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作专区 > 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

(选择性必修中)2024高考作文备考教考衔接之单元主题梳理与作文范例

分享:杨老师 05-12 单元主题 下载支付:5.00点

教材单元作文主题梳理VS历年高考真题

 

教材

单元主题

教考衔接

选必中

第一单元 理论的力量 对“自古以来”、“书上说”、“专家表示”等常见短语的思考  对互联网理性思考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第二单元 红色精神 革命传统 英雄人物  革命故事 

2023年新高考1卷现代文阅读已涉及文学短评

2024年作文备考应重视驳论文的训练

第三单元  历史的评说 驳论文

第四单元 申论“文化走出去”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

 

2023新高考一卷“故事的力量”

 

教材单元作文题梳理

第一单元 理论的力量

1.(教材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

你怎样看?为什么?可以根据不同观点组成两个小组展开辩论。

【例文引路】

坚持正义,为理想献身(正方示例)

——苏格拉底值得赞赏

尊敬的老师、主持人、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观点:苏格拉底坚持正义为理想献身的做法值得赞赏

首先,他这样做维护了希腊法律的权威。越狱固然延长了其生命的长度,可坦然面对法律的审判却能够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这对苏格拉底这样一个注重公民责任、热爱雅典民主的哲学家来说,深化了其生命的深度。苏格拉底没有选择越狱而是选择服从法律的审判,在当时的雅典社会倡导了一种公民遵法、守法的法治精神。

其次,这是他对自身高贵灵魂的坚守。苏格拉底将灵魂的高贵、品行的高洁看得重过生死存亡。他认为,不公正的审判和是否服从法律的审判是两码事。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正面承认其“不敬神明”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服从不公正的审判并不等于认罪,而他一旦越狱,那便是“畏罪潜逃”,畏罪潜逃不仅使自己在审判中的言论主张毫无意义,更相当于直接承认了自己的罪名。

再次,这样做可以给雅典民主以反思或警示。苏格拉底是一个信仰民主政治的理想主义者,他对雅典民主有诸多意见和批判,但他一直推崇和维护的也是雅典民主。他发现了雅典民主政体的漏洞,甚至预测到了多数人的暴政对雅典城邦带来的危害,可现实是民众却没有清醒。既然思想言论毫无效力,那么他就以生命证实雅典民主的漏洞,由此可以换来雅典社会对民主政体的反思和警示。

可见,不越狱而坦然赴死,并不是他生命的凋零,而是其生命的升华。他是为理想献身,绝不越狱的选择实现了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清醒面对现实,不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反方示例)

——苏格拉底不值得赞赏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观点:清醒面对现实,不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苏格拉底的做法不值得赞赏

苏格拉底只是卷入政治斗争的无辜受害者。众所周知,陪审法庭给苏格拉底冠以“不敬神明”和“败坏青年”的罪名纯粹是子虚乌有,苏格拉底只是在使用其思想言论自由的权利。况且雅典民主存在极大的漏洞:以绝大多数人的意向来决定一个人是否有罪和量刑轻重,而不注重讲究事实证据。这就极其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这是对人权的随意践踏,这样的法律并不具有维护其权威的意义;以法律的名义侵犯人权,这样的法律并不值得遵循。不越狱而选择服从不公正的审判,是其理想对现实的妥协。这种妥协是在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助长了雅典民主暴政的嚣张气焰,而这正与苏格拉底的出发点南辕北辙。

2.(教材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

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依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例文展示】

独立思考,拒绝盲从

《人性的弱点》一书曾提到过“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的人”。是的,盲从的人必定是个没有智慧的人,真正的智者不会是一株墙头草,而会是一个意志坚定的钉子,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坚持真理。而盲从必会像错误的指向标,引导我们坠入错误的深渊。

丁肇中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测电子的半径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物理学家所推导出的结论并不相符,他得出不同结果后反复思考,重做实验后证明之前的科学家实验结果都错了。后来丁肇中得出了一个启示:做物理实验,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丁肇中敢于坚持己见,反对专家的结论的行为是大胆的,又是令人钦佩的,与盲目随从的人比较,便可看出盲从随大流的人是如何的愚昧了。

春秋时期的东施,是个丑女,她看到美女西施因心口痛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很美,便向西施学习,本来容貌就丑,又皱起了眉头,本来形体就含胸驼背,又捂住了胸口,弄得更加丑陋不堪,令人耻笑。

东施效顰的故事足以证明盲目随从的可笑。这不免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为什么丁肇中会令人钦佩,而东施会令人耻笑呢?原因很简单,丁肇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想法,坚持真理,求真务实;而东施却不研究实质内容,只单纯效仿表面形式。所以说,我们应当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当今我们这个浮华喧嚣的世界,冠之以专家、教授和大师的“权威人物”有许多。如有许多人打着养生专家的旗号,出书、做报告、给人治病,敛了许多财,也坑害了许多人。我想不是他们骗术高明,也不是他们的骗语华丽,而是他们头上的光环太耀眼。当然,很多权威非一日炼成,自有其高于凡人之处常常能振聋发聩,一语惊醒梦中人。但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值得效仿,不是所有的权威都能信奉,奉劝朋友们,面对那些所谓的头衔、称号,请独立思考,拒绝盲从。

因为独立思考,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改革;韩愈发起古文运动,给文学注入新的血液。而因为盲从,东施效颦终成笑话,燕国寿陵人邯郸爬行铸成错误人生。

只有独立思考,拒绝盲从,才可使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获得更多的收获,拥有更完美的人生。

 

3.(教材原题)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 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例文展示】

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仿佛一叶扁舟,载着信息瞬时漂洋过海,带着正义的风浪,也卷着评论的乌云。它既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来传播真相与正义,传递温馨与温暖;也让围观者的阴暗与苟且有了肆虐的空间。

我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

确实,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信息工具,其优势十分明显。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列快车,带着我们奔向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比尔·盖茨曾说过:“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备受青睐,如朋友圈、视频聊天等都在无形中跨越时空的障碍,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前几日的河南郑州,44个小时内,全城接力,在朋友圈为3岁的男孩然然寻找丢失的小耳蜗,更是给严寒的冬天增添了一抹春天的温馨与温暖。

但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弊端亦不容忽视。

网络发言的自由性和匿名制度,再加上少部分人素质不高不辨是非,引起了许多不良现象,如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围观起初形成的舆论的确可能倒逼不少公共事件从幕后走到台前,督促事件从失衡走向公平和正义。可是在缺少约束的网络虚拟时空中,自私、狭隘、刻薄等深潜在人性深处的“魔鬼”也会悄然伸出它的触角,很多人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就妄加评论,甚至诋毁辱骂。

这样的肆意评论一旦主宰舆论风气,往往会隐藏事情的真相,进而“借刀杀人”。比如之前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不明真相的群众将一位正常行驶的女司机推上了风口浪尖,险些丧命的她却被扣上了“始作俑者”的帽子。若不是当地公安局及时发文澄清,这一盏生命之灯是否会熄灭也未可知。

言论自由不等于造谣自由。一个自由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充当无聊的看客与隐匿的喧哗者,这注定是一个没有公共精神的社会。

因此,对于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来说,不仅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保证网络言论的文明,确保自己言行有“节”;还要提高对不同信息的辨别能力,既不做言论自由的滥用者,也不做推波助澜的看客,做到有“智”明辨。正如《止学》中所言:“天贵于恒,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为了使中国“得以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应在道德法律约束内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做有节有智的优秀网民。

4.(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 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的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此事引发我校学生对“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该不该以成败论英雄”“有上进心,错了吗?”“快乐教育和挫折教育孰更利于中学生成长”等问题的思考,请就其中一个辩题,选择正、反一方写一篇论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展示】

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谢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这里观看我们此次辩论赛的过程,而没有只是坐在办公室或教室里等结果。虽然我们辩论的过程未必很精彩,但你们仍然来捧场,见证辩论赛的全过程,你们用行动表达了对我方观点的支持。因为我方的观点是: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材料中的中国代表队在比赛中得了奖,本该皆大欢喜,好好庆祝一番,他们却异常失落,哭成一片,显然是太关注结果惹的祸,因为能让他们开心的结果可能只有一个——登上冠军宝座。他们的举动和为第九名而狂欢庆贺的意大利队相比黯然失色,因为意大利队懂得享受过程,虽然失掉了比赛,但却在过程中锻炼了团队,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注定过程更重要。

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它已经告诉我们,人所应该做的只是去谋事,人的责任也只是去做,去感受这个过程。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既然已明白成事在天,又何苦去看重结果呢?我们的奋斗只在于拼搏的过程。只要尽自己所能,就够了。结果真的无所谓。

从一个人的生命说起,活的都是过程,只有死亡才是最终结果。

难道出生就是为了等待归于沉寂的死亡,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一个事物终结了,就有另一个事物又要开始,就要出现新的过程。一个过程接着一个过程,很多事情可能没有最终结果,但过程一定存在。可以说,过程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宇宙来说,只是浩瀚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也许连尘埃之说都嫌大。由此引申,发生在一个人、一个团体的一件事、一个终结,相对于当事人也许在其心里比天都大。而对于整个世界,就什么都算不上。何必斤斤计较、纠结?相较于死亡,什么样的结果算作终结?

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做一件事同样都成功的人,我们更尊重那些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会看不起在过程中用卑鄙手段达到目的的人,为什么他们做事有同样的结果却得不到同样的认可呢?做一件事同样失败的人,我们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己努力的人,就像项羽,楚汉之争,他终以失败告终,但历史百年,他在世人的眼中永远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看结果看过程。

再举一个例子,拿化学课来说,如果做事结果比过程重要,那我们只要让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方程式的反映物,生成物与反映条件就行了。有何必费钱费时的让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之后,换要自己亲手做一遍呢?这就是过程的重要性。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过分看中结果会导致极端功利主义思想泛滥,是断然不能提倡的。否则,为了升官,可以行贿进贡,可以权钱交易或权色交易,甚至副职可以买凶杀害正职;为了致富,可以偷摸扒窃,可以制毒贩毒,甚至可以杀人越货。倘若此,国何以国,天下何以不乱?

老师们,同学们,看重过程甚于结果的人,至少还拥有一颗蓬勃的年轻的心,最后我要重申:过程和结果相比,过程更重要。

谢谢大家!

5.(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世界风云激荡,时代变化日新月异,人生选择丰富多样,有人赞美逆流而上者的勇气, 有人赞美顺势而为者的智慧。

对此,某班将以人生是否该逆流而上为辩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会,请你以正方(能)反方(否)一辩的身份拟写一篇辩论稿,选好角度,准备在辩论赛中进行主辩陈述用。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说理充分,论辩有力;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乘勇气之船,扬智慧之帆

尊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我们为成功是否要趁早展开辩论,作为正方一辩,请允许我陈述我方的观点:我们应当乘勇气之船,扬智慧之帆,勇敢地逆流而上。

放眼看世界,风云激荡,局势多变;放眼看时代,日新月异,大有可为;放眼看人生,丰富多样,机遇与挑战并存。吾辈青年,生逢其时,唯有乘勇气之船、扬智慧之帆,才能在世界的大海中乘风破浪,抵达理想彼岸!

面对浩瀚星空,要有逆流而上者的勇气。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当压迫与暴政来临,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勇敢呐喊掀起农民起义的浪潮。当外敌入侵、国破家亡,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振奋人心。当国家遭受霸权侵略,一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勇气成就了人民的好总理。时序更替,岁在庚子,面对新冠疫情肆虐,中国人民逆流而上,将内心勇气化作铠甲,与病毒勇敢搏斗。吾辈青年,面对前方道路上的绊脚石,有逆流而上的勇气,敢于搏击,用努力与汗水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激流奋进。

面对变幻之时代,顺势而为,随机应变,显示的其实也是一种逆流而上的勇气。

当农产品售卖受阻、农民生计的困境到来,90后大学生杨宁顺应时代潮流,转战互联网,开创“苗阿嫂”等品牌,凭借智慧带领百姓一同脱贫致富。当科技浪潮前进不已,华为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研发5G技术,凭借智慧走向世界5G最前沿。观世界之局势、时代之走向,他们都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扬起智慧之帆,随机应变,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求新求变,如此才能在浪潮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吾辈青年,在人生大舞台,也要有迎击逆境、顺势而为、求新求变的勇气,为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增添强大推动力。

面对未来之人生,勇气在左,智慧在右,才能乘风破浪。

时代在发展,青年将担起国家责任。当外国侵权,我们要有勇气回击更要有智慧去返击;当科技受阻,我们要有勇气去发现,更要有智慧去改正。“蛟龙号”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28岁,面对科研困难,他们有勇气去夜以继日地努力,他们有智慧根据先前经验与教训完善下一步行动。勇气与智慧并存,机遇与挑战都要为我们所用。

纵使世界风云激荡、时代变化日新月异、人生选择丰富多样,吾辈青年有勇气去迎击,有智慧去化解,将勇气化船,将智慧作帆,定能在时代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不管是奋起反抗,还是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做出改变,都是面对人生困境时的逆流而上。所以,我辈自当逆流而上! 谢谢大家!

 

第二单元 红色精神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列强侵略时,我们顽强抗争;山河破碎时,我们浴血奋战;一穷二白时,我们发愤图强。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危机四伏的新时代,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强大的新中国巨龙腾飞,一往无前。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前进的道路虽然苦难丛生,但是希望和新生是永恒的主题。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借机遇·迎难上·铸辉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尽管天灾不断和人祸不停,但是中华儿女对接二连三的灾难现实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迎难而上,把艰难险阻的绊脚石和横在眼前的拦路虎当作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更进一步的垫脚石,铸就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奇迹!上之天理和地之人道昭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即便是人类已饱食有余和穿衣遮丑,但现实依然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国霸凌小国的现象数见不鲜,强权盘剥弱小的事件屡有发生。深知旧中国人们“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的深重苦难,目睹外国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让礼仪之邦的华夏民族被任意蹂躏,身经夙兴夜寐而衣不能蔽体和食不可果腹的生活,务实求真的中国共产党借助云涌风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优秀传统文化,运用马克思主义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蓝图,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英明睿智的共产党领导下凭借四海升平的稳定政局,依靠和平统一的国际环境,借助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通过华夏儿女的艰苦奋斗,信心满怀地跨过贫穷,欢天喜地地进入富足的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的庚子年的灾难频仍而且危机四伏:地震频繁发生,洪涝接连不断,蝗灾蜂拥而起,火灾接二连三,诸如此类天灾不止;而人世呢?来势汹汹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让世人忧心忡忡,世界局部地区仍然战火连天……猝不及防的天灾人祸妨碍甚而中断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中华民族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大国征程。尽管人世之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但“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在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苍天不负苦心人”,在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防控成果有目共睹,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顺利建成——强大的新中国巨龙腾飞,一往无前!正视困境,方显勇毅;砥砺艰难,始得玉成!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国家自然会把握“希望之春”,让人们“应有尽有”,让民族走向复兴之路;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岂能袖手旁观并乐享其成,然而吾辈又能何为?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自然也会“一代有一代之使命”,时代赋予我们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使命和价值,我们就要肩负使命,用心行动和负重前行;“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机遇之时,“风华正茂”的吾辈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盛世,因为“一万年太久”,我们要道义于心,“只争朝夕”,挑灯夜战潜心攻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的威力巨大无比,人工智能的潜力无限,我们要意识到科技的优势和作用,对于科技要“善假于物”“曾益其所不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躬逢盛世良时,有资格能幸享安逸,但应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警戒,知道外国列强仍想围追堵截和再来掠夺中华的贼心不死,明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罪恶心理,清楚奋斗才是生命的本色和生活的精华所在,应当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勇气,毅然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付诸行动!

唯其艰难,方显勇敢坚毅;唯其困苦,始得玉汝于成。就因为有巨大的挑战才能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们迎难而上,以期铸就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1840~2020”“1921~2021”“2020~2035~2050”这一组数字让我们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都有无数有志青年勇立时代潮头。

不忘初心,接力使命。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新的一年,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你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憧憬与畅想?又有怎样的准备和行动?

  学校举办“新时代,新青年”主题演讲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站在这里演讲。

  古老的中国,我们的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辛苦经营,终迎来今日繁花似锦、盛世如画的新时代。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而我们新青年也应有新的作为。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应是我们的选择。

  回溯过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无论是疾风席卷下的近代,抑或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个春秋冬夏,青年始终都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始终屹立于时代最前端。从改革开放初期“头啖汤”的出场而创造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到“从我做起”,激励发愤图强,从“网民”“创客”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再到“志愿服务”传递互助奉献的正能量。无论到了哪个国度,哪个时代,社会永远都缺少不了将个人发展与时代相连的青年群体。如今,亦然。

  展望今朝,只待指点江山、激扬自信。新时代的到来,正是我们新青年引领新发展的契机。百年探索,40多年铺垫,如今的中国,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洗礼。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彰显一个日益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雍容华贵的大国气度,时代为我们提供契机,时代为我们提供可能。我们新一代青年站在前代人的肩膀上,拥有眺望全球的世界视野,理应昂首阔步,抬头挺胸地随祖国走向世界中央,传扬中国文化、中国自信与中国的新青年风范!

  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代过去了,那个只能看人脸色,“弱国无外交”的时代过去了。如今,无数“新青年”正走向世界中心,展现中国风范。君不见青年科学家颜宁潜心研究,使中国结构生物学领跑世界;君不见中国青年发起了的“ofo”、摩拜为全球绿色出行提供服务,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的中国自豪,都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青年风范!

  老师、同学们,迟子建先生曾说:“生活是凡人的欢喜与眼泪。”中国的发展,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勠力同心、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结果。如今,时代的浪潮已涌至我们的面前,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唯愿大家从现在做起,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包容自信,兼具国际视野,带着中国自信、中国自豪向世界中心迈进,终有一日,祖国将以你为荣!

  祝愿祖国如大鹏展翅,直破云霄!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单元  历史的评说  驳论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围棋高手李世石与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之间的围棋大战最终总比分为1:4,人类几乎颜面尽失。“人工智能将导致机器人像删除垃圾邮件一样‘删除’人类”,这样的言论固然耸人听闻,但机器人带来的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必将是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于是——有人说:“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惬意,人类惯常的认知和生活方式也会被华丽刷新。”也有人说:“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将会导致人类‘技术性失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也有人说:“机器人毕竟是人造的,它的运用领域及发展方向也会完全掌握在人类手中,绝对不会出现机器人‘吃人’现象。”

对于机器人与我们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有以上三种说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写一篇驳论文。

要求: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展示】

忧乐参半,人机共存

与其说“机器人毕竟是人造的,它的运用领域及发展方向也会完全掌握在人类手中”是对新生事物的憧憬,不如说是对未知事物的认识不足和盲目乐观。因为一切未知,得出“机器人绝对不会‘吃人’”的结论未免过早。

就其概念来谈,机器人“吃人”现象并非一定是其认为的机器人将人类取而代之,像删除邮件一样删除人类。“吃人”现象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机器人的存在给人类生活工作造成冲击与压力。美国电影的《哦,机器》也正提出这一猜测,即“人工智能的自我思考”。更何况今天的人工智能正处于“深度学习”阶段,尚不可否认其智慧的发育程度。另外,机器人的方便快捷难道不会放大人类的惰性,使原本勤劳的本性磨灭?因此,“绝对不会出现机器人‘吃人’现象”的绝对化倾向没有立论之地。

(师评:从概念说,高出一招。)

从逻辑上来讲,因为机器人是人造的,所以其发展就完全掌握在人类手中。这种因果关系本身就不成立。既然人造是可控的,那福岛核电站泄漏为什么会出现?塑料袋最初是人类发明,但人类却没有预料它会带来“白色污染”;孩子是父母所生,但有哪一个父母会预料到戒瘾悲剧的发生?亦如人造的美国“阿波罗”火箭在升空那一刻的失事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再小的错误与影响都可能造成放大版的“蝴蝶效应”。由此观之,其本身就存在因果逻辑混乱的致命漏洞。

(师评:从逻辑说,高出两招。)

实际上,即使是人类完全掌握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也不一定能避免“吃人”现象。并不是每个人都心存善念、向往和平,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希特勒”?有时候,正是掌握了高精尖技术的别有用心之人才是社会的毒瘤。连薛定谔的“测不准”原理都指示了量子的不确定性,更何况错综复杂的人类世界呢?

(师评:从人性说,确实是这样。)

管子的“与俗化,与时变”强调辩证地看待事物。不可否认,此言论的初衷意在引起我们对机器人的希望,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但除了迎接它、正视它,我们还要有反思和校正能力,迎接机器人带来的挑战。正如易传《乾·文言》中所说“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希望与忧患并存,感性与理性同行,才能遇见更好的未来!

(师评:结尾反思,高出三招。)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一种德行,奢侈是一种恶行。“俭以养德”,通过节俭的生活来培养道德品质,是自古至今都被倡导的人生之道。古人认为俭有四利:养德、养寿、养神、养气。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认同节俭生活,不愿意节俭。有的说:“过去中国穷,所以提倡节俭,现在国家富裕了,还节俭啥?”有的说:“我花自己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碍别人啥事了?”也有的说:“根据经济学原理,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倡节俭岂不是打击经济?”此外,我们身边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国庆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新的时代,仍要节俭”,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弦歌不辍,节俭不息

某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弦歌不辍,节俭不息”。节俭自古乃中华民族之美德,正所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想必从小就背着《悯农》长大的我们,应该对“节俭”二字有更深刻的体会。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有幸能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新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将节俭的美德抛之脑后。在新时代,仍要节俭。

节而俭之,不论富裕与否。

每当有人提倡在生活中节俭时,总会有人认为国家已经富裕了,不必节俭。而我想说:节俭不论富裕与否。20世纪的中国一穷二白,物资不足,使得人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本世纪的中国正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我们更应养成节俭的习惯,让国家集中物资力量办大事。马旭是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她和丈夫迄今为止已向家乡学校捐赠超过一千万元,这些钱都是她发明的专利所得。老两口省吃俭用,能缝缝补补再用的东西绝对不扔,家中只有四件像样的家具。她拥有千万资产,生活显然可以十分富裕,但她仍然选择节俭,将财富用在更有需要的地方。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不论富裕与否,都应当节俭。

节而俭之,心中当有天下。

有人认为:我花自己家的钱,关别人什么事?的确,花自己家的钱无可非议,但物资是属于大家的。现在,偏远的西北地区还有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因交通不便,扶贫政策还未有效实施。若我们心中有天下,又怎能心安理得地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呢?与其将钱财无端挥霍,不如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从我做起,弘扬传统美德。

有人认为,提倡节俭会抑制经济发展。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相反,我认为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会使物尽其用,这样才会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及时关闭水龙头,主动践行“光盘行动”,适度消费……从自身做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让以己之力促节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己之力,让我们离中国梦更近一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第四单元 申论“文化走出去”“故事的力量”

1.(教材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中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从毛泽东同志向美国记者斯诺等人讲述“延安故事”,到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故事介绍中国道路和共建美好世界的理念主张,善于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今天,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要采用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生动鲜活地讲,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入情入理地讲,平等待人、虚怀若谷、真诚亲和地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做好外宣工作,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播优秀当代文化。关键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同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不能厚古薄今,更要注重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既要入乡随俗又要入情入理,努力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

提炼观点,围绕“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例文】

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在创新

 

①近年来,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加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反响。

②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在文化产品的输出和进口方面,我们还存在较大的“逆差”和“赤字”。而在这背后,更重要的是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缺失,是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③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要体现为软实力的较量。中国文化产品要走出去,必须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隔阂等方面的难题。因此,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创新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

④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向世界提供具有吸引力、感召力的“中国创造”文化产品。中国创造要实现“中国元素,国际制作;中国故事,国际表述”,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国际化。具体来讲: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破除旧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适应国外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内容和形式大胆创新,注入新的基因,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与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将高科技手段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用有亲和力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方式讲好“文化故事”和“中国故事”。

⑤中国文化走出去,要传播中国的价值观,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这样,世界人民才能正确、客观地理解中国和中国对外战略与政策。因此,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应把这些中国文化精神贯穿其中,把中华文化的美妙用最好的方法告诉全世界,增强世界人民对生活幸福的体验,为世界文化提供更具生命力的价值选择。

⑥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实施品牌战略才能高水平地使中国文化走出去,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制作出更好更多的创意产销自主品牌。积极发挥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发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导向作用,推出一批艺术学科理论研究和当代文化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净化网络文化市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改进现行文艺评奖办法,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批评。

⑦总之,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不能简单地固守传统,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与时俱进,让中国文化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博采众长,让中国文化开出创新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2.(2023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01朝花夕拾 四海共酌

故事是桥,以语言构筑,听见你我的声音,让心更近;故事如歌,共岁月相传,发现人民的智慧,居诸不息。故事见证了沧海桑田,云雨风霜,见证了穿越千年的狂奔,浓缩了这个世界的模样。

故事,让我们交换思想,同频共振。

从黄土地上的村支书,到泱泱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着劳动者本色,不时走访慰问各地的劳动者,聆听他们的故事,触动心灵,与他们同频共振,这样才有了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突破,也只有坚持聆听人民群众的声音,传播人民群众的故事,中国才可继续劈波斩浪,砥砺前行。播下故事的种子,让国家之树根深叶茂。
    故事,让我们彰显千年文化,展现大国风采。
  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煊赫,远至原始社会,人类就以神话传说来团结部族,凝聚力量;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以寓言哲理来思维对弈,百花齐放;自秦汉以来,故事日益丰富,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千古传诵,延续至今……故事是庄周蝴蝶入梦,逍遥清风拂过的幻海苍穹;是李白半步青莲,走出浮云蔽日的长安繁华;是关云长一骑当千,留下四面狼烟的边角不绝;那是鲁迅,一袭长衫,目光刺破寒窗,那是李叔同,青灯古刹,苦旅中收获世外桃源,那是史铁生,驱驾轮椅,静赏北海秋景…五千年时光坍缩成的故事,浓缩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模样。
     故事,让我们放眼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听见自由的风,我听见燃烧的血,我听见引擎的轰鸣。青春炽热的绽放,我们并肩奔跑着,听见了远方。不知什么时候起,“小儿辈破贼矣!”的呼喊让后世英雄钦佩不已;乔布斯白手起家,创立苹果公司闯入世界五百强…多少个“东山再起”的故事,让姜晓雪有了辍学后再重近校园并考入清华大学的勇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乾坤已定,那就扭转乾坤。我们放眼世界,虚心学习,瞄定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青山无言,星霜荏苒。记得一千多个夜晚,看万家灯火渐次熄灭,吹过凌晨凛冽的寒风,期盼着太阳燃烧着爬上山巅洒下烈烈朝晖,这是属于我们的故事。充满未知与荆棘有路途将要结束,那些晦暗难熬的时光终将过去,“千军万马踏蹄,江月何曾皱眉”,这三年,是青春最美好的故事;这一战,是长夜之后的破晓,再回首,是荣光永恒的注脚,这是你自己故事的力量。
  中华之故事,当爝火不息。拾起昔日之花,与世界共斟酌。

 

02今日讲好中国故事,明朝书写青春故事

“我们都有一种使命,那就是成为一个故事的一部分。”马丁·路德·金如是说。我们不仅要成为好的故事的一部分,更要在书写个人青春故事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为了夺人眼球、赚取流量而罔顾事实真相的报道,为了标新立异、剑走偏锋而违背公序良俗的文章,这样的故事,绝不是“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必然是崇真向善尚美的故事,它们给人以积极振奋而非消极颓丧的力量,它们给人以温暖启迪而非冷漠蒙昧。正如鲁迅先生《好的故事》一文中所说:“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不缺少好的故事。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到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从记载世间百态的唐人传奇到表现市井文化的宋代话本,从元代丰富多样的散曲杂剧到明清时期喜闻乐见的四大名著……好的中国故事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进入革命时期,中华民族涌现了一大批前赴后继、救亡图存的革命英雄的故事;步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谱写了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改革开放时期春天的故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故事、平凡生活中无数个奋斗者的故事……

有了好的故事内容,我们还需要创新传播形式,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我们在创新故事表达形式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舌尖上的中国》采取“以味诱人,以情动人”的表现手法,在这里,食物不仅仅是一个美食符号,更是一个展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坚韧等优秀品质的文化符号;《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从中甄选最值得讲述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中国外交部部长秦刚曾说:“当今中国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以往更容易上热搜、被围观,但我们手中麦克风还不够多、音量还不够响,舞台上还有不少麦霸,关于中国的噪音杂音还不少。”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当代故事,我们义不容辞!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我们从听故事的人逐渐成长为讲故事甚至写故事的人。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青年的我们又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创造好的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作为开创未来的主力军,我们定当不负嘱托,挺膺担当,奋楫扬帆!在书写个人青春奋斗故事的同时不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发扬中国精神!


阅读全文
(选择性必修中)2024高考作文备考教考衔接之单元主题梳理与作文范例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