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主题写作

主题写作

(选择性必修中)2024高考作文备考教考衔接之单元主题梳理

分享:杨老师 05-12 主题写作 下载支付:5.00点

材单元作文主题梳理VS历年高考真题

教材

单元主题

教考衔接

选必下

第一单元  发言稿  诗评

暂未直接考

第二单元  语言札记

暂未直接考

第三单元 职业选择  书信

2024年九省联考(江西、新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报考大学时选专业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决策。你想选择哪个专业?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第四单元   科学精神

探索,怀疑,好奇,求证

 

未考

2023上海卷探索与好奇心

 

 

教材单元作文题梳理

第一单元  发言稿  诗评

1.(教材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诵读和欣赏诗词名作,是当代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现象,想一想: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

围绕这些问题,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举办一次班级研讨会。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提炼观点,推选代表在会上发言。

立意角度

①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②学习古诗词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③学习古诗词丰富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④学习古诗词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⑤学习古诗词可以滋养心灵,培养高雅的意趣和高贵的气质

 

【例文】

01 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

首先,诗词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知到诗意的美。从个人角度来看,诗词使人更易感知美,悟到理。很多人都感慨,出门旅游的时间太少,即使出了门,处处都是人,也无风景可欣赏,殊不知生活中从不缺少美。春日,当别人感慨阴雨绵绵,春风乍紧时,读过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人却能领会另一种清新活泼之美。夏日,当别人厌烦,烈日炎炎,蝉声嘶哑时,读过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人却能在夏夜感受到山林的静谧之美。秋日,当别人哀伤秋风萧瑟,万物寂寥时,读过韩愈“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人却能体验将目光伸向高空的广阔美。冬日,当别人抱怨,天寒地冻,单调冷清时,读过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人却能在冰天雪地里发现别样的豪放美……诗词所带给我们的是各种不一样的美,它能让我们给寻常景物加上一层文化美的滤镜,舟是李白的轻舟,驴是陆游的毛驴,普通事物在腹有诗词的人眼里不再普通,他们借古人的眼看到了古人所看的景,发现了古人所感的美,体验到一般人无法体验的快乐。

其次,诗词使人得以丰富人生的阅历,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启迪。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对万事万物有了足够的见识才能获得更丰厚的阅历和智慧。而在现实社会中,尤其对学生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去探索宇宙人生的道理是不切实际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来主义”,睿智的先人总结好的见解,为何不学习呢?“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虽然还不够成熟去拥有爱情,但在《诗经》中,我们知道了真正的爱情是相濡以沫,至死不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才刚刚进入真理的大门,但在《离骚》中,我们知道了追求真理的道路需要我们素履以往,一苇以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算我没有苏子坎坷跌宕的人生经历,但在《定风波》中,我们知道了在失败,打击的面前,我们要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心态……没有诗词,何来见识?何来阅历?何来素养?当我们为诗词里的睿智哲思所震撼时,就与先人产生了共鸣,这是一种跨时空的交流,当人与诗词中的思想共鸣时,封存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就无声息地迸发出来。陈寅格先生在《王国维先生纪念碑》中所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同样可用于诗词的价值。它们所蕴含的理性之思考,会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亘古不衰地照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诗词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它能表现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表现不出的意境,也正因为如此,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珍视它,不是束之高阁,也不是弃掷逦迤,而是应正视着学习,惟有给诗词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叶嘉莹女士曾说“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诗词贮存着中国文化,但我们与先辈用同样的黑眼珠打量周遭景色,当我们与先辈同受一则道理的启迪,沐浴在诗词永恒的智慧下,人心,怎会死呢?甚至当所有人都感受到诗词之魅力时,给整个民族带来的,是文明不息。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02 诗酒趁年华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诗酒趁年华》。

有的人可能会问,都21世纪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 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出口成章,培养优秀的表达能力

 饱读诗书者常常通晓古今,心里念念不忘的古诗词在他们这里,能够焕发新的光芒。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们会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非常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会说“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当我觉得时间飞逝的时候,他们会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们出口成章,把平常的生活硬是过出了诗意。

没有丰富的词汇和诗词的积累,对待什么事物,就只能用“太好玩了”、“太好看了”来表达,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当你熟读古诗词,能出口成章,你不觉得生活也随之更有了色彩?

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

     从古至今,我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诗词便是一种方式。心中有诗,生活也许会变得更美一些。 

当你拥有了美好的爱情时,也许会说出“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当你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桃花时,也许会说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当你金榜题名,兴致盎然时,也许会说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你备受打击,不想放弃时,内心也许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万丈。这就是诗词在你心中的力量。一个人拥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培养气质,散发独有的人格魅力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读古诗词,可以净化自己。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忙碌,也很焦虑。诗词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桃花源,在诗词的世界里,你可以放空自己,和古人对话,饮酒品茶,赏月相思。 生活即使是一地鸡毛,那诗词便是开在鸡毛之上的一朵小花,惊艳时光。

    读古诗词,可以培养气质。气质从何而来?气质来自“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浪漫;来自“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来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来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上下千年历史,纵横万里华夏,千万诗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在你的心中。

      在诗词中体验人生百态,看到更大的世界。希望古诗词能够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的热爱它。

     诗意人生,不是舞文弄墨,是将诗词的美带到生活中,再将生活的美以诗意的方式展现出来。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因为热爱,所以读诗。诗词就是我们到达不了的远方,是我们的灵魂所在,是美丽的心灵。

 最后,想说一句:“诗酒趁年华”。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华夏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可是随着现代忙碌生活的到来,古诗词却成了阅读的调味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传统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根。

2.接力文化传承从我做起。

3.古诗词是人生的钙。

4.古诗常伴,人生不失色。

【优秀范文】

弘扬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

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调味品?我认为,中国传统古诗文滋养中华儿女的心灵,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学习古诗词、学习文言文。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也创造了同样悠久辉煌的文学。在古代文学的各个门类中,又以诗词最为传播广泛和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古典诗词并未因历史的冲刷而失去自身光辉,而是历久弥新,益发彰显出永恒而独特的魅力。

古典诗词有助于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增强文化的归属感。

中华民族创造伟大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跨越困境、不断前行的过程。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坚实厚重的历史,了解她的崇高与苦难,完全可以从了解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入手。诗歌是诗人对所处时代的描写和反映,堪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一部《诗经》就是当时生活百科全书式的记录。例如,其中的《豳风·七月》有对先民们四季繁忙劳作的生动叙述;《秦风·无衣》则体现出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同仇敌忾。若想了解盛唐的富庶繁华,最直观的记载莫过于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柳永写下《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的名篇,见证了北宋的都市繁华。究其根本,诗歌的产生总有它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不少诗作词作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中国诗史历来以中华历史作为它的基石,文史相通,密不可分。诗词所提供的历史信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使学习知识与审美活动融合统一,因而趣味性强,易为普通民众接受。它又是当时人们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历史细节上更富于真实性,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古典诗词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也会有用这种语言撰写的诗歌。从一定意义上说,诗歌将本民族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随着汉字、历史典籍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古代东亚形成了汉文化圈,古典诗词在整个汉文化圈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许多文士都酷爱诗词,并且进行创作,这些作品现在被统称为域外汉诗。例如,唐代诗人张志和曾撰有《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很快就传入日本,为当时日本天皇称赞不已,和亲王大臣们一起加以追和,据说这是日本填词的开端。白居易对古代日本民众影响很大,白诗的浅近易懂和清丽忧伤非常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日本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就受到了白居易《长恨歌》的巨大影响。在古代朝鲜官方正史《高丽史》的《乐志》中,收录了多首柳永的词,足见当时柳永词作的广泛传播。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了古典诗歌的非凡成就与重大价值,值得我们骄傲自豪。事实上,“五四”以后的新诗也无法彻底割断与传统诗词的关联,诸多名篇如朱湘的《采莲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都是极好的例证。

古典诗词有助于全面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

中国古代有着“诗品出于人品”的文学观念,这昭示了文学的道德评判尺度。诗人们将修身立德视为内在的自觉追求,“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典诗词往往是他们崇高情怀的集中写照。屈原坚持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耕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在狂风暴雨掀翻了茅屋屋顶的秋夜,依然心系百姓,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慨叹。陆游在临终之时,仍旧不忘毕生的恢复之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他最后的遗言。辛弃疾的“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凡此种种,无不闪耀着高尚人格的光辉。善待自然、热爱国家、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所有这些优秀品质,都成为历代诗词反复咏叹的主题。学习这样的作品,无疑可以让我们情感为之激荡,思想为之触动,心灵为之净化,增强内在的精神力量。

在中国古代,诗词不仅用于书面阅读,而且用于口头传播。我们现今除了品读、书写之外,还可以吟诵和歌唱。吟诵的本质是强化诗词固有的声韵美,更好地体味诗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说是“因声而入情”。吟诵带有强烈的自主体验性,每个人的吟诵都可以与他人不同,非常适合自主实践。中国古代本来就有着诗乐结合的传统,现代的作曲家们也给不少的诗词名篇重新配乐谱曲,让它们可以用于歌唱。声情并茂地演唱古典诗词,能够让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3.(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的歌词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诗和远方”指美好的事物、理想的生活。美好的事物、理想的生活总是让人憧憬,让人热血沸腾;而现实生活难免重复单调,充满压力和挫折。

有人说,心中要有“诗和远方”,梦想还是要有的;有人说,还是现实点好,不要整天做白日梦;还有人说,梦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到达“诗和远方”的彼岸。

以上材料对追寻梦想的广大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立足眼前,兼顾远方

顾城曾说:“你不愿意种花,你说不想看到花朵凋零,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诗和远方令人向往,但在现实中,诗和远方更像是空中楼阁,看起来美好,却似乎非常遥远。但我想说二者是可以兼得的:立足眼前,兼顾远方。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成大事者自古多磨难。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永不言弃。

科比曾说:“如果一定要赢,那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呢?”科比身为黑种人,虽出生于美国,但我们却知道美国种族歧视现象很严重。科比从小就想成为一个篮球运动员,但身边的人不断嘲笑他,讥讽他,但他没有停止逐梦。他不断练习充实自己,拿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最后他成功了并进入了NBA,成为全世界引人瞩目的偶像。但即使这样他也仍在努力,“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科比在夺得各类奖牌后,每天早上4点起床进行晨跑,然后6点又去训练场地投1000个篮。他每天刻苦的努力,最终成就了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鲜花和掌声。

每一朵云,都有一线希望。人生颠倒,坚信黑暗中有光明。因为,“打不死的鸟,是凤凰”!

亦舒曾说:“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如果你没有梦想,将来你只会给别人的梦想打工,这一路你可以哭,但你一定不能停。”杨佳在她本该幸福下去的29岁,突然失明,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全部离她而去。她不想放弃余生,于是她自学盲文,刚开始摸第一个盲文,摸了很久也没有摸出来。父亲告诉她是大白菜的英语单词,她听后泪流满面,气愤自己的无能。有一天,她父亲回家看到地板上一滴一滴血,于是她父亲马上找到她,看到她的手指为摸盲文已磨出血,她父亲不忍心,对她说:“好闺女,你别摸了,父亲有能力,父亲一定会养你的。”她淡淡的说:“没事。”终于在她不懈努力下,她成功学会了盲文,就连她去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她的学生还没发现他们的老师已经双目失明了。

无论是科比,还是杨佳,亦或是我们自己,谁不是脚踩大地沉于泥土,但每个人都有仰望天空超越云际的权利,可能生活有时真的没有诗和远方,但即使是这样,我们可以微如尘土,却不可以扭曲如蛆虫。

有人说:“一个驼起日出的身体,必然承受住了无数次日落。”我们的生活当然要立足眼前,面对现实,但心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不能没有梦想和追求的光芒。否则,远方将是永远到不了的地方。

 

第二单元  语言札记

1.请为周邦彦的《苏幕遮》或者本单元所学的一首诗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

附: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①燎:烧。②沉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

【写作指导】可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自己阅读欣赏所获得的审美体验;要明确目标,针对作品的哪个方面来评论;要谈出自己的想法。

【参考例文】

 示例一:

思乡的别一番滋味——评周邦彦《苏幕遮》

  这首词一向被看作思乡的杰作。在一个初夏的早晨,词人溽暑难熬,因荷而念及家乡的荷塘,遂兴起一阵朦胧的思乡之情。

  “燎沉香,消溽暑。”一个闷热无奈的早晨,伴着袅袅弥散的香烟,是词人淡淡的惆怅和忧郁。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鸟儿除了预言一个百无聊赖的炎热夏日之外,在这首词中,它同时也是一个唤醒者。鸟雀所呼唤的,不仅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同样也是游子的身份意识。眼前所见的一切都是熟悉的,鸟的语言可以听得懂,初阳和宿雨的交替也在按部就班之中,它安静得一如平日,就像在家的日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昨夜的雨已经留在梦里,一切又都在闷热中变得烦躁不安。满塘的荷叶是初夏“溽暑”的产物,但它挺拔如举,清晰而朗润,也带来了“风”的消息。称它为“风荷”,是因为它带来了远方的风意。因为在遥远的家乡,也有一片浩瀚的“芙蓉浦”,词人曾经在那里举桨荡舟。家乡的荷,他乡的荷,都让词人不能释怀。

  从令人烦躁的溽暑,到清凉饱满的绿荷,词人的心情在游离、徘徊。一切都在朦胧之中,也许它是清晨所特有的意境吧,在梦思和现实的交界处,人既不能退回到夜的梦思,也不愿意跨入日的现实。词人似乎不愿意区分故乡和他乡,而是将故乡和他乡重叠在一起,在他乡回味着故乡,借着故乡来品评着他乡。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去”字的意思是“离开”,可是要离开哪里呢?是问何日离开家乡,还是问何日离开汴京呢?如果是前者,那就和后文中的“久作长安旅”中的“久”相契合;如果是后者,那就和前文“故乡遥”中的“遥”字相呼应。也许词人同时被这两个意象所纠缠,他思念家乡,但他不知道如何回到家乡。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这是对家乡生活的回忆。“梦入芙蓉浦”是一个温馨的情境,“渔郎”作为一种乡土的象征,它代表远在外省的家乡,“相忆否”是对家乡的一种问候。

  这是一首思乡的词,它通过“思乡”而确认了词人他乡游子的处境。他乡游子的处境,是文人不能放弃的身份证明;而思乡,是一种存在的证明。

 

2.(南通通州区2024届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种类繁多,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现当代文学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如今,这样的家国情怀更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剂。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精选范文】

01  感时忧国,助力复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感时忧国”的特点,不但在当时激励了年轻人的爱国热情,而且代代延续,成为民族记忆。这种情怀,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财富。凭借这种情怀,我们义无反顾地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曾记否?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那振聋发聩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继承了林觉民们抛妻别子舍家为国的遗志,自觉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当于肩,发出的呼唤。这呼唤,借着诗,传遍大江南北和关东陇西。假如没有田汉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地球固然照转,但我们又何以得知当年的抗日将士胸中的呐喊?“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夺回了自己的江山,《别了,司徒雷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忆往昔,《包身工》里的“芦柴棒”们悲苦的身世和催人泪下的生活遭遇,为何有穿越时空的力量?那是夏衍心中燃烧着一团火,想要给灾难深重的普通中国人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关怀与温暖。每一个普通人都值得被尊重,哪怕是没有名字的大堰河;平凡的生命也应被书写,哪怕是不准姓赵的阿Q。这些文学作品,启迪了民众的心智,打开了铁屋的一扇窗,吹进了新鲜的空气。于是,小芹和小二黑自由恋爱了,水生嫂她们成长了,新媳妇为小战士盖上了自己的百合花新被,假如刘和珍君知道这些女子的故事,大概可以得到些许安慰吧。

看今朝,香雪带着一篮鸡蛋,兴奋地等着来自远方的火车。她的梦,谁说不是我们的梦呢?那种对好日子的向往,对更大舞台的想象,不正是今天的我们的梦想吗?文学的情怀,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它能穿越时空,直抵人心。文学的感时忧国,在新的时代,拥有了新的面貌。它讲述福贵的一生故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它虚构西门闹的六世轮回,在历史与人的关系中,换一个视角看人的存在。有人才有国,关心人即关心国。新时代的作家们把目光聚焦在人本身,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中,表现着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赋予了感时忧国以新的含义。正是这种文学的自觉,让中国文学获得了国际声誉,莫言拿到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文学走向了世界。

怅寥廓,新时代的我辈青年,正遭逢新的挑战。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暗流涌动,风急浪高。

但我们吟诵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诗句,继承和回应着“浪遏飞舟”!

我辈青年,将借由无数的中国文学篇章,把情怀化为血脉,激情澎湃地奔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

02 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催化剂

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其丰富的体裁和多元的创作风格,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历程,映射出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的转变。其中,作家们强烈的家国情怀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的目光聚焦于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自觉投身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回首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辉煌历程,我们不禁想起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这个以红高粱为象征的家族故事,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和浓厚的历史背景,呈现了战乱时期农村家庭的苦难与坚韧。莫言笔底流露出对家园的深情厚意,他以家族命运的变迁折射出国家的历史风云,并以此唤醒人们对于家国命运的关注和反思。

家是国家的缩影,也是个体命运的重要一环。正因如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加关注个体与国家的交融,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期许。这些作品倾听人民的心声,反映社会进步的脉动,并促使人们思考自身在国家伟大复兴中的责任与义务。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家国情怀深深烙印在名著之中,也在一代代作家中延续着。从老舍的《茶馆》到余华的《活着》,从老鲁的《平凡的世界》到韩寒的《后会无期》,他们以鲜活的文字唤起了人们对国家繁荣富强的向往与追求。作家们用自己的笔端记录时代的脉搏和脚步,他们的作品成为国家与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每一个追求伟大复兴的中国人。

正如鲁迅所说:“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社会的映照和人们思想的滋养。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家国情怀为创作的源泉,展现了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独特魅力,给予这个时代以情感寄托和智慧启示。

未来的创作中,我们期待中国现当代文学能进一步凸显家国情怀,关注国家的前进方向和人民的福祉。作家们应不断探索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更加真实的文字刻画个体与国家的纽带。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对历史的解读,他们能够引领社会思潮,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伟大复兴的催化剂。作家们通过他们独特的创作方式,承载了家国情怀并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珍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独特价值,鼓励和支持作家们在创作中表达对于家国的思考与关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国情怀的力量将激励每个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作中常见的主题。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蕴含着解万民于倒悬的豪情壮志,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表达了忧国忧民的苦痛,韩淲《贺新郎》中“泪暗洒、神州沉处”饱含对山河沦丧的无限悲叹。
  
请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从思想感情、形象、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等任一角度,完成一篇文学短评。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优秀例文

忧国伤时,悲添白发
——杜甫《登高》赏读

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56 岁的老人,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高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仿佛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成千上万个流离失所者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寥寥数言,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望;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诗人俯视所见。这里有“萧萧”之声,也有“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一悲漂泊憔悴,离乡万里;二悲深秋萧瑟,苍凉恢廓;三悲人生苦短,喜怒无常;四悲羁旅他乡,作客异地;五悲暮年登高,力不从心;六悲体弱多病,处境艰难;七悲孤苦伶仃,愁苦难遣……工整严谨的对句,不仅饱含了诗人像落叶一样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也饱含了诗人像江水一样驱赶不尽的孤独恨。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端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
    
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这“悲”字是诗人感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第三单元 职业选择  书信

1.(教材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中时代,我们会面临重要的选择,比如文理选科,选择什么大学,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等。请你给友人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选择及理由。

要求: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有作文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无悔青春选择,逐梦星辰大海

亲爱的乐乐:

见字如面!“雨打梨花深闭门,最忆是青春”,我们都处在最烂漫的年华,可人生总有那么多分叉路口,每一步都是艰难的选择。心事无处可诉,我想只有在信中,我才能畅言我的选择。上了高中,我们很快就要面临文理分科了,你已经想好了吗?不管怎样,我还是想对你说,无悔青春选择。逐梦星辰大海。

你是了解我的。我向往文学世界中的人物悲欢,故事跌宕;我着迷于历史的深沉与厚重,兴衰与浮沉;我深陷地理中的光影变化之美,日月江河之壮阔;我喜爱讨论时政热点,摸索着世界的政局变化……我实在找不到放弃文科的理由,所以我选择文科——在不久的将来。

选择文科,是因为它与我的梦想紧密相连。我想成为一名律师,我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时政的高敏感度。这些是文科才能带来的。况且,新高考制度下法学专业要求高考科目必选政治,这也是选文科的一个重要原因。逐梦路上必定会有荆棘与巨石,但我绝不会后悔我的选择,因为我清楚,我的终点是星辰大海,是诗和远方,是欢欣鼓舞,是梦想成真的喜悦。

选择文科,是因为它是民族思想之基,国家发展之基。回望历史滔滔长河,每一次大变革无不是因为人类思想的进步而发生的。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是马克思主义带领人民站了起来,建立了新中国。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我们才迎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我们才能见到四十多年的“旧貌换新颜”。尽管社会上仍有人宣扬“文科无用论“可你我都深知文科不是功利性的选择,而是一股厚积薄发的力量。一个人只有思想进步了,他的人格才会提升;一个国家只有思想先进了,才会更好地发展经济;一个社会只有思想开放了,才能不断朝未来前进。人文的变化也许不如自然科学的变化那般迅速、显著,但当你看见我们高声谴责外国品牌盗用中国文化时;当你看见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逐渐消失时;当你发现中国的自信力越来越强时,这就是文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我敬佩学理科的人,他们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我更向往成为一个文科生,拥有济世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论哪种选择,都是我们追求理想的表现,希望你我都能无悔青春选择,逐梦星辰大海!

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挚友:小华

2022年11月21日

2.2024九省联考江西、新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报考大学时选专业是关系到个人发展的决策。你想选择哪个专业?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择文学之业,成文明栋梁

交上高考试卷,专业选择是横亘在青年前的难题。一念之间,可决定你的发展前途,可决定你半生的职业规划。依吾之见,择专业之时,当审专业于自身之意,不可草率决断;亦当遵兴趣爱好,更应关注国家所需和民族所驱。于我而言,文学为我之好,也为文明传播之载体,我愿择文学之业,成文明栋梁。

汉语者,民族之慧也。愿择其为吾业,皓首以学,经世致用。月余之前,张雪峰曾言:“文科都是服务业”,这犯了众怒,其对文字和文明的漠视可见一斑。汉语是民族的智慧,更是中华民族的载体: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但是,纪录它们的是汉语,令其在呕呕相传中冠绝古今的亦是汉语。周国平先生曾有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于我之见,汉语于中华民族,恰如花束之于生命的本源。从甲骨文到电脑字体的千年之间,我们看到了方块汉字流传的不朽,也看到文明薪火在今朝新的映刻。

择业之向,在于兴趣,以文字为心之所向,吾之幸事。选择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朽的事业努力,是是志向;而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付诸一生,是幸福。在落寞时读苏轼的《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令人畅怀;在困顿时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令人珍惜当下。数不清楚多少次在骆宾王的诗篇里的牙牙学语,在滕王阁前为王勃惜时畅怀,也曾来到黄鹤楼看看“芳草萋萋的鹦鹉洲”……《长安三万里》中有言:“只要诗在,长安就在!”于我而言,莫让文明圣火逐渐暗淡,云海苍苍,江水泱泱,汉语之风,山高水长,这便是我的心之所向。这个夙愿非物质依托,但在悄然之间成全了我的精神的满足。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愿执文脉之笔,用吾之光芒,长映民族诗篇。将传承语文作为责任和奋斗的志向,虽有艰难坎坷,荆棘遍布,但我将会一往无前,越过山丘,让中华文化之火长燃不息。“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合上史册,史官坚守和传承令人动容,但是,刺秦的荆轲,不为赵襄子所释而易节的豫让,以剑自毁其面的聂政……拔刀相向的文字纪录之间,是一颗坚贞不屈的刚直之心。还有张良椎、苏武节、严将军头、嵇侍中血、张睢阳齿、颜常山舌……不知何时起,充满人文美和记载着誓死不屈龙脊柱的语言文字,成为了随意应试的学科,“背背模板”,“记记真题”,语文教学似乎变成了和分数打交道的工具。我曾想:传承文化的道路是柔软的,更是坚硬的,它是日月星辰,挥洒光芒而不与萤火争辉。中华文明的韧性支撑着这座华夏大厦屹立不倒,在未来强盛之路上破浪前行。

择文学之业,成文明栋梁。专业选择在一念之间,文明传承的道路却任重而道远。

 

3.(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样面对时代的艰难,曹操选择了“忧”,陶渊明选择了“悠”,李白选择了“游”……他们的选择展现了不同的人生理念和生活方式,对当代青年的人生选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以上材料使你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1、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 不要写成诗歌 ) ;2、不少于 800 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

1.我辈当积极入世,建功立业。

2.入世可以选,出世、遁世不可为。

3.生活需要积极的态度,不要“躺平”或“佛系”。

例文:

入世扬帆立潮头,出世避遁审自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诚哉斯言,成功之路道阻且长。面对充满机遇的大千世界,吾辈理应怀人世奋进,思出世沉潜,避遁世沉沦。

怀入世之心,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千百年前流传的言语至今仍掷地有声。前方是无尽凶险的激流险滩,唯躬身入局方可夺那一丝机遇。三国乱世,忆诸葛孔明毅然投奔刘皇叔,终“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造就三分天下的鼎盛局面;建国羸弱,思“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祖国各方条件落后的前提下,果断舍弃国外的高薪工作,返回祖国投身根弹建设,成就两弹元勋的传奇;当代繁华,泥腿子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化万亩荒野为林海,受万众敬仰。入世为积极进取,为当仁不让,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担当。

思出世情怀,审视自我促进步。

《鬼谷子》曾言:“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天下大势变化莫测,唯有与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方可及时审视自我,为成功筑基的同时,亦可活得轻松自在。回望历史,嵇康与乱世中在田野放歌,不入世俗污浊,一曲《广陵散》奏出世界绝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拒绝了高官俸禄,选择耕织自己的精神家园,成就一代田园诗歌祖师。揆诸当下,时代楷模张富清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只求奉献做实事:音乐奇才李健坚持不用智能手机,将全部的精力用于工作,不断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出世之情怀让我们免受红尘纷扰,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绽放光芒,

避遁世陷阱,正值青春勿沉沧。

“羡子少平正得路,有如扶乘初日升”。而今我们正处青春奋进之时,若一味“避世”以致“遁世”,则会堕落于躺平主义的温柔乡里,碌碌无为,荒度一生。从表面看,躺平似乎可以解决问题,与现实和解,实则是在逃避现实,债出世之由而懈怠自我。“希望青年能够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怨自艾者的话”,吾辈青年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面对磨难时勇敢面对,迎难而上,远离万事不关己的躺平主义。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而今时代风起云涌,吾辈青年风华正茂,正是风起扬帆时。当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怀入世之心,思出世情怀,避遁世陷阱,则必将夺得成功桂冠。

 

第四单元 科学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10年,斯科特率领团队从英国出发,目标是要到达南极极点。随后他知道有一个竞争者:挪威人阿蒙森。斯科特的五人探险队于1912年1月17日到达南极,但发现阿蒙森比他们早到了一个月。阿蒙森留下一封信,等待着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并请第二名把这封信带给挪威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在返回南极洲边缘的路途上,他们遭遇极强的寒冷低温,五人先后遇难。斯科特及另外两人死时,距离最近的补给站仅有20公里,尸体连同日记在六个月后才被发现,他们死时还带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照亮时代。

2.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领航。

3.科学精神和诚信人格是科学工作者的双翼。

4.科学家更需要高尚的人格。

5.科学家的人格光辉。

6.科学光环,人格光辉。

 

【优秀范文】

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照亮时代

斯科特南极探险,献身科学,至死仍带着沉重的岩石样品,他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坦然接受失败,答应为素不相识的对手作证,并至死不忘,他高尚的人格更让我们钦佩。

斯科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融

在民族复兴路上,我们需要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来引航。

在夹缝中崛起,在困境中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学精神来推动。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是因为我们的核心科技还有许多短板。曾经我们的圆珠笔头完全依靠进口,就是因为我们在笔尖钢的制造上没有实现科研突破。笔槽和圆珠之间需要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准度,我们的精细制造业达不到这样的水准。中美之间的贸易大战,美国对中兴的限购,更是伤透了我们的“中国芯”。华为独立研制的芯片以及在5G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国人争了一口气,但是我们不可因此掉以轻心。

科学精神,必须成为时代的灯塔。

除了科学精神,我们还需要人文精神来滋养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单纯的崇尚科学光青文特神做七增4展,是非常可怕的。科技的滥用,会导致技术异化,甚至人的异化。我们饱受毒奶粉、毒大米、毒豆芽、地沟油等黑科技的伤害,我们也经历过复旦投毒案的悲剧,我们也对基因技术使用莫衷一是。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当祖国需要时,会不会再有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排除万难,报效国家;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在科研遇到困境时,会不会再有屠呦呦一样的科学家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继续研究;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在取得一定成果后,会不会再有袁隆平一样的科学家还脚踩两腿泥在实验田里奔波?

人文精神,必须成为科学精神的养分。

新时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才能相得益彰。

一方面,科学精神可以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衣食足是知荣辱的前提,没有物质基础的人文精神,只是空中楼阁,痴人说梦。另一方面,科学思维需要人文艺术的带来灵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钱学森说:“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

斯科特为科学英勇献身了,但他闪耀的人格魅力,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

追梦路上,我们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也需要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点亮人生,照亮时代。

阅读全文
(选择性必修中)2024高考作文备考教考衔接之单元主题梳理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