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12种应用文格式大全(三)读后感、观后感 书评
一 读后感 观后感
【基本要求】
抓准感点,联系实际,处好“读”与“感”关系,拓宽论证。
①写读后感或观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①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②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③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④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格式示范】
【读后感】 胸怀凌云志,激昂家国情
——读“关羽”“孙少安”有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谈”,摩挲书页,捧卷而读,书中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总会叩击我跃动的心灵。震撼着我,鼓舞着我。那些哲学思辩、情谊深浓、满纸沧桑,读来口齿噙香,胸怀万顷。在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有两位在我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便是孙少安、关羽。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平凡的世界,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感谢你告诉我:青年立世,当胸怀凌云志。(“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孙少安,一个坚信奋斗改变命运的热血青年,用满腔的激情和不懈的开拓,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陕北那片曾经贫瘠不堪却涌动着不屈的鲜血的黄土地上。他,影响和带领着一群不甘贫穷的赤子书写了壮丽而充满激情的青春诗篇。黄土高原上的嘹亮号子,是永远的青春的赞歌!是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倘若胸无大志,甘于平庸,这样的青春又有什么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用羞愧。”无论是“海上霸王花”韦慧晓,还是乘着轮椅飞翔在知识殿堂的矣晓沅,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胸怀梦想,并为之竭力奋斗,才是青春最美的姿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你告诉我:青年立世,当激昂家国情。“赤面乘赤心,骑赤兔追风,驱驰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无愧青天。”这便是关羽一生的写照。一个顶天立地、重情重义的盖世英雄,饱蘸血泪书写了令世人传咏至今的忠义传奇。他有着感人至深的侠骨柔肠,但我更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是“大我”。不忘赤帝,无愧青天,肝胆相照,日月可鉴。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这种精神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汩汩流淌了几千年:它流淌在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先烈的灵魂里,流淌在为了国家发展放弃国外优厚待遇的科学家身躯中;他们的名字,叫做秋瑾、李大钊、方志敏,也叫作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
那么,又何尝不可是我们的名字?我们是新时代、新青年,是朝霞,是红日,是利刃之新发于硎,又怎能端坐于流年之中做“精致的利己主又者”?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
我想,对于书中的人物,不应当止于欣赏玩味,而应汲取力量,践行于己身。胸怀凌云志,激昂家国情,文学人物的情怀将激励我在时代舞台书写无悔篇章!(“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观后感】 (写法及格式与读后感基本相同)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
——《长津湖》观后感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了《长津湖》,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它讲述的是抗美援朝中的中国志愿军血战长津湖的英雄故事。
1950年10月,回家探亲的伍千里,即将退伍的梅生,还有很多很多刚到家的战士听到祖国的召唤就马上回归队伍,看到年小的伍万里到军队的时候……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我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的率领下,马不停蹄、争分夺秒的坐火车集物资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因为我对历史的了解程度还不是很准确,心里有一个疑问:“他们为什么要去打仗?”可当看到美国飞机轰炸火车时,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前面还嬉笑的战士后一秒就带着粮食、装备跑到树林里,到处都是敌军飞机丢的炮弹,顿时炮火连天;战士走到一片石头池时,看到有飞机来了,马上就地卧倒躺在战士尸体上一动不动,美国飞机射击所谓的“尸体靶子”为乐,我们的志愿军哪怕血肉飞渐到他们的脸上也不动弹,志愿军太难了。可后面七连两百多人分成一部分护送电台和电台译员,一部分去帮助另一组志愿军摧毁敌军的信号塔,又有一部分去阻挡美军的后援,这些惊心动魄部分已经让我担心吊胆、眼泪夺眶而出了。可后面那些在中国志愿军没有御寒棉衣的情况下隐蔽在雪地里却没有被发现;夹击凶猛的美国北极熊军团;夺坦克、打落飞机;雷公把记号弹搬到车上,要送回给美军时被炸得奄奄一息,直至壮烈牺牲……我已经悲痛欲绝、撕心裂肺。
美军吃着烤鸡、喝着咖啡、过着感恩节,笑着说这场战争会立刻结结束,我们的战士在没有防寒服的情况下只能啃咯牙的冰土豆;美军有先进的武器和物资,开着侦察机和轰战机一路巡航,一路轰炸,中国志愿军穿着单薄顶着严寒,只能昼伏夜出一路躲避敌人的轰炸,扛着设备徒步前行……
连长伍千里、指导员梅生、新兵伍万里、张小山、火力排排长余从戎、狙击手平河、炮排排长雷公……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人,用血肉相搏,就像美军撤退时,看到了被冻成冰雕的.中国志愿军,都不由敬礼发出感叹:“有这样的决心的国家,是打不倒的。”我现在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要去打仗?”就是梅政委说的:“为什么我们要去打这场仗,因为我们不去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去打仗。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电影长达三个小时,剧情却十分紧凑,丝毫不觉漫长。
谢谢先辈!我们今天的安逸,全是你们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珍惜和平,努力学习,锻炼身体。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从认真学习,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
二 书评(文学短评)
【基本要求】
书评(文学短评)
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基本要求:
集中笔力,定点鉴赏
观点鲜明,开门见山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格式示范】
红楼尽头,梦醒时分
——《红楼梦》书评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这是鲁迅笔下对宝玉这块“顽石”的评价。偏偏这块顽石却在人间目睹了各类人物和自己如梦一般的悲剧,而这不仅是红楼高处不胜寒的一场梦,更是曹雪芹的一场梦。红楼尽头,不过梦醒时分。
“剪不断,理还乱。”《红楼梦》里的爱恨情仇,真善美,假恶丑,和人物交织在一起,便成了那纷飞复杂的毛线团,永远也不会有头绪。温顺世故的袭人,孤高清绝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气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黛玉,通晓人事的宝玉……随着那个封建社会的起起落落在人海里浮沉,经历大观园的繁盛和衰弱,最后,如梦一场,尘埃落定。
这是《红楼梦》里人物的悲剧,是他们的梦醒时分。与他们骨肉相连的曹雪芹又何尝不是和他们悲欢同在呢?“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曹雪芹,和他《红楼梦》里的人物一样起落,也正是他的起落铸就了他的红楼,无非都是梦一场。他带着对众生陷于那个封建社会而无法自拔的同情,创作了《红楼梦》。而《红楼梦》也替他书写了他的内心,似梦非梦。饱含“一把辛酸泪”的著作,又恐后人无人知,故云:“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自己的一场梦,梦醒时分,一切皆空。才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自嘲。
《红楼梦》运用了象征手法,赋予“石头”不同的意义,让它成石又成人,用双线展开一个以石头为中心的意象世界和一个以人间故事为中心的具象世界。以此呈现了一个封建、残酷的社会,揭示了藏于“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金陵十二钗”的人生悲剧等故事后的荣辱、生死的主题。这是《红楼梦》的梦醒时分。“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不知是让人把故事看淡点,还是把人看淡点,抑或是作者用此宽慰着自己?
矛盾的感情,真实的人生。何人不是入世沉沦,而又在陷于人事时渴望解脱,渴望救赎,对出世充满了向往?《红楼梦》的尽头真是梦醒时分吗?非也。怕是作者戏说,才能让人生轻轻掠过,不留痛楚。而《红楼梦》又真实可触吗?非也。人生本如戏,最终不过是“一尊还酹江月”罢了,而这镜中花、水中月的浮华人生,走到尽头,又何尝不是一场梦的梦醒时分?
红楼尽头,梦醒时分。我们啼哭,周围人欢笑,是我们来世的样子;周围人哭泣送别微笑的我们,是我们离世的样子。人生一世不过春秋一季,经历种种悲欢,立于人世外会迎来梦醒时分,落于尘俗中也终有梦醒时分,其中人世悲观尽现。“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微信扫码分享