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文言阅读

文言阅读

高中120文言实词助记短文

分享:杨老师 10-10 文言阅读

1. 爱   本义是悲哀、伤心。

楚王爱(喜爱)鹤,饲以珍粟。民饥,谏者曰:"王独爱(吝惜)粟,不爱(爱护)民乎?"王怒,囚之。后国乱,王逃于野,饥甚,农以糠饼饲之,泣曰:"昔不惜财,今方知爱(珍惜)生之道。"悔之晚矣。

 

2.安   本义是安静。

越王初践祚,尝问政于范蠡:"寡人欲安(安定)社稷,何以教之?"对曰:"昔者桀安(安于)逸乐而亡,汤安(安置)流民而兴。今吴人新附,王当安(安抚)其心。"王乃省刑薄赋,立安民碑于市衢。三月,有楚使诘曰:"越之安(哪里)在?"蠡笑指阡陌:"耕者有其田,商贾安(安坐)于肆,此乃越之所在。"后十年,越果霸诸侯。《书》云"居安(平安)思危",范子之谓欤?

 

3.被   本义指一种睡衣。

晋臣张孟,尝以直谏被(遭受)黜,乃被(通"披",披散)发徂行。过河内,见氓庶被(承受)灾,田庐尽淹,孟恻然曰:"德泽未被(施加),咎在吾辈。"遂请开仓。有司阻之:"此非君之事。"孟正色曰:"昔禹被(穿戴)蓑治水,今余岂惜身?"表三上,乃准之。饥者得粟,寒者得衣,民歌曰:"被(遍及)恩若阳,岂曰无裳?"

 

4.倍   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

吴将孙离伐楚,郢守倍(通"背",背叛)楚,离夜袭其城。楚人怨曰:"吴王无信,今倍(加倍)劫掠!"楚王怒,发兵三倍(倍数)加于吴。离败走,叹曰:"悔不听子胥之言,致祸倍(更加)深。"遂散私财而募死士,以倍(增加)其军。越三年,率舟师袭楚,焚其粮十而还。

 

 

5.本   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

大夫张寻巡颍川,见农人斫桑取叶,喟然曰:"木伤其本(草木的根茎),蚕食何依?"乃令植柘代桑,民初怨其本(原本)意,仪告之曰:"昔管仲固本(根基)富国,今岂欺尔?"是年秋,缫丝倍于往岁。世人赞曰:"治政者当本(根据)天道,方能久安。"

 

6.鄙   本义是边疆、边陲、边远的地方。

陈轸世居东鄙(边邑),家贫,耕读自娱。燕使过其居,鄙(轻视)其衣褐,轸曰:"鄙人(谦称)虽居僻壤,尝闻管仲治鄙(郊野)之法。"遂献策于燕王,嗤为鄙(浅薄)言,不纳。后三载,岁大旱,燕大饥,多奔于齐。故曰,以鄙(简陋)居而拒善言,犹弃珠玉而宝砾石也。

 

7.兵   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

楚将项燕伐蔡,砺兵(兵器)秣马,三日即至。蔡侯惧,欲调西邑之兵(士兵),庄辛谏曰:"公精于兵(军事)乎?善战者不恃于兵(武力),可不战而屈人。"乃闭城示弱,阴遣死士焚楚粮道。项燕无粮,又恐齐兵(军队)来援,腹背受敌,遂返。

 

8.病   本义是重病。

魏相李悝巡邺城,见民有菜色,叹曰:"此吏治之病(弊病)也!"昔西门豹治邺,犹病(忧虑)河伯娶妇,而无患于粮,今反困于粮乎?"乃察田畴,引漳水溉盐卤地。秋,有农跪献新谷,曰:"去岁病(患病)馁者众,今仓廪实矣!"有墨者病(指责)其变法,悝指稷庙云:"周人病(疲惫)戎狄之扰,尚作《无逸》自警,况今乎?"

 

9.察   本义为仔细看、观察。

范蠡行郡县,察(考察)农桑虚实。见老妪持素绢泣,蠡察(观察)其纹曰:"此贡品也!"吏惶伏曰:"前令苛察(苛求),强征民帛。"蠡立焚机杼于市,张榜曰:"政在察(辨明)善恶,非掠细民。"三年,商贾察察(洁净貌)往来,夜不闭户。勾践闻而叹:"明察(洞察)秋毫,民心自附。"

 

10.朝   本义为早晨,与“暮(夕)”相对。

晋公子重耳晨谒秦穆公,朝(早晨)食未毕,穆公曰:"子其朝(朝见)于周室乎?"对曰:"昔齐桓朝(使朝贡)诸侯,今虽晋室衰微,然愿效其志。"遂借秦师东归,朝(朝廷)野皆惊。及践祚,晋国称霸于天下,诸侯莫敢仰视。

 

11.曾   本义是增加,为“增”的假借字。

楚人宋玉游云梦,登曾(同"层")台九重,忽闻仙乐,循之,见一童子。童子笑曰:"此曲曾(曾经)由黄帝授之,今传两千岁矣。"玉师之,三月而无功。玉愀然曰:"曾(竟然)不能学乎?"遂结庐修习。三年,声震林木,野老皆谓其音曾(同"增")益天地清气。

 

12.乘   本义是登高。

郑商弦高遇秦师,伪称使臣,诈曰:"寡君闻秦乃千乘(战车)之国,远道而来,特命劳军。"孟明视疑之,乘(登上)轼而望,见郑国城上甲光如星,知其有备,乃退。路少半,晋军乘(利用)雾袭之,大败秦军,擒孟明视等三将而还。

 

13.诚   本义指说话诚实、不虚伪。

赵上卿蔺相如捧璧西行,见秦王,曰:"大王诚(如果)能斋戒五日,当献之。"秦王乃沐浴焚香,而相如使人持璧夜遁。相如复见秦王,诚(真诚)告之曰:"臣诚(确实)恐见欺,故令人持璧归。"璧乃全。后廉颇负荆,相如诚(诚实)言之曰:"赵国之安,诚(实在)在将相和耳!"

 

14.除   本义指宫殿的台阶。

汉文帝夜巡未央宫,见庭除(台阶)积霜,诏曰:"当除(清除)旧弊,先自宫禁始。"遂罢露台之费,除(任命)晁错为博士。后人赞曰:"文景之治,譬如扫除(打扫),尘埃虽起,终见玉阶。"

15.辞   本义是诉讼的供词、口供。

楚使屈原使齐,齐王欲留之,屈子辞(推辞)曰:"楚辞(一种文体)未修,岂敢久居?"后作《九歌》,其辞(文辞)瑰丽。遭靳尚谗言,楚王怒曰:"汝尝辞(责备)寡人非圣,今当何言?"遂放之湘沅。渔父见而问之,原曰:"世人皆醉吾独醒,是以见放。"乃投江明志。

 

16.从   本义是跟随。

孔子适卫,从(随从)者十人。遇童子筑城,夫子从(听从)其言绕道。子路问:"何故从(参与)童稚之事?"答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后经宋境,司马魋欲杀之,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击磬而走。后人叹曰:"从(顺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之境也。"

 

17.殆   本义是危险,形容词。

赵将李牧守边,匈奴殆(危险)至。牧令:"见虏殆(几乎)近百步乃射。"士卒初殆(懈怠),牧斩怯者三人。单于疑之:"赵军殆(疑惑)有诈?"后大破匈奴,史家论曰:"用兵之妙,殆(大概)在虚实之间。"

 

18.当   本义是(两者)相抵。

宋包拯知开封,有民讼田。拯当(在)堂问:"地契安在?"胥吏私语:"此案当(面对)朝国戚。"拯怒曰:"执法当(应当)如日月,岂畏权势!"断归原主,百姓称当(适合),赞曰:"凛凛乎当(当下、现在)世青天!"

 

19.道   本义是道路。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乃述道(道理)五千言。关令问治民之道(方法),答:"道(大道,道家的最高追求)可道(陈述、讲述),非恒道也。"后人观其出关之途,草木皆向东倾,叹曰:"天道(自然规律)周行而不殆!可道(引导)后人之先路乎?"

 

 

20.得   本义是获得、得到。

唐玄奘西行,传佛法三藏。戒日王问:"何所得(能够)至此?"对曰:"得(得当)法在心,万里如跬。"归而译《心经》,太宗赞之,曰:"得(得到)真如者,不以物喜。"行将圆寂,谓弟子曰:"传法者,得(必须)守戒律如护目。"

 

21.度   本义是量长短的标准。

隋匠李春造赵州桥,先度(测量)洨河深浅。匠人曰:"石料不足,度(考虑)当减拱。"春正色:"营造之度(法度),岂可轻改!"三载乃成,洪汛不能度(摧毁)。至今民谣:"赵州石桥度(经历)春秋,鲁班见了也低头。"

 

22.非   本义是违背事理。

韩非著《五蠹》,谓儒者非(不是)治世之才。李斯非(反对)之:"君言非(否定)先王之道。"后秦王囚非,斯遗药:"非(如果不)自尽,必遭车裂。"非(指韩非)饮鸩而死。

 

23.复   本义是返回。

越女西施病其心,往往而颦。东施见之,复(模仿)效其态。勾践复(恢复)国,范蠡谏曰:"美人之计不可复(再次)用。"遂泛舟五湖,致书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运三十复(又)一转,君其察之!"文种不纳,后勾践果杀之。

 

24.负   本义是依仗、靠着。

项羽垓下别姬,叹曰:"力能负(扛起)鼎,今负(辜负)江东父老!"乌江亭长劝渡,曰:“胜负(失败)乃兵家常事,何至于此?”羽笑曰:"天亡我也,非战也。"又杀数十人,遂自刎。

 

25.盖   本义是用芦苇或茅草编织成的覆盖物。

鲁班造云梯,盖(大概)三日而成。楚王登盖(车盖)观之,问:"何以盖(覆盖)城?"班曰:"盖(因为)知守备之虚也。"墨翟闻之,以带为城,九攻九却。后人论技:"巧匠盖(胜过)天工,然仁者无敌。"

 

26.故   本义是原因、缘故。

管仲与鲍叔贾,分金多自取。鲍叔曰:"知汝贫,故(故意)相让。"后管仲三战三走,叔曰:"非怯战,其母年老之故(缘故)也。"及桓公即位,鲍叔力荐曰:"臣与仲有故(故交),故(所以)知其才,君用之,必霸诸侯。"桓公用之,九合诸侯。

 

27.顾   本义是环视。

孟尝君使冯谖收债,谖焚券而归。君怒,谖曰:"臣为君顾(顾及)义利,市义于民。"后失相位,百姓扶老携幼顾(拜访)之,乃复相位。秦王欲聘谖,谖顾(回头看)门客曰:"岂顾(反而)糟糠而弃梁肉乎?"遂终身事齐。后人赞曰:"怀大义者,岂顾(只是)苏秦张仪?"

 

28.固   本义是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

"固(使……稳固)国不以封疆之险。"墨子守宋,公输般九攻之而墨子九却之。般云:"吾械固(坚固),子何拒?"墨子曰:"义固(本来)胜巧。"楚王欲固(巩固)其盟,乃为齐伐秦,墨子曰:"杀人固(确实)不可为。"楚王固(顽固)辞,大败于武关。

 

29.归   本义是女子出嫁。

范蠡灭吴,扁舟归(返回)五湖。越王以金玺招之,蠡曰:"天时归(归属)有道,臣当归(归属)于江湖。"西施从游,人谓"神女归(出嫁)仙"。后治产而三散,子孙归(回归)于布衣。

 

30.国   本义是诸侯的领土。

商鞅徙木立信,又曰:"国(国都)中常有私斗之风,当止之。"夺贵族之利,甘龙怒曰:"变法乱先君之制!"鞅曰:"为国(国家)者不循旧礼。"孝公卒,孝文王欲捕商鞅,鞅亡而反其国(封地),欲起兵自保,兵败被擒,遭车裂之刑而死,此之谓"作茧自缚"。

 

32.过   本义是经过。

孔子周游列国,过(经过)陈蔡而绝粮。子路愠曰:"夫子岂有过(过错)乎?"子曰:"过(犯错)而不改,是谓过矣。"楚使来迎,乃得脱困。后返鲁,作《春秋》。孟子云:"古之圣人君子,无过(超过)孔子者。"

 

33.恨   本义是怨恨。

李广夜饮,醉射石虎,箭入石三寸。晨视之,复射,无以入,叹曰:"恨(遗憾)箭不入石!"后失道误期,愤曰:"生不恨(怨恨)匈奴,恨(悔恨)折辱于刀笔吏耳!"遂自刭而亡。

 

34.胡   本义是牛下巴颏垂吊着的肉,也指兽类下巴颏垂下的肉。

张骞持节欲通大月氏,为匈奴所拘。胡(指北方少数民族)人劝降,骞曰:"胡(怎么会)为异志?"困十三年乃归。武帝问:"西域胡(疑问词,多)远?"对曰:"远至六千里。"后成丝路,驼铃不绝。

 

35.患   本义是担忧、忧虑。

孔明上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患(忧患)在偏安。"五月渡泸,深入患(有祸患的)地。士卒患(得病)瘴疠,亮亲调汤药。后北伐,刘禅因谗诏亮自陇道归,亮功败垂成,叹曰:"不患(忧虑)敌强,患(忧虑)君不明!"

 

36.或   最早为古"域"、"国"等字的本字。

庄子与惠子游濠梁,或(有人)曰:"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笑:"或(或许)知,或(或许)不知,何必辩之?"后楚王遣使,或(一边)赠千金,或(一边)聘以相位,皆拒之,曰:"子见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入庙,欲为孤豚岂可得哉?"

 

 

37.疾   本义是一般的病。

曹操患头风,召华佗。佗曰:"当用利斧开颅取疾(病灶)。"操疑其害己,佗笑:"丞相疾(嫉妒)吾术耶?"下狱死。后其幼子曹冲病笃而夭,叹曰:"使佗在,孤岂有今日之疾(痛苦)!"临终令:"薄葬,将士勿效楚人疾(快速)走哭丧。"

 

38.及   本义是追赶(上)。

子路结缨而死,孔子恸曰:"不得其死,及门(指登门弟子)之哀!"颜渊早逝,夫子泣:"天丧予!天丧予!"及(等到)病笃,叹:"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七日而终。其后之人,有能及(比得上)圣人之志乎?

 

39.即   本义是就餐、进食。

荆轲刺秦,秦王环柱而走。轲逐即(接近)王,其匕中柱。王即(立即)拔剑断其左股。轲笑:"事所以不成,即(就是)欲生擒之!"遂被诛。

 

40. 既   本义是吃完少量的食物,引申为“尽”“完”。

陶潜解印,赋《归去来》:"既(已经)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亲故劝仕,答:"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既(既然)见南山,不可复迷。"乃种菊东篱,不复出焉。

 

41.假   本义是借、凭借。

苏秦说齐王:"假(借)晋之势,可制强秦。"王使假(代理)相印,率师西进。张仪笑曰:"秦人假(假装)不知其行,而阴袭齐都。齐军大败,苏秦叹曰:"假(如果)使合纵固,何至今日!"

 

42.间   本义是门的隙。

田单守即墨,使间(离间)燕将。乐毅去职,单夜遣火牛间(秘密)袭敌营。燕军乱,齐人欢呼间(间隔)作。田单曰:"胜负在间(缝隙)不容发。"后解甲归田,置酒间(房间)曰:"间(参与)战如弈棋,一子定乾坤。"

43.见   本义是看、看见。

蔺相如避廉颇,舍人见(拜见)曰:"君何畏之有?"相如答:"强秦不敢加兵者,徒见(因为)吾二人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见(通假字,通现,显露)其诚。后赵王见(召见)群臣,叹:"玉璧见(被)归,不如见(见识)将相和!"

 

44.解   本义是用刀剖开动物。

庖丁解(解剖)牛,刀刃若新。文惠君问:"技盖至此乎?"对曰:"臣好道,进乎技,解(解剖)牛即近道矣。"后宋人仿之,三日不解(切开)骨节而刀近折。庄子笑曰:"不解(理解)道者,虽利刃亦如朽索。"

 

45.就   本义是由地处往高处。

范雎入秦,就(接近)穰侯车曰:"王庭者,就(完成)霸业之处也。"昭王就(登上)阶迎之,问计。雎曰:"远交近攻,就(依照)地取利。"后逐四贵,封侯拜相。范雎叹曰:"吾所以就(成就)功名者,忍辱匍匐耳!"

 

46.举   本义是双手举起来。

陈涉举(举起)竿为旗,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人克大泽乡。后周文举(发动)兵至戏水,秦将章邯举(全)军来攻,平定之。然秦已乱,终灭于刘邦。

 

47.绝   本义指丝线断裂。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断绝)弦。后人有诗:"此曲本自天上来,人间哪得几回闻?"嵇康叹:"《广陵散》于今绝(失传)矣!"然韩愈云:"师道不传久矣,岂独琴技绝(独特)乎?"

 

48.堪   本义是地面突起的地方。

项羽观始皇仪仗,曰:"彼可取而代之。"项梁急掩其口,告之曰:"慎言!此岂堪(能够)为臣者语?"然羽堪(承担)灭秦之责而一役功成。而后垓下之败,自负其勇,而不堪(忍受)贤人也。

 

49.克   本义是肩负。

郑伯克(战胜)段于鄢,庄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姑待之。"祭仲谏:"君能克(克制)己,焉用逐弟?"后黄泉见母,隧中赋诗:"大隧之外,其乐也融融。"《左传》评:"克(完成)孝何其难,伪乎?诚乎?"

 

50.类   本义是种类相似。

宋人刻楮为叶,三岁乃成,几类(类似)于真。问于老子:"技可近乎道?"答曰:"逐物者类(大都)失本心。"时人谓匠人有是心也。后庄子云:"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何分类(种类)别?"

 

51.怜   本义是怜悯,同情。

白居易作《卖炭翁》,见老翁衣正单,心怜(怜悯)之。夜闻琵琶女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更怜(怜爱)其飘零。然其修香山寺,蓄八节滩,百姓怜(爱惜)其德。元稹赞之曰:"乐天怜(喜爱)物情深,非独诗文尔。"

 

52.弥   本义是放松弓弦。

张衡造地动仪,弥(填补)天文之缺。尝谓:"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此理弥(更加)明。"后遭宦者谗言,作《思玄赋》云:"佩夜光之琼枝兮,纫幽兰之秋华。"后人赞曰:"平子文章弥(满)四海,科学精神贯古今。"

 

53.莫   本义指日落之时。

屈子行吟泽畔,颜色憔悴,渔父问:"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答曰:"莫(没有人)知吾心。"投江前叹:"莫(不要)令清白染尘垢。"贾谊吊之:"历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怀此都?"然楚人莫(没有谁)不垂泪。

 

54.乃   本意不明。一般认为指雌性动物的乳头。

张良遇黄石公,始忍其慢,乃(才)受《太公兵法》。后佐刘邦,乃(于是)定三秦之计。鸿门宴前,良曰:"今事急,乃(就)欲往谢项伯。"及天下定,乃(却)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

 

55.内   本义是从外面进入到里面。

范仲淹推行新政,内(朝廷)外受阻。作《岳阳楼记》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戍边西北,内(内心)怀忧乐。弟子问:"先生内(家中)无锦衣,外无田产,亦苦否?"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6.期   本义是邀约相会。

尾生与女子期(约定)于桥下,洪水至,抱柱而亡。庄子叹:"期(期望)约过执,近乎愚。"管仲论:"不期(限定)时日,九合诸侯。"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尽美矣,又尽善也,期然(必然)之理。"韩愈云:"圣人无常师,期(期待)在明道而已。"

 

57.奇   本义是奇异、罕见。

韩信受胯下之辱,众以为怯。二十有奇(几),萧何奇(惊奇)其才,月下追之。井陉之战,背水列阵,出奇(奇兵)制胜。后遭疑而谋反,吕后诛之。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58.迁   本义是登高。

齐溪发愤读书,其友家贫,来信求援,迁(犹豫)未即复。及其迁(升官)也,欲助之,乃知其友已亡故。甚悔之,以至迁延(拖延)公务,遂左迁(贬官)岭南。

 

59.请   本义是谒见、拜见。

蔺相如奉璧使秦,秦王无意偿城。相如请(请求)示瑕,持璧睨柱曰:"臣头今与璧俱碎!"秦王乃召有司案图。归国后,廉颇宣言欲辱之,相如每请(请假)避道。后颇负荆而请(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60.穷   本义是尽、完结。

王勃作《滕王阁序》,挥毫立就。阎公初轻之,见"穷(穷尽)睇眄于中天"句,改容;至"穷(处境困窘)且益坚",拊掌;终篇"阮籍猖狂,岂效穷(尽头)途之哭",乃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然勃渡海溺亡,年未三十,岂非"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乎?

 

61.去   本义是离开。

范蠡佐勾践灭吴,功成而去(离开),泛舟五湖;文种恋权,终遭赐死。西施随蠡游,乡人问:"词去(距离)国远乎?"答曰:"去(去除)荣华如弃履。"后三弃千金而三得之。

 

62.劝   本义是勉励、鼓励。

管仲射钩,鲍叔劝(劝说)桓公用之。仲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劝(鼓励)农桑乃要务。"齐桓公欲伐楚,仲劝(规劝)曰:"尊王攘夷,不可恃强。"后桓公九合诸侯,孔子赞:"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然临终未劝(建议)除三奸,终致尸虫出户。

 

63.却   本义是退、退却。

蔺相如却(离开)秦,完璧归赵。廉颇欲辱之,相如却(后退)车避道。秦王击缶,赵御史书:"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却(抵御)秦威,司马迁赞:"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64.如   本义是随从。

孔子如(前往)卫,灵公问阵。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如(按照)礼而行,灵公仰视飞雁,色不在孔子。子路问:"夫子何如(如同)丧家犬?"答曰:"君子固穷,如(假如)遇明君,吾其为东周乎?"

65.若   本义是梳头。

庄子与惠子游濠梁,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若(你)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若(如果)子非我,何辩之有?"

 

66.善   本义是美好。

张良遇黄石公,三拾履而得《太公兵法》。良跪曰:"谨受教。"公笑:"孺子可善(完善)教也。"后佐刘邦,善(擅长)用奇谋。天下定,善(修缮)导引之术,曰:"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司马迁论:"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当之。"

 

67.少   本义是不多、数量少。

甘罗十二使赵,谓赵王:"秦欲广河间地,君予五城,秦归燕太子,赵可伐燕得三十城。"赵王笑:"黄口少(年幼)子,安知纵横?"罗曰:"子少(轻视)我乎?项橐七岁为孔子师,少(缺少)年耳,岂少智乎?"得十一城而归。

 

68.涉   本义是徒步渡水。

陶渊明为彭泽令,涉(经历)世八十余日。郡遣督邮至,吏曰:"应束带见之。"叹曰:"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解印涉(徒步)归,作《归去来兮辞》。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陶潜涉(通假字,通设,准备、设置)酒相待。萧统赞曰:"自非涉(涉及)大道,孰能如此?"

 

69.胜   本义是胜任。

项羽垓下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项王笑:"天亡我,非战之罪!"遂自刎而死。其力胜(超过)人而败,司马迁论之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胜(战胜)天下,五年卒亡其国。"然李清照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胜(承受)悲乎!

 

70.识   本义是认识、知道、懂得。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谓:"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有樵夫闻残曲,泣曰:"此《高山流水》也。"伯牙惊:"子何识(懂得)之?"答:"先父尝授琴谱。"遂引为知音。刘向叹:"音不可伪为识(识别),情不可虚致。"然《吕氏春秋》云:"岂必旧识(认识)?合志即可通心。"

 

71.使   本义是命令。

张骞使(出使)西域,为匈奴所执十年。持汉节不失,后得间西走,至大宛。大宛王问:"汉之使(使者)何如?"骞曰:"富庶甲天下,愿大王遣使(派遣)与汉通。"归献葡萄种,武帝嘉之,复使(让)求天马。班固赞:"凿空之举,使(致使)万国来朝。"

 

72.是   本义是对的、正确,与“非”相对。

墨子见染丝者叹:"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杨朱问:"然则人之性本无善无恶乎?"墨子曰:"此非吾所谓也。譬若筑墙,能筑者筑,能实者实,是(这)为兼爱。"庄子评:"墨子是(认为对)是(正确)而非非,终未免乎累。"

 

73.适   本义是到……去。

孔子适(到)楚,接舆歌而过:"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子欲与之言,趋而避之。适(恰好)逢陈蔡之困,弟子愠见。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适(刚才)闻楚昭王将聘孔子,令尹子西曰:"孔子贤,非楚之福也。"王遂止。

 

74.书   本义是写(字)。

蔡邕见王粲,倒屣迎之。客问故,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后粲著《登楼赋》,邕已殁。曹丕论:"书(书写)奏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然观建安七子,唯粲能兼之,岂非邕慧眼识书(书籍)乎?

 

75.孰   本义指熟(的),通“熟”。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孰(谁)杀之,一也。"后齐伐燕,王问:"孰(哪个)可以伐之?"孟子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76.属   本意是连接、继续。

屈原既黜,属(撰写)《离骚》。渔父见而问之:"何故怀瑾握瑜,自令放为?"原曰:"吾属(是)三闾大夫,岂随波逐流?"后投汨罗,贾谊过湘水,作赋云:"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属(属于)君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77.数   本义是数目、数量。

祖冲之算圆周率,数(计算)月不辍。子暅之问:"父何苦究此?"答曰:"历法差之毫厘,数(天数)失千里。"后造《大明历》,帝令群臣议之。戴法兴曰:"古人制章,万世不易。"冲之驳:"信古而疑今,岂知数(规律)理无穷?"

 

78.率   本义是捕鸟的网。

李靖率(带领)三千骑袭突厥,众谏:"兵少道险。"靖曰:"兵贵神速,此韩信所以破赵也。"夜袭定襄,颉利惊走。太宗喜:"昔李陵提步卒五千,率(大致)不免降虏。今靖以轻骑三千,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79.说   本义是说明、解释。

韩非作《说难》,谓:"凡说(游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入秦说(劝说)存韩,李斯谗之。狱中上书:"臣非欲说(取悦)于王,实为秦谋。"然终饮鸩死。司马迁叹:"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80.私   本义是私人的、自己的。

孟尝君使冯谖收债于薛,谖尽焚券书,曰:"君家所私(私有)者珍宝,所缺者义耳!"后孟尝君罢相,薛民扶老携幼迎之,乃悟。王安石评:"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然冯谖市义,可谓有私(个人)远见矣。"

 

81.素   本义指(没有染色的)布。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游,鲍叔素(平素)知其贤。后管仲贫困,鲍叔分金多与,人问其故,曰:"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吾素(向来)知之。"及仲为相,衣不重彩,食不兼味,曰:"君子素(质朴)其位而行。"孔子赞:"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民到于今受其赐,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82.汤   本义是热水、沸水。

商汤(商朝开国君主)见猎户张网四面,曰:"欲尽取禽兽乎?"乃去其三面,诸侯闻之曰:"汤德及禽兽,况人乎?"伊尹负鼎俎,赴汤(热水)蹈火以说王,言素王及九主之事。后有疾,请以汤(汤药)进之。

 

83.涕   本义是眼泪。

屈原放逐,行吟泽畔,涕(眼泪)下沾襟。渔父问:"何故怀瑾握瑜?"对曰:"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遂投汨罗。贾谊过湘水,作赋吊之:"仄闻屈原兮,自湛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班固叹:"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矣。"然其涕(流泪)尽而继之以血,忠贞之气贯日月。

 

84.徒   本义是步行。

荀子《劝学》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徒(学生)李斯、韩非皆显。始皇坑儒,非议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斯为相,徒(只是)务严刑。后赵高谗之,具五刑而死。苏轼论:"荀卿徒(空有)礼法,不知王道之本。"

 

85.亡   本义是逃跑。

楚庄王伐陈,陈侯亡(通假字,通无)道失民。城破,大夫夏姬亡(逃亡)于郑。楚将得陈璧,亡(丢失)其半于途。庄王叹:"得地而亡(没有)德,岂能久乎?"后晋伐楚,庄王病亡(死),楚遂衰。

 

86.王   本义指王权。

齐威王(爵位)初立,九年不鸣。邹忌讽曰:"王之(第四声,称王)业在修政,非在钟鼓。"王(指齐威王)乃烹阿大夫,齐国大治。孟子曰:"王(君王)者以民为天。"

 

87.望   本义是逃亡在外盼归。

张衡观星,望(远眺)见紫微移位。众臣望(名望)其谏灾异,衡独望(期望)改制。及地震陇西,帝望(农历十五)日祭天,衡作地动仪。后史家望(仰望)其像而赞:"通五经,贯六艺。"

 

88.恶   本义是罪恶,与“善”相对。

子产恶(厌恶)乡校议政,然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遂不恶(罪恶)谤言。叔向问:"何以待恶(凶狠)吏?"曰:"彰其恶(丑行),民自弃之。"郑国大治,孔子称其仁。

 

89.微   本义是隐蔽行走。

介子推隐绵山,晋文公求之,微(隐蔽)行入谷。火起三日,得尸抱树,骸骨微(微小)不可辨。寒食节成,百姓微(无)用火。史迁评:"其志微(精妙)而显。"王安石斥:"俗礼不足微(衰微)法。"

 

90.悉   本义是详尽。

诸葛亮悉(竭尽)心治国,每至夜中,辗转反侧。临终悉(详细)授兵法,姜维悉(知道)其意。后主曰:"相父遗策,朕悉(全都)难继。"蜀人闻之,无不垂涕。

 

91.相   本义是审察、观察、仔细看。

吕不韦见子楚奇货,相(观察)其貌曰:"此秦王孙也。"乃资之入秦,为相(宰相)。及嬴政立,相(辅助)国专权。李斯谏:"相与主共治,岂可独断?"后饮鸩亡,门客相(互相)谓:"势如春冰,岂可久恃?"

 

92.谢   本义是推辞。

周勃下狱,狱吏辱之。及赦,勃谢(道歉)曰:"吾尝将百万军,乃知狱吏贵!"文帝欲任为相,勃谢(推辞)病归。过灞桥,见桃花谢(凋零),叹:"功名如花,开谢(感谢)有时。"临终嘱子:"勿受侯印,可谢(告知)天下。"

 

93.信   本义是话语真实。

季布为楚将,数窘刘邦。及汉立,购布千金。朱家说夏侯婴:"布信(信誉)于楚,岂可杀义士?"婴信(相信)其言,赦之。后匈奴致书,欲求信(凭证)物,季布叱:"妄言者当斩!"文帝赞:"真信(诚信)人也。"

 

94.兴   本义是共同把一件东西举起来。

宇文恺兴(兴建)大兴城,奏曰:"龙首原乃兴(兴起)王之地。"隋文帝兴(发动)兵灭陈,得宫人张丽华,高颎斩之曰:"此女兴(兴盛)陈之祸。"后运河兴(兴起)工,天下疲敝,隋遂亡。

 

95.行   本义是道路。

张骞持节行(出使)西域,匈奴拘之。十年后得行(离开),至大宛。王问:"汉德行(德行)如何?"对曰:"天子好行(行走)仁义。"归献苜蓿种,武帝诏:"此物可广行(推行)。"

 

96.幸   本义是幸运。

汉武幸(驾临)甘泉宫,卫青侍。青姊子夫得幸(宠幸),生戾太子。后巫蛊祸起,太子亡走。武帝叹:"朕欲求仙幸(侥幸)长生,反失骨肉!"司马迁曰:"人主私幸(偏爱),国之乱阶。"

 

 

97.修   本义是修饰。

管仲身修(身高)八尺,修(修正)政三月,齐桓问:"何修(学习)可霸?"对曰:"修(修养)礼义,远谗佞。"及会诸侯,修(修建)坛于葵丘。孔子赞:"管仲修(达成)九合之功,民受其赐。"

 

98.徐   本义是慢步。

徐(缓慢)福入海求仙,始皇徐(从容)行琅琊。方士徐(姓)生谏:"蓬莱路遥,愿王徐(逐渐)图之。"始皇怒,徐(徐国)人皆迁咸阳。后童谣云:"徐市不归,空留徐山。"

 

99.许   本义是答应,应允。

庄子不许(答应)楚王之聘,至濮水谓使者:"吾宁曳尾涂中。"妻死,惠子吊之,庄子箕踞鼓盆。惠子曰:"何其无礼!"庄子曰:"生死如昼夜,何许(如此)悲?"其识高深如许(这样)。

 

100.阳   本义是阳光。

范增举玦示项羽,阴击沛公。项伯夜驰至山阳(山的南边或水的北边)告张良,阳(表面)为舞剑,阴护沛公。后韩信背水列阵,阳(通假字,通佯,假装)败诱敌。太史公评:"兵者阳(光明正大)谋阴计,不可测也。"

 

101.要   本义是身体的中部,后写作“腰”。

商鞅立木,要(约定)民徙者赏。变法十年,秦国大要(总括)在农战。及孝公薨,贵族要(要挟)惠王车裂之。韩非叹:"大臣太重者国要(险要),君权轻者身要(要害)。"

 

102.宜   本义是合适、适宜。

汉武帝欲伐匈奴,主父偃谏:"胡地苦寒,非农耕所宜(适宜)。"公孙弘曰:"和亲旧约,宜(应当)续之。"张骞云:"大宛宝马宜(适合)充军,月氏宜(事宜)联为犄角。"帝沉吟:"诸卿所言皆宜(恰当),然朕志在必行!"后果得汗血马,而汉卒十损其三。

 

103.遗    本义是遗失,丢掉。

苏武持节北海,单于遗(赠送)牛羊而武不降。李陵劝:"人生如朝露,何苦自遗(遗留)患?"武曰:"臣节岂可遗(遗失)!"及归汉,武帝已崩,唯遗(遗诏)书云:"葬茂陵,柏树为界。"后霍光辅政,常叹曰:"武有遗(舍弃)世之风。"

 

104.贻   动词,意为“留给”“赠送”“送给”。

王羲之贻(赠送)周顗鹅,顗烹之待客。羲之见鹅骨,贻(遗留)书责曰:"《黄庭》可贻(交换),清趣岂能复得?"顗笑答:"君贻(招致)我馋名,当偿以墨宝。"后兰亭雅集,羲之贻(遗留)醉笔而书,千古绝唱遂成。

 

105.易   本义指蜥蜴。

秦始皇易(轻视)封建,李斯曰:"周制易(改变)则诸侯乱。"乃行郡县。徐市求仙,言海中有三神山,非舟楫可易(轻易)至。陈胜吴广夜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此易(替代)天意也。贾谊论:"攻守之势异,而秦法未易(更替),亡宜矣。"

 

106.阴   本义是阴暗、黑暗。

张良狙击始皇,误中副车,乃阴(暗中)匿下邳。遇黄石公,阴(山北)谷授书。后佐刘邦,用陈平阴(诡计)谋离间楚军。韩信背水列阵,阳败阴(假装)胜。太史公曰:"良多病,未尝特将,常为画策臣,阴(暗中)定天下。"

 

107.右   本义是伸手帮助他人。

廉颇居右(上位),蔺相如不欲争列,每朝常称病。门客耻之,相如曰:"秦不敢加兵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所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颇闻之,肉袒负荆,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司马迁赞:"右(崇尚)礼让而左勇力,真国士之风!"

108.再   本义是两次、第二次。

勾践栖会稽,文种再(两次)请行成。夫差许之,范蠡谏:"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吴王不听。越人十年生聚,再(重复)败吴师。及围姑苏,夫差曰:"吾悔不用子胥之言,使至于此!"遂自刭。孔子闻之曰:"再(继续)接再厉,仁者不为也。"

 

109.造   本义是到、到……去。

蔡伦造(制造)纸,奏曰:"缣帛贵而简重,不造(达到)于民。"帝令造(制定)法推广。时有方士造(拜访)府,言可造(制造)金之术。伦斥:"虚妄之说,岂如实技利天下?"后纸传西域,胡商叹:"汉人造(制造的)物之巧,天工也!"

 

110.知   本义是知道、了解。

庄子与惠子游濠梁,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知道)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孔子闻之曰:"知(智慧)者乐水,仁者乐山;知(了解)者动,仁者静。"老子云:"知(表现)者不言,言者不知(识别)。"

 

111.致   本义是送到。

诸葛亮致(招致)书孙权:"曹操致(送达)玺称臣,欲致(达到)将军于炉火。"权犹豫,周瑜曰:"致(表达)命于皇叔,不如自立。"亮又云:"亮愿致(归还)荆州为质。"后赤壁火起,操败走,三国之势遂成。

 

112.质    本义是用东西作抵押。

燕太子丹质(人质)于秦,嬴政质(质问)曰:"燕欲叛乎?"丹逃归,求荆轲刺秦。轲献樊於期首级,以消秦王质(怀疑)。既刺不中,轲倚柱笑:"事所以不成者,欲生劫之,必得质(契约)约!"司马迁叹:"丹命悬于质(本质)实,惜乎计疏!"

 

113.治    本义是古代一条河的名称。

商鞅治(治理)秦,徙木立信。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安定)。"鞅对曰:"治(研究)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卒,贵族告其谋反,鞅叹:"吾设告坐之法,反自治(惩处)矣!"卒车裂,而秦法未治(废止)。

 

114.诸    本义是众、许多。

孔子诸(众多)弟子中,颜回最贤。子路问:"闻斯行诸(兼词,之乎)?"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同一,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惑,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太史公曰:"夫子教诸(兼词,之于)人,皆因材施教。"

 

115.贼   本义是害。

董卓贼(残害)虐百姓,王允设宴,貂蝉贼(狡猾)笑离间。吕布怒曰:"老贼(恶人)辱我!"遂刺卓于北掖门。李傕攻长安,帝泣曰:"朕为贼(伤害)臣所挟,如之奈何?"贾诩曰:"昔曹刿论战,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今宜赦贼(叛乱者)党以安众心。"

 

116.族   本义是箭头,这个意义后写作“镞”。

韩非云:"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此皆族(类)当诛。"秦始皇遂族(灭族)嫪毐三族(家族)。陈胜曰:"王侯将相宁有族(种姓)乎?"刘邦入关,约法三章:"伤人者族(刑罚),盗抵罪。"司马迁叹:"秦法严而民叛,汉法宽而族(类)安。"

 

117.卒   本义是士兵。

韩信卒(终于)为齐王,蒯通劝其自立,信曰:"汉王遇我厚,岂可卒(突然)叛?"及被擒,叹:"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太史公曰:"假令韩信卒(士卒)其谦让,则功无二于汉矣。"班固评:"信虽卒(死亡)身灭族,用兵之略足称。"

 

118.走   本义是跑。

苻坚投鞭断流,谢玄以八千北府兵走(驱逐)之。坚单骑走(逃跑)淮北,慕容垂阴图复燕。朱序伪呼:"秦军走(趋向)矣!"众大溃。刘裕叹:"淝水走(跑)马,犹见草木皆兵。"后陶渊明云:"勇者走(奔赴)死如归,智者见机而作。"

 

119.左   本义是左手。

屈原左(贬谪)迁江南,作《涉江》云:"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贾谊吊之:"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斡弃周鼎兮,宝康瓠。"柳宗元左(反对)之,续作《天问》之篇。

 

120.坐   本义是跪坐。

周亚夫治细柳营,文帝至不得入。后匈奴犯边,亚夫坐(坚守)镇三日不退。景帝时,其子买甲楯五百具,坐(犯罪)法下狱。亚夫叹:"吾纵横疆场,今坐(因为)此小事死乎?"遂不食五日,呕血而亡。班固曰:"亚夫刚正,终坐(定罪)于倨傲。"

阅读全文
本资料打包下载 下载支付:免费
高中120文言实词助记短文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