十多位自由职业者共同办公,通过观察和拍摄的方式,记录了该共享办公生态的完整面貌。
C. 某学者加入一处位于城郊的快递共配站,全程跟车记录,最终绘制出站点的运作流程图以及高峰期与常态期的对比表。
D. 人类学家以“露营者”身份进入某“数字游民”营地,与远程工作者同吃同住,完成了三万多字的“移动办公社群日常志。”
4. 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给“田野调查”下一个简要定义。
5. 《石钟山记》中,苏轼探究石钟山得名缘由的过程与“田野调查”的理念存在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娘 佛
王 鼎
一九三四年夏,山西汾阳灵岩寺。第一炉香燃尽时,盘坐在露天佛堂的柳毓娘似乎听见了铁佛的叹息。
多宝塔檐角的铜铃在晨风里叮当作响,塔下五尊通体乌青的铁佛浸在淡金色光线中。中间那尊垂目拈花的佛掌纹路间还凝着昨夜的雨露。毓娘想起七岁那年祖母给她讲的,祖母还是孩子时,听祖母的祖母讲述集资造铁佛时的情景——老师傅将数吨晋城铁锭、整整十骡车刀枪剑戟等兵器和五箱银元宝倒进沸腾的熔炉:“这些东西有精气神,造成的佛像才镇得住魑魅魍魉,护佑苍生。”
“小姐,梁先生他们到山门了!”春杏的唤声惊醒了回忆。毓娘匆匆理着衣衫领,佛堂门槛外已传来皮鞋扣着青石地砖的脆响。身着灰呢大衣的林徽因仰头端详铁佛,琥珀色围巾被风卷起一角:“思成,你看这衣褶走势,竟像是从云冈石窟走出来的飞天。”
梁思成举着相机后退半步,调整光圈焦距按下快门。镁光爆闪瞬间,毓娘分明看见林徽因与佛像对视的眼里发出亮光。林徽因突然轻呼:“座上有铭文!大明正德……女弟子柳门文君独资造像并立规:此后柳家历代传一女,专祀供奉……”她转身时鬓边白玉坠子晃出一道弧光,“当年为何要历代传一女供奉?”
这个问题在三年后化作炮弹,呼啸着穿透了佛堂的寂静。
一九三七年秋夜,毓娘攥着太原兵工厂密信冲进佛堂。日寇侵华已逼近太原。兵工厂急需钢铁铸造枪炮。考虑再三,毓娘决定将铁佛拆毁,交给兵工厂熔化后铸造武器。她着手安排乡人拆毁铁佛三日内运走。二叔柳承嗣一脚踢翻鎏金香炉:“败家娘们!这些精铁佛是柳家祖产!”
“娘子关昨夜破了。日本人的铁甲车碾着百姓的血肉之躯向太原推进,二叔不知道吗?”
听说要拆佛,拥跪在面前阻止的信众,一个个痛哭流涕,“这娘佛万万拆不得!灵验得很,道光年大疫,外面死了多少人,就咱这里没事。”“是啊,日本人杀进山西那日,大家都看到娘佛一直流泪……”
柳毓娘迈上石台,大声道:“乡亲们,当年,太祖奶奶造娘佛,就是为了保佑大家。如今,日寇进犯,奸杀掳掠,无恶不作,娘佛要舍身保佑俺们,大家要相信:佛永远不会死,这是涅槃,甚叫涅槃?就是一次浴火重生!”乡亲们似乎明白了,陆续表示愿意为拆运佛像出力。躲在角落里的柳承嗣眼见鼓动起来反对柳毓娘的信众被说服,气得咬牙切齿,闪身溜走了。虔诚焚香祭拜后,就在大家小心翼翼拆着佛像时,春杏突然喊道:“快看,娘佛显灵了!”大家跟着抬头望去:只见黄昏的天空中,出现了大片七彩祥云,霞光四射……
毓娘脱口道:“这是佛的涅槃之光!”
第二日夜,月光漫过窗棂时,毓娘来给已拆掉装箱的佛奉香。不经意看到供桌下烟蒂闪着弱光——是承嗣常抽的哈德门烟卷。她颤抖着掀开杏黄帐幔,本该放着铁佛木箱的位置只剩几道凹痕,墙角麻绳上还沾着暗红铁锈。
马灯在夜风里乱晃,毓娘领着护院追到汾河渡口。柳承嗣正指挥苦力往木船上搬铁佛。蓄着人丹胡的龟田拦住木箱打开盖,精铁佛身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
“龟田先生,这五座铁佛上了船,您该兑现五万银洋啦……”柳承嗣的谄笑突然凝固——龟田黑黢黢的枪口正对着他眉心:
“八格!天照大神要的东西,也敢要钱!”
浪涛声中,毓娘的声音比冰还冷:“太祖奶奶亲铸的大佛,佛身熔铸进了国人的精气神,二叔是要卖给鬼子吗?”
对岸突然传来汽笛嘶鸣。晋绥军控制的汽艇上探照灯扫过河面瞬间,龟田的惨叫与枪声同时炸响,二叔柳承嗣扑向铁佛的刹那,头上爆开的血花,竟比胭脂还艳。
不久后,忻口战役的炮火染红了半边天。晋造汤姆逊炮阵地上,随着一发发炮弹怒吼射出,大批鬼子和军车被摧毁,一架满载指挥官和观察团的飞机中弹,日军旅团长和十余名高级军官瞬间见了阎王。炮弹爆炸的烟雾,在空中形成朵朵莲花状白云。
毓娘独坐空荡佛堂,手中拿着的玻璃框照片里,林徽因仰望娘佛的形象,永远定格在黑白色的时空……
后人有诗记:
几世 ① 担 ② ,一朝慈颜赴时艰。纵教倭寇烽烟起,肯舍佛身雷炮还。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柳毓娘从中年到老年的故事,记录了一名爱国志士的成长。
B. 开头三段主要运用环境烘托、细节描写、通感等手法,暗示了此时柳毓娘的左右为难。
C. 本文塑造柳承嗣反面形象,与毓娘形成对比;村民们对毓娘形象起到了正面衬托作用
D. 炮弹爆炸的烟雾形成了莲花状白云,这里的莲花状白云与战争的残酷性形成强烈反差。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徽因与娘佛对视时眼里的“亮光”,表现出她对铁佛艺术价值的充分肯定。
B. 四射的“霞光”,是浪漫主义的写法,寓意佛像为护佑苍生而“涅槃”重生。
C. 供桌下烟蒂的“弱光”,暗示柳承嗣偷走铁佛,图谋不轨,推动情节的发展。
D. 铁佛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直接预示毓娘早有应对之策,已布置好伏击。
8. 本文结尾用诗词做结,请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9. 本文既刻画了“虚构的柳毓娘”,又刻画了“非虚构的林徽因”,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魏公子无忌爱人下士,致食客三千人。有隐士侯赢,家贫,为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宾客皆惊。及秦围赵,赵平原君夫人,无忌姊也,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过见侯生,再拜问计。生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且公子尝为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鄙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得兵符。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
材料二: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节选自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子患之A数B请魏王C敕晋鄙D救赵E及宾客F辩士G游说万端H王终不听。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跟从、随从,与《师说》“吾从而师之”的“从”用法相同。
B. 属,连接、接连,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不同。
C. 于,表被动,与《苏武传》“为降虏于蛮夷”的“于”用法相同。
D. 婚姻,指男女结为夫妻关系,《鸿门宴》“约为婚姻”的“婚姻”也是此意。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陵君爱惜人才,门客众多,他屈尊礼遇隐士侯赢,这让宾客们很吃惊,而侯赢在窃符救赵的事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 赵国的平原君与信陵君有姻亲关系,魏王宠姬又得了信陵君的恩惠,愿为信陵君冒险窃取兵符,赵国最终得以被解救。
C. 平原君派遣使臣来求救于信陵君,并没有直接去求魏王,说明他们心中没有魏王,也反映出当时信陵君的权势与能力。
D. 面对强秦,信陵君调遣军队救援赵国,其实是有失败危险的,其罪过不在于唆使如姬窃符,而在于没有向魏王求取兵符。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2)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
14. 在唐顺之看来,信陵君窃符救赵错在何处?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①
刘禹锡
汉家旄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
身在绛纱②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③。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闻道楚氛④犹未灭,终须旌旆扫云雷。
【注】①本诗是刘禹锡为酬和友人著述及赠诗而作。②绛纱:指绛帐,对师门、讲席的敬称。③三台:星名,指上台、中台、下台,古代以星象征人事,称三公为三台。④楚氛:楚地凶气,这里指海域边疆敌寇作恶的气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中原地区官员在南海地区施展才华的场景。
B. 首句中的“旄节”指古代将军所持的仪仗,象征权威和职责。
C. 前三联正面描写了马大夫形象,透露着诗人的赞美之情。
D. 尾联由实入虚,听说海域边疆敌寇仍在作恶,未完全铲除。
16. 诗人为什么对马大夫扫平敌寇充满信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引用《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中国当代青年: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中国当代青年必须承担的重任。
(2)在高三开学的第一课上,班主任林老师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鼓励学生每天既要认真学习,又要善于反思,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3)读到“乡土中国”这几个字,脑海中便会浮现这样的画面:村落隐约,炊烟袅袅,暮色轻笼,田园宁谧。《归园田居》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比如:“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第一个符号咬破龟甲时,汉字便开始了比文明更古老的流浪。
甲骨文是隐喻的天机、暗藏的心迹,是一枚大道至简的书签,是一阕洪荒苍凉的印记。一个简单的符号或线条,记录着天地间的秘密,记录着部族的兴衰或者蓝图。龟甲兽骨,修竹拓木, 。
小篆是一场绵延的战火,焚烧了六国的城池,焚烧了宝座和虎符。小篆以它的美统一了天下文字,令那些粗陋的文字( ),在岁月里逐渐削去了犄角,隐匿了音信。小篆横平竖直,践行着人立于世间的刚直秉性,却又圆劲均匀。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表达了人们对方正做人、圆满做事的期盼。
①隶书是小篆的近侍,②辅佐着传承的文字。③最终以绝对优势取代了小篆。④隶书虽然起源于一统疆域的秦朝,⑤因为更多地浸染了大汉朝雍容华贵的气度之美,⑥所以被称为汉隶。隶书虽是扶正的侧室,却没有小人得势的狂妄。它具有母仪天下的气度,书写起来略微宽扁,体现了一种宽厚和包容。它蚕头雁尾,起笔凝重,结笔轻疾,坦荡地接纳曾经的卑微,光华却辉耀了千秋万代。
汉字从萌芽到襁褓,历经甲骨文的青涩童年,钟鼎文的执着印记,小篆的开枝散叶,隶书的花团锦簇,草书的狂放不羁,楷书的修行坚守,行书的洒脱通透,留下了芳香的足迹和动人的故事。
天道皆藏于字中,一笔一画都体现了教化和传承,一字一乾坤,一语一经典。孤单时,汉字是一首宋元小令,一字千金,映照出四季枯荣、人生跌宕;热闹时,汉字是一篇汉唐大赋,洋洋洒洒,展现出殿宇华屋、市井陋室。
18.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因为承载着历史而成就了不朽的价值,因为镌刻着有意义的线条而有了灵魂
B. 因为镌刻着有意义的线条而有了灵魂,因为承载着历史而成就了不朽的价值
C. 因为有了灵魂而镌刻着有意义的线条,因为成就了不朽的价值而承载着历史
D. 因为成就了不朽价值而承载着历史,因为有了灵魂而镌刻着有意义的线条
19. 填入文中第三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灰飞烟灭 B. 俯首称臣 C. 改头换面 D. 甘拜下风
20. 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 汉字书写的变化,蕴藏了丰富的内容。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比”字的书写特点和变化趋势,不超过90字。
22. 请仿照文中第六段画横线句子,另选一个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通过联想与想象,揭示意象的特点;句式相仿,修辞一致,语言流畅;字数可适度增删。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智能刷题App辅助备考;美颜滤镜记录生活;运动手环将健康状态量化为数据……
人工智能正深度参与我们的能力提升、形象建构与身体管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深度介入,仿佛一场对于“人”的重构。我们正享受其带来的精准与便捷,也面临着迷失与困惑。
作为在技术浪潮中成长的一代,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资料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江西省创智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卷+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江西省宜春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江苏省宿迁市泗阳桃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9月月考 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6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中学等校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凤翔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